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七年级 > 历史

七年级上册期末测试题(川教版七上)

试卷简介

这份试卷是针对七年级上学期的历史单元达标训练和期末自测,包含单项选择题、填空题、连线题、材料解析题以及识图填图题。试题内容涵盖了从我国已知最早的人类到三国时期的历史,重点涉及早期人类生活、夏商周时期的国家制度、秦汉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三国鼎立的形成以及古代水利工程等重要知识点。试卷旨在考察学生对中国古代历史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所涉及的知识点

这份试卷覆盖了中国古代历史的重要知识点,包括早期人类、夏商周时期的国家制度、秦汉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三国鼎立的形成以及古代水利工程等。重点考察学生对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理解和记忆能力。

七年级(上)历史单元达标训练

期末自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2×20分)

1、我国已知最早的人类生活的地域是( )

A、北京周口店 B、云南元谋县

C、浙江余姚 D、陕西西安

2、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 )

A、使用工具 B、制造工具

C、获取食物 D、使用火

3、开始懂得爱美意识的古代人是(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河姆渡人

4、传说中的“禅让制”是指( )

A、民主推选部落首领 B、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

C、前人首领对后继人的推荐 D、前人首领对后继人的考察

5、夏朝建立,标志着我国历史上国家的产生,其主要依据是( )

A、启杀死伯益 B、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C、“家天下”局面的形成 D、一系列国家机器的建立

6、“一鸣惊人”的成语指的是( )

A、齐桓公 B、晋文公 C、楚庄王 D、越王勾践

7、战国时期,生产力得到显著发展的是( )

①青铜器的改进 ②铁器的出现 ③牛耕的推广 ④铁器的普遍使用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8、秦始皇实行“焚书坑儒”的根本目的是( )

A、打击方士的迷信活动 B、维护新建立的郡县制

C、加强思想控制 D、限制言论自由

9、陈胜、吴广起义向西一直打到的地方是( )

A、咸阳附近 B、荥阳 C、陈附近 D、函谷关

10、歼灭秦军主力的是( )

A、陈胜 B、刘邦 C、项羽 D、吴广

11、西汉通用的货币是( )

A、五铢钱 B、刀形币 C、圆形方孔钱 D、铲形币

12、西域都护设置是在( )

A、汉文帝时期 B、汉武帝之前

C、汉武帝时期 D、汉武帝后

13、中国与欧洲直接来往开始于( )

A、公元前二世纪 B、公元前一世纪

C、公元一世纪 D、公元二世纪

14、三国鼎立局面最终形成于( )

A、公元208年 B、公元220年

C、公元221年 D、公元229年

15、三国时期,江南得到初步开发的主要原因是( )

A、优越的自然条件和丰富的资源 B、北方人民大量南迁

C、少数民族的勤劳耕耘 D、统治者重视经济发展

16、孝文帝迁都洛阳的目的是( )

A、扩张领土的需要 B、更好地吸收汉族的先进文化

C、改变原有的生活方式 D、解决粮食供应问题

17、我国发明造纸术始于( )

A、西汉初年 B、西汉末年

C、东汉初期 D、东汉末期

18、我国历史有文字可靠的记载始于( )

A、半坡人生活的时期 B、夏朝

C、商朝 D、西周

19、孔子的言论,被他的弟子编成( )

A、《诗》 B、《尚书》 C、《春秋》 D、《论语》

20、被称为秦汉时期雕塑杰作的是( )

A、秦始皇兵马俑 B、四羊方尊

C、战国编钟 D、司母戊鼎

二、填空题(共1×15分)

21、半坡居民种植的粮食作物是 ,河姆渡居民种植的粮食作物是 。

22、迄今为止,发现使用火的原始居民是 人。

23、华夏族是 族的前身。华夏族尊奉 帝和炎帝为自己的祖先。 24、实行分封制的是 (朝代)

25、历史上被称为“尊王攘夷”是 建立霸业的策略。卧薪偿胆是 发奋图强、刻苦自励的方法。

26、在秦国主持全面变法的是 ,在齐国贤相 辅佐齐桓公,使齐国强盛起来。

27、汉武帝采纳了 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儒家学说为正统思想。

28、汉朝时,玉门关和阳关以西,葱岭以东的广大地区称为 。

29、西汉时,勾通东西交通的“丝绸之路”的起点在 。

30、新疆地区(当时称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是在 (朝代)。

31、公元230年,率船队到达夷洲(今台湾)的是吴国 和诸葛直。

三、连线题(共9分)

32、将下列相关内容用直线联接起来。(4分)

蔡 伦 祖冲之 华 佗 张仲景

《伤寒杂病论》 改进造纸术 麻沸散 圆周率的推算

33、将下列人物、事件及事件的影响联结起来(5分)

项 羽 汉化政策 统一北方

汉武帝 巨鹿之战 解决王国问题

张 骞 官渡之战 开辟“丝绸之路”

