当前位置:首页 > 中考 > 化学

浙江省金华市2017年中考化学真题试题(含解析)

试卷简介

这份试卷是浙江省金华市2017年中考化学真题。试卷涵盖了多个知识点,包括环境保护、化学反应原理、实验操作、化学符号的理解、酸碱盐的性质、气体的制备、溶液的饱和度、离子鉴定、化学反应速率、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气体成分的验证、以及定量分析等。题目设计全面,既有理论知识的考察,也有实验操作的实践。

所涉及的知识点

化学反应原理、实验操作技能、化学符号理解、酸碱盐性质、气体的制备、溶液饱和度、离子鉴定、化学反应速率、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气体成分验证、定量分析。

浙江省金华市2017年中考化学真题试题

1.“浙中生态廊道”不仅是深化金华“五水共治”的新战场,也是一条集生态保护、休闲观光、文化体验于一体的“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体。下列关于“浙中生态廊道”的叙述不合理的是( )

A.有利于治理水污染 B.可以杜绝酸雨的形成

C.有利于治理雾霾污染 D.有利于保护水域生态系统

【答案】B

【解析】酸雨的形成与化石燃料的使用,特别是煤的燃烧有关,故酸雨不可能杜绝。因此本题选B。

5.将宏观、微观及化学符号联系在一起是化学学科的特点。在一定条件下,A和B能发生化学反应生成C和D。其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从宏观角度看,物质C由两种元素组成,属于混合物

B.从微观角度看,该化学变化中发生根本改变和微粒是原子

C.若D为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气体,则D的微观符号可表示为N2

D.该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转换反应,反应前后各元素化合价不变

【答案】C

9.归纳和演绎是重要的科学方法。下列归纳或演绎合理的是( )

A.有机物是一类含碳化合物,所以CH4、CO2都是有机物

B.硫酸、盐酸电离时都能产生H+,所以电离能产生H+的化合物是酸

C.金属Fe、Zn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所以金属都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

D.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所以水是氧化物

【答案】D

【解析】A. CO2是无机物,错误;B.硫酸、盐酸电离时都能产生H+,水电离也能产生H+,但水并不是酸,错误;C.金属Fe、Zn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并不是所有金属都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活动性位于氢后面的金属不与酸反应,故错误;D.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所以水是氧化物,正确。故选D。

12.利用饱和碳酸钠溶液与酸反应,小科同学制作了如图甲所示的简易酸碱灭火器装置,并进行操作。操作结束后,对瓶中残留液进行如图乙所示的实验。实验现象:A试管溶液变红色,B试管中有白色沉淀生成。则残留液中含有的溶质有( )

A.盐酸 B.碳酸钠 C.硫酸钠 D.氯化钠

【答案】C

17.气体的的备是科学实验基本技能之一。现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取初中科学中常见的气体。

(1)实验室制取并收集一瓶二氧化碳气体应选择的装置是 。

(2)实验室制氧气的发生装置可以选用A装置,选择A装置的依据是 。

【答案】(1)BC (2)反应物是固体,反应条件是加热

【解析】(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是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应选择固液混合常温型发生装置,由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且能溶于水,收集装置应选择向上排空气法,故应选择的装置是BC;

(2)实验室制氧气的发生装置可以选用A装置,选择A装置的依据是:反应物是固体,反应条件是加热。

21.在室温条件下,对100mL氯化钠饱和溶液进行如图所示操作:

(1)最终甲、乙两烧杯中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的是 。

(2)乙溶液在加50mL水的过程中,下列这些量逐渐减小的是 。

①溶解度 ②溶质质量分数 ③溶剂的质量 ④溶液的密度

【答案】(1)甲 (2)②④

25.有一包白色固体样品,可能含碳酸钠、硫酸钠、氯化钠、氢氧化钠中的一种或几种。小科同学为探究其成分做了以下实验:

Ⅰ.取少量固体样品于烧杯中,先加足量水溶解,再加入足量的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

Ⅱ.继续向烧杯中滴加稀盐酸并不断搅拌,烧杯内固体质量随加入稀盐酸质量的变化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AB段观察到的现象是 。

(2)C点时,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

【答案】(1)固体部分溶解并有气泡产生

(2)NaCl、BaCl2、HCl

有的溶质是NaCl、BaCl2、HCl。

26.人体代谢产生的过氧化氢,对人体有毒害作用。人体肝脏中的过氧化氢酶能催化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氧气和水。某同学查阅资料发现,FeCl3也能催化过氧化氢分解。为比较过氧化氢酶和FeCl3催化效率的高低,该同学在28℃环境下进行了如下探究:

(1)提出问题:过氧化氢酶和FeCl3催化效率哪个更高?

