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七年级 > 历史

七年级上册期中测试卷4(川教版七上)

试卷简介

这份试卷主要涵盖了七年级的历史课程内容,包括史前时期、夏商周时期、秦汉时期等重要历史阶段。试题类型主要为选择题,考查学生对重要历史事件、人物及其影响的理解与记忆。此外,还包括一些非选择题,旨在评估学生的综合理解和分析能力。

所涉及的知识点

本试卷涉及的知识点主要包括史前人类遗址、商周时期的文明、秦汉时期的制度变革、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以及汉武帝时期的文治武功和丝绸之路的开辟。

七年级历史期中检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请将正确的选项填写在下列对应的表格内。

1.某校七年级历史学习兴趣小组想利用节假日实地考察我国境内最早的人类遗址,他们应该去

A.云南 B.北京 C.山东 D.浙江

2.日下午四、五点钟,在一个考古挖掘的工地上,人们就要收工了。这时,突然有人发现一个从未见过的化石显露出来。主持发掘工作的青年学者裴文中兴奋地说:“这是头盖骨!”当第一个完整的头盖骨化石出土的消息公布后,震惊了全国和全世界。这种原始人类大约生活在几十万年前,已具备了人类的基本体质特征,但仍有猿类特点。被称为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河姆渡原始居民

3.人和人类社会的发展都是从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逐渐演进的,小刚想以此为专题写一篇历史小论文,他选取了一些材料并进行了简单排序,你认为他排序正确的一组是

A.北京人——山顶洞人——大汶口原始居民——河姆渡原始居民

B.北京人——半坡原始居民——山顶洞人——大汶口原始居民

C.山顶洞人——河姆渡原始居民——大汶口原始居民——半坡原始居民

D.北京人——山顶洞人——半坡原始居民——大汶口原始居民

4.我们现在常说的“五谷丰登”中的“五谷”,古代有不同的说法,一般指稻、黍、稷、麦、豆五种粮食作物,习称“五谷”,在商周时期都已种植。但比它们更早的还有约6000年前半坡原始居民种植的粮食作物是

A.粟 B.玉米 C.高粱 D.花生

5.台湾与大陆同根同祖,我们拥有共同的人文始祖是

A.黄帝和蚩尤 B.炎帝和蚩尤 C.黄帝和炎帝 D.黄帝和尧舜禹

6.夏朝建立于约公元前2070年,这一年存在于

A.公元前27世纪 B.公元21世纪 C.公元前20世纪 D.公元前21世纪

7.古人对某一历史时期的政治格局进行了描述:“溥(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礼乐征伐自天子出”,该政治格局源于

A.禅让制 B.王位世袭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8.人们常称北京一带为燕蓟之地,山东为齐鲁大地,山西为三晋之地。这些地名称谓的由来是源于西周初年实行的制度,这种制度叫做

A.分封制 B.郡县制 C.皇帝制度 D.度量衡制度

9.齐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任用了

A.姜尚 B.管仲 C.商鞅 D.李斯

10.“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因为苦心经营、不懈努力而成为春秋后期最后一位霸主的是

A.齐桓公 B.晋文公 C.越王勾践 D.楚庄王

11.右图中反映的是商鞅变法的哪一项内容

A.改革土地制度 B.重农抑商

C.奖励军功 D.推行县制

12.关于“战国七雄”以及七个国家地理位置的

巧记口诀,我们是这样编写的:“齐楚秦燕赵

魏韩,东南西北到中间。”下列说法,哪项不

符合这句口诀?

A.秦在西,齐在东 B.楚在北,燕在南

C.赵魏韩居中间  D.燕在北,楚在南

13.秦国逐步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其主要原因是

A.实行商鞅变法 B.地理位置优越

C.重视兴修水利 D.更多地使用农业新技术

14.“秦王扫六合”,一统天下是在

A.公元前230年  B.公元前221年  C.公元前206年  D.公元前202年

15.毛泽东讲“百代都行秦政制”,这个“制”指的是

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世袭制

16.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的发起人是

A.秦王嬴政  B.赵高、李斯  C.陈胜、吴广 D.项羽、刘邦

17.“一鸣惊人”、“问鼎中原”与下列哪个人物有关

A.周武王 B.齐桓公 C.楚庄王 D.汉武帝

18.战国时期,七雄之间关系错综复杂,“合纵”、“连横”之争也成为战国纷争的重要内容,“合众势以攻一强”,这里的“一强”是指

A.秦国 B.齐国 C.楚国 D.晋国

19. 观察下列两幅图,请你判断春秋时期称霸的诸侯国中发生分裂是

A.齐国       B.楚国        C.晋国        D.秦国

20.秦朝加强对地方的管理,推行

A.分封制 B.郡县制 C.王国制 D.三省六部制

21.秦末起义大泽乡,首倡陈胜和吴广;两人相继牺牲后,下接项羽和刘邦这四位秦末农民起义领导人中,率领起义军在巨鹿歼灭秦军主力的是

A.陈胜    B.吴广    C.项羽    D.刘邦

22.“斩蛇起义草莽雄,推翻暴秦社稷功。约法三章千载颂,帅拜韩信称英明。逐鹿中原操胜券,鏖战垓下伏苍龙。大风歌唱云飞涌,龙腾风翥是古丰。”这首诗中盛赞的这位“推翻暴秦”的历史人物,出生在我们徐州的丰、沛(县)一带。他就是

A.汉高祖刘邦 B.汉武帝刘彻 C.汉光武帝刘秀 D.汉献帝刘协

23.下列哪项不是汉武帝刘彻在位时的文治武功?

