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考 > 化学

精品解析:2022年辽宁省锦州市中考化学真题(原卷版)

试卷简介

这份试卷是2022年锦州市初中学业考试的一部分,主要考察学生的化学知识,包括基本概念、实验操作、化学反应、物质分类等内容。试卷通过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和实验题等多种题型,全面测试学生对化学的理解和应用能力。题目涉及内容广泛,从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到化学反应原理,以及环境保护等社会热点问题。

所涉及的知识点

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实验操作规范、物质分类、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性质及其应用、物质的纯度判断、化学式的计算、化学反应的微观解释、净水方法、电解水实验现象、化学反应中的能量转化、溶解度及其应用、酒精燃烧的化学方程式、蛋白质来源、白色污染的防治、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化学反应类型、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的方法、制取纯净氧气的装置选择、金属与氧气、酸溶液及盐溶液的化学反应。

2022年锦州市初中学业考试

化 学 试 卷

物理和化学综合考试时间150分钟 化学试卷满分60分

※考生注意:请在答题卡各题目规定答题区域内作答,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C:12 N:14 O:16 Na:23 Cl:35.5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1~8小题每小题1分;9、10小题每小题2分,共1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苹果榨汁 B. 石蜡熔化 C. 木材燃烧 D. 汽油挥发

2.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点燃酒精灯 B. 取用固体粉末

C. 加热液体 D. 量取液体

3. 下列用品主要由有机合成材料制成的是

A. 纯棉衬衫 B. 玻璃花瓶 C. 纯铜电线 D. 塑料灯罩

4. 下列关于氧气和二氧化碳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 氧气可用作燃料 B. 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

C. 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 D. 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21%

5. 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 空气 B. 生铁 C. 赤铁矿石 D. 冰水共存物

6. “珍惜生命,远离毒品。”甲基苯丙胺(冰毒)的化学式为C10H15N,下列有关它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甲基苯丙胺含有10个碳原子 B. 甲基苯丙胺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49g

C. 甲基苯丙胺由碳、氢、氮三种元素组成 D. 甲基苯丙胺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7. 下表列出了一些常见物质的pH范围,其中碱性最强的是

A. 炉具清洁剂 B. 肥皂水 C. 矿泉水 D. 厕所清洁剂

8. 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A. 一块金属很难被压缩—原子间没有间隔

B. 酒香不怕巷子深—分子在不断运动

C. 湿衣服晾在阳光下干得快—分子间隔变小

D. 水蒸发变成水蒸气—分子本身发生改变

9. 下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代表碳原子,“”代表氧原子,“”代表氢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乙物质由原子直接构成

B. 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发生了改变

C. 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不变

D. 参加反应甲、乙两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1:3

10. 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A B. B C. C D. D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空1分,共14分)

11. 请用化学用语填空。

(1)2个氮分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标出氯酸钾中氯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每年的3月22日是“世界水日”,水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1)家庭简易净水器中常用到活性炭,主要利用了活性炭的______________性。

(2)生活中常用____________的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

(3)如图是电解水实验的示意图,反应一段时间后a、b试管中产生气体的体积比约为__________。

(4)节约用水和保护水资源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下列说法中符合这一认识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 农业生产中过度使用农药和化肥

B. 淡水可以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C. 洗菜、淘米的水用来浇花

D. 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再排放

13. 根据以下几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粒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下同)。

(2)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D粒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___________(填“失去”或“得到”)电子。

14. 下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t2℃时,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___(填最简整数比)。

(2)某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可通过升高温度转化为饱和溶液,则该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填“甲”、“乙”或“丙”)。

(3)甲中混有少量乙,提纯甲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t1℃时,将甲、乙、丙三种物质各25g分别加入100g水中,充分搅拌后,再升温至t2℃(不考虑水分蒸发),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用“>”、“<”或“=”表示)。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空1分,共13分)

