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考 > 历史

精品解析:2021年江苏省徐州市中考历史试题(原卷版)

试卷简介

这份试卷主要涵盖了初中阶段的历史与道德与法治学科的内容,特别是侧重于中国历史的发展脉络、重要历史事件和思想文化的发展。题目类型包括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其中选择题占比较大,用于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非选择题则更注重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运用历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所涉及的知识点

试卷覆盖了从古代到近现代中国历史的重要事件、制度、思想文化的发展,以及近现代中国的社会变革与进步。重点考察了学生对中国历史发展脉络的理解、重要历史事件及其影响的认知,以及对近现代中国经济发展政策的掌握。

2021年江苏省徐州市中考历史试题

(闭卷,满分50分,同道德与法治同堂,时间120分钟)

一、选择题(本部分共26题,第1至13题为道德与法治试题,第14至26题为历史试题。每题2分,共52分。在每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代号填涂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

(2021·江苏徐州·14)

1. 维护图一中社会等级政治制度是( )

A. 皇帝世袭制 B. 分封制 C. 三省六部制 D. 郡县制

(2021·江苏徐州)

2. 下图反映的历史主题应为( )

A. 开元盛世局面 B. 民族政权并立

C. 重文轻武政策 D. 南方经济发展

(2021·江苏徐州)

3. 下图示意的地方管理制度盛行于( )

A. 秦朝 B. 唐朝 C. 宋朝 D. 元朝

(2021·江苏徐州)

4. 下列图片分别来源于三本书。这三本书的共同特点是( )

①成书于明朝②农学著作③图文并茂④具有总结性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2021·江苏徐州)

5. 陈旭麓说:“(洋务运动)并不是以新物取代旧物,而是在旧物边上别置一新物,可以称为布新而不除旧。”“不除旧”的后果是( )

A. 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 B. 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C. 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 D.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021·江苏徐州)

6. 下图可用于研究( )

A. 鸦片战争的影响 B. 洋务运动的目的

C. 戊戌变法的背景 D. 义和团失败的原因

(2021·江苏徐州)

7. “经过10月10日一个下午的不顾一切的协商,一小批士兵匆忙地临时定出了当天晚上的计划,然后坚决地出击,他们杀死了军官,直驱附近最大的弹药库,那里由同营的一个连在驻守。该连也参加其战友的行动……到凌晨,(该地)清政府已被打垮。”材料描述的是( )

A. 廊坊阻击战 B. 武昌起义 C. 南昌起义 D. 西安事变

(2021·江苏徐州)

8. 下图可以看出1916年胡适提倡

A. 民主 B. 科学 C. 新文学 D. 新道德

(2021·江苏徐州)

9. “当他们分割普鲁沙(巨人)时,其口为婆罗门,由其双臂造成罗惹尼耶(刹帝利),其双腿变成吠舍,从其双脚生出首陀罗。”这则材料从侧面反映了( )

A. 印度的种姓制度 B. 埃及至高无上的王权 C. 雅典的直接民主 D. 古巴比伦的法治传统

(2021·江苏徐州)

10. 下图描绘了威廉和玛丽批准《权利法案》的场景,这意味着英国( )

A. 提高了女性地位 B. 限制了国王权力

C 剥夺了贵族特权 D. 实现了民族独立

(2021·江苏徐州)

11. 工业革命之前,英国和爱尔兰存在专职叫人起床上班的“叫醒工”。他们每早挨家挨户拜访顾客,用短棍敲门或长杆敲窗,或者射豆子的办法,直到把客户叫醒为止。随着钟表的普遍使用,这种古老的职业到20世纪20年代基本消失了。“叫醒工”消失的根本原因是( )

A. 生产技术的提高 B. 政府的强制推行

C. 环境污染的严重 D. 社会矛盾的尖锐

(2021·江苏徐州)

12. 下面漫画主要反映了( )

A. 罗斯福新政影响 B. 马歇尔计划的目的

C. 美苏冷战的危害 D. 欧盟成立的意义

(2021·江苏徐州)