A.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兴办太学

B.颁布“推恩令”,彻底解决王国对中央的威胁

C.大力扩建军队,设置“河西四郡”,管辖“西南夷”地区

D.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大秦安敦尼王朝派人向汉朝皇帝送礼

24.汉武帝颁布“推恩令”的目的是

A.实现民族和解  B.发现和推荐人才  C.加强中央集权  D.巩固边疆地区

25. 西域地区(含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权开始于

A.西域各国使节回访长安   B.张骞两次出使西域

C.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      D.东汉政府任命班超为西域都护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8分。

26.读《商鞅变法》图。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给秦国带来根本性的变化,写下了中国古代改革史上重要的一章。

请回答:

(1)商鞅开始变法的时间是在哪一年?变法时秦国的国王是谁?

(2)简要写出商鞅变法的五项主要内容。

(3)商鞅变法对秦国的影响有哪些?

(4)从商鞅变法的内容和结果,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27.汉朝的最高学府是太学。《讲经图(汉代画像砖)》(如右图)即反映了当时太学中讲经授课时的场景。(1)最早的太学建在哪里?是由谁建议创办的?主要讲授什么学说?

(2)《讲经图》中正在讲授的学说,主要是汉武帝采取的什么措施的大力推行、弘扬的结果?

(3)结合这一措施实施的背景,分析这一措施实施后在当时产生了什么影响?

(4)依据你自己的知识和经验,你怎么评价汉武帝采取的这一措施?

28.阅读下列材料:

楚汉战争时,为打败项羽,刘邦曾分封了一些人当王。这些人不姓刘,历史上称为“异姓王”。汉初,刘邦逐步铲除了“异姓王”,却又分封了一批刘姓子弟为王,让他们到各地去建立王国,历史上称为“同姓王”。刘邦去世后,随着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诸王势力日益膨胀,他们“不听天子诏”,渐成尾大不掉之势。景帝时,吴王刘濞以“诛晁错、清君侧”为旗号,率领七国叛汉。这次叛乱虽然很快被镇压,但它足以暴露出王国问题的严重性。王国问题是关系到西汉生死存亡的一个重大政治问题,它延续时间长,威胁性大,削弱了中央集权,影响了团结和稳定。

请回答:

(1)当初刘邦封“同姓王”的目的是什么?

(2)根据材料说一说,为什么西汉王国问题是关系到西汉生死存亡的一个重大政治问题?

(3)汉武帝在政治上采取什么措施解决王国问题的?

(4)汉武帝为解决王国问题,实现“大一统”,在经济上还采取了哪些有效措施?

29.下图是《丝绸之路示意图》,请在图中找出有关地名并回答下列问题:

(1) 西汉的都城是张骞出使西域的出发点,也是丝绸之路的起点。这个地方的地名叫     ,在图中的英文字母是    。

(2)写出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出发时间。(1分)

(3)在图中找出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的管理西域军事、政治及保护商旅往来机构的英文字母、并将机构名称写出来。(1分)

(4)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历经千辛万苦。你认为张骞的身上具有哪些可贵的精神和品质?

邳州市2007——200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七年级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卷面分2分]

一、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26题15分,27题12分,28题12分,29题9分。共48分。

26.(1)公元前356年、秦孝公。(4分)(2)改革土地制度、重农抑商、奖励军功、推行县制、严明法令。(5分)(3)秦国的旧制度废除了,新制度建立了;秦军的战斗力大大提高;秦国的社会经济得到发展。(3分)(4)制度在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具有根本性的作用;改革要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正确的改革措施加速国家发展和崛起的保证。(写出2点,且言之有理即给3分)

27.(1)长安、董仲舒、儒家学说。(3分)(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3分)(3)实现了思想上的统一(促进了“大一统”的实现);儒家思想开始成为正统的思想。(4分)(4)正面:巩固了国家的统一;反面:箝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写出一点且言之有理皆给2分)

28.(1)依靠血缘和亲情来巩固汉王朝的统治。(2分)(2)势力膨胀,不听从中央;甚至出现武力对抗中央的七国叛汉。(2分)(3)颁布了“推恩令”,要求诸王把封地再分给自己的各位子弟,让他们去建立侯国;又采取了有力措施,取消了一些王、侯的资格。(4分)(4)货币由国家统一铸造,盐铁由国家垄断经营,私人不得铸造货币和经营盐铁。(4分)

29. (1)长安(2分)、A(1分)。 (2)公元前138年(1分)。(3)E(1分)、西域都护(2分)。(4)富于冒险;愿为国家建功立业;不怕困难,百折不挠;(写出2点即给2分)

无限免费下载试卷
Word文档没有任何密码等限制使用的方式,方便收藏和打印
已有人下载。
×
扫码关注公众号
二维码
扫描公众号,私信暗号:38826 获取网盘提取码
前往网盘下载
点击下载文档
还需要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