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铁岭葫芦岛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
化学试卷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S-32 Fe-56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2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个小题,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第1小题~第10小题,每小题1分:第11小题~第15小题,每小题2分)
1. 下列事例主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 石墨作电极 B. 葡萄变美酒
C. 金刚石裁玻璃 D. 木材制家俱
【答案】B
【解析】
【详解】A、石墨作电极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错误;
B、葡萄变美酒过程中生成了新物质酒精,属于化学变化,正确。
C、金刚石裁玻璃过程中只是玻璃的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错误;
D、木材制家俱过程中,只是木材的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错误。
故选B。
2. 空气中稀有气体所占比例虽小,但用途广泛。下列气体属于稀有气体的是
A. 氦气 B. 氮气 C. 二氧化碳 D. 氧气
【答案】A
【解析】
【详解】空气中各成分是:氮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78%、氧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21%、稀有气体大约占空气体积的0.94%、二氧化碳大约占空气体积的0.03%、水蒸气和其它气体和杂质大约占0.03%;稀有气体包含:氦气、氖气、氩气等;
故选A。
3. 增施化肥是农业增产的重要手段,下列化肥属于氮肥的是
A. K2SO4 B. K2CO3 C. NH4Cl D. Ca3(PO4)2
【答案】C
【解析】
【详解】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氮元素的肥料称为氮肥.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磷元素的肥料称为磷肥.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钾元素的肥料称为钾肥.同时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肥料称为复合肥.
A、K2SO4中含有钾元素,属于钾肥,不符合题意;
B、K2CO3中含有钾元素,属于钾肥,不符合题意;
C、NH4Cl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符合题意;
D、Ca3(PO4)2中含有磷元素,属于磷肥,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 下列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中正确的是
A. 稀释浓硫酸 B. 塞紧橡胶塞
C. 过滤液体 D. 闻气体气味
【答案】C
【解析】
【详解】A、稀释浓硫酸时,将浓硫酸沿烧杯内壁慢慢注入水里,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操作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B、不能把试管底部放在桌面上再使劲塞进塞子,以免压破试管,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C、过滤时,应“一贴、二低、三靠”过滤操作中应使用玻璃棒引流,操作正确,符合题意;
D、闻气体的气味时,应用手在瓶口轻轻地扇动,使极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子中,不能将鼻子凑到集气瓶口去闻气体的气味,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 “84消毒液”的有效成分为次氯酸钠NaClO,其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A. +1 B. +3 C. +5 D. ﹣1
【答案】A
【解析】
【详解】在NaClO中,Na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O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设次氯酸钠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x,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的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则(+1)+x+(﹣2)=0
解得x=+1。
故选:A
6. 把少量的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能形成溶液的是( )
A. 面粉 B. 蔗糖 C. 花生油 D. 泥土
【答案】B
【解析】
【详解】A、面粉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悬浊液,故A错误;
B、蔗糖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B正确;
C、花生油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乳浊液,故C错误;
D、泥土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悬浊液,故D错误。故选B。
7. 豆类、虾皮等食物中,富含可预防骨质疏松的化学元素是
A. 硒 B. 钾 C. 钙 D. 碘
【答案】C
【解析】
【详解】中老年人体缺钙易患骨质疏松症,则要补充钙元素,豆类、虾皮等食物含有丰富的钙,可以预防骨质疏松;
故选C。
8. 一些物质的pH范围如下,其中呈碱性的是
A. 柠檬汁(2-3) B. 葡萄汁(3.5-4.5)
C. 西瓜汁(5-6) D. 肥皂水(9~10)
【答案】D
【解析】
【详解】A、柠檬汁的pH为2~3,小于7,显酸性;错误。
B、葡萄汁的pH为3.5~4.5,小于7,显酸性;错误。
C、西瓜汁的pH为5~6,小于7,显酸性;错误。
D、肥皂水的pH为9~10,大于7,显碱性;正确。
故选D。
9. 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 硝酸铵固体溶于水,溶液温度降低
B. 细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C.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D. 光亮的铜丝放入硝酸银溶液中,铜丝表面有银析出
【答案】A
【解析】
【详解】A、硝酸铵固体溶于水吸收热量,使溶液温度降低,符合题意;
B、细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不符合题意;
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而不是雾,不符合题意;
D、光亮的铜丝放入硝酸银溶液中,铜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可以观察到铜表面有银白色固体析出,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但描述实验现象不能说出生成物的名称,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0. 我国发射卫星的火箭常用N2H4作燃料,点燃时与助燃剂X发生下列反应:,则X的化学式是
A. NO B. N2O C. NO2 D. N2O4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反应前N、H、O原子的个数分别为:4、8、0;反应后N、H、O原子的个数分别为:6、8、4;则X中含有2个N、4个O,则X的化学式是N2O4;
故选D。
11. 下列有关金属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所有金属都呈银白色
B. 常温下,所有的金属都是固体
C. 为了增加金属产量,大量开采金属矿物
D. 金属的回收利用,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答案】D
【解析】
【详解】A、大多数金属是银白色的,铜是紫红色的;不符合题意;
B、常温下,多数金属都是固体,汞是常温下的液体金属;不符合题意;
C、大量开采金属矿物可以提高金属产量,但会造成资源匮乏;不符合题意;
D、金属的回收利用,保护了金属资源,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符合题意;
故选D。
12. 下列各组物质,按单质、混合物排列的是
A. 铅、黄铜 B. 硫、干冰