曹 操 出使西域 消灭秦军主力

孝文帝 推恩令 加速民族大融合

四、材料解析题(共13分)

34、自董卓(东汉末年军阀)以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为天时,抑以人谋也。今操已拥有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为援而不可图也。

——《三国志·诸葛传》

阅读材料回答:

(1)“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指的当时什么历史现状?(2分)

(2)“挟天子而令诸侯”指的是什么?(2分)

(3)“可为援”是什么意思?(3分)

(4)诸葛亮“可为援”的对策在什么地方得到实施?(3分)这一对策产生了怎样的历史影响?(3分)

五、识图填图题(共5分)

35、读右图回答:

(1)该文物名称是 。(1分)

(2)该文物制作于 时期。(1分)

(3)它反映了我国古代 发展到一个较高的的水平。(1分)

(4)根据制作的时代和保存的时间,可推断作

它的材料最大可能是 。(2分)

六、思考题(18分)

36、楼兰属于西域36国之一,与敦煌邻近,公元前后与汉朝关系密切。东汉以后,古楼兰城因塔里木河缺水而被废弃。在古楼兰遗址中,现在采集到的有陶器,木器,五铢钱等铜币、丝绸、漆器、玻璃、海贝、海蚌、珊瑚等。这些物品都不是本地所产,其中许多是来自欧洲和中国沿海的物品。

阅读材料思考:

(1)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推断当时东西方交通的情况。(5分)

(2)古楼兰在东西方交通中的地位怎样?(3分)

37、都江堰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录入的唯一世界古代水利工程。该工程利用自然地势截流、分洪、排沙和自流灌溉,这在世界水利工程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读下图回答有关问题:(分)

(1)填出图中字母表示的工程名称:(5分)

A ,B  

C ,D  

E 。

(2)一般分水工程通过修筑堤坝分流就行了,

可都江堰却在B处进行再次分流,请你说说B工程

设施的作用。(3分)

(3)古代成都平原素有“天府之国”的美誉,

这一美誉与都江堰有什么联系?(2分)

一、单项选择题

1、 B 2、 B 3、 C 4、 B 5、 D 6、 C 7、 D 8、 C 9、 A 10、 C 11、 A 12、 D 13、 D 14、 D 15、 B 16、 B 17、 C 18、 C 19、D 20、A

二、填空题

21、粟、水稻 22、北京 23、汉、黄 24、西周 25、齐桓公、越王勾践 26、商鞅、管仲 27、董仲舒 28、西域 29、长安30、西汉 31、卫温

三、连线题

32、

蔡 伦 祖冲之 华 佗 张仲景

《伤寒杂病论》 改进造纸术 麻沸散 圆周率的推算

33、

项 羽 汉化政策 统一北方

汉武帝 巨鹿之战 解决王国问题

张 骞 官渡之战 开辟“丝绸之路”

曹 操 出使西域 消灭秦军主力

孝文帝 推恩令 加速民族大融合

四、材料解析题

34、(1)东汉末年,众多军阀各据一方,互相兼并,连年混战。

(2)曹操把汉献帝挟持到许,以皇帝的名义对其他军阀发号司令。

(3)孙权相对于曹操的百万之众,力量弱小,因此,孙权可以成为联合抗曹的盟友。

(4)赤壁之战,孙刘联合抗曹,成功地打败了曹操。赤壁之战后,曹操再也没南下,在北方建立了魏国,孙权在江东建立了吴国,刘备在四川建立了蜀国,从此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

五、识图填图题

35、(1)编钟。

(2)战国。

(3)音乐。

(4)青铜。(回答铁也可给分,因为这是一个可能性的推断。)

六、思考题

36、(1)楼兰发掘的遗物中,都不是本地所产,说明是其它地区传来的。打通西域和外界交通联系的是在西汉张骞出使西域之后。遗物中有来自欧洲和中国沿海的物品,这又说明联系东西方的“丝绸之路”经过了古楼兰。而题目中楼兰在“公元前后与汉朝关系密切”的史实,恰好符合西汉开辟“丝绸之路”的史实。(5分)

(2)楼兰众多的遗物,反映了通过“丝绸之路”的物品种类繁多,东西交流繁盛。楼兰处于“丝绸之路”的交通要道上,是重要的交通中心。(3分)

37、(1)A:分水堤坝,B:飞沙堰,C:宝瓶口,D:内江,E:外江。

(2)B处工程设施利用自然地势,构成了一道低矮的水坝。枯水季节,该坝使内江的水流入灌区,洪水时,它又使内江多余的水和泥沙排入岷江,从而保证灌区安全。

(3)都江堰使岷江的水,流入稠密的渠网,使肥沃的成都平原的农耕得到充足的水源,保证了灌溉。

无限免费下载试卷
Word文档没有任何密码等限制使用的方式,方便收藏和打印
已有人下载。
×
扫码关注公众号
二维码
扫描公众号,私信暗号:38830 获取网盘提取码
前往网盘下载
点击下载文档
还需要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