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考 > 语文

2013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议论文阅读(三)

试卷简介

这份试卷涉及多篇议论文的阅读理解题,包括《论证方法及其作用》、《不能让流言牵着鼻子走》、《人生可以创新》、《三人总得藐视点什么》、《另一种珍爱》等文章。每篇文章都围绕不同的主题展开,重点在于论证方法的应用、如何正确对待流言、创新的重要性、藐视的力量以及如何珍爱自己等方面。试题要求学生理解文章中心论点、论证方法及其作用,并能结合文章内容和实际生活解决问题。

所涉及的知识点

议论文的论证方法及作用,包括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和比喻论证,以及如何运用这些方法来支持中心论点。同时,还包括对流言、创新、藐视、珍爱等主题的理解和应用。

三、论证

论证:指运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论点与论据之间逻辑联系的纽带。论点解决“需要证明什么”的问题,论据解决“用什么来证明”的问题,论证解决“怎样证明”的问题。论证方法多种多样,常见的有以下四种:①举例论证: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②道理论证:用马列主义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譬句以及人们公认的定理公式等来证明论点;③对比论证:拿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作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④比喻论证: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论点。

分析论证方法的作用:具体如下:

    ①、举例论证:通过举具体的事例加以论证,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w w w .x k b 1.c o m

    格式:使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举……(概括事例)证明了……(如果有分论点,则写出它证明的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②、道理论证:通过讲道理的方式证明论点,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

    格式:使用了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论证了……了观点,如果有分论点,则写出它证明的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从而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

    ③、比喻论证:通过比喻进行证明,使论证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格式:使用了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将……比作……,证明了……的观点,如果有分论点,则写出它证明的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从而把抽象深奥的道理阐述得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④、对比论证:对比论证的作用就是突出强调。

格式:使用了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将……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的观点。如果有分论点,则写出它证明的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

例一

不能让流言牵着鼻子走

①前不久,“中国脐橙之乡”湖北省秭归县的朋友来访,忧心忡忡地谈及脐橙的销售问题。县委宣传部的同志说:“一个手机短信让全国的桔子卖不动,我们担心桔子的命运会在脐橙身上重演。产品品质再好也经不起流言的冲击,媒体得帮帮我们呀!”

②这些年来,因谣言、流言广为流传而给某个产业造成严重损害的事件,屡有发生。比如,曾有媒体报道,中国啤酒厂家在生产啤酒时为了去除沉淀物而大量使用甲醛。这个说法迅速传往境外,导致大量中国啤酒被国外商家退货。尽管后来的检测证明,许多中国啤酒根本不含甲醛,即便含有甲醛,含量也远低于国家标准和世界卫生组织饮用水标准,甚至低于天然食品中的含量,但巨大的损失已经无可挽回。另一起类似事件是关于香蕉的,先是说“催熟香蕉有毒”,后来又传出香蕉中含有“疑似SARS病毒”,一时间人们谈蕉色变,香蕉无人问津,蕉农血本无归,光是海南一个省的损失就超过5000万元。

③一再发生的谣言流传导致巨大损失的事件说明,在信息化时代,“三人成虎”的效应被现代传媒手段急剧放大了。一个并不准确的消息,甚至十分荒谬的谣言,借助于手机和网络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传遍全国,传遍海内外,给相关产业造成巨大损害乃至毁灭性打击,对此我们不能不加以重视,并切实寻求对策。新 课 标 第 一 网

④首先是要加强平时的监管。广大公众和消费者之所以对谣言、流言采取“宁信其有,不信其无”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一些产品的确存在质量问题。如果把平时的监管抓紧抓好,确保产品质量稳定可靠,谣言、流言也就从根本上失去了市场。

⑤其次是建立应急机制。突发性事件和谣言流言往往骤然降临,因此政府有关部门必须建立应急机制,始终紧绷应对突发性事件这根弦,力争在第一时间做出反应、拿出对策,利用多种传媒手段“切断”谣言,把损害减少到最低程度。比如,去年的香蕉风波出现后,海南省政府立即启动了应急预案,一方面在媒体上澄清谣言,一方面安排冷库敞开大门接纳香蕉,100多万元财政资金及时补贴运输车辆,有效地减少了损失。