C. 碘酒、海水 D. 冰水、大理石
【答案】A
【解析】
【详解】A、铅是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黄铜是铜锌合金,属于混合物,正确;
B、硫是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干冰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为氧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错误;
C、碘酒中含有碘和酒,属于混合物,海水中含有氯化钠、水等物质,属于混合物,错误;
D、冰水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为氧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大理石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钙,还有其他杂质,属于混合物,错误。
故选A。
13. 下列关于物质性质与其用途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 氯化钠有咸味,可作调味品
B. 一氧化碳可燃,可用于冶炼金属
C. 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降低水的硬度
D. 洗涤剂有乳化作用,可用于除去水垢
【答案】A
【解析】
【详解】A、氯化钠有咸味,可作调味品,符合题意;
B、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可用于冶炼金属,不符合题意;
C、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用于吸附色素和异味,不能降低水的硬度,不符合题意;
D、洗涤剂有乳化作用,能将油滴分散成小油滴,可用于除去油污,不可用于除去水垢,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4. 下列有关常见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B. 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物质,一定是碱
C. 酸溶液显酸性,碱溶液显碱性,盐溶液一定显中性
D. 有机物都含碳元素,含碳元素的葡萄糖一定是有机物
【答案】D
【解析】
【详解】A、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氧化物都含有氧元素,但是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例如酒精含有氧元素,但酒精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不属于氧化物;错误;
B、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物质,不一定是碱,如,生成了氯化铁(盐)和水,氧化铁是金属氧化物;错误;
C、酸溶液中含有氢离子,则显酸性;碱溶液中含有氢氧根离子,则显碱性;盐溶液不一定显中性,如碳酸钠溶液是显碱性的盐溶液;错误;
D、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叫有机物,含碳元素的葡萄糖一定是有机物;但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都是有机物,碳的氧化物、碳酸盐、碳酸等虽含碳元素,但其性质与无机物类似,因此把它们看作无机物;正确;
故选D。
15. 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目的的是
A. A B. B C. C D. D
【答案】C
【解析】
【详解】A、二氧化锰和木炭粉都是黑色粉末,通过观察颜色无法鉴别,故不符合题意;
B、尿素和硝酸钾分别与碱混合,都没有明显现象,也不会产生有特殊气味的气体,通过闻气味无法鉴别,故不符合题意;
C、硝酸钠不与硝酸钡发生反应,硫酸钠与硝酸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硝酸钠,通过过滤除去硫酸钡沉淀,从而获得纯净的硝酸钠溶液,故符合题意;
D、氯化钾、氯酸钾和二氧化锰都是固体,加热混合物可是氯酸钾分解为氧气和氯化钾,但二氧化锰会残留在固体中,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60分)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空1分,共18分)
16. 用化学用语填空。
(1)硅原子________;
(2)氨气_______;
(3)银离子_______;
(4)过氧化氢分子_______。
【答案】(1)Si (2)NH3
(3)Ag+ (4)H2O2
【解析】
【小问1详解】
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元素符号书写时注意“一大二小”,则硅原子表示为:Si;
【小问2详解】
氨气的化学式为:NH3;
【小问3详解】
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所以银离子表示为:Ag+;
【小问4详解】
由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分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1省略);则过氧化氢分子可表示为H2O2。
17. 春暖花开,小明一家与朋友周末去郊外游玩。
(1)一路上,小明看到许多蔬菜大棚,爸爸告诉他覆盖大棚的是聚乙烯塑料薄膜,聚乙烯塑料属于_____(填“金属材料”或“合成材料”)。废弃塑料不回收会造成的环境问题是“______”。
(2)妈妈准备的食物有:蛋糕、牛奶、火腿肠、苹果、黄瓜。苹果、黄瓜不仅为人体补充水分,还能提供丰富的______(填一种营养素)。妈妈烘焙蛋糕时用到的发酵粉主要成分是小苏打,请写出小苏打的另一种用途______。
(3)郊外的河水清澈见底,为防治水体污染,请写出一条具体的措施______。
【答案】(1) ①. 合成材料 ②. 白色污染
(2) ①. 维生素 ②. 治疗胃酸过多症
(3)生活污水处理达标后排放(合理即可)
【解析】
【小问1详解】
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是合成材料,则聚乙烯塑料属于合成材料;废弃塑料不回收会造成白色污染;
【小问2详解】
蔬菜、水果具有丰富的维生素,苹果是水果,黄瓜是蔬菜,则它们可以提供丰富的维生素;小苏打是碳酸氢钠,碳酸氢钠和盐酸反应产生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则可以用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症;
【小问3详解】
防治水体污染的措施,如:生活污水处理达标后排放(合理即可)。
18. 请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为A、B、C、D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①B中n=_______。
②四种粒子中属于同种元素的是_______(填字母)。
③A和C两种粒子的______相同,所以它们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2)图二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①该反应中,参加反应的甲、乙两种物质的粒子个数比为_______。
②在化学变化中,_______(填“分子”或“原子”)不能再分。
【答案】(1) ①. 8 ②. CD##DC ③. 最外层电子数
(2) ①. 1:1 ②. 原子
【解析】
【小问1详解】
①B质子数为11,表示11号元素,即为钠元素,图示为钠原子结构示意图,在钠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即为11=2+n+1,故其中n=8。
②质子数决定元素种类,图示四种粒子中CD质子数相等,属于同种元素;
③A和C两种粒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所以它们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小问2详解】
①由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中,参加反应的甲、乙两种物质的粒子个数比为1:1;
②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
19. 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20℃时,溶解度相同的物质是_________。
(2)将接近饱和的C溶液变成饱和溶液的一种方法是_________。
(3)t℃时,将30g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______ g。
(4)t℃时,将等质量的A、B、C三种固体分别配成饱和溶液,然后都降温到20℃。对所得溶液下列判断正确的是______(填字母)。
a.溶液的质量: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