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
基础知识巩固
1.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 ( )
图2一l0一l
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说这句话的人是 ( )
A.老子 B.孔子 C.韩非 D.庄子
3.孔子死后,弟子们把他的言论整理成的书是( )
A.《尚书》 B.《诗经》
C.《春秋》 D.《论语》
4.向往“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的原始纯朴风气的思想家是 ( )
A.老子 B.孔子 C.墨子D.韩非
5.记录老子的学说的著作是 ( )
A.《道德经》 B.《尚书》
C.《论语》 D.《春秋》
6.下列作品中,主要阐述道家学派思想的是 ( )
A.《道德经》 B.《论语》
C.《韩非子》 D.《孙子兵法》
7.春秋战国时期,主张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由君主掌握一切大权,主张改革,提倡“法治”的代表人物是 ( )
A.孙武 B.孙膑
C.孟子 D.韩非
8.图2—10—2所示书籍的作者是 ( )
图2—10—2
A.孙膑 B.孙武 C.伍子胥D.庞涓
9.墨家的创始人是 。他主张“ ”、 “ ”,希望人们互助互爱,反对不义的 。
10.观察图2一l0一3:请回答:
图2一l0一3
(1)图2—10—3所示的人物是谁?
(2)说一说他的主要思想。
(3)他的教育成就有哪些?
11.阅读下列材料: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请回答:
(1)材料出自哪一本古书?此书中记录的是哪个时期、谁的学说?
(2)解释材料的意思。
(3)引文中包含着什么哲学思想?
梯级能力提升
易错题
12.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其思想中为历代封建统治者接受并传承的道德规范是 ( )
A.“以人治国”的思想
B.“礼”的思想
C.“有教无类”的思想
D.“为政以德”的思想
1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韩非是战国时期法家的代表
B.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C.孔子提出了“仁政”学说
D.孙武的著作是《孙子兵法》
创新题
14.在中国,第一个创办私学的人是 ( )
A.老子 B.孔子
C.墨子 D.韩非子
15.针对治理国家的问题,下列各派中提出“无为而治”主张的是 ( )
A.道家 B.法家 C.儒家 D.墨家
16.商场如战场,现在许多商家都把“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作为战胜对手的法宝。这是出自 的名言 ( )
A.孟子 B.孙膑 C.韩非子D.孙武
17.仔细阅读下列每一句话,然后按要求回答问题。
(1)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子曰:“学而不思则罔(wǎng,惘然无所得),思而不学则殆。”(dài,精神疲殆)
(3)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4)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5)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6)子曰:“不愤(忧虑着急的样子)不启(开导);不悱(想说又不知怎么说)不发(启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7)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8)子曰:“不耻下问。”
(9)子曰:“人而无信(讲信用),不知其可也。”
(10)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11)子曰:“君子周(团结)而不比(勾结),小人比而不周。”
(12)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论语》
上述言论中,
有关学习态度的有:
有关学习规律的有:
有关学习方法的有:
有关做人道理的有:
18.将下列成语与对应的出处进行连线。
同舟共济 《韩非子》
拔苗助长 《孙子》
相濡以沫 《孟子》
望洋兴叹 《庄子》
守株待兔
自相矛盾
探究题
19.(调查研究题)孟子根据战国时期的经验,总结
各国治乱兴亡的规律,提出了一个富有民主精华的著名命题,即“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认为如何对待人民这一问题,对于国家的治乱兴亡,具有极端的重要性。孟子十分重视民心的向背,通过大量历史事例反复阐述这是关乎得天下与失天下的关键问题。请你引用正反两方面的史实来证明“民贵君轻”观点的正确性。
综合应用拔高
综合题
20.下列属于孔子教育思想的是 ( )
①因材施教②知己知彼,百战不殆③温故而知新④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A.①② B.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
21.下列内容中属于战国时期法家思想的是( )
A.主张“兼爱”、“非攻”,反对不义战争
B.提出“民贵君轻”的观点
C.主张减轻赋税,实行“仁政”
D.主张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22.填写完整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一览表。
2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论语·雍也》
材料二:孔子办学,不问出身贵贱,先后培养的学生有3000多人。他对不同的学生,给予不同的教育。学生冉求胆小,遇事退缩,孔子有意识地教育他,凡事要抓紧,马上去做。学生仲由敢作敢为,但不够稳重。孔子怕他冒失,就叮嘱他凡事要多请教父兄以后再去做。……学生樊迟向他请教怎样耕田种菜,他认为学习那些知识没有出息。
请回答:
(1)材料一是什么意思?
(2)材料一、二体现了孔子怎样的教育方法?
(3)上述材料反映了孔子的什么教育思想和行动?结合其在教育上的贡献对孔子作一简要评价。根据材料说说孔子教育思想中的不足体现在哪里?
24.阅读孟子的名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并走访了解古代、现代有关史实,讨论回答如下问题。
(1)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2)能否举出我国历史上的体现这种浩然正气的事例?
(3)当今社会我们应当怎样提倡这种浩然正气?
