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七年级 > 历史

第11课《先民的智慧与创造》同步测试4(北师大版历史七上)

试卷简介

这份试卷围绕《先民的智慧与创造》这一主题展开,主要涉及成都平原被称为“天府之国”的原因、古代水利工程——都江堰的历史背景及组成部分、以及相关人物如李冰的贡献等。此外,还考察了青铜器编钟的相关知识以及古代著名工匠鲁班的发明。试题类型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及识图题,旨在检验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与应用能力。

所涉及的知识点

这节课主要讲述了古代先民在水利工程和工艺技术方面的杰出成就,特别是通过都江堰这一标志性工程展示了李冰父子卓越的治水智慧,同时涉及青铜文化中编钟的应用及其音乐特性。

第11课 先民的智慧与创造

课前预习预习时顺带把这些题给做了,试试你的身手呀!

1.成都平原为何被称为“天府之国”?

2.两千多年前的( )代表了我国当时水利工程的先进水平

A.都江堰 B.红旗渠

C.郑国渠 D.江都水利枢纽工程

3.同一件铜钟为什么能发出两种不同的乐音?

课堂练习重点难点都在这里了,课堂上就把它们解决吧。

4.都江堰是由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 父子所建,它由 、 、 等部分组成。

5.四川省境内的“二王庙”是人们用来纪念( )的

A.诸葛亮、孙武 B.张飞、关羽

C.李冰父子 D.杜甫、李白

6.识读下图,说一说都江堰既能防洪,又能抗旱的道理。

7.后人评价李冰,有诗赞日:“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认为他的功劳胜过大禹。你同意这一观点吗?为什么?

8.用《都江堰现状图》与《都江堰示意图》作对比,然后分析下面两人的观点,看谁说的对。

9.编钟的含义是什么?

10.鲁班在实际工作中,勤于观察和思考,发明了许多木匠用的工具。你能说出几件来吗?

课后测试走出教材,迁移发散,你的能耐是不是真的有长进了?

识图题

11.看图回答:

(1)这个石人雕塑是谁?

(2)他曾经主持修建过什么水利工程?

(3)这个石人能起什么作用?

答案:

第11课

1.成都平原在李冰父子主持建造都江堰以后,无水旱之灾,沃野千里,物产丰富,人民无冻馁之虞,所以被称为“天府之国”。 2.A 3.这两种乐音是由钟的侧部和中央部位发出的,人们称之为侧鼓音和正鼓音。4.李冰分水鱼嘴飞沙堰 宝瓶口5.C 6.水多的时候,可由飞沙堰渡过,流入外江,可以防洪;水少的时候,水为飞沙堰阻挡,内江水流充分,可以抗旱。 7.对。因为大禹治水是把多余的洪水排入大海,而都江堰水利工程不但可以防洪,而且可以抗旱、运输,是一个综合水利工程,功效持久,所以说,李冰功绩超过大禹。 8.小男孩说得对。 9.几件铜钟组成一套,称为编钟。 l0.锯子、墨汁、云梯、刨子、钻。11.(1)李冰。 (2)都江堰。 (3)水尺。

无限免费下载试卷
Word文档没有任何密码等限制使用的方式,方便收藏和打印
已有人下载。
×
扫码关注公众号
二维码
扫描公众号,私信暗号:38927 获取网盘提取码
前往网盘下载
点击下载文档
还需要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