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桑怿①传(节选) 欧阳修
(怿)又闻襄城②有盗十许人,独提一剑以往,杀数人,缚其余。汝旁县为之无盗,京西转运使③奏其事,授郏城尉……怿虽举进士,而不甚知书,然其所为皆合道理,多此类。姑居雍丘,遭大水,有粟二廪④,将以舟载之。见民走避溺者,遂弃其粟,以舟载民。见民荒岁,聚其里人⑤饲之⑥。粟尽乃止。怿善剑及铁简⑦,力过数人而有谋略。
【注释】①桑怿(yì):人名。②襄城:地名。下文的“汝旁县”“郏城”“雍丘”均指地名。③京西转运使:官职名。下文的“尉”也是官职名。④廪:粮仓。⑤里人:同乡人。⑥饲:供养。⑦铁简:狭长的铁片。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3分)
(1)缚其余 ▲ (2)见民走避溺者 ▲ (3)怿善剑及铁简 ▲
2.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时的停顿处。(1分)
力 过 数 人 而 有 谋 略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4.结合选文,请你对桑怿这个人物作简要评价。(2分)
(二)杜畿传
杜畿字伯侯,京兆杜陵人也。少孤,继母苦之,以孝闻。举孝廉,除汉中府丞。荀彧进之太祖,太祖以畿为司空司直。追拜畿为河东太守。
是时天下郡县皆残破,河东最先定。畿治之,崇宽惠,与民无为。民尝辞讼,有相告者,畿亲见为陈大义,遣令归谛思之,若意有所不尽,更来诣府。乡邑父老自相责怒曰:“有君如此,奈何不从其教?”自是少有辞讼。班下属县,举孝子、贞妇、顺孙,复其徭役,随时慰勉之。渐课民畜牸牛、草马,下逮鸡豚犬豕,皆有章程。百姓勤农,家家丰实。畿乃曰:“民富矣,不可不教也。”于是冬月修戎讲武,又开学官,亲自执经教授,郡中化之。
(《三国志·魏书·卷十六》,有删改)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①少孤,继母苦之 ▲ ②荀彧进之太祖 ▲
③若意有所不尽,更来诣府 ▲ ④亲自执经教授,郡中化之 ▲
2.与文中“畿亲见为陈大义”中“为”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4分)
A.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B.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C.行拂乱其所为
D.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这个句子。(4分)
有君如此,奈何不从其教?
4、结合选文,请你对杜畿这个人物作简要评价
.
(三)汉,郭伋字细侯。茂陵人,为并州守。素结恩德。后行部①至西河。童儿数百。各骑竹马②,迎拜于道。问使君③何日当还伋,计日告之。既还。先一日,伋恐违信,遂止野亭,候期乃入。以太守之尊,与竹马童儿道旁偶语,乃以不肯失信于儿童。先归一日。宁止野亭以候期,可谓信之至矣。
注释:①行部:巡视州郡。 ②竹马:儿童放在胯下当马骑的竹竿。
③使君:汉代称刺史为使君,汉代以后尊称州郡长官为使君。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1分)
①素结恩德( ) ②后行部至西河( )
2.请用自己的语言简要概括郭伋“遂止野亭,候期乃入”的原因是什么?(2分)
3.郭伋在汉代以贤良著称,数百儿童道旁迎之的雅事更被传为美谈。阅读本文,说一说郭伋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2分)
答案:(一)
1.(1)绑,捆绑 (2)跑,逃跑 (3)善于,擅长(3分,每小题1分)
2.力过数人/而有谋略(1分)
3.但桑怿并没读过多少书,然而,他的所作所为都合乎情理。(2分,答到大意即可)
4、 略 (2分,评价要扣住人物的义勇壮举,要求答到两点,一个要点1分,只要答到大意即可。示例:(1) 有勇有谋,既健且勇;(2)体恤民情,仗义疏财。)
(二)
1、(4分,每个词语解释正确得1分)
①苦:让(他)吃苦头或者虐待(他)。
②进:推荐,举荐。
③诣:到。
④化:教化。
2.(2分) D
3.(2分)
翻译:有这样好的官员,我们怎能不听从他的教诲呢?
(前后两个分句各2分,酌情给分)
4.(2分)(评价要扣住人物的勤政爱民,要求答到两点,一个要点1分,只要答到大意即可。示例:(1) 管理有方;(2)体恤民情,(3)勤政爱民)
(三)
1.①平素(或“一向”,或“平时”) ②到(共1分,每小题0.5分)
2.围绕“郭伋比约定的日期早到了一天,担心自己失信于孩子们,就在路边的野亭里住了一夜,准备第二天和孩子们相见”回答即可。(共2分,围绕“担心自己失信于孩子们回答即可得满分)
3.围绕“郭伋是一个对儿童守信、亲切和蔼的人”回答即可。(共2分,能围绕“讲信用,喜爱儿童”回答亦可得满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