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考 > 物理

2011年中考物理《物质的状态及其变化》基础专训(北师大版)

试卷简介

这份试卷涵盖了物质状态及其变化的基础知识,包括熔化、凝固、升华、凝华、液化、汽化等多种物态变化。题目涉及南极考察、牙齿检查、手帕实验、古代皇宫降温、预防针消毒、固体清新剂、霜的形成、水车降温、温泉现象等多个实际应用场景,并且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实验题以及探究设计题等多种题型,旨在全面考查学生对物态变化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所涉及的知识点

本试卷主要考查学生对物态变化的理解,特别是固态、液态和气态之间的相互转化过程及其实际应用。

《物质的状态及其变化》基础专训

一 选择题(10小题 每题3分,共30分)

1我国首次赴南极考察队于从上海启程,历时约三个月,横跨太平洋,穿越南北半球,航程二万六千多海里,在南极洲南部的高兰群岛乔治岛,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南极科学考察基地——中国南极长城站.南极平均气温为-,最低气温达-.在那里用的液体温度计是酒精温度计,这是因为酒精的

A.凝固点较低

B.凝固点较高

C.沸点较低

D.沸点较高

2.在下图四个图像中,表示海波熔化的图像是( )

3.医生给病人检查牙齿时,拿一把小镜子在酒精灯上烧一烧,然后再放入病人口腔中,这样做的目的是( )

A.给小镜子消毒

B.使小镜子升温,防止口腔中空气液化

C.使小镜子升温,防止口中水蒸气液化

D.给牙齿消毒

4用一块棉布手帕浸泡在盛有质量分数为70%酒精的溶液中,待均匀湿透后取出,将浸透的手帕舒展开,用镊子夹住两角,用火点燃,如下图所示,当手帕上的火焰熄灭后,手帕完好无损,对于这一现象,下面解释正确的是( )

A.这是魔术,你所看到的是一种假象

B.火焰的温度低于棉布的着火点

C.手帕上的水汽化吸热,使手帕的温度低于棉布的着火点

D.酒精燃烧后使棉布的着火点升高

5在古代唐朝的皇宫里,夏天由宫女推动高大的水车,将水洒在宫殿的房顶上,水再顺房顶四周流下,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A.为了新奇B.为了美观C.为了清洁房D.为了解暑降温

6.为了防止疾病,有时需要打预防针.打预防针前要对皮肤进行消毒,当在皮肤上擦酒精后,会有一种凉的感觉,这是由于酒精( )

A.蒸发吸热 B.蒸发放热 C.液化吸热 D.液化放热

7.现在超市里卖一种叫“固体清新剂”的商品,把它放置在舞厅包厢里、饭店里、厕所里、汽车里等,能有清新空气、预防感冒等作用,使您的居室温馨芳香.这种现象是( )

A.汽化 B.升华 C.凝华 D.熔化

8.对如图所述解释正确的是( )

A.结霜是升华现象

B.结霜是液化现象

C.所谓的“烟”并非真正的烟,是小水珠汽化形成的

D.所谓的“烟”并非真正的烟,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9. 在插有小树枝的封闭烧瓶中,放入一些卫生球碾碎后的粉末,然后在酒精灯上微微加热烧瓶,可以看到粉末越来越少.停止加热后,一会儿烧瓶内的树枝上出现了洁白、玲珑的人造“雪景”,对以上实验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雪景”是卫生球升华而成的

B.“雪景”是卫生球凝华而成的

C.“雪景”经历了汽化和凝固两个物态变化过程

D.“雪景”经历了升华和凝华两个物态变化过程

10.日本札幌是著名的“温泉之乡”,它位于日本北部,冬天非常寒冷.中央电视台“正大综艺”的记者在札幌看到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公路上一点积雪都没有,但是路旁的积雪却足足有两三尺高.这是为什么呢?下面几种解释,你认为最有道理的是( )

A.道路上的车太多了,雪来不及覆盖路面

B,积雪都被风吹到路旁去了

C.道路下面都铺了温泉管道,路面温度较高

D.路面是黑色的,水蒸气不能形成雪

二填空题(7小题,每空1分,共20分)

1.上物理课复习时,老师写下一副热学对联,上联是“杯中冰水,水结冰冰温未降”;下联是“盘内水冰,冰化水水温不升”.对联中包含的物态变化是 和 ,反映的一个共性是 .

