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考 > 历史

山东省菏泽市2016年中考历史真题试题(含答案)

试卷简介

这份试卷是针对菏泽市二一六年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考试的历史科目的试题。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总分50分,考试时间60分钟。试题内容涵盖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以及世界历史,涉及的知识点包括商鞅变法、四大发明、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两次世界大战、中国的改革开放等多个重要历史事件和概念。

所涉及的知识点

这份试卷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国古代、近现代历史以及世界历史的理解与掌握,特别是对重大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社会变革及其影响的分析能力。试卷涵盖了多个重要的历史知识点,包括但不限于:商鞅变法的影响、四大发明的历史意义、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重要事件(如新文化运动、西安事变、改革开放等)、两次世界大战、工业革命及其影响等。

菏泽市二○一六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中考)

历 史 试 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50分,考试时间为60分钟。

2.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和座号填写清楚。

3.第Ⅰ卷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第Ⅱ卷用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在答题卡指定区域内。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选择题 共20分)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计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 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影响最大的一次改革。有人评价这次变法:“以前是贵族任战士,现在是战士为贵族”。与之相关的变法措施是

A. 加强刑罚 B. 奖励生产 C. 推行县制 D. 奖励军功

2.四大发明是中国为世界留下的一串光耀足迹。右图是其中的一项发明向外传播的情况。该发明是

A.造纸术

B.印刷术

C.指南针

D.火药

3. 中国古代以少胜多的战役不胜枚举,下表描述的中国古代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是

A. 长平之战 B. 官渡之战 C. 赤壁之战 D. 淝水之战

4. 两宋“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所达到的高度,在中国整个封建社会历史时期内是座顶峰”。下列史实不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A. 城市商品经济高度繁荣 B.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

C.重文轻武,士人地位较高 D.对外开放,海外贸易兴盛

5.技术创新是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下列中国古代生产工具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②①③④ D.②①④③

6. 元朝时,民族关系有了新的发展,主要表现在

A.采取说汉语、用汉姓等汉化政策

B. 澶渊之盟有利于民族交往

C. 形成了新的民族—回族

D. 设立驻藏大臣

7. 2016年初,中国社会科学院公布了2015年中国六项考古新发现,致远舰等六项发现入选。致远舰将士壮烈成仁的地点是右图中的

8.“民国的创立并未带来人们期望的和平与秩序,于是中国的知识分子逐渐相信,如果不进行一场彻底的思想变革,就不可能有良好的政府和社会”。在此背景下

A. 义和团运动兴起 B. 辛亥革命兴起

C. 新文化运动兴起 D. 国民大革命兴起

9.国民党要员郝柏村回忆到:“以武力营救蒋委员长的军事行动,幸赖蒋夫人大智、大仁、大勇的人格,使蒋委员长平安脱险,并停止了中国人打中国人的十年内战”。他描述的是事件是

A.北伐战争 B. 西安事变

C. 七七事变 D.重庆谈判

10.山东省土地房产所有证 (右图)见证了新中国哪一重要的历史进程

A.土地改革运动

B.生产合作化运动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11. 非洲兄弟们跳起了桑巴舞,阿尔巴尼亚代表高喊:“美国人的巨大失败”;美国承认:“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反西方战线第一次击败了美国”。上述场景反映的是

A.抗美援朝的胜利 B.1955年的万隆会议

C.中国重返联合国 D.1972年《中美联合公报》签署

12. 20世纪80年代,走出国门的中国人发现,泰国至少领先中国30年;30年后,中国人再次发现,泰国已至少落后中国上海20年。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

