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黑龙江省鸡西市中考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7小题,每小题2分,共3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下列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
2.下列物质的应用不正确的是( )
3.对物质进行分类是化学学习的常用方法,下列物质分类正确的是( )
4.农、食、住、行无不体现化学改善生活的作用,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5.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6.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7.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8.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9.摄入适当剂量的柠檬酸(C6H8O7)对人体无害,可促进体内的正常代谢。在食品中加入柠檬酸后口感好,并可促进食欲。下列有关柠檬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
10.汽车尾气是空气污染的元凶之一,使用催化净化装置,可以有效减少尾气污染,其反应原理之一是2NO+2CO=N2+2X.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11.如图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不同的球代表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1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13.实验室需配制50g 6%的NaCl溶液。在配制溶液过程中,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14.下列课本实验中,说法正确的是( )
15.在密闭容器内有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和一种未知物质W,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表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16.安全生活离不开化学。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17.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
二、多选题(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2分,共6分.每题有1~2个正确选项,多选、错选、不选不得分,漏选得1分)
18.下列表格中所选药品或方法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19.下列图象能够正确反映其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20.在已经调平的天平两端各放置一个等质量的烧杯,然后分别向两烧杯中加入100g溶质量分数为7.3%的稀盐酸,再向左右两烧杯中分别加入下列物质,充分反应后,天平仍然平衡的是( )
填空题(本题共6小题,每空1分,共22分)
21.请用化学用语回答下列问题: (1)2个氢原子; (2)3个氢氧根; (3)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所形成的氧化物23。
化学源于生活,生活中蕴含着许多化学知识。 (1)自来水厂净水过程中除去色素和异味用到,其作用是吸附作用; (2)生活用水多是硬水,生活中常用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3)大豆生长过程中出现叶片边缘发黄的症状,应补充的化肥种类是 (4)“端午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人们有吃粽子的习俗,粽子中的糯米为人体提供主要的营养素是; (5)合成橡胶广泛应用于国防、交通及日常生活中,举出它的一个优点; (6)医生给胃酸过多的病人所开处方中,常包括含Al(OH)3的药物,试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治疗原理。
23.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P点的含义1; (2)t2℃时,甲、乙、丙三种物质溶解度从大到小的顺序为; (3)当乙中混有少量甲时,可采用(填“降温结晶”或“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乙。 (4)t2℃时,将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同时降温t1℃,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24.除去粗盐中难溶性杂质后,得到的固体中除了NaCl还含有少量的可溶性杂质MgCl2、CaCl2,某同学为除去可溶性杂质,将该固体加水溶解形成溶液A,并设计如下方案: (1)操作①、操作②指的是 (2)滤液B中的溶质是; (3)操作③中加过量的稀盐酸是为了除去溶液中的(填序号); ①NaOH ②Na2CO3 ③MgCl2 ④CaCl2
将一定质量的锌粒投入到含有Cu(NO3)2和Fe(NO3)2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若滤液呈无色,则滤渣中一定含有,滤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请任写出一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6.已知A、B、C、D、E分别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A、B、D、E分别为氧化物、酸、碱、盐中的一种,C是实验室中最常用的溶剂,D广泛用于玻璃、造纸、纺织和洗涤剂的生产,它们的部分反应和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一”表示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表示一种物质能转化成另一种物质,且省略部分反应物或生成物及反应条件) (1)D的化学式为(2)B与D在溶液中发生反应的现象; (3)写出E→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简答题(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3分,共6分)
