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考 > 数学

2014年中考数学试题分类汇编23 直角三角形与勾股定理

试卷简介

这份试卷涵盖了多个与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相关的题目,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解答题。这些题目不仅考察了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还考察了学生解决复杂几何问题的能力,涉及到了翻折变换、中位线定理、三角形相似性、勾股定理的应用等多个知识点。

所涉及的知识点

这份数学试卷主要考察了直角三角形与勾股定理的应用,包括但不限于翻折变换、中位线定理、三角形相似性以及圆的相关性质。

直角三角形与勾股定理

一、选择题

1. (2014•湘潭,第7题,3分)以下四个命题正确的是(  )

2. (2014•湘潭,14题,3分)如图,⊙O的半径为3,P是CB延长线上一点,PO=5,PA切⊙O于A点,则PA= 4 .

(第2题图)

3. (2014•泰州,第6题,3分)如果三角形满足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3倍,那么我们称这个三角形为“智慧三角形”.下列各组数据中,能作为一个智慧三角形三边长的一组是(  )

4. (2014•扬州,第7题,3分)如图,已知∠AOB=60°,点P在边OA上,OP=12,点M,N在边OB上,PM=PN,若MN=2,则OM=(  )

(第4题图)

5.(2014•扬州,第8题,3分)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AD=6,AB⊥BC,AD⊥CD,∠BAD=60°,点M、N分别在AB、AD边上,若AM:MB=AN:ND=1:2,则tan∠MCN=(  )

(第5题图)

6. ( 2014•安徽省,第8题4分)如图,Rt△ABC中,AB=9,BC=6,∠B=90°,将△ABC折叠,使A点与BC的中点D重合,折痕为MN,则线段BN的长为(  )

  A. B. C. 4 D. 5

考点: 翻折变换(折叠问题).

分析: 设BN=x,则由折叠的性质可得DN=AN=9﹣x,根据中点的定义可得BD=3,在Rt△ABC中,根据勾股定理可得关于x的方程,解方程即可求解.

解答: 解:设BN=x,由折叠的性质可得DN=AN=9﹣x,

∵D是BC的中点,

∴BD=3,

在Rt△ABC中,x2+32=(9﹣x)2,

解得x=4.

故线段BN的长为4.

故选:C.

点评: 考查了翻折变换(折叠问题),涉及折叠的性质,勾股定理,中点的定义以及方程思想,综合性较强,但是难度不大.

7. ( 2014•广西贺州,第11题3分)如图,以AB为直径的⊙O与弦CD相交于点E,且AC=2,AE=,CE=1.则弧BD的长是(  )

8.(2014•滨州,第7题3分)下列四组线段中,可以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 )

9.(2014年山东泰安,第8题3分)如图,∠ACB=90°,D为AB的中点,连接DC并延长到E,使CE=CD,过点B作BF∥DE,与AE的延长线交于点F.若AB=6,则BF的长为(  )

 A.6 B. 7 C. 8 D. 10

分析:根据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得到CD=AB=3,则结合已知条件CE=CD可以求得ED=4.然后由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可以求得BF=2ED=8.

解:如图,∵∠ACB=90°,D为AB的中点,AB=6,∴CD=AB=3.又CE=CD,

∴CE=1,∴ED=CE+CD=4.又∵BF∥DE,点D是AB的中点,

∴ED是△AFD的中位线,∴BF=2ED=8.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了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和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根据已知条件求得ED的长度是解题的关键与难点.

10.(2014年山东泰安,第12题3分)如图①是一个直角三角形纸片,∠A=30°,BC=4cm,将其折叠,使点C落在斜边上的点C′处,折痕为BD,如图②,再将②沿DE折叠,使点A落在DC′的延长线上的点A′处,如图③,则折痕DE的长为(  )

 A.cm B. 2cm C. 2cm D. 3cm

分析:根据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求出∠ABC=60°,翻折前后两个图形能够互相重合可得∠BDC=∠BDC′,∠CBD=∠ABD=30°,∠ADE=∠A′DE,然后求出∠BDE=90°,再解直角三角形求出BD,然后求出DE即可.

