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6月)深圳市中考第三次适应性联合测试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历史 一、单项选择题(17小题,每小题2分,共34分。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 题意) 1 2 3 4 5 6 7 8 9 10 C D B B A C A D A C 11 12 13 14 15 16 17 C D B D A B C 二、非选择题(2大题,共36分) 18.(18分) (1)特点:①早慧(或“聪慧”)。②有孝心。③参与农业劳动。(2分,写出两点即可,每 点1分) 主要原因:①汉代社会期望儿童早日成才。②汉代推崇儒家孝道思想。③汉代重视农 业生产。(4分,写出两点即可,每点2分,意思相近同样得分) (2)共同主题:儿童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挣扎成长。(2分,意思相近同样得分) 历史背景:这些童话创作于19世纪中期,当时的欧洲资本主义制度初步确立,工业革 命推动资本主义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发生了巨大变革,阶级矛盾尖锐。(4分,意思 相近同样得分) (3)(共4分,任选一个时期,言之有理即可。若学生综合20世纪五六十年代作答,可参 考示例1、2酌情给分) 【示例1】我选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成立初期 精神风貌:热爱祖国、身强体健、积极向上等。(2分,写出一点即可) 简要分析:新中国成立后,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土地改革和抗美援朝)背景下,塑 造出热爱祖国、热爱劳动的儿童形象,号召大家积极参与生产劳动,巩固新生政权。 (2分) 【示例2】我选20世纪60年代 精神风貌:热爱祖国、身强体健、积极向上等。(2分,写出一点即可) 简要分析:20世纪60年代,为了满足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塑造出热爱祖国、热爱 劳动的儿童形象。(2分) 【示例3】我选20世纪80年代 精神风貌:热爱祖国、身强体健、天真乐观、积极向上等。(2分,写出一点即可) 简要分析:20世纪80年代恰逢改革开放和思想解放,人们更关注孩子的内心和创造 力,因此塑造出积极向上、天真乐观的儿童形象。(2分) (4)如何塑造:①国家树立儿童榜样,进行引导。②大力发展经济,为儿童发展提供稳定 的环境。③相关儿童刊物传播积极正向的文化价值观等。(2分,写出一点即可) 19.(18分) (1)原因:①唐宋时期,推广应用了筒车、占城稻及复种等先进农业生产技术,增加了稻、 麦产量。(农业技术发展)②南方自然条件优越,适合水稻生长,粮食产量大幅提高, 出现“苏湖熟,天下足”的现象。③南方相对稳定,北民南迁带去了先进的技术,促 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经济重心南移)④人口增长。(4分,写出两点即可,每点2 分) 1 / 2
(2)影响:①减少了欧洲流行病的爆发。②促进了欧洲饮食文化发展(或“丰富了欧洲人 的日常生活”)。③推动了欧洲思想解放运动和艺术的发展。(4分,写出两点即可,每 点2分) (3)发展趋势:①出现流水线生产的工业化食品。②外出就餐开始盛行。(2分,写出一点 即可) (4)(共8分,以下示例仅供参考) 【示例】论题:饮食文化的变迁与社会经济发展相互影响。 论述:①唐宋时期,灌溉工具的改进和高产稻种的推广,使得稻麦产量增加,改变了 主食结构。工业革命极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罐头食品的出现和流水线生产改变了人 们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这些都充分说明经济发展对饮食文化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②唐宋时期,主食结构的变化和南方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又推动了经济重心南移。明 清时期,景德镇瓷器在欧洲的传播,中国与欧洲之间经济交流的加强,双方贸易往来 的日益频繁,推动了东西方经济的繁荣。近代罐头食品的出现和外出就餐的盛行,加 快了食品加工业的发展。这些都证明饮食文化的变迁进一步推动经济的发展。 结论:饮食文化的变迁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生动反映,经济的发展推动了饮食文化的传 播和发展,两者相辅相成。我们应该推动饮食文化产业的多元化发展,实现文化与经 济的相互促进。 【其他参考论题】区域交流的加强推动饮食文化的发展/科技进步推动饮食文化的发展 /饮食文化的变迁反映社会经济的发展…… 2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