27.2019年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倡导“美丽中国,人人都是建设者”。关于如何建设我们美丽的家园,请回答下面问题: (1)水是生命之源,请说出生活中一种节约用水的做法。 (2)如图是由于空气污染所造成的酸雨问题,请提出一条防治酸雨的有效措施。 (3)用布袋代替塑料袋的好处是什么?(答一点)
去年港珠澳大桥正式建成通车,它是世界上钢结构桥体最长的跨海大桥。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有关金属资源的下列问题。 (1)在空气中,铁与同时接触发生反应而生锈; (2)请写出一条防止铁生锈的措施; (3)除防止金属腐蚀外,请写出还有哪些保护金属资源的有效途径。(答一点)
实验题(本题共3小题,每空1分,共22分)
实验室制取气体时需要的一些装置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标有序号的仪器名称:①; (2)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可选择的发生和收集装置为(填字母序号),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该发生装置中使用分液漏斗的优点是; (3)写出检验二氧化碳是否集满的操作方法; (4)若用(2)中所选装置来制取干燥的氧气,还需要的装置为(填字母序号)。 (5)某兴趣小组的同学用A、G、H装置进行实验,若实验时G装置中蜡烛燃烧更剧烈,H装置中的现象是,A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根据如图所示的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A图烧杯中的短蜡烛熄灭,体现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是 (2)B图中装满生石灰的塑料试剂瓶已经膨胀破裂,请用文字解释这一现象; (3)C图玻璃管中的现象是,该现象体现了一氧化碳的性质是; (4)D图所示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证明燃烧需要的条件之一是; (5)E图中,A、B两试管中各盛有0.5g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分别加入2mL等浓度的稀盐酸,观察到(填“A”或“B”)试管中的反应更迅速。
31.实验小组将澄清石灰水和碳酸钾溶液混合,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了滤液M,同学们对滤液M中溶质的成分进行探究,探究过程如下: 【猜想与假设】①含有KOH;②含有2; ③含有KOH、K2CO3; ④含有KOH、K2CO3和Ca(OH)2。 【设计与实验】 (1)大家认为猜想一定不正确,其原因是。 (2)甲同学取滤液M样品,向其中加入足量的,不产生气泡,则猜想③不正确。 (3)乙同学依据甲同学的实验结论继续实验,记录如下:
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交流与反思】 若将滤液M直接倒入下水道,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是。
计算题(本题共2小题,32题3分,33题7分,共10分)
32.维生素可以起到调节新陈代谢、预防疾病、维持身体健康的重要作用。缺乏维生素A1(C20H30O),会引起夜盲症。请回答: (1)维生素A1属于(选填“无机物”或“有机物”) (2)维生素A1相对分子质量为; (3)维生素A1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写最简整数比)。
33.现有含CuSO4和H2SO4的混合溶液,向其中加入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NaOH溶液,实验过程中,生成沉淀的质量与加入NaOH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1)恰好完全反应时,产生沉淀的质量g; (2)求混合液中CuSO4的质量; (3)求该NaOH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参考答案
1-17:CAB ACA CBC CDD CBC DD
18-20 BD C AC
21:故答案为: (1)2H; (2)3OH; (3)Al2O3。
22:(1)活性炭; (2)煮沸; (3)钾肥; (4)糖类; (5)高弹性、绝缘性、耐油、耐高温、不易老化等优良性能; (6)Al(OH)3+3HCl=AlCl3+3H2O。
23:故答案为:(1)t1℃时,甲、丙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甲>乙>丙; (3)蒸发结晶; (4)乙>甲>丙。
24:(1)过滤; (2)氯化钠、氢氧化钠、氯化钙; (3)①②。
25:故填:铜、铁;Zn (NO3)2;Zn+Cu(NO3)2═Zn (NO3)2+Cu (或Zn+Fe(NO3)2═Zn (NO3)2+Fe)。
26:(1)Na2CO3; (2)产生白色沉淀; (3)2NaOH+CO2=Na2CO3+H2O。
27:(1)淘米水浇花; (2)使用脱硫煤; (3)减少白色污染;
28:(1)铁生锈的条件是铁与氧气和水蒸气同时接触发生反应而生锈;故填:氧气和水蒸气; (2)铁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生锈,所以要防止生锈应该隔绝空气或是水,故可以采取刷漆或涂油等方法防止铁生锈;故填:刷漆或涂油; (3)除防止金属腐蚀外,保护金属资源的有效途径还有寻找金属替代品、合理开采金属矿物、回收利用废旧金属等,故填:寻找金属替代品。
29:(1)铁架台; (2)BE;CaCO3+2HCl=CaCl2+H2O+CO2↑;能够控制反应的速率; (3)把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则集满; (4)F; (5)澄清石灰水变浑浊;2KMnO4=2MnO4+MnO2+O2↑。
30:(1)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2)氧化钙吸收空气中的水,发生反应并放出热量,使固体药品的体积增大,导致塑料试剂瓶膨胀破裂; (3)红色物质变成黑色;还原性; (4)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 (5)B。
31:【猜想与假设】②KOH和Ca(OH)2; 【设计与实验】 (1)④;K2CO3和Ca(OH)2不能共存; (2)稀盐酸; (3)碳酸钠(或碳酸钾);Na2CO3+Ca(OH)2=2NaOH+CaCO3↓(或K2CO3+Ca(OH)2=2KOH+CaCO3↓); 【交流与反思】 会污染水源。
32:(1)有机物; (2)286; (3)8:1。
33:(1)9.8; (2)16g; (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