A. 中、泰两国社会制度不同 B.中国实行改革开放

C. 中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D.科技革命的推动

13. 世界文明古国都有自身独特的国家特色。与“种姓的国度”、“西方文明的摇篮”、“新月之乡”相对应的文明古国分别是

A. 埃及 希腊 阿拉伯帝国 B. 印度 阿拉伯帝国 希腊

C. 阿拉伯帝国 印度 希腊 D. 印度 希腊 阿拉伯帝国

14. 《新全球史》中写道:“哥伦布向西半球的航行可谓是无心插柳柳成荫”。主要是因为哥伦布的远航

A. 建立了东、西半球的联系

B. 找到了通往东方的新航路

C.完成了环球航行

D.到达了真正的印度

15.对于如何读历史?毛泽东认为:“西洋史应特别留心法国大革命”。这主要因为法国大革命

A.是一场“欧洲范围的革命” B.取得了民族独立,同时走上民主政治道路

C.是工人阶级夺取政权的尝试 D.彻底摧毁封建制,广泛传播民主共和思想

16. 2016年是空想社会主义代表作《乌托邦》发表500周年,社会主义500年的历史经历了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现实的过程。社会主义理论最早变为现实的是

A.英国的宪章工人运动 B.《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C.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D. 古巴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17. 当苏德两军在斯大林格勒的断壁残垣中搏杀时,《纽约时报》称之为“红色凡尔登”,德军称其为“伏尔加河畔的凡尔登”。这反映出两场战役的共同点是

A. 残酷性 B.正义性 C. 决定性 D.突然性

18.美国在野党批评,总统访问核爆地广岛是“谢罪外交”。中国媒体认为日本更应该来南京;美国媒体认为日本首相也要来……才行。“……”处应是

A.华盛顿 B.珍珠港 C.纽约 D.波士顿

19.赫鲁晓夫改革被认为是社会主义国家改革开放的先河。赫鲁晓夫改革与中国改革开放的共同之处是

A. 把农业作为改革的突破口 B.大规模开垦荒地

C. 对斯大林模式的小修小补 D.取得了实质性突破

20. 海尔集团是一家知名家电企业。其发展历程(下图)体现了

A. 经济区域化趋势 B. 经济制度化趋势

C. 多极化发展趋势 D. 经济全球化趋势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21.(10分)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有一种盛世情结,历史上也确实出现过多次盛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5年夏,香港推出“汉武盛世:帝国的巩固和对外交流” 大型汉代文物展,让观众近距离欣赏逾160组珍贵文物。展览以汉帝国崛起为重心,共设有“汉帝国的巩固和扩张”、“汉代社会生活”和“汉代的科技、文化与中西交通”三个主题。

(1)汉武帝时帝国最为强盛。列举汉武帝时期“汉帝国的巩固和扩张”的两项措施。(2分)

措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削弱封国势力或颁布“推恩令”;强化监察制度或设司隶校尉、刺史;北击匈奴。(答出两点即可,2分)

(2)展品之一石天禄神兽像是汉代的祥瑞之物,像老虎又像狮子。狮子生於中亚一带,未见於中原地方。一个十多岁的男孩好奇地问:“为什么汉朝的东西会有西方的文化特征?”假如你是这次展览的解说员,请对此加以解释。(1分)

原因: 丝绸之路的开通,促进了中西方文化交流。(1分)

材料二 《贞观政要》记载了唐太宗执政23年的“语录”,在23年执政中,前18年44次公开承认错误。这44次是有文字记录的承认错误,其中有4次是发布“罪己诏”。 唐太宗自己说,贞观之治,功在魏征之诤言。魏征能够不断提出批评和意见提醒我,所以我才能把国家搞好。

——阎学通(清华大学当代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

(3)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贞观之治”出现的主要原因。(2分)

勇于自我反省;吸取前代灭亡的教训;善于用人和纳谏。(答出两点即可,2分)

材料三 它是在一个相对封闭体系中发展而来的盛世。纵向比较,康乾盛世创造了中国政治、经济实力的空前高峰……建立起一个版图空前广大而且稳定的大一统帝国……;但不幸的是,从横向比较,它却与当时世界最先进文明之间的差距越拉越大。康乾盛世是中国传统帝制的最后一抹斜阳,最后一首挽歌,虽然辉煌,只是已经走到了尽头。