⑥此外,还要追查谣言源头。对社会危害严重的传言,必须追究源头,依法惩治,这是减少谣言流传的最好方法。连续几起谣言传播的事件并未受到追究,这显然不利于从源头上堵住或减少谣言。

⑦政府在处理突发事件的过程中,要坚持公开透明,提高政府公信力,否则即使应对及时、手段齐备,也难以达到预期效果。总之,在信息化时代应对“传言危机”,必须学会运用信息化策略和科学的危机处理方法,及时主动地加以处置,而不能被谣言流言牵着鼻子走。(原载《人民日报》)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答案:在信息化时代应对“传言危机”,必须学会运用信息化策略和科学的危机处理方法,及时主动地加以处置,而不能被谣言流言牵着鼻子走。21世纪教育网

2、第5段主要运用了那种论证方法?

3、第2段主要运用了那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解析:第5段作者在论述运用“建立应急机制”的方法来对付流言,要具体论证的过程中,作者先强调政府有关部门必须建立应急机制,然后举出香蕉风波出现后海南省政府立即启动了应急预案的例子,更好地认明了论点。第2段作者举出啤酒和香蕉的例子来证明谣言、流言广为流传而给某个产业造成严重损害的事件,屡有发生。事实论证的作用是:更有说服力。有力论证论点。在答题的时候注意把事实论证方法的作用和文章的具体内容结合起来。

答:2、事实论证。3、举例论证或事实论证,以啤酒和香蕉因谣言而受严重经济损失的事例说明谣言的严重危害性,从而全面论证论点,增强文章说服力。

4、作者认为我们可以采取那些方法来解决流言问题?

5、请结合选文内容,从下面的两句话中任选一句分析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①后来又传出香蕉中含有“疑似SARS病毒”,一时间人们谈蕉色变。

②不能被谣言流言牵着鼻子走。

答案:4、首先是要加强平时的监管。其次是建立应急机制。还要追查谣言源头。5、①以“谈虎变色”这个成语变化而来,生动形象,深刻论述其危害性;②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深刻地论述了高度重视应对突发性事件和谣言流言的重要性。

例二

人生可以创新

王伟勇

我们这个时代需要创新。

学生在学校就是学习,似乎谈不上创新。如果要说创新,那是指少数有才能的孩子,

写了小论文,有了小发明、小革新,可以到成人世界里去比较一番。这是过去的概念。当然,这个概念也不错。但是现在的问题是,如果我们的学习也真的具有创新的意义,我们何不把它揭示出来呢?如果揭示出来,我们的认识也就升华了,发展了。

一般来说,我们的所想所做,对本人来说,有新的意义、新的认识,这就进行了创

新。我们独立解出了一道题目,对新的现象进行了解释;独立作出了某个判断,添加了一个括号,有了新的思考、新的意思,都是创新。

④与成人相比,大多数学生的创新是内创新,是与自己的认识来比较的。比如,一个学生通过剪剪拼拼,认识了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这对于他来说是新的。这样,他实际上进行了创新活动,有了创新的成果——这一成果对人类来说,虽早已经被发现,但对他本人来说却是新的。反之,对成人来说,我们通常强调的创新是外创新,它指对现实社会来说,得出了有用的新结果,认识了新事物。

⑤创新的意义重在过程。在创新中,我们得到了认识的成果。在创新的过程中,我们经历的种种探索,则可以给自己全方位的收获。比如,学生在做一个课题:考察蜗牛有没有眼睛。考察的结果可能并没有一致的结论,但这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学生十分投入地用自己所有的知识去学习,去探寻。这一过程获得的不仅有许多新鲜知识,更有着能力和态度。而对成人的创新,人们更关心的是结果。而且学生的创新是在一定的教育教学条件下进行的,比如有教室、教师和教学设备的支持,也有着明确的教育教学目的,这与成人创新有着明显的区别。在人自我实现和意识下进行的。而自我实现是所有人类的共同需要。正因为如此,即使是学生,也是人人可以创新的。心理学家马斯洛说:“例如,一名妇女,她是没有受过教育的、贫穷的、完完全全的家庭妇女和母亲,她所做的工作没有一件是创造性的,然而她却是奇妙的厨师、母亲、妻子和主妇……她是个完美的女主人,我从她那里以及像她一样的其他人那里学到:第一流的汤要比第二流的画更有创造性。”

