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考 > 历史

精品解析:四川省自贡市2020年中考历史试题(解析版)

试卷简介

这份试卷是针对四川自贡市2020届初中毕业生的综合素质测试,其中包含历史部分,总分为8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试卷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涵盖了中国古代、近现代以及世界历史等多个方面的内容。选择题部分主要考察学生对历史事件、人物及概念的理解和记忆能力;非选择题部分则侧重于考察学生综合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

所涉及的知识点

本试卷主要涵盖了中国古代、近现代以及世界历史的知识点,重点考察学生对重要历史事件、人物及制度的理解和掌握情况,特别是对于中国历史中的科举制、耕作工具、近代史中的洋务运动、义和团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辛亥革命等重要历史节点的理解。同时,还考察了学生对文艺复兴、工业革命、美国宪法等世界历史重要事件的认知。

四川省自贡市初2020届毕业生学业考试

综合素质(二)历史

综合素质(二)由道德与法治、历史两个学科组成,总分80分,道德与法治、历史学科各40分,考试时间90分钟。学科试题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结束后,将本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上。

2.选择题使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非选择题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在答题卡的对应框内,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赛上答题无效。

第I卷(选择题 共2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速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1分。

1.以下是中国古代某制度的演变示意图。该制度是

A. 九品中正制 B. 科举制 C. 三省六部制 D. 内阁制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标志着科举制的诞生。唐朝科举制度常设的考试科目很多,以进士和明经两科最为重要。故选B。

2.如图出自敦煌莫高窟壁画,印证了唐朝耕作工具的改进。这一工具是

A. 翻车 B. 筒车 C. 曲辕犁 D. 秧马

【答案】C

【解析】

【详解】图片是敦煌莫高窟的壁画《雨中耕作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时期出现了曲辕犁,大大提高了耕作的效率和质量。C正确;翻车和筒车都属于灌溉工具,与材料不符,AB错误;秧马出现在宋朝,D错误。综上故选C。

3.古代科技文化领先世界,是中华文明的瑰宝。下列人物与成就对应正确的是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依据题干和结合所学知识,唐朝画家阎立本的作品是《步辇图》,北宋时期的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元末明初的罗贯中著有《三国演义》,明朝的吴承恩著有《西游记》,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著有《本草纲目》。从而得出①②④人物与成就对应正确,D符合题意;③人物与成就对应错误,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4.长城和大运河是书写在中华大地上的个“人”字。以下两首评价长城和大运河的诗句,涉及的观点较为合理的是

A. 辩证的观点 B. 积极的观点

C. 消极观点 D. 片面的观点

【答案】D

【解析】

【详解】诗句大意:一直以来人们都认为隋朝的灭亡就是因为这大运河,但从运河开通至今,南北沟通还都要靠它如果没有当年隋炀帝三下江都南巡最终导致灭国的事情,那隋炀帝开通大运河的功劳和大禹治水的相比也不差,这首诗对大运河的评价较为片面,隋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炀帝暴政和农民大起义,而不是开通大运河和部将反叛。故选D。

5.李鸿章晚年说:“我办了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李鸿章认为洋务运动“虚有其表”的根本原因是

A. 缺乏人才 B. 只单纯引进西方技术

C. 资金匮乏 D. 没有触及封建制度

【答案】D

【解析】

【详解】洋务运动主张中体西用,没有改变封建制度的“体”,因此“虚有其表”的根本原因没有触及封建制度,故选D。

6.民遥勾勒出尘封的历史画面。“拆铁道,拔线杆,紧急毁坏火轮洋鬼子,尽除完,大清一统靖江山。”该民谣描写的是

A. 洋务运动 B. 义和团运动 C. 戊戌变法 D. 辛亥革命

【答案】B

【解析】

【详解】“拆铁道,拔线杆,紧急毁坏火轮洋鬼子,尽除完,大清一统靖江山。”符合义和团扶清灭洋的口号,故选B。

7.如图是同盟会的政治纲领,在《民报》发刊词中被阐发为“三民主义”。其中“平均地权"是指

A. 民族主义 B. 民权主义 C. 民生主义 D. 民主主义

【答案】B

【解析】

【详解】“三民主义”,创立民国属于民权主义,驱除鞑虏属于民族主义,而“平均地权"是指民生主义。故选B。

8.如图游船见证了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成为中国革命源头的象征。其孕育的精神被称为