2.冬季,菜农贮菜时,常在菜窖里放几桶水如图甲,这利用了 .高烧的病人常用冰袋降温(如图乙),这利用了 .

3.夏天在打开电冰箱的门时,常会看到“白气”,这是因为 而成的.而水沸腾时在壶口形成的“白气”又是 形成的.夏天潮湿的天气里,会发现自来水管的四周在“冒汗”,这是因为 .而从冰箱里取出的“雪碧”瓶放在桌上一会儿,会发现瓶壁的四周附着许多小水珠,这是由于 而成的.

4而我国古代铁匠师傅锻造兵器时,常将烧得发红的铁器放入冷水中“淬火”时,会听到“嗤嗤”声,同时看到水面上冒出一股“白汽”,在这个过程中水先后发生了 和 物态变化.

5.据传,有一夏天,洋人宴请林则徐.其中一道甜点为冰淇淋,因其上白气不断,林则徐以为必烫故以嘴吹之,谁知入口却冷,洋人笑以为柄,林则徐声色不动.过得几日,回宴洋人.其中一道热汤刚刚煮沸,浮有厚油,无一白气冒出,林则徐热情请之,洋人一口吞下一匙,顿时龇牙咧嘴,哈哈有声,不停乱弹,出尽洋相.试分析,冷冷的冰淇淋上方的白气是由于 形成的,而滚滚的热汤反而无白气,是由于 ,据生活经验,浮有厚油的沸汤比普通开水还要烫的原因是 .

6.你听说“升华干燥食品”吗?其方法是把新鲜食品放到急冻冷库里进行速冻,然后把速冻过的食品放在真空干燥机中.由于食物上的冰在低温、低压下 ,便把食品中残余的水分 掉.

7.寒冷的冬天,挂在室外的湿衣服会结冰.尽管室外的气温始终在以下,结冰的衣服最后也会变干,这是由于冰__________的缘故.霜的形成是__________发生__________的现象.

三实验题 (1题7分,2题6分,共13分)

1.在做研究某物质熔化时的规律的实验时得出如下数据:

则由上表可知:

(1)此物质一定属于 体(填“非晶体”或“晶体”);

(2)此物质的熔点是 ,开始加热8分钟时,物质处于 态;

(3)在下图中用笔线画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

2.为了从酒精和水的混合溶液中分离水和酒精,张明同学依据已学过的知识,提出了一种方案.依据水和酒精凝固点不同可将水和酒精分开.为此,他利用家中电冰箱的冷冻室做了如下实验:他将配有不同比例的水和酒精的混合物放入冷冻室中,并用温度计监测混合液的温度,定时观察,他所测的数据和观察到的现象如下表:

说明:所用冰箱的冷冻室的最低温度为.

(1)请你仔细看一看表中的数据和记录的现象,张明同学是否能将水和酒精从混合液中分开?

(2)在水中添加酒精对水的凝固点有何影响?

(3)这个结论在实际中有何应用?

四 探究设计题 (1题8分,2题4分,共12分)

1. “大树底下好乘凉”,这是一个众人皆知的俗语.小峰却不以为然,为此与小芳发生,激烈的争辩.小峰认为,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有了遮阳伞,人在遮阳伞下与大树下同样没有阳光的直接照射,所以一样凉爽;小芳认为,遮阳伞下比树下炎热.根据你所学的物理知识,对上述两人的观点,你支持 的观点.请帮助他俩设计一个实验,以解决他们之间的争辩.

(1)实验器材: ;

(2)实验方法: ;

(3)通过这次活动,你有什么感想?(简要回答) .

2.一次实验中,实验员不小心把一些碘和铁屑混在一起,你能够想出多少种办法把铁屑中的碘除掉,说出你利用的物理原理.

五 说理题(1题6分,2题7分,共13分)

1.海南岛夏日的天气真奇妙:白天烈日当空时,地表温度急剧上升,人们普遍感到酷热难忍.傍晚前后,常会有一场不小的阵雨.下雨时及雨停后的一段时间,人们感到空气湿热,但过一阵子,特别是一阵风刮过之后,大地和空气便清凉了,人们也感觉到凉爽了.

请根据你学过的物理知识指出其中包含的至少两种物理现象和原理.

(1) ;

(2) .

