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考 > 历史

贵州省毕节市2021年中考历史真题(解析版)

试卷简介

这份试卷涵盖了多个历史时期的重要事件、人物及现象。从远古时期的北京人打制石器到近现代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确立,再到全球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如新航路开辟、两次世界大战及其影响,还包括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历程以及19世纪60年代俄美两国废除奴隶制的历史背景和意义。整份试卷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要求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答。

所涉及的知识点

这份试卷考察了从远古时期到近现代中国及世界历史的重要事件和概念,涵盖了考古发现、古代技术、中央集权制度、革命与战争、经济和社会变迁等多个方面的知识点。

2021年贵州省毕节市中考历史试题

卷Ⅰ

1. 下图不同类型的工具,为距今约70万~20万年的北京人所制作。这些工具的制作方法是( )

A. 打制 B. 磨制 C. 烧制 D. 炼制

【答案】A

【解析】

【详解】依据题干信息“下图不同类型的工具,为距今的70~20万年的北京人所制作”并结合所学可知,距今的70~20万年的北京人使用打制石器,故A正确;BCD错误。综上故选A。

2. 适合作为下列一组材料主题的是( )

A. 秦灭六国,结束战乱 B. 秦朝法律严苛,赋税沉重

C. 秦朝确立中央集权制 D. 秦朝疆域辽阔,人口众多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中“王初并天下,自以为德兼三皇,功过五帝,乃更号曰“皇帝””,“御史大夫,秦官,位上卿……掌副丞相”和“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可以看出,秦朝实行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和郡县制度,所以主题是确立中央集权制,本题选C;题目不涉及秦的统一,A排除;题目中没有体现秦朝法律严苛,赋税沉重等暴政,B排除;题目没有涉及秦朝的疆域辽阔,D排除。

3. 根据《三国志·魏书》等记载,220年曹操卒于洛阳,葬在邺城(今河南省安阳市郊)。2009年,国家文物局审核了河南省安阳市高陵墓的考古发掘成果,最终认定高陵墓的墓主为曹操。以上确认高陵墓主为曹操的依据是( )

A. 历史文献与考古成果 B. 家族族谱的记载

C. 历史学家的主观判断 D. 安阳的悠久历史

【答案】A

【解析】

【详解】依据题干“根据《三国志·魏书》等记载”的信息可知,这是以历史文献为依据的,根据“国家文物局审核了河南省安阳市高陵墓的考古发掘成果”的信息可知,这是以考古结果为依据的,由此可知,A符合题意;BCD三项的内容题干材料中没有涉及,排除;故选A。

4. 洋务派创办轮船招商局开张之初只有轮船3艘,后来发展到30多艘,其经营的国内外运输业务。不但打破了外国轮船公司在中国的垄断地位。还一度兼并了美商的旗昌轮船公司。这段材料说明洋务运动( )

A. 启动了中国近代化运动的进程 B. 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资本的入侵

C. 实现了“自强”“求富”的目标 D. 引进培养了大批企业管理和科技人才

【答案】B

【解析】

【详解】从材料中“不但打破了外国轮船公司在中国的垄断地位。还一度兼并了美商的旗昌轮船公司。”可以看出,洋务派创办的轮船招商局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资本的入侵,因此本题选B;材料说的是对外国资本的抵御,与中国近代化无关,A排除;洋务运动没有实现“自强”“求富”的目标,C排除;材料说的是对外国资本的抵御,没有涉及引进培养大批企业管理和科技人才,D排除。

5. 识读下图,约法二取代约法一说明了( )

A. 中国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已经全部完成

B. 袁世凯的权力得到了约法的严格约束

C. 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准备复辟帝制

D. 近代中国民主与法制取得了重大成就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题干的图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袁世凯为了摆脱束缚,实现复辟,废除了约束他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了《中华民国约法》,这充分暴露了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准备复辟帝制的野心,C符合题意;ABD三项的的说法均不正确,排除;故选C。

6. 刘大年《抗日战争时代》一书中记载:从“七七事变”到1945年的八年中,日本投入到中国关内战场的陆军,平均每年占总兵力的76.4%。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陆军主力仍分布在中国战场。中国能牵制日军的大量兵力主要是因为( )

A. 中国战场是日军唯一的战场 B. 中国拥有先进武器装备

C. 中国实行全民族的持久抗战 D. 苏联红军进驻中国东北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七七事变”后,中国进行了全民族抗战,牵制日军的大量兵力,支援了其它战场的反法西斯斗争,故C符合题意;二战中,日军还开辟了东南亚战场、太平洋战场,中国的武器装备比日本落后,苏联红军进驻中国东北加速了中国战胜日本,故AB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C。

7. 1950年11月,美国骑兵第一师师长在与一支中国军队交手后,这样评价对手:“他们没有航空火力支援,也没有远程炮火支授。他们手里拿的是日本二战时的简易武器.但他们在穿插分割中动作极其勇猛。”这支中国军队的名称是