13. 制作示意图是学习历史方法之一,根据图示,下面“?”处应填( )

A. 两极格局 B. 多极化趋势 C. 单极世界 D. 经济全球化

二、非选择题(本部分6小题,共48分。第27至29题为历史试题,24分;第30-32题为道德与法治试题,24分)

(2021·江苏徐州)

14. 中国大运河

材料 春秋战国时期是运河兴建的第一次高潮。实力强盛的诸侯国为称霸中原而开始兴建运河。魏国开凿的鸿沟演变为隋唐宋大运河最重要的河段——通济渠。吴国所开邗沟成为后来的淮扬运河;为伐楚所开运河,有的河段与京杭运河的江南段基本一致。隋唐宋时期,以隋通济渠和永济渠为标志,形成横贯东西、纵贯南北的全国水陆干道构架,掀起运河建设的第二次高潮。北宋时由江淮至开封的漕运量每年高达800万石。元代开始营建自江南产粮区至北京的漕运水道,时为运河建设的第三次高潮。全线贯通于13世纪的京杭大运河对泗水、汶水、卫河和黄河的沟通,50米地形高差的跨越,以及戴村坝和高家堰的坝工建筑,显示出中国运河工程技术在17世纪前领先世界的水平。

——谭徐明等《京杭大运河遗产的特性与核心构成》

请回答:

(1)依据材料对以下表述做出判断:直接从材料得出的,在答题卡对题号后填写“正确”;违背材料所表达意思的,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填写“错误”;材料没有涉及的,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填写“不涉及”。

①中国古代兴建运河主要出于军事和经济目的。( )

②隋朝大运河是在天然河道和古运河基础上开凿的。( )

③隋唐宋大运河的修建加重了民众负担。( )

④中国大运河体现了工业革命时期运河工程技术的先进水平。( )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和经济两个方面,说明大运河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价值?

(2021·江苏徐州)

15. 文艺复兴

材料一 到了第十三四世纪时,靠了十字军的激刺,及交通的增进,靠了各大学所供给的机会,靠了欧洲人民求智欲望的复活,及对于人生观的变迁,这个久伏于地下的古学,也就钻岩拨土的要求重见天日了。

材料二 但丁是一个富于个性的著作家。他的杰作《神曲》中的人物,都是活的,是有血肉的;他们已与中古文学中的刻板人物完全不同了。不但如此,但丁的《神曲》也是意大利方言的第一大成功,欧洲方言文学的第一美丽产品。

——以上两则材料均摘自陈衡哲《西洋史》

材料三 文艺复兴的重大意义不在于复古,而在于创造。文艺复兴的辉煌成就是意大利人的天才创造,而不是由于君士坦丁堡逃亡者的来临,这般人只是将希腊文教给意大利人而已。

——摘自伏尔泰《风俗论》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古学”指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古学要求重见天日”的经济动因?

(2)据材料二、三,以但丁《神曲》为例,说明“意大利人的天才创造”体现在哪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种创造对欧洲发展的意义?(不得照抄原文)

(2021·江苏徐州)

16. 百年党史

材料

(1)根据材料①及所学知识,说明为什么中国共产党的诞生“预示着中国的光明和希望”?

(2)历史学家往往分阶段研究历史,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②为何将1923—1937年的历史划分为两个阶段。将下面三幅地图的序号正确填入时间轴上A、B、C的方框内?

(3)分别说明材料③④记录的重大历史事件对中国历史发展的意义。据材料⑤⑥及所学知识,分别说明我国采取的哪些经济政策直接影响了图表数据的变化?

(4)综合以上材料,概括中国共产党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作用?

无限免费下载试卷
Word文档没有任何密码等限制使用的方式,方便收藏和打印
已有人下载。
×
扫码关注公众号
二维码
扫描公众号,私信暗号:61817 获取网盘提取码
前往网盘下载
点击下载文档
还需要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