⑥据此,我们可以推知:人人可以创新,至少是人人可以思考。我们从创新的高度来看学生是天生的创新者,就会进一步解放思想,培养出更多的创新型人才。

[相关链接]

   材料一:据统计,在GPA(相当于平均成绩)的表现上,中国学生普遍比美国学生高。在美国学生来看,中国学生知识广博,学习用功刻苦。然而,在一次有着全球青少年“科学世界杯”美称的创新大赛中,虽然中国学生获奖数量不少,但是美国学生获奖质理更高。

   材料二:一位幼儿园小朋友发现苹果里藏有一颗漂亮的星星,而有几十年切苹果经验的母亲却不以为然。小朋友将苹果一刀切开,在苹果的切口果真显现出一颗清晰的五角星。原来母亲习惯于纵切,而小朋友用的是横切。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答案:“人人可以创新”或“人人可以创新,至少是人人可以思考”

2、本文主要运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有什么作用?

解析:本文在论述学生创新这个问题时,作者先举出学生在做蜗牛这个课题时获得了新的知识。然后从成人的观点来看,人们更关心的是结果。作者接着又说“学生的创新是在一定的教育教学条件下进行的,比如有教室、教师和教学设备的支持,也有着明确的教育教学目的,这与成人创新有着明显的区别。”把学生的创新和成人的创新进行了比较。对比论证的作用是: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论述,使文章更全面、更严密,是非曲直更加分明。答案:通过学生创新与成人创新不同特点的比较来证明“人人可以创新”, 使文章更全面、更严密。

3、第⑤段画线句“第一流的汤比第二流的画更有创造性”。句中加点的“第一流的汤”在文中喻指什么?

4、文中说“我们独立解出了一道题目,对新的现象进行了解释……都是创新”。根据选文和相关链接材料,请你联系实际,用简明的语言例举学习中有关创新方面存在的一个问题,并提出你的解决方法。

答案:3、平凡的人把普通的事做得很好。4、例:(1)问题:课堂上不会提出问题或发表见解。方法:勇于思考,大胆、积极提出问题,发表见解。(2)问题:在课堂上不善于提出不同见解。方法:学会积极思考,善于多角度恩考问题,大胆提出不同意见。(3)问题:缺少独立思考,抄袭作业。方法:严格要求自己,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刻苦钻研。(4)问题:重视书本学习,缺少实践活动。方法:理论与实践结合,在实践中不段地发展。(5)问题:缺少创新氛围。方法:学校、社会应积极营创新氛围,如开展创新大赛等活动。

例三

(三)人总得藐视点什么

陈鲁民

①人生在世,你总得藐视点什么东西,或人或物或事,否则,看什么都伟大,啥子都

敬畏,处处低眉顺眼,事事谨小慎微,那就会把自已活得唯唯诺诺,可怜巴巴。

②曹操藐视天下英雄,在他眼中,袁术、孙策等众多英雄豪杰,成为“冢中枯骨”,或

为“守户之犬”,或为“虚名无实”,或为“碌碌小人”,一无可取;谢安藐视苻坚,在他看来,什么百万之众,什么投鞭断流,无非一群“行尸走肉”,消灭尔等如“探囊取物”。我辈或许没有曹、谢那样的博大襟怀,但一样可以藐视那些拍马溜须的谄媚之徒,不管他们再有权势,也决不与他们为伍。