A. 五四精神 B. 红船精神 C. 长征精神 D. 延安精神

【答案】B

【解析】

【详解】考查点:中国共产党成立。依据题干“游船见证了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成为中国革命源头的象征。”结合所学知识,1921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先在上海召开,最后一天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游船上,游船见证了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其精神被称为红船精神,B符合题意;1919年的五四运动中创造的五四精神。A不符合题意;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二万五千里长征中创造的革命精神。C不符合题意;延安精神是红色革命精神之一,是中国共产党创造的一种革命精神。因在革命圣地延安诞生,故名。D不符合题意;故选B。

9.美国作家哈里森.李尔数伯曾说:“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是为避开蒋介石的魔爪而进行的一次生死攸关、征途漫漫的撤退,是场危在旦夕的战斗。”这里的“行军”

A. 是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B. 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原则

C. 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 D. 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答案】C

【解析】

【详解】考查点:长征。依据题干“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避开蒋介石的魔爪、一次生死攸关、征途漫漫的撤退、危在旦夕的战斗。”从而得出这里的“行军指的是1934年——1936年的红军长征。结合所学知识,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国工农红军为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性转移,进行长征。红军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C符合题意;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A不符合题意;1929年,古田会议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原则。B不符合题意;1937年9月,国共合作宣言的发表,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D不符合题意;故选C。

10.照片定格历史瞬间。下列四幅图片最能体现抗日战争特点是

A. 全民族抗战 B. 局部抗战 C. 分散抗战 D. 自发抗战

【答案】A

【解析】

【详解】分析材料可知,李宗仁是国民党将领,第1张图片反映了国民党正面战场自抗战以来取得的最大胜利——台儿庄战役;第2张图片反映的是中国共产党将领彭德怀率领八路军积极抗日;第3章和第4张图片反映了在全民族抗战的旗帜下,各民族、各政党、各派别求同存异,共同抗战。由此可见,在抗日战争期间,中华民族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皆守土抗战,实行全民族抗战。A正确;局部抗战主要体现在1937年七七事变前中国人民在东北华北等地的抗战,局部抗战强调的是抗战的区域,而材料体现的是参与抗战的阶层广泛。B错误;台儿庄战役属于典型阵地战,不属于分散抗战和自发抗战,CD错误。综上故选A。

11.某同学通过《人民日报》了解到20世纪80年代位“冒富大叔"不姓冒,名叫彭秋杨,喜欢即兴创作“顺口溜":……方法一改就变灵,种田种地自做主,勤劳耕种增收入。这个顺口溜称赞的是

A. 土地革命 B. 地主减租减息 C. 人民公社 D.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方法一改就变灵,种田种地自做主,勤劳耕种增收入”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世纪80年代,我国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包田到户,包产到户,个体经营,自负盈亏,扩大了农民的生产自主权,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从而使粮食产量、农村收入都明显增加,D正确;土地革命是我党在20世纪20年代所实行的政策,A错误;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是我党在抗日战争时期所实行的土地政策,B错误;人民公社是20世纪50年代我国在农村的经济组织形成,C错误。综上故选D。

12.吴老师在进行历史教学时,板书“三步走战略”“发展才是硬道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科学发展观”。据此判断,他教学的内容是

A.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C. 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探索 D.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改革开放后,在1987年的中共十三大上提出了“三步走”发展战略。在1992年邓小平的南方视察中提出了“发展才是硬道理”;在1992年的中共十四大上提出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中共十七大上,胡锦涛提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因此这体现了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和接力探索中,中国共产党开辟出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D正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于1949年,在当时我国还没有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A错误;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主要得益于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与材料不符,B错误;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探索发生于1956年到1976年在全面建设时期和文化大革命时期。C错误。综上故选D。

13.如图稻田“守望者”从1964年开始研究杂交水稻,1973年实现三系配套,1995年研制成功两系杂交水稻,1997年提出超级杂交稻育种技木路线……引领着我国杂交水稻育种技术路线。稻田“守望者”是