2.读信息,回答问题;

茶叶,要求在避光、干燥的条件下储存.常温下保质期一般为18个月.为延长茶叶的保质期,储存少量茶叶的方法是:将茶叶包装好后放人冰箱中,用低温的方法储存茶叶,这样可将茶叶的保质期延长(达两年之多)问:

(1)在炎热的夏天,把茶叶从冰箱中取出来后,能否马上打开茶叶的包装?为什么?

.

六 阅读题(1题5分,2题7分,共计12分)

1 吉林省吉林市,每年冬季平均有50多天都可看到雾凇.雾凇成为了吉林冬季一景(如图).吉林雾凇之所以出现次数多,是由于有特定的地理位置和优越的水汽条件.吉林市四面环山,松花江丰满水库排出的暖水流贯全市.江水蒸发,不断向空中输送水汽(看起来雾气腾腾)而空中的冷空气遇到岸边的冷树枝,在适宜的温度、风力条件下,水汽就会在树枝上凝华成冰晶,并逐步加厚,从而形成雾凇.每当清晨雾凇形成时,放眼十里江堤,玉枝垂挂,银装素裹.近观柳条寒松,形如菊花怒放,待到旭日东升之时,树挂在阳光的辉映下,银光闪烁、扑朔迷离.美不胜收的景色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请回答:(1)“雾凇”是水蒸气遇冷在树枝上 成的 ;

(2)“雨凇”是过冷水滴滴在树枝上 形成的.

2“开水”常常与“烫手”联系在一起,这是由于在通常情况下开水的温度高达,远比皮肤的温度高.

但是,当你在高山上烧水时,明明看到水沸腾了,却不一定烫手.在海拔的高原,水的沸点为;在海拔的山上,水的沸点为;而在海拔的珠穆朗玛峰,水的沸点只有.在几万米的高空,水的沸点居然会低到11~18℃,那里“开水”的温度,比地面上冷水的温度还要低.因此,在高山会出现许多怪现象:“开水”不烫手、鸡蛋煮不熟、“开水”不消毒.

请回答:

(1)水的沸点随高度的升高而降低,请你针对这一变化情况,提出一种猜想。

(2)按你的猜想推理,在比地面低得多的矿井底部,水的沸点将会怎样变化?

(3)想一想,生活中什么餐具利用了这一道理.

参考答案

一 选择题(10小题 每题3分,共30分)

2 D 5 D 7 B 8 D 9 D

二填空题(7小题,每空1分,共20分)

1凝固;熔化;温度不变 2水凝固放热;冰熔化吸热

3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液化;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液化

4 汽化;液化 5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的冰棒液化;油不易蒸发;油的沸点比水高

华;蒸发7.升华;水蒸气;凝华

三实验题 (1题7分,2题6分,共13分)

1(1)晶体 (2)80;固 (3)图略

2 (1)不能 (2)会使水的凝固点降低 (3)寒冷地区汽车循环水中加少量酒精可以防止循环水在低温下结冰

四 探究设计题 (1题8分,2题4分,共12分)

1`小芳;(1)温度计 (2)分别用温度计同时测量大树下和遮阳伞下的温度,并加以比较 (3)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2方法一:将混在一起的碘和铁屑加热,碘受热后升华为碘蒸气到空气中;方法二;用磁铁接触碘和铁屑,铁屑被磁铁吸起

五 说理题(1题6分,2题7分,共13分)

1(1)空气湿热的原因:地面上水蒸发,空气中水蒸气含量增加,人体汗液不易蒸发,人感觉热 (2)大风后,人感觉凉爽:加快空气流动,蒸发加快,蒸发吸热人感觉凉爽

2 (1)不能,因为取出的茶叶马上打开,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茶叶内,遇冷液化成小水珠,造成茶叶受潮,导致变质

六 阅读题(1题5分,2题7分,共计12分)

1(1)凝华:小冰晶 (2)凝固

2(1)沸点随气压减小而降低、气压随高度增加而减小 (2)水的沸点升高 (3)高压锅就是利用增大气压提高沸点的

无限免费下载试卷
Word文档没有任何密码等限制使用的方式,方便收藏和打印
已有人下载。
×
扫码关注公众号
二维码
扫描公众号,私信暗号:56962 获取网盘提取码
前往网盘下载
点击下载文档
还需要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