15. 碳元素对人类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形成地球上生命现象的基本元素。以碳元素为主要成分的化石燃料仍然是当今人类社会最常用的燃料。

(1)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金刚石很硬而石墨却很软,造成它们物理性质差异很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2)煤燃烧时排放的二氧化硫是形成酸雨的主要气体之一。请写出一条防治酸雨的措施:____________。

(3)古代书画家用墨汁(由炭黑制成)绘制的水墨画经久不变色,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酒精是实验室常用的一种燃料,酒精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 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1)饺子是北方人非常喜爱一种美食。制作三鲜馅饺子的原料主要有:面粉、植物油、韭菜、肉类、虾仁、鸡蛋等。上述原料中除鸡蛋、肉类外,还可以提供蛋白质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关爱生命,拥抱健康”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 人体缺碘会引起甲状腺肿大

B. 用甲醛水溶液浸泡海鲜以延长保质期

C. 霉变的花生洗净晾干后,可用于榨取食用花生油

D. 用燃烧法区分合成纤维和羊毛纤维

(3)洗洁精能洗去餐具上的油污,利用了洗洁精的_______________作用。

(4)塑料制品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方便,但废弃的塑料制品也导致了白色污染。请你提出一条减少白色污染的合理化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 A~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五种不同物质,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图中“—”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一种物质能转化为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B、C、D、E是四种不同类别的化合物,A与B反应常用来检验铵态氮肥,B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A、E含有相同的阴离子,且E中只含有两种元素。请回答下列问题:

(1)E物质的类别是_______________(填“氧化物”、“酸”、“碱”或“盐”)。

(2)B→D反应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A—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C→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

四、实验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空1分,共15分)

18. 下图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实验中的错误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2实验得出的燃烧条件之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3对比实验得出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 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

(2)实验室用B装置制取二氧化碳时,长颈漏斗末端应伸入到液面以下,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一瓶较纯净的氧气,应选用装置A和___________(从C~E中选填),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装置A中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原因是________。

(4)将装置F装满水,用排水法收集氢气,气体应从_____(填“m”或“n”)导管口进入。

20.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走进化学实验室,进行金属化学性质的探究实验。

实验一:探究金属与氧气反应

(1)将一小段光亮的铜片放在敞口的试管中,用酒精灯加热试管。一段时间后,发现试管内铜片表面变黑。小组同学经分析认为该黑色物质是氧化铜,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进一步确定黑色物质是氧化铜,小组同学进行了以下探究:(实验过程中所用稀硫酸的量不会对实验安全造成影响)

实验二:探究金属与酸溶液反应

(3)将一根铝丝插入盛有稀硫酸的试管中,铝丝表面没有出现气泡。同学们对此产生了质疑,经过讨论大家一致认为,没有出现气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析原因后,他们调整方案排除了干扰,完成了实验二的验证。他们进行的实验是____________(要求写出实验步骤及现象)。

实验三:探究金属与某些盐溶液反应

(5)将处理后的铝丝插入实验一得到的溶液中,铝丝表面出现红色固体,请写出生成红色固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论:金属能与氧气、酸溶液及某些盐溶液发生化学反应。

五、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

21. 小明欲测定某胃药主要成分NaHCO3的质量分数。他取10g该胃药研碎后放入烧杯中,加入90g水后充分搅拌,再向其中滴加稀盐酸至恰好完全反应,共用去稀盐酸33g(药品中的其他成分既不溶于水,也不与稀盐酸反应)。反应后烧杯内物质的总质量为128.6g。(提示:NaHCO3+HCl=NaCl+H2O+CO2↑)

请计算:

(1)生成CO2的质量。

(2)该胃药中NaHCO3的质量分数。

无限免费下载试卷
Word文档没有任何密码等限制使用的方式,方便收藏和打印
已有人下载。
×
扫码关注公众号
二维码
扫描公众号,私信暗号:62767 获取网盘提取码
前往网盘下载
点击下载文档
还需要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