A 袁隆平 B. 钱学森 C. 邓稼先 D. 屠呦呦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70年代,袁隆平发明了籼型杂交水稻,大大解决了我国的粮食问题和饥饿问题,A正确;钱学森是我国导弹之父,不属于农学家,B错误;邓稼先是中国的“两弹元勋”,C错误;屠呦呦在70年代提取出青蒿素治疗疟疾,为人类健康事业作出突出贡献,D错误。综上故选A。

14.名人名言是智慧的结晶。如图是文艺复兴时期的名言摘录,其体现的核心精神是

A. 神权至上 B. 天赋人权 C. 人文主义 D. 君权神授

【答案】C

【解析】

【详解】分析材料可知,但丁主张人应该追求知识和美德,莎士比亚主张人应该信任自己,这些都体现了人文主义的特点,强调尊重人的价值,C正确;神权至上是把以神为中心,不符合题意,A错误;天赋人权,自由平等是启蒙运动时期的理性主义思想,B错误;君权神授强调君主的权利是神给予的,与材料不符,D错误。综上故选C。

15.如图是十五世纪郑和下西洋和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路线图。这两次远洋航行的共同点是

①增进了各地区的了解 ②有利于各地区的交流

③都具有开拓冒险精神 ④确立了现代工厂制度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依据课本所学可知,郑和下西洋先后到达亚洲和非洲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所到之处,访问当地首领,赠送物品,表达通好的意愿,同时与当地居民进行交易;增进了各地区的了解,有利于各地区的交流;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欧洲、美洲、非洲等地交通往来,建立直接经济联系,往来日益密切,增进了各地区的了解;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创举,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航海家在大洋上航行开辟新航路,二者都有具有开拓冒险精神。①②③正确,A符合题意;工业革命的进行,传统的手工工场逐渐被大工厂取代,现代工厂制度最终被确立。④错误,BCD排除;故选A。

16.比较法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九年线(6)班学习小组通过小组讨论,比较得出明治维新与戊成变法的不同点是

A. 面临民族危机 B. 主张办新式学堂

C. 训练新式军队 D. 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答案】D

【解析】

【详解】日本明治维新和中国戊戌变法最大的不同点是结果不同,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中国戊戌变法遭到失败,依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ABC属于共同点,故选D。

17.《独立宣言》是历史上“第一个人权宣言”.但保留了奴隶制:1787年宪法没有废除奴隶制,黑人按五分之三人口折算。美国这些规定违背了

A. 联邦制原则 B. 自由平等原则 C. 三权分立原则 D. 共和制原则

【答案】B

【解析】

【详解】1783年在各州相互协商和妥协的基础上,建立了美国的宪法和联邦政府,当时讨论过废奴,但由于南方各州的一些代表反对,所以达成妥协,保留南方的奴隶。黑人按五分之三人口折算,而没有当做正常人口来核算,可见违背了美国资产阶级所宣扬的自由平等原则。故选B。

18.史论结合是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根据图示,如图①处应填的正确史实是

A. 农奴获得人身自由 B. 生活方式西化

C. 推行文化教育 D. 向西方学习

【答案】A

【解析】

【详解】考查点:1861年农奴制改革。依据题干“废除农奴制的法令、农奴获得一份土地、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准备了条件”,从而得出此事件是1861年农奴制改革,结合所学知识,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颁布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规定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农奴可以获得一份土地,但是必须出钱赎买。1861年农奴制改革废除了农奴制度,推动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从而得出图①处应填农奴获得人身自由。A符合题意;彼得一世改革提倡人们学习西方的礼节与生活方式。B不符合题意;彼得一世改革推行文化教育。C不符合题意;为了改变俄国落后面貌,实现富国强兵。彼得一世主张向西方学习进行改革。D不符合题意;故选A。

19.工业革命使工业化国家发生了巨大变化。以下对工业化影响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加快城市化进程 ②导致人民文化水平下降 ③带来环境的变化 ④使妇女社会角色改变

A. ①②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工业革命使工业化国家发生了巨大变化。工业化加快城市化进程 、提升人民文化水平、带来环境污染、使妇女社会角色走向了生产一线。故符合的是①②③。故选B项。

