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基础知识巩固
1.东汉末年,黄河中下游一带实力最强的军阀是( )
A.曹操和孙权 B.刘备和孙权
C.袁绍和曹操 D.袁绍和刘备
2.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基础的战役是 ( )
A.官渡之战 B.巨鹿之战
C.长平之战 D.赤壁之战
3.三国鼎立形成的关键性战役是 ( )
A.牧野之战 B.巨鹿之战
C.官渡之战D.赤壁之战
4.著名的赤壁之战发生在 ( )
A.河南境内 B.湖北境内
C.四川境内 D.江苏境内
5.在赤壁之战中,结盟的双方是 ( )
A.刘备和孙权 B.诸葛亮和刘备
C.孙权和周瑜 D.曹操和刘备
6.三国鼎立形成的标志是 ( )
A.曹操迎汉献帝到许,“挟天子以令诸侯”
B.官渡之战结束后
C.赤壁之战结束后
D.魏、蜀、吴三个政权的建立
7.三国鼎立初期,占领湖南、湖北大部分地区的统治者是 ( )
A.曹操 B.刘备 C.孙权 D.曹丕
8.下列人物中不属于三国鼎立时期的是 ( )
A.孙权 B.诸葛亮C.刘备D.曹操
9.三国时期,夷洲指的是今天的 ( )
A.吴国 B.台湾
C.海南岛 D.辽东半岛
梯级能力提升
易错题
10.官渡之战中,交战双方分别是 ( )
A.曹操与袁绍B.曹操与刘备
C.孙权与袁绍D.刘备与孙权
11.请仔细观察图4—20—1,赤壁之战的发生地是在 ( )
图4—20—1
A.① B.② C.③ D.④
12.三国中位居西南地区的是 ( )
A.东汉 B.魏 C.蜀D.吴
13.对赤壁之战中曹操战败原因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
A.曹军来自北方,不习水战
B.骄傲自满,对孙刘联军采用的战术未引起重视
C.曹军疾疫流行,战斗力减弱
D.天意(刮东风)使曹操失败
创新题
14.“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诗人杜甫的这句诗评价的是图4—20—2中的历史人物,他是 ( )
图4—20—2
A.刘备
B.孙权
C.曹操
D.诸葛亮
15.“西望夏口,东望武昌……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这是宋朝散文家苏轼对下列哪次战役的感叹 ( )
A.巨鹿之战 B.长平之战
C.官渡之战 D.赤壁之战
16.阅读《三国鼎立形势图》(图4—20—3):
图4—20—3
请回答:
(1)在图中相应的位置分别添上三国的名称。三国分别定都在哪里?建立者分别是谁?各是哪一年建立的?
(2)230年,吴国发生的一件与今天台湾有关的事件是什么?
1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杜甫
材料二:“结束汉末豪族混战的局面,恢复了黄河两岸的广大平原,为后来的西晋统一铺平了道路。”
——毛泽东
请回答:
(1)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是对哪两个历史人物的评价?
(2)搜集有关的历史资料,谈谈你对这两个历史人物的看法。
18.关于赤壁之战双方胜败的原因分析,下面老人和小孩谁说得对?你又怎么看?老人说:孙刘联军能在赤壁大败曹军,是老天爷安排的。因为那时曹军中疾疫流行,那天晚上恰好又刮东风,这都是天意。小孩说:不对,曹军来自北方,不习惯南方生活,容易得传染病,这不是天意。
探究题
19.(调查研究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京剧脸谱(图4—20—4)是根据某种性格、性情或某种特殊类型的人物采用某些色彩的。
图4—20—4
材料二: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
——歌曲《唱脸谱》(阎肃词)
请回答:
(1)从脸谱的设色来看,红脸表示忠诚,有血性,那你知道(图4—20—4)白脸表示什么吗?
(2)“白脸的曹操”,曹操在历史上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他一生的活动对当时的社会有何影响?
(3)历史上的曹操和戏剧、影视作品里的曹操有哪些不同?
综合应用拔高
综合题
20.按时间顺序排列下列历史事件 ( )
①官渡之战②赤壁之战③东汉王朝结束 ④卫温到达夷洲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③①②④ D.④③②①
21.下列各项与曹操无关的是 ( )
A.废汉献帝,自称皇帝
B.重视农耕,大兴屯田
C.200年,在官渡大败袁绍
D.208年,率军南下想要统一全国
22.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有哪些相同之处( )
①以少胜多②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基础③说明战争胜利的关键是人心所向
④胜利的一方都和使用“火”有关⑤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⑥以弱胜强
A.①②④ B.①④⑥
C.②③⑤⑥ D.①④⑤⑥
23.207年(建安十二年),曹操在北征乌桓,胜利班师途中,写了《龟虽寿》一诗。诗中说:“神龟虽寿,犹有竞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请回答:
(1)说说《龟虽寿》一诗的意思。
(2)曹操的“壮心”指的是什么?此诗表达了他的什么境界?
(3)曹操最大的功绩是什么?为什么能够取得这样的功绩?
(4)曹操一生受到的最大挫折是什么?为什么?
24.熟读教材,回答下列问题。
(1)三国建立的先后顺序是什么?