③列宁藐视帝国主义,嘲笑他们是“泥足巨人”;毛泽东藐视“一切反动派”,断言都是

“纸老虎”,原子弹也是“纸老虎”。我们不可能有革命领袖吞吐宇宙傲睨天下的气魄,但仍

然可以藐视那些巧取豪夺的贪官污吏,藐视那些鱼肉乡民的腐败分子,而且非常自信地“看

他起高楼,看他楼塌了。”

④阮籍藐视汉高祖刘邦,说他是“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李白藐视当朝权贵,让宰

相杨国忠研墨,宦官头高力士脱靴,我们或许做不到阮、李“世人皆浊我独清”那般清高自

傲,但也完全可以特立独行,洁身自好,藐视那些登龙有术的“新贵族”,发不义之财的暴

发户。

⑤南朝山水诗人谢灵运,藐视同行,傲睨诗坛,称“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

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北宋名士刘少逸恃才傲物,目无余子,有妙联曰;“目空天下士,只让尼山一个人。”我等大可不必像这两位那样狂妄自负,愤世嫉俗,但可于心平气和中藐视那些炒作出来红得发紫的娱乐明星,藐视那些“用身体写作”热闹异常的美女美男作家。

⑥藐视,除了人,还有物,还有事。那些小恩小惠,蝇头小利,鸡虫得失,别人争得你

死我活,用尽浑身解数,我不妨冷眼旁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如此贪财图利者,我藐视!还有评奖晋级,提拔升迁,评定职称,排名先后,别人眼中重如泰山,志在必得,不然就死不瞑目,我则得之淡然,失之泰然,尽可一笑置之,如此沽名钓誉者,我藐视! x k b 1 . c o m

⑦打铁先得本身硬,藐视,也得有点资本才行,要“目空天下士”,自己就得才高八

斗,学富五车;要藐视天下英雄如无物,自己就得是那顶天立地的真英雄;要藐视那些蝇营

狗苟之辈,自己就得是冰清玉洁的真君子。而且,要藐视点什么,不论对人还是对物,可能

会让自己吃点亏,受点冷落,“进步”比别人慢点,“收益”比别人少点,“名气”比别人小

点,但却能使我们抬头挺胸昂然平视,上不愧天,下不愧地,活得堂堂正正,坦坦荡荡。

⑧果真如此,那就会无所畏惧,不佞鬼神,哪怕你是世界首富,只要来路不正,沾腥带

污,我就敢藐视你!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答案:1、人生在世,你总得藐视点什么东西,或人或物或事。

2、本文第②③④⑤自然段主要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解析:举例论证: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道理论证:用马列主义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警句以及人们公认的定理公式等来证明论点;对比论证:这是一种常用的、有说服力的论证方法。把两种事物加以对照、比较后 ,推导出它们之间的差异点,使结论映衬而出的论证方法。文章中列举了曹操藐视天下英雄,谢安藐视苻坚,毛泽东藐视“一切反动派”,列宁藐视帝国主义等事例来不文明中论点。在第三段中,用列宁、毛泽东和我们平常人进行对比来论证中心论点。第四段第五段中也用了同样的方法。第五段中引用了谢灵运和刘少逸的话来证明中心论点。答案:事实(举例)论证、对比论证、道理论证

3、综观全文,文末的“果真如此”中“如此”指的是什么?

4、举例谈谈你所藐视的人(或物或事),并简要说说你能够藐视的理由。

答案:3、不仅要有藐视人、物、事的勇气,而且还要有藐视的条件。(意思相同即可)4、示例:我藐视那些弄虚作假谋取个人利益的人。因为我主张实事求是、不谋私利,尽管没有得到某些利益,但也心安理得。(意思相同即可)

例四x k b 1 . c o m

另一种珍爱

乔叶

①曾读过一篇小说《绿墨水》,讲一位慈父为使女儿有勇气面对生活而借她同班男生的名义给她写匿名求爱信的故事。感动之余我忽然想到人真是太脆弱了,似乎总是需要通过别人的语言和感情才能肯定自己热爱自己。如果有一天这世界上没有一个人去关怀你爱护你倾听你鼓励你——人生中必定会有这样的时刻,那时你怎么办呢?