(2)猜想与假设: 。

(3)实验材料:适宜浓度的FeCl3溶液,适宜浓度的新鲜猪肝研磨液(含有过氧化氢酶),适宜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等。

(4)实验步骤:

①取2支洁净的试管,编号为1、2,并各注入3mL适宜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

②向1号试管内滴入2滴适宜浓度的FeCl3溶液,向2号试管内 ;

③观察并记录两支试管产生气泡的情况。

(5)预测实验结果:

请写出一种可能的实验结果: 。

(6)在以上探究的基础上,该同学又完成了“探究温度对猪肝研磨液和FeCl3催化效率的影响”实验。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图中代表猪肝研磨液催化效率的曲线是 ,判断的理由是 。

【答案】(2)过氧化氢酶的催化效率更高(其他合理假设也可)

(4)②滴入2滴适宜浓度的新鲜猪肝研磨液

(5)1号试管产生气泡的速度比2号试管快(或“慢”或“基本相等”)

(6)乙 酶的活性受温度影响,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酶的活性增强超过最适温度后,随着温度的升高,酶的活性下降。

28.已知某混合气体由H2、CO和CO2三种气体组成。为验证该混合气体成分,科学研究小组的同学经过讨论,设计了如图1所示的实验方案。

根据方案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C在实验中的作用是 。

(2)仅根据D装置中黑色粉末变红这一现象,能否证明混合气体中一定存在CO?请判断并说明理由 。

(3)小丁根据装置E中出现白色硫酸铜粉末变成蓝色的实验现象,得出该混合气体中有氢气存在的结论。你认为结论是否可靠?若可靠,请说明理由;若不可靠,请对图1实验装置提出改进意见。 。

(4)图1方案中B装置可用来吸收CO2但没有现象。为证明CO2和NaOH能发生反应,小丁又设计了图2所示的方案。则图2方案中所加试剂X应该是 。

【答案】(1)检验CO2是否除尽

(2)不能,因为氢气也能还原氧化铜(合理即可)

(3)不可靠,应在CD之间加一个“先干燥后验无”的装置(合理即可)

(4)BaCl2和NaOH

碳酸钠,碳酸钠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故试剂X应该是BaCl2和NaOH。

30.小苏打(NaHCO3)和食盐(NaCl)是厨房中常用物质。现有一包白色固体,可能由NaHCO3和NaCl中的一种或两种组成。某科学小组同学展开了系列拓展性研究。

(一)定性分析

【实验目的】确定白色固体的组成

【实验方案】

【实验结论】该白色固体由NaHCO3和NaCl两种物质组成

(1)基于上述实验结论,则步骤①中加入的过量稀酸应该是 。

(2)写出步骤②中生成白色沉淀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二)定量分析

【实验目的】测定该白色固体中NaHCO3的质量分数

为了测定该样品中NaHCO3的质量分数,小吕、小周分别取a克该样品,设计了如下方案:

小吕方案Ⅰ:利用NaHCO3与稀硫酸反应产生CO2,通过测定生成CO2的质量,计算样品中NaHCO3的质量分数。

(3)小吕用下列装置完成本实验,装置的连接顺序是 (填装置的字母编号,装置不重复使用);

(4)D装置中的反应完全后,需再次通入空气,其目的是 。

小周方案Ⅱ:小周用沉淀法测定样品中NaHCO3的质量分数。操作流程如下:

(已知:NaHCO3+NaOH=Na2CO3+H2O)

(5)为使定量分析更准确,在操作Ⅰ之前,需判断所加BaCl2溶液是否过量,请你设计一个合理方案: 。

【答案】(1)硝酸

(2)CO2+Ca(OH)2=CaCO3↓+H2O

(3)ADBEC或ADBCE

(4)把生成的二氧化碳全部排入装置E(或C)中,使之充分被吸收

(5)待浊液澄清后,继续滴加BaCl2溶液,若无沉淀产生则说明BaCl2已过量

中,使之充分被吸收;

(5)为断所加BaCl2溶液是否过量,则只需待浊液澄清后,继续滴加BaCl2溶液,若无沉淀产生则说明BaCl2已过量。

33.为了测定一瓶未密封保存的NaOH固体中NaOH的质量分数,小科采用沉淀法进行如下操作:①取15克样品于烧杯中,加足量水配成溶液;②在样品溶液中加入足量的BaCl2溶液;③待反应完全后,过滤。有关数据记录如下表: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反应前后的溶液中,下列元素质量保持不变的是 。

A.钠元素 B.碳元素 C.钡元素 D.氧元素

(2)反应共生成沉淀 克

(3)原样品中NaOH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答案】

(1)A (2)19.7 (3)29.3%

【解析】

答:原样品中NaOH的质量分数是29.3%。

无限免费下载试卷
Word文档没有任何密码等限制使用的方式,方便收藏和打印
已有人下载。
×
扫码关注公众号
二维码
扫描公众号,私信暗号:54189 获取网盘提取码
前往网盘下载
点击下载文档
还需要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