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市2022年初中毕业生学业(升学)统一考试
综合文科试题卷历史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
1. “国际禁毒日”是每年的( )
A. 5月17日 B. 6月26日 C. 7月9日 D. 12月1日,
2. 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其铸造于( )
A. 夏朝 B. 商朝 C. 春秋 D. 战国
3. 下列组图展示了我国一项伟大发明的部分工艺流程。这项发明( )
A. 改变了欧洲社会传统作战方式 B. 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
C. 推动了世界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D. 加强了秦朝与西域的了解与往来
4. 魏晋南北朝时,随着胡床、椅子、方凳引入内地,逐渐改变了汉族席地而坐生活习俗。这一变化体现了( )
A. 政权分立的加剧 B. 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
C. 民族交融的加强 D. 劳动生产方式的改变
5. 唐朝是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时期。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
①鉴真东渡 ②玄奘西行 ③郑和下西洋 ④马可·波罗来华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6. 第一手史料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可以直接作为历史根据的史料。下列属于研究辽宋夏金元时期历史的第一手史料是( )
A. 《岳飞抗金》历史剧 B. 钱维城的《平定准噶尔图卷》
C. 《资治通鉴》译注本 D. 出土的壁画《契丹人引马图》
7. 以下时间轴呈现的史实印证了某一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其中①处应为( )
A. 设台湾府 B. 台湾建省 C. 设驻藏大臣 D. 设伊犁将军
8. 《敬告青年》一文中提到:“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材料反映的是( )
A. 洋务运动 B. 戊戌变法 C. 辛亥革命 D. 新文化运动
9. 下图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示意图,其中②处发生事件( )
A. 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B. 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原则
C. 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D. 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论断
10. 比较1950年开始土地改革与1978年后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两者的共同作用有( )
①都确立了土地公有制 ②都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③都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④都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1. 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和接力探索中,中国共产党领导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明确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在( )
A.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 中共十二大
C. 中共十三大 D. 中共十四大
12. 罗马法对后世法律的制定产生了深远影响。下列不属于罗马法范畴的是( )
A. 《法学汇纂》 B. 《查士丁尼法典》
C. 《法理概要》 D. 《汉谟拉比法典》
13. “(新航路的开辟)它打破了以往人类文明区域性分割和孤立发展的局面,首次把全球人类联系起来,开始了人类文明一体化的进程……”该材料体现了新航路开辟的( )
A. 历史背景 B. 发展过程 C. 重要影响 D. 主要条件
14. 下图是某历史老师专题复习课的部分板书,据此判断他复习的主题是( )
A. 法国大革命 B. 资产阶级革命 C. 华夫脱运动 D. 共产主义运动
15. 18世纪末19世纪初,拉丁美洲掀起了一场反抗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运动。为此作出突出贡献的有( )
A 玻利瓦尔 圣马丁 B. 章西女王 杰斐逊
C. 扎格鲁尔 纳赛尔 D. 卡德纳斯 曼德拉
16. 李大钊受到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鼓舞,他预言:“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这是因为十月革命后( )
A. 推翻了俄国沙皇专制统治 B. 俄国开始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C. 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 D. 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
17. 20世纪90年代初,促使美国成为唯一超级大国的历史事件是( )
A. 苏联解体 B. 华约成立 C. 北约成立 D. 柏林危机
四、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6题10分,第37题8分,第38题12分,共30分。)
18. 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如何应对危机考验着人类的智慧。张老师以“危机与应对”为主题设计了以下任务单,请你完成学习任务。
任务一 【卡片整理——探寻历史真相】
(1)根据卡片信息及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两位历史人物所处时代面临的威胁。
任务二 【图文结合——承担时代重任】
(2)上图是近代史上一场爱国救亡运动的标语,请简述该运动的历史意义。并结合材料,谈谈作为新时代青年应该担负起怎样的责任?
任务三 【史料解读——心系家国天下】
材料 (一)每一政府各自保证对与各该政府作战的三国同盟成员国及其附从者使用其全部资源,不论军事的或经济的。(二)每一政府各自保证与本宣言签字国政府合作,并不与敌人缔结单独停战协定或和约。
——《联合国家宣言》(节选)
(3)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各国采取了怎样的措施来解决现实问题?
19. 交通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大动脉”。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元有天下,薄海内外,人迹所及,皆置驿传,使驿往来,如行国中。
——《元史·地理志》
材料二 19世纪上半叶,美国东北部城市的繁荣为西部的开发提供了强有力的后盾。由于运输条件改善,运河和铁路快速兴建,贸易、商业发展迅速等因素,东部向西部移民进程加速……
——摘编自董革非著《美国城市化进程对中国城市发展的启示》
材料三 以下是改革开放后我国交通事业取得的部分成就。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分析元朝设置驿站的目的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铁路快速兴建”与哪次技术革命密切相关?这次技术革命首先开始于哪个国家?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分析中国交通事业快速发展的原因。
20. 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缺一不可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品读名言——沐浴智慧之光】
材料一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为政》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这位思想家的政治主张。
【梳理线索——展现体育之力】
材料二 1971年,美国乒乓球代表团正式访问中国,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美国代表团访问中国。“小球转动大球”的“乒乓外交”轰动了世界。
——摘编自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梳理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改善的主要线索。(至少两点)
【唱响歌曲——体悟音乐之魂】
材料三 以下是部分歌曲节选。
(3)结合所学知识,仿照示例,从材料三中任选一首歌曲加以说明。(示例除外)
示例:《国民革命歌》反映了国民革命时期的历史,体现了北伐将士们英勇斗争的精神。
【阅读报刊——感受劳动之美】
材料四 《人民日报》(1964年11月20日)报道:一九六二年年底,焦裕禄来到兰考县工作时,正是这个地区遭受连续三年自然灾害较严重的一年……但是他并没有被困难吓倒……他说:“不改变兰考面貌,我绝不离开兰考!”
材料五 《人民日报》(1972年1月27日)报道:王进喜和他的战友们,就是带着这种要为国家承担压力的高度责任感,来到了大庆……对战友说:“……同志们,摆开战场,甩开钻机干吧!这一下子可要把石油落后帽子扔到太平洋去了!”
(4)根据材料四、材料五及所学知识,从两位人物身上体现了怎样的时代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