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专题复习五:化学计算
【探究目标】
1.掌握有关化学方程式计算:
(1)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有关反应物、生成物的质量计算;
(2)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含有一定量杂质的反应物、生成物的质量计 算(杂质不参加化学反应);
(3)化学方程式与溶质的质量分数简单综合计算。
2.认识定量研究对于化学科学发展的重大作用。
本专题的重点是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和带有一定技巧性的计算题。
【探索导航】〖活动一〗知识导图
〖活动二〗、洞察考向
注意:
化学计算是中考命题的必考知识点之一,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各种题型中都会出现,把计算题和生活中的实际情景结合起来,并且数据也不是直接给出,而是通过函数图像、表格的形式间接给出。
〖活动三〗真题剖析与训练
1、在一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的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如下表
关于此反应,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
A.该变化的基本反应类型一定是置换反应
B.参加反应的甲、丙的质量比为1:9
C.乙、丁的相对分子质量比一定为10:9
D.甲反应后的质量为
2、在反应+5B=+4D中,C、D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9:22。若2.6gA与B完全反应后,生成8.8 gD。则在此反应中,B与D的质量比为 ( )
A.4:9 B.8:11 C.10:11 D.31:44
【解析】根据化学方程式及质量守恒定律
3、一氧化碳能在高温下还原铁矿石中的氧化铁。现用200t 含氧化铁80%的铁矿石炼铁,可炼出含铁95%的生铁多少吨?
⑴请你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
⑵本题还有其他解法吗?若有,只要求说明依据并列出算式。若没有,可不回答此问。
【解析】此题为含杂质的物质的化学方程式的计算题。解题时,应该把纯净的Fe2O3的质量代入化学方程式计算也可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质量不变,利用化学式来计算。
4、某校九年级综合实践活动小组用一定量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来制取氧气,最后所得气体质量与时间的关系如图46-1所示。请计算:所用过氧化氢溶液的质量?
【解析】根据所给图像可知完全反应后生成氧气的质量是,根据化学方程式即可求出参加反应的过氧化氢的质量,然后再求出所用溶液的质量。
5、我省境内的白石山,因其石灰石呈白色且含杂质较少而得名,是国家级石灰岩结构地质公园。某化学兴趣小组从白石山采集来一些样品,进行了下列实验:取4份质量不同的石灰石样品,分别与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充分反应后(石灰石样品中的杂质既不溶于水,也不与盐酸反应),经过滤、干燥,称量剩余固体的质量。剩余固体的质量与所取样品质量的关系如下表所示。试计算:
⑴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⑵所用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解析】此题通过不断改变石灰石样品的质量,由剩余固体的质量来判断与等量稀盐酸发生反应时,稀盐酸何时不足,石灰石中CaCO3何时有剩余。解题时以实验1为参照物,分析随样品质量增加,剩余固体质量的增加情况。分析如下(稀盐酸的质量均为):
从上表不难看出:每增加样品,剩余固体实验1、2、3增加的量是相等的,实验1、2、3中石灰石样品中CaCO3已完全反应为杂质,也说明实验4中石灰石样品过量。
6、用“侯氏联合制碱法”制得的纯碱常含有少量的氯化钠。为测定某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含量,小明称取该纯碱样品,充分溶解于水中,再滴加氯化钙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与加入氯化钙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46-2所示。求:
(1)该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精确到0.1%)
(2)所加入氯化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解析】由图示可知参加反应的氯化钙溶液的质量为时,样品中的碳酸钠已经完全反应,生成碳酸钙的质量为,利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即可求出碳酸钠和氯化钙的质量,进一步求得质量分数。
7、图46-3是实验室所用盐酸试剂瓶上标签的部分内容,请仔细阅读后计算:
(1)欲配制14.3%的稀盐酸,需要用这种盐酸多少毫升?
(2)足量锌与配制好的14.3%的稀盐酸充分反应,理论可制得氢气多少克? 【解析】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时代入方程式中用于计算的数据必须是纯量,同时还需注意所给物质发生反应时的情况,由题意配制好的稀盐酸溶质质量分数为14.3%,其中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同时需考虑到足量锌参加反应,说明盐酸中的溶质完全反应,将计算的溶质的质量代入方程式进行计算既可求出答案。
8、为了测定某铜锌合金的组成,某校化学课外活动小组利用该合金粉末与稀硫酸反应,进行了三次实验,所得相关的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⑴计算该铜锌合金中合金锌的质量。
⑵从上表数据分析,当所取合金与所用稀硫酸的比为____时,表明合金中的锌与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
⑶所用合金与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解析】此题要求通过分析数据,得出合金与稀硫酸正好反应的质量比,而此质量关系题目中三次实验都没有给出,要通过对比分析确定。“第一次”与“第二次”实验比较,合金质量为,增加稀硫酸的质量时,产生氢气的质量均为,表明此时硫酸过量,而合金中的锌反应完全;从“第三次”实验数据看,合金质量为,若硫酸足量,应产生氢气,而实验只产生氢气,表明此时合金过量,而硫酸反应完全。可见合金质量为,硫酸溶液质量为50g时,其中锌与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即质量比为:=1:5。
[课堂达标检测]
1、有A、B、C三种物质各15 g,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后只生成30 g D。若增加10 g C,A与C恰好完全反应。则参加反应的A与B的质量比为 ( )
A.3∶2 B.2∶3 C.5∶2 D.5∶3
2、 某课外活动小组,为了检测本地钢铁厂生铁产品的质量,在实验室中称取生铁屑样品10.0 g,放入烧杯中,加入一定质量的稀硫酸,加热,使之充分反应(杂质不参加反应)。然后冷却、称量。反应后烧杯中物质的质量比反应前减少了0.34 g。计算:
(1)生铁样品中杂质的含量;
(2)生产100 t这种生铁,至少需要含氧化铁80%的赤铁矿多少克?
3、 某样品为铜和氧化铜的混合物,为测定该样品中氧化铜的含量,取用此样品,分四次向其中加入稀盐酸与之充分反应。每次所用盐酸的体积与反应后剩余固体的质量见下表:
求:(1)20 g此样品中铜的质量;
(2)样品中氧化铜的质量分数;
(3)用氢气充分还原5 g此样品可得到固体多少克?
【课后拓展练习】
1、已知 Na2CO3的水溶液呈碱性,在一烧杯中盛有 Na2CO3和NaCI 组成的固体混合物。向其中逐渐滴加溶质质分数为10%的稀盐酸。放出气体的总质量与所滴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曲线如下图所示,请根据题意回答问题:
当滴加稀盐酸至图中B点时,烧杯中溶液的
pH 7(填>、=、<=。
当滴加稀盐酸至图中A点时,烧杯中为不饱和溶液
(常温),通过计算求出其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2、用“侯氏联合制碱法”制得的纯碱常含有少量的氯化钠。为测定某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含量,小明称取该纯碱样品,
充分溶解于水中,再滴加氯化钙溶液,
产生沉淀的质量与加入氯化钙溶液的
质量关系如右图所示。
求:(1)该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精确到0.1%)
(2)所加入氯化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