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考 > 语文

课外文言文(杨丽琴)

试卷简介

这份试卷包含了三篇古文阅读理解题,分别是《吕蒙正不计人过》、《孙叔敖纳言》和《子罕说宝》。每篇文章后附有详细的题目,要求学生解释文中的字词、翻译句子,并结合文章内容回答问题。这些文章通过历史人物的故事传达了宽容、谦逊和廉洁等美德,旨在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和品德修养。

所涉及的知识点

这篇试卷考察了学生对古文的理解能力,以及对古代文化常识、人物品德的认识,强调了宽容、谦逊、廉洁的重要性。

(一)吕蒙正不计人过

吕蒙正相公①不喜记人过。初参知政事②,入朝堂,有朝士③于帘内指之曰:“是小子亦参政耶!” 蒙正佯为不闻而过之。其同列④怒,令诘其官位姓名,蒙正遽止之。罢朝,同列犹不能平,悔不穷问⑤,蒙正曰:“一知其姓名,则终身不能复忘,因不如无知也,不问之何损?” 时皆服其量⑥。

注:①吕蒙正相公:吕蒙正宰相。相公,古代对宰相的称呼。吕蒙正,北宋人,曾三任宰相,为人正直敢言。②参政知事:副宰相。③朝士:有资格入朝廷的中央官吏。④同列:同在朝廷做官的同事。⑤穷问:彻底追究。穷,穷尽,完结。问,追究。⑥量:度量,气量。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不喜记人过( ) ②是小子亦参政耶( )

③蒙正佯为不闻而过之( ) ④蒙正遽止之( )

2、下列句中的“之”所指的对象是谁?请依次选出序号( )

①有朝士于帘内指之曰 A同列

②蒙正遽止之 B朝士姓名

③不问之何损 C吕蒙正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4、本文赞扬了吕蒙正怎样的品格?从吕蒙正身上我们得到哪些启示?

(二)孙叔敖纳言

孙叔敖为楚令尹①,一国②吏民皆为贺。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后来吊③。孙叔敖正衣冠而见之,谓老人曰:“楚王不知臣之不肖④,使臣受吏民之垢⑤,人尽来贺,子独后吊,岂有说乎?”父曰:“有说: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位已高而擅君恶之,禄已厚而不知足者患处之⑥。”孙叔敖再拜曰:“敬受命,愿闻余教。”父曰:“位已高而意益下⑦,官益大而心益小,禄已厚而慎不敢取。君谨守此三者,足以治楚矣!”

[注释] ①令尹(yǐn):楚国官名,相当于宰相。 ②国:指都城。 ③吊:吊唁。 ④不肖:不能干,没有贤德。 ⑤受吏民之垢:意即担任宰相一事,这是一种谦虚的说法。 ⑥患处之:灾祸就隐伏在那里。 ⑦意益下:越发将自己看低。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 冠白冠 ② 人尽来贺

③ 敬受命 ④ 心益小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_

3、文中那位“老父”对孙叔敖提出治楚“三策”的内容是什么?(用文中语句回答)

4、楚国令尹孙叔敖位高权重,可面对一普通“老父”却是先“正衣冠”后“再拜”,由此可见他是怎样一个人?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

(三)子罕说宝

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①,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稽首而告曰:“小人怀璧,不可以越乡,纳此以请死②也。”

子罕置诸其里③,使玉人为之攻之,富而后使复其所。

——《左传·襄公十五年》

注释:①玉人:雕琢、加工玉石的工匠。 ②请死:请求免于死难。 ③里:乡里。文中指子罕所居的乡里。

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

①宋人或得玉( ) ②子罕弗受( )

③以示玉人( ) ④若以与我( )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3、献玉者献璧玉的最直接原因是什么?用原文语句回答。

4、试将子罕与我们现实生活中的一些高官作比较,谈谈你对他们的看法。

参考答案

(一)1、①过错 ②这 ③假装 ④立刻,急忙 2、C A B

3、当时的人都佩服他的度量大。

4、赞扬了吕蒙正不记人过的品格。在日常生活中,对别人应有宽宏大度,不计个人得失的胸怀。

(二)① 戴着 ② 都 ③ 指教,教诲 ④ 看低自己

2、因身份地位显赫而在人前非常傲气的人,百姓会离他而去。

3、位已高而意益下,官益大而心益小,禄已厚而慎不敢取。

4、孙叔敖是个善于听从别人意见,并能虚心接受的好官员。答尊重老人不给分。

(三)1、①有人 ②不 ③给……看 ④把

2、子罕把玉放置在自己居住的乡里,派玉人替自己雕琢、加工,(卖掉璧玉)使献玉者富裕之后,才让其人回到他的居所。

3、小人怀璧,不可以越乡,纳此以请死也。

4、略。(从正反两方面去谈均可,鼓励有自己的主张和见解,做到不人云亦云。)

无限免费下载试卷
Word文档没有任何密码等限制使用的方式,方便收藏和打印
已有人下载。
×
扫码关注公众号
二维码
扫描公众号,私信暗号:52831 获取网盘提取码
前往网盘下载
点击下载文档
还需要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