②我深深记着一位老音乐家辛酸的轶事。他在“文革”中被下放到农村为牲口铡了整整七年的草。等他平反回来,人们惊奇地发现他并没有憔悴衰老。他笑道:“怎么会老呢,每天铡草我都是按4/4拍铡的。”为此,我爱上了这位不著名的音乐家和他的作品,他懂得怎样拯救自己和爱自己。

③我同样深深记着另一位音乐家——杰出的女钢琴家顾圣婴。我不止一次为她扼腕叹息——她在“文革”初期自杀了。我知道她不是不爱自己,而是太爱——爱到了溺爱的程度。音乐使她飘逸空灵清丽秀美,可当美好的东西被践踏的时候,她便毁了自己。

④为什么不学会爱自己呢?

⑤学会爱自己,不是让我们自我姑息,自我放纵,而是要我们学会勤于律己和矫正自己。这一生总有许多时候没有人督促我们指导我们告诫我们叮咛我们,即使是最亲爱的父母和最真诚的朋友也不会永远伴随我们。我们拥有的关怀和爱抚都有随时失去的可能。这时候,我们必须学会为自己修枝打杈浇水培肥,使自己不会沉沦为一棵枯荣随风的草,而成长为一株笔直葱茏的树。

⑥学会爱自己。不是让我们虐待自己苛求自己,而是让我们在最痛楚无助最孤立无援的时候,在必须独自穿行黑洞洞的雨夜没有星光也没有月华的时候,在我们独立支撑着人生的苦难没有一个人能为我们分担的时候——我们要学会自己送自己一枝鲜花,自己给自己画一道海岸线,自己给自己一个明媚的笑容。然后,怀着美好的预感和吉祥的愿望活下去,坚韧地走过一个又一个鸟声如洗的清晨。

⑦也许有人会说这是一种自我欺骗,可是如果这种短暂的欺骗能获得长久的真实的幸福,自我欺骗一下又有什么不好呢?

⑧学会爱自己。这不是一种羞耻,而是一种光荣。因为这并非出于一种夜郎自大的无知和狭隘,而是源于对生命本身的崇尚和珍重。这可以让我们的生命更为丰满更为健康,也可以让我们的灵魂更为自由更强壮。可以让我们在无房可居的时候,亲手去砌砖叠瓦,建造出我们自己的宫殿,成为自己精神家园的主人。

⑨学会爱自己,才会真正懂得爱这个世界。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答案:1、珍爱自己(学会爱自己)。

2、第⑤段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解析:比喻论证:以事喻理,使论证浅显易懂,形象生动,易被接受。第⑤段画线的句子把自己比成一棵树,对于一棵树来说要常常给它修枝打杈浇水培肥,作者以些作喻,我们人也应该像树一样。比喻论证:用打比方形象地对论点进行证明的一种论证方法,又叫喻证法。

答案:2、比喻论证。使得说理生动形象,通俗易懂,更好地论证了“爱自己,就是要我们学会勤于律己和矫正自己”这一观点。

3、“另一种”是作者相对于一般人的什么想法提出的?

4、有人认为第③段的论据有些多余,你认为呢?请说说你的看法。

5、感知第⑥段文字的内容,为其补写一个事实论据。

6、作者为什么说“学会爱自己,才会真正懂得爱这个世界”?

答案:3、渴望别人的关爱(或:需要通过别人来肯定自己热爱自己)。4、不多余。这里写女音乐家毁灭自己的事情,是从反面论证“人应该学会爱自己”,与第二段中的正面论证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观点。5、围绕“学会爱自己,让我们的灵魂更为自由更强壮”这句话举例,语言表达清楚流畅。6、因为学会爱自己体现了对生命本身的崇尚和珍重;因为这是真正懂得珍爱世界的前提。

系列资料

无限免费下载试卷
Word文档没有任何密码等限制使用的方式,方便收藏和打印
已有人下载。
×
扫码关注公众号
二维码
扫描公众号,私信暗号:52469 获取网盘提取码
前往网盘下载
点击下载文档
还需要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