解:∵△ABC是直角三角形,∠A=30°,∴∠ABC=90°﹣30°=60°,

∵沿折痕BD折叠点C落在斜边上的点C′处,

∴∠BDC=∠BDC′,∠CBD=∠ABD=∠ABC=30°,

∵沿DE折叠点A落在DC′的延长线上的点A′处,∴∠ADE=∠A′DE,

∴∠BDE=∠ABD+∠A′DE=×180°=90°,

在Rt△BCD中,BD=BC÷cos30°=4÷=cm,

在Rt△ADE中,DE=BD•tan30°=×=cm.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了翻折变换的性质,解直角三角形,熟记性质并分别求出有一个角是30°角的直角三角形是解题的关键.

二.填空题

1. ( 2014•福建泉州,第14题4分)如图,Rt△ABC中,∠ACB=90°,D为斜边AB的中点,AB=10cm,则CD的长为 5 cm.

2. ( 2014•广东,第14题4分)如图,在⊙O中,已知半径为5,弦AB的长为8,那么圆心O到AB的距离为 3 .

3.(2014•新疆,第14题5分)如图,Rt△ABC中,∠ABC=90°,DE垂直平分AC,垂足为O,AD∥BC,且AB=3,BC=4,则AD的长为   .

4.(2014•邵阳,第17题3分)如图,在Rt△ABC中,∠C=90°,D为AB的中点,DE⊥AC于点E.∠A=30°,AB=8,则DE的长度是 2 .

5.(2014·云南昆明,第10题3分)如图,在Rt△ABC中,∠ABC=90°,AC=10cm,点D为AC的中点,则BD= cm.

三.解答题

1. (2014•湘潭,第19题)如图,修公路遇到一座山,于是要修一条隧道.为了加快施工进度,想在小山的另一侧同时施工.为了使山的另一侧的开挖点C在AB的延长线上,设想过C点作直线AB的垂线L,过点B作一直线(在山的旁边经过),与L相交于D点,经测量∠ABD=135°,BD=,求直线L上距离D点多远的C处开挖?(≈1.414,精确到)

2. (2014•益阳,第20题,10分)如图,直线y=﹣3x+3与x轴、y轴分别交于点A、B,抛物线y=a(x﹣2)2+k经过点A、B,并与X轴交于另一点C,其顶点为P.

(1)求a,k的值;

(2)抛物线的对称轴上有一点Q,使△ABQ是以AB为底边的等腰三角形,求Q点的坐标;

(3)在抛物线及其对称轴上分别取点M、N,使以A,C,M,N为顶点的四边形为正方形,求此正方形的边长.

(第2题图)

3. (2014•益阳,第21题,12分)如图,在直角梯形ABCD中,AB∥CD,AD⊥AB,∠B=60°,AB=10,BC=4,点P沿线段AB从点A向点B运动,设AP=x.

(1)求AD的长;

(2)点P在运动过程中,是否存在以A、P、D为顶点的三角形与以P、C、B为顶点的三角形相似?若存在,求出x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3)设△ADP与△PCB的外接圆的面积分别为S1、S2,若S=S1+S2,求S的最小值.

(第3题图)

4. (2014•株洲,第21题,6分)已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a+c)x2+2bx+(a﹣c)=0,其中a、b、c分别为△ABC三边的长.

(1)如果x=﹣1是方程的根,试判断△ABC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2)如果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试判断△ABC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3)如果△ABC是等边三角形,试求这个一元二次方程的根.

5. (2014•株洲,第22题,8分)如图,在Rt△ABC中,∠C=90°,∠A的平分线交BC于点E,EF⊥AB于点F,点F恰好是AB的一个三等分点(AF>BF).

(1)求证:△ACE≌△AFE;

(2)求tan∠CAE的值.

6. (2014•株洲,第23题,8分)如图,PQ为圆O的直径,点B在线段PQ的延长线上,OQ=QB=1,动点A在圆O的上半圆运动(含P、Q两点),以线段AB为边向上作等边三角形ABC.

(1)当线段AB所在的直线与圆O相切时,求△ABC的面积(图1);

(2)设∠AOB=α,当线段AB、与圆O只有一个公共点(即A点)时,求α的范围(图2,直接写出答案);

(3)当线段AB与圆O有两个公共点A、M时,如果AO⊥PM于点N,求CM的长度(图3).

(第6题图)

7. (2014•泰州,第23题,10分)如图,BD是△ABC的角平分线,点E,F分别在BC、AB上,且DE∥AB,EF∥AC.

(1)求证:BE=AF;

(2)若∠ABC=60°,BD=6,求四边形ADEF的面积.

(第7题图)

8.(2014•泰州,第25题,12分)如图,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一次函数y=﹣x+b(b为常数,b>0)的图象与x轴、y轴分别相交于点A、B,半径为4的⊙O与x轴正半轴相交于点C,与y轴相交于点D、E,点D在点E上方.