A. 中国人民解放军 B. 中国工农红军

C. 中国人民志愿军 D. 国民革命军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1950年10月,根据中共决定,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同朝鲜军民一起抗击美国侵略者,所以C项符合题意;第一次使用“中国人民解放军”称谓是在1946年。1948年11月1日中央军委作出《关于统一全军组织及部队番号的规定》,团以上各部队均冠以“中国人民解放军”字样,所以A项不符合题意;中国工农红军是中国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所以B项不符合题意;国民革命军由中国国民党在1925年创设领导,为北伐、抗战、国共内战的国民政府军事主力,所以D项不符合题意;故本题的答案为C。

8. 目前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下图中属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起点的标志性事件是( )

A. A B. B C. C D. D

【答案】D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56年底,我国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D符合题意;A刚刚建国,还没有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不符合题意;B是土地方面的政策,不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不符合题意;C是法制建设,也不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不符合题意;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

9. 拓片是将刻在不同材质上的文字、符号、图案等拓印下来的纸片,有很高的历史研究价值。下列古老文字的拓片,可直接用于古埃及文明研究的是( )

A. 象形文字 B. 楔形文字 C. 甲骨文 D. 阿拉伯文字

【答案】A

【解析】

【详解】依据题干的限定信息“埃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约5000年前,古埃及人发明了象形文字,A符合题意;楔形文字,是由古苏美尔人所创,不能用于研究埃及文明,B不符合题意;甲骨文是中国古老的文字,不能用于研究埃及文明,C不符合题意;阿拉伯文字是阿拉伯人的文字,不能用于研究埃及文明,D不符合题意;故选A。

10. 有学者估计,哥伦布航行美洲的总费用为200万马拉维迪(货币单位),而哥伦布个人只筹措了25万马拉维迪,不足部分从西班牙国库预支,为此,女王伊莎贝拉还曾打算把她王冠上的珠宝换钱。这说明新航路开辟( )

A. 受到文艺复兴运动影响 B. 得到西班牙王室的支持

C. 使大量财富流入西班牙 D. 使世界连为了一个整体

【答案】B

【解析】

【详解】依据题干“女王伊莎贝拉还曾打算把她王冠上的珠宝换钱”的信息可知,哥伦布的新航线的开辟,得到了西班牙王室的支持,B符合题意;A是新航路开辟的原因,与题干材料无关,排除;CD题干材料中没有涉及,排除;故选B。

11. 在古罗马神话里,“阿芙乐尔”是司晨的女神,她唤醒人们,送走黑暗,迎来光明。1917年11月7日,“阿芙乐尔号”巡洋舰的炮声迎来的光明是( )

A. 《共产党宣言)发表 B. 二月革命胜利 C. 巴黎公社政权建立 D. 十月革命胜利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1917年11月7日,“阿芙乐尔号”巡洋舰一声炮响,十月革命发生并最终取得胜利,故D符合题意;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1917年3月爆发二月革命,1871年巴黎公社政权建立,故ABC均不符合题意。故选D。

12. 通过对下表统计数字的分析,可以直接得出的结论是,两次世界大战( )

A. 都导致了战后世界格局的改变 B. 交战的双方都具有非正义性

C. 都给人类社会造成了深重灾难 D. 都是为摆脱经济危机而发生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题干表格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表格通过数字对比,显示了两次世界大战都给人类带来了沉重的灾难,C符合题意;A与两次世界大战有关,但是表格不能显示,排除;BD都不是两次世界大战的相同点,排除;故选C。

卷Ⅱ

二、历史材料解析题(共3小题,每题12分,共36分)

13. 唐宋时期,经济繁荣,社会生活丰富多彩。根据相关材料,完成下列学习任务。

任务一:【图片解读——技术进步】

图1 曲辕犁 图2 占城稻 图3 交子

(1)根据上面图片信息,请分别指出图1工具、图2作物的特点。并概述图3纸币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任务二:【史料解读——社会风貌】

(2)唐诗和宋代著述对研究唐宋社会状况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根据下列问题作答。①杜甫《忆昔》诗句:“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反映的治世是( )

②元稹《法曲)诗句:“女为胡妇学胡装妆,伎进胡音务胡乐。”反映了民族交往对唐朝社会生活产生了哪些方面的影响?( )

③吴自牧《梦粱录》:“万物所聚,诸行百市”,“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即无虚空之屋”。以上从哪几方面记述了宋临安城商业繁荣的景象?( )

任务三:【数据解读——社会发展】

唐宋两朝南北方人口对比表

——根据邹逸麟,谭其骧《中国历史时期人口的分布和迁徙》整理统计

(3)上表数据反映了从唐朝到北宋的社会发展出现了怎样的变化趋势?并分析其变化的原因。

【答案】(1)工具:曲辕犁;特点:成熟早,抗旱力强;作用:促进了商业贸易的繁荣。

(2)①开元盛世;②对民族交融(或婚姻)、社会生活的影响;③从商品流通和店铺设立两方面记述。

(3)经济重心的南移趋势;原因:南方自然条件优越;北方战乱频繁,南方相对稳定;北方人民大批南迁,增加了大量劳动力,并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工具;南方统治者重视发展经济;南方新农作物的引进;南方海外贸易的发展等。(任答三点即可)