——侯杨方《盛世启示录》

(4)一种观点认为,“康乾盛世”是“古代盛世的顶峰”;另一种观点认为 “康乾盛世”是“落日的余辉”。请选择其中一种观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由(至少三点)。(4分)

同意第一种观点。(1分)

理由:中国政治、经济的高峰;国力空前强盛;奠定了中国版图;出现了总结性的科技巨著;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等。(3分)

同意第二种观点。(1分)

理由:皇权高度膨胀;实行特务统治;加强思想控制,实行八股取士,大兴文字狱;实行闭关政策;与先进文明之间的差距越拉越大等。(3分)

(5)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古代盛世对今天的主要启示。(1分)

启示:统治者励精图治,政治开明,澄清吏治,社会才能兴盛。(言之有理即可,1分)

22.(10分)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中国人一直追求的梦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代中国历史变迁图示

(1)依据图示,写出A、B、C三处相对应历史事件的名称。(3分)

洋务运动;辛亥革命;五四运动。(3分)

(2)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归纳这一时期中国近代化的基本特征。(2分)

特征:近代西方的冲击促使中国发生剧烈变化,是在外力作用下被动进行的现代化;中国的现代化经历了一个从学习西方器物、制度到思想文化的循序渐进的过程;现代化的历程曲折,成效不大;国家独立和现代化是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等。(答出其中两点,言之有理即可,2分)

材料二 当代学者萧功秦把中国的现代化历程划分为六个阶段

(3)哪一事件打断了第四阶段中国现代化进程?第五阶段现代化建设中出现的“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是什么?(2分)

主要事件:日本的侵华战争;十年文化大革命。(2分)

(4)第六阶段以哪一事件为起点?说明理由。(2分)这一阶段确立了怎样的经济体制?(1分)

原因: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1分)中国从此走上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1分)

确立的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分)

23.(10分)历史上先后发生了三次工业革命,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已经历了三次工业革命……相对应解决了机器动力问题、能源传输问题、信息处理及传输问题,都为人类社会带来了生产力的巨大变革。我认为,下一次工业革命是能完全替代人角色的智能机器人革命。

——黄晓庆(中国移动研究院院长,“千人计划”国家特聘专家)

(1)分析材料一,据所学知识分别指出“解决了机器动力问题、能源传输问题、信息处理及传输问题”的重大发明。(3分)

蒸汽机的发明;电力的广泛应用(内燃机的发明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明应用。(3分)

材料二 1874~1890年日、英、美、法、德五国工业发展速度比较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重要信息?(1分)

信息: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发展不平衡;日本工业高速发展;英国发展相对缓慢等。(答出一点即可,1分)

(3)据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日本工业发展的主要原因。(2分)

主要原因:明治维新使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工业革命的推动。(2分)

材料三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技术直接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军事发明。这些战时的军事突破有雷达(英国)、原子弹(美国)、弹道导弹(德国)……战争的经验促进了改进现在武器或开发新型武器……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4)材料三反映出这次工业革命的突出特点是什么?(2分)

第三次;适当战争的需要,带来。(2分)

材料四 进入21世纪,人类面临空前的全球能源与资源危机、全球生态与环境危机、全球气候变化危机的多重挑战,由此引发了第四次工业革命——绿色工业革命。它的实质和特征,就是大幅度地提高资源生产率,大幅度地降低污染排放。

——胡鞍钢《抓住第四次工业革命发动期》

(5)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工业革命影响的认识。(2分)

工业革命巨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另一方面工业革命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人类(要从正反两个方面回答,2分)

无限免费下载试卷
Word文档没有任何密码等限制使用的方式,方便收藏和打印
已有人下载。
×
扫码关注公众号
二维码
扫描公众号,私信暗号:55047 获取网盘提取码
前往网盘下载
点击下载文档
还需要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