(第8题图)

(1)若直线AB与有两个交点F、G.

①求∠CFE的度数;

②用含b的代数式表示FG2,并直接写出b的取值范围;

(2)设b≥5,在线段AB上是否存在点P,使∠CPE=45°?若存在,请求出P点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9. (2014•扬州,第28题,12分)已知矩形ABCD的一条边AD=8,将矩形ABCD折叠,使得顶点B落在CD边上的P点处.

(第9题图)

(1)如图1,已知折痕与边BC交于点O,连结AP、OP、OA.

①求证:△OCP∽△PDA;

②若△OCP与△PDA的面积比为1:4,求边AB的长;

(2)若图1中的点P恰好是CD边的中点,求∠OAB的度数;

(3)如图2,,擦去折痕AO、线段OP,连结BP.动点M在线段AP上(点M与点P、A不重合),动点N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且BN=PM,连结MN交PB于点F,作ME⊥BP于点E.试问当点M、N在移动过程中,线段EF的长度是否发生变化?若变化,说明理由;若不变,求出线段EF的长度.

10.( 2014•安徽省,第19题10分)如图,在⊙O中,半径OC与弦AB垂直,垂足为E,以OC为直径的圆与弦AB的一个交点为F,D是CF延长线与⊙O的交点.若OE=4,OF=6,求⊙O的半径和CD的长.

考点: 垂径定理;勾股定理;圆周角定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专题: 计算题.

分析: 由OE⊥AB得到∠OEF=90°,再根据圆周角定理由OC为小圆的直径得到∠OFC=90°,则可证明Rt△OEF∽Rt△OFC,然后利用相似比可计算出⊙O的半径OC=9;接着在Rt△OCF中,根据勾股定理可计算出C=3,由于OF⊥CD,根据垂径定理得CF=DF,所以CD=2CF=6.

解答: 解:∵OE⊥AB,

∴∠OEF=90°,

∵OC为小圆的直径,

∴∠OFC=90°,

而∠EOF=∠FOC,

∴Rt△OEF∽Rt△OFC,

∴OE:OF=OF:OC,即4:6=6:OC,

∴⊙O的半径OC=9;

在Rt△OCF中,OF=6,OC=9,

∴CF==3,

∵OF⊥CD,

∴CF=DF,

∴CD=2CF=6.

点评: 本题考查了垂径定理:平分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也考查了勾股定理、圆周角定理和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11. ( 2014•珠海,第18题7分)如图,在Rt△ABC中,∠BAC=90°,AB=4,AC=3,线段AB为半圆O的直径,将Rt△ABC沿射线AB方向平移,使斜边与半圆O相切于点G,得△DEF,DF与BC交于点H.

(1)求BE的长;

(2)求Rt△ABC与△DEF重叠(阴影)部分的面积.

12.(2014•温州,第22题8分)勾股定理神秘而美妙,它的证法多样,其巧妙各有不同,其中的“面积法”给了小聪以灵感,他惊喜的发现,当两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如图1或图2摆放时,都可以用“面积法”来证明,下面是小聪利用图1证明勾股定理的过程:

将两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按图1所示摆放,其中∠DAB=90°,求证:a2+b2=c2

证明:连结DB,过点D作BC边上的高DF,则DF=EC=b﹣A.

∵S四边形ADCB=S△ACD+S△ABC=b2+aB.

又∵S四边形ADCB=S△ADB+S△DCB=c2+a(b﹣a)

∴b2+ab=c2+a(b﹣a)

∴a2+b2=c2

请参照上述证法,利用图2完成下面的证明.

将两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按图2所示摆放,其中∠DAB=90°.

求证:a2+b2=c2

证明:连结 过点B作DE边上的高BF,则BF=b﹣a, 

∵S五边形ACBED= S△ACB+S△ABE+S△ADE=ab+b2+ab, 

又∵S五边形ACBED= S△ACB+S△ABD+S△BDE=ab+c2+a(b﹣a), 

∴ ab+b2+ab=ab+c2+a(b﹣a), 

∴a2+b2=c2.

无限免费下载试卷
Word文档没有任何密码等限制使用的方式,方便收藏和打印
已有人下载。
×
扫码关注公众号
二维码
扫描公众号,私信暗号:56394 获取网盘提取码
前往网盘下载
点击下载文档
还需要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