【解析】

【详解】(1)根据上面图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1工具是曲辕犁;图2作物的特点是成熟早,抗旱力强;图3纸币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是促进了商业贸易的繁荣。

(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①杜甫《忆昔》诗句:“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反映的治世是开元盛世;②元稹《法曲)诗句:“女为胡妇学胡装妆,伎进胡音务胡乐。”反映了民族交往对唐朝社会生活产生的影响是对民族交融(或婚姻)、社会生活的影响;③吴自牧《梦粱录》:“万物所聚,诸行百市”,“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即无虚空之屋”。以上从从商品流通和店铺设立两方面记述了宋临安城商业繁荣的景象。

(3)第一小问:上表数据反映了从唐朝到北宋的社会发展出现的变化趋势是经济重心的南移趋势;第二小问:其变化的原因是南方自然条件优越;北方战乱频繁,南方相对稳定;北方人民大批南迁,增加了大量劳动力,并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工具;南方统治者重视发展经济;南方新农作物的引进;南方海外贸易的发展等。

14.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和发展的百年历程,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十月革命前,中国先进分子对马克思主义的介绍多是零星的、片断的……(因为)工人阶级数量很少,还没有形成独立的政治力量,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尚缺乏肥沃的土壤。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二 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保存下来的武装革命者,在经历了1927年的失败之后,于第二年春天汇聚于罗霄山脉的中段,开始了革命在农村的发展……这条道路最初虽然表现为失败后的退却,然而它包含着国情对于革命的制约,因此,它最终又成为一种自觉的选择。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断完善和发展的示意图。

(1)材料一认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实践需要怎样的土壤(条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哪一事件的发生使中国具备了这一土壤(条件)。

(2)材料二中革命者“汇聚于罗青山脉的中段”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这条道路”指的是什么道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在哪次大会上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3)根据材料三示意图,写出①②对应的内容。

(4)综上所述,概括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百年历程的基本特点。

【答案】(1)土壤:工人阶级的壮大;事件:五四运动;

(2)事件:井冈山会师;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会议:中共七大;

(3)①邓小平理论;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4)马克思主义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际相结合;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解析】

【详解】(1)依据材料一“因为)工人阶级数量很少,还没有形成独立的政治力量,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尚缺乏肥沃的土壤”的信息可知,材料一认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实践需要的土壤(条件)是工人阶级的壮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五四运动的发生使中国具备了这一土壤(条件)。

(2)依据材料二“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保存下来的武装革命者,在经历了1927年的失败之后,于第二年春天汇聚于罗霄山脉的中段,开始了革命在农村的发展”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中的革命者“汇聚于罗青山脉的中段”指的是井冈山会师;“这条道路”指的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在中共七大上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3)根据材料三示意图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对应的内容是:邓小平理论;②对应的内容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4)综上所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百年历程的基本特点是马克思主义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际相结合;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15. 识读下面《19世纪60年代俄美两国“废奴”情况表》,回答相关问题。

(1)分别简述俄、美两国废除奴隶制的历史背景。

(2)根据表中俄国《关于脱离农奴依附关系的农民法令》条文,俄国农奴的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样的变化是通过什么条件实现的?

(3)根据《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美国南方叛乱地区的黑人奴隶获得了哪些权利?

(4)概括俄、美两国废除奴隶制的共同历史意义。

【答案】(1)美国的奴隶制阻碍了本国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南北两种经济制度,加剧了南北矛盾,使国家达到分裂边缘;俄国农奴制严重制约了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出现对外战争的失败、内部的革命和起义等内外交困的危机。

(2)农奴获得了人身自由,可以改变身份,自由转化职业(或成为拥有私产的完全自由的农民);通过向地主赎买高出当时地价的土地实现的。

(3)人身自由和服兵役的权利;

(4)都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解析】

【详解】(1)依据表格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俄、美两国废除奴隶制的历史背景分别是:俄国农奴制严重制约了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出现对外战争的失败、内部的革命和起义等内外交困的危机;美国的奴隶制阻碍了本国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南北两种经济制度,加剧了南北矛盾,使国家达到分裂边缘。

(2)根据表中俄国《关于脱离农奴依附关系的农民法令》条文内容可知,俄国农奴的地位发生的变化是农奴获得了人身自由,可以改变身份,自由转化职业;这样的变化是通过向地主赎买高出当时地价的土地实现的。

(3)根据《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南方叛乱地区)为人占有而做黑奴的人现在和今后永远获得自由;合众国政府将承认并保障这些人的自由。这些人们可参加合众国的军事工作,驻守炮台、阵地、卫戍区域以及其他地区,以及在各种军舰上服役”的内容可知,美国南方叛乱地区的黑人奴隶获得的权利是人身自由和服兵役的权利。

(4)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俄、美两国废除奴隶制共同历史意义是都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无限免费下载试卷
Word文档没有任何密码等限制使用的方式,方便收藏和打印
已有人下载。
×
扫码关注公众号
二维码
扫描公众号,私信暗号:61816 获取网盘提取码
前往网盘下载
点击下载文档
还需要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