25.战国时期为什么会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说一说“百家争鸣”产生的社会影响。
开放题
26.在孔子之前,学校只招收贵族子弟。孔子广开私学,主张“有教无类”,不论贫富贵贱,人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机会。他注意“因材施教”的方法,善于启发学生思考问题。孔子一生培养了3000多弟子,比较著名的就有72人。一种观点是“有教无类”不符合快出人才的要求;另一种观点认为“因材施教”不符合教育平等的思想。
请回答:
(1)你认为他们的批评有道理吗?
(2)孔子的思想对当代教育还有借鉴的意义吗?
同步考点聚焦
27.(2005年,湖北宜昌)“他出生于春秋时的鲁国,学说比较保守,主张仁爱,他的思想被后来的封建统治者利用,他还是一位具有罕见热情和擅长教育的教师,据说有3000多弟子和72贤人。”这里描述的是 ( )
A.孔子 B.老子 C.孟子 D.墨子
28.(2005年,江苏扬州)下列属于孟子言论的是 ( )
A.自古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B.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C.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D.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29.(2005年,山东青岛)青岛市某校七年级(5)班举行了一次“如何管理班级”的主题班会,张聪同学力主“法治”。请你判断一下,他的这一主张符合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哪一学派的观点( )
A.墨家 B.儒家 C.道家 D.法家
30.(2005年,江苏泰州)追求与建立和谐、稳定的社会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墨子思想中体现这一特点的主张是 ( )
A.“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B.“兼爱”、“非攻”
C.“斧斤以时入山林,林木不可胜用也”
D.“仁者爱人”、“为政以德”
答案:
第10课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
1.B 2.B 3.D 4.A 5.A 6.A 7.D 8.B
9.墨子兼爱非攻战争
10.(1)孔子,我国古代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2)孔子提出“仁”的学说,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他的学说后来被封建统治者利用和改造,成为我国两千多年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
(3)四方面内容:第一,创办私学,广收门徒;第二,采用“因材施教”、启发学生思考的教学方法;第三,强调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第四,向弟子传授有效的学习方法。
11.(1)《道德经》,春秋时期,记录的是老子的学说。
(2)从灾祸中吸取教训,可以得到幸福;在幸福中丧失警惕,就潜伏着灾祸。
(3)事物对立的双方能够互相转化,具有朴素的辩证思想。
12.D
13.C点拨:“仁”的学说是孔子提出的,而孟子提出的一种治国方式叫“仁政”。
14.B l5.A l6.D
17.有关学习态度的有:(4)、(7)、(8) 有关学习规律的有:(1)、(6)有关学习方法的有:(2)、(3)、(5)有关做人道理的有:(9)、(10)、(11)、(12)
18.同舟共济(《孙子》) 拔苗助长(《孟子》) 相濡以沫(《庄子》) 望洋兴叹(《庄子》) 守株待兔(《韩非子》) 自相矛盾(《韩非子》)
19.点拨:只要引用正反两方面的例子各一个,加以简要说明,点出“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的道理即可。
20.B 21.D
22.
23.(1)说对于中等才智以上的人,可以和他谈论高深的道理;对于中等才智以下的人,不可以和他谈论高深的道理。
(2)因材施教。
(3)孔子兴办私学,广收门徒,打破官府垄断教育的现状。注重“因材施教”,是我国古代的大教育家。因其认为学习耕田种菜没有出息,反映了其鄙视农业生产,歧视体力劳动的思想,这是不正确的。
点拨:全面认识孔子及其思想,批判地继承其思想,进而发扬其光辉伟大的思想。这是一种积极、正确的态度。
24.(1)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无论发生什么变化,做人的基本准则是不能变的,这就是孟子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含义。
(2)“三不能”集中地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气节,反映了做人的浩然正气,在我国历史上有举不胜举的例证。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和于谦的一生清白就是“富贵不能淫”的表现;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就是贫贱不能移的例证;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和刘胡兰“怕死就不当共产党员”与“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就是“威武不能屈”的表现。
(3)当今社会,许多意志薄弱者,经不起金钱和物质的诱惑,成了腐败分子。现在各级领导十分重视,从舆论上大力宣传一些立党为公的典型,鞭挞社会出现的一些不良风气,形成一股正气,使浩然正气之风发扬光大;作为公民,人人都应加强做人准则、品行素养、道德情操等方面的培养,使浩然正气蔚然成风。
25.原因:生产力飞速发展,促进商业的繁荣和城镇的兴起;传统的礼法秩序被猛烈冲击,旧制度走向崩溃;士人在社会改革大潮中通过游说、讲学,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诸侯国国君为了富国强兵,重用贤才。社会影响:有力促进思想文化的发展。
26.(1)没有道理。孔子广开私学,主张“有教无类”符合教育平等思想,而因材施教显然比不顾学生心智和个性差异盲目追求形式的划一和平等更具有合理性。
(2)有意义,符合现代教学理论。
点拨:从反面思考讨论孔子的教育思想,加深对孔子思想的理解。
27.A 28.B 29.D 30.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