20.德国沃尔夫评价巨著时说:“(它)是全部天文学和宇宙学思想的基础,详细地阐明了万有引力定律和运动三定律等,委实是个了不起的成就。”这巨著是

A. 《天工开物》 B. 《农政全书》

C. 《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D. 《物种起源》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英国科学家牛顿是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之一,他在天文学、数学、力学等领域都作出了杰出贡献,1687年牛顿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科学巨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出版,使物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C正确;《天工开物》是我国明朝时期的科技巨作,对中国古代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进行了全面的,对我国的古代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进行了全面总结,但不涉及到天文学, A错误;《农政全书》是明代徐光启的代表作,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技术革新,也不涉及到天文学,B错误;《物种起源》提出了生物进化论的观点,与材料不符,D错误。综上故选C。

第II卷(非选择题 共20分)

21.某校围绕“多元体与民族复兴”主题开展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探究一【民族与国家】

材料一 下列探究材料摘编自人教版高中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等

(1)以下是两学习小组在探究过程中的主要观点摘录,请你判断,正确的打正确,错误的打错误。

①唐太宗时期的“开元盛世”奠定了唐朝的强盛局面。

②北宋的重文轻武国策使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

③明朝建立了路、府、州、县的多级行政体制。

④清朝前期通过册封、平叛等方式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治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探究一主题词的填写。

探究二【民族危机与国家存亡】

材料二 工业革命改变了世界历史进程,中国被迫卷入世界殖民体系。下列是同学们在探究过程中搜集的图片。

(3)材料二中,图一到图二工业动力方式的变化使人类社会由 时代过渡到 时代: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到 阶段。

(4)漫画蕴含丰富的历史现象。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不言而喻,一目了然”的理解。

探究三【民族觉醒与国家出路】

材料三 1915年开始的新文化运动促进了新思想的传播,为先进的中国人探索革命道路指明了方向。

(5)五四运动是新文化运动的延续。请指出从图三到图四思想领域的变化。

(6)材料三中的“星星之火"指什么?为挽救革命,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开辟了一条怎样的革命道路?

探究四【民族解放与国家屹立】

材料四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启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新纪元。

(7)根据材料四,任拟探究主题,并加以说明。(主题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

【答案】(1)①错误②正确③错误④正确 (2)封建王朝从鼎盛走向衰微 (3)蒸汽、电气;帝国主义 (4)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5)从宣传西方民主科学思想,到宣传马克思主义。 (6)“工农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7)略(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

【详解】(1)①错误 唐太宗时期被称为贞观之治。 ②正确 ③错误 宋朝建立了路府州县行政体制。 ④正确 (2)材料涉及了从隋唐到清中叶的内容,故主题为:封建王朝从鼎盛走向衰微 (3)材料中有蒸汽机机车和电灯,所以反映了从蒸汽时代到电气时代的转变。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经过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进入了帝国主义阶段。 (4)漫画可以看出,中国被列强环伺,说明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5)陈独秀宣传德先生、赛先生,这是西方民主科学思想,李大钊则是宣传的马克思主义。 (6)星星之火指的是“工农武装割据”;毛泽东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7)论述注意史论结合,多角度分析。

本试卷的题干、答案和解析均由组卷网(http://zujuan.xkw.com)专业教师团队编校出品。

登录组卷网可对本试卷进行单题组卷、细目表分析、布置作业、举一反三等操作。

试卷地址:在组卷网浏览本卷

组卷网是学科网旗下的在线题库平台,覆盖小初高全学段全学科、超过900万精品解析试题。

关注组卷网服务号,可使用移动教学助手功能(布置作业、线上考试、加入错题本、错题训练)。

学科网长期征集全国最新统考试卷、名校试卷、原创题,赢取丰厚稿酬,欢迎合作。

钱老师 QQ:537008204    曹老师 QQ:713000635

无限免费下载试卷
Word文档没有任何密码等限制使用的方式,方便收藏和打印
已有人下载。
×
扫码关注公众号
二维码
扫描公众号,私信暗号:61356 获取网盘提取码
前往网盘下载
点击下载文档
还需要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