(2)写出造成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重要战役的名称和交战双方。
(3)写出你知道的三国故事的名称,并给你的朋友和父母讲一讲。
25.从东汉统一政权到三国鼎立,历史是在进步吗?谈谈你的看法。
开放题
26.阅读下列材料:
杜牧《赤壁》诗:“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请回答:
(1)诗中的“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写的是哪一场战役?涉及的两个主要人物是谁?
(2)杜牧的《赤壁》诗从赤壁之战的遗物入手,发表对这场战争的看法。你是怎样认识的?
(3)假如没有东风,赤壁之战的胜负真的会改变吗?战争的胜败是由哪些主要因素决定的?
(4)全诗最精彩的是久为人们传诵的末二句,这二句议论感慨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同步考点聚焦
27.(2005年,湖南长沙)判断正误题:
三国时期魏、蜀、吴的建立者分别是曹操、刘备、孙权。 ( )
28.(2005年,山东临沂)一22日,全国第l4届诸葛亮学术研讨会在沂南县召开。诸葛亮是下列哪一时期的著名政治家( )
A.西汉 B.东汉 C.三国D.南北朝
29.(2005年,山东青岛)三顾茅庐、七擒七纵、空城计、借东风……这些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民间故事都与古代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有关,他是 ( )
A.曹操 B.渚葛亮
C.周瑜 D.司马懿
30.(2005年,山东青岛)阅读下列材料: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请回答:
(1)词中的“三国”是指哪三国?
(2)这首词与我国古代历史上哪一著名战役有关?
(3)这一战役爆发前,曹操已基本统一了北方。曹操统一北方的关键性战役是什么?
答案:
第20课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1.C 2.A 3.D 4.B 5.A 6.D 7.C 8.D 9.B
10.A ll.B l2.C l3.D l4.D l5.D
16.(1)魏一洛阳——曹丕——220年;蜀(汉)——成都一刘备——221年;吴一建业——孙权——222年。
(2)孙权派卫温率领万人船队到达夷洲,《临海水土志》记载了这件事,介绍了台湾许多情况。
17.(1)诸葛亮和曹操。
(2)诸葛亮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他协助刘备联合孙权,打败了曹操,之后,诸葛亮在蜀国发展农业生产,改善民族关系,发展了经济,开发了西南。他有许多优秀品格如“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等值得我们学习。曹操也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广罗贤才,统一了北方,结束了北方分裂混战的局面,对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具有积极作用,也为西晋的统一奠定了基础。他的这些做法符合人民的愿望,顺应历史的潮流。此外曹操还是一位杰出的诗人、文学家。
18.古人所说的“天实为之”,把孙刘联军战胜曹军归结为天意,那是一种迷信的说法。赤壁之战当晚刮起东风,为孙刘联军火攻曹军,提供了方便条件,这有很大的偶然性。但曹操自恃兵力雄厚,骄傲轻敌,麻痹大意,加上曹军来自北方不习水战,又不服南方水土,很多人得了传染病,这就埋下失败的祸根。因此,曹军的失败是偶然性和必然性交相作用的结果,而必然性占据主导的地位,是导致曹军大败的主要原因。
19.(1)在脸谱中,白色象征阴险疑诈,白色的脸谱一般表示奸臣、坏人。
(2)曹操于196年(建安元年)迎汉献帝到许(今河南许昌东).“挟天子以令诸侯”,先后削平昌布等割据势力。200年官渡之战大败袁绍以后,逐步统一黄河流域。208年(建安十三年)进位为丞相,率军南下,在赤壁被孙权和刘备的联军打败。216年封魏王。他在北方实行屯田,兴修水利,解决了军粮缺乏问题,对农业生产的恢复有一定作用。用人唯才,整饬吏治,抑制豪强兼并。精通兵法,著有《孙子略解》《兵书接要》等书。作用:东汉末年,军阀割据混战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曹操统一北方给社会带来安定局面。
(3)戏剧舞台上的三国故事基本上都是由《三国演义》改编而来的。《三国演义》在政治倾向上以蜀汉为正统,有强烈的拥刘反曹倾向,所以《三国演义》中的曹操是一个极端利己主义者的典型,在他身上集中体现了封建统治者的本质特征:残忍、多疑、诡诈。因此,传统戏剧把曹操刻画成一个白脸奸臣就不足为奇了。
点拨:通过对历史史实和文学艺术作品中描述的情节的比较,可以提高对历史史实和文学创作的分辨能力。
20.A
21.A点拨:该题考查学生对历史人物的熟悉程度。废掉汉献帝建立魏国的是曹操的儿子而非曹操本人,故此题选A。
22.B
23.(1)传说中的神龟,可以活3000年,但终有死亡的一天;能够腾云驾雾的蛇,也免不了化为尘土。伏在马棚里的老骥,志在千里;年迈的战士,壮志不减当年。
(2)曹操的“壮心”主要指的是统一全国。此诗表达了他为统一大业而奋斗,积极进取的精神。
(3)曹操最大的功绩是在官渡之战后,统一了北方。主要是因为他在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并注意招纳和提拔贤能;在政治上实行屯田,奖励农耕;在军事上以少胜多战胜袁绍,为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4)曹操受到最大的挫折就是在赤壁之战中遭到失败。究其原因,一是曹操骄傲自满;二是将士来自北方,不习水战,三是孙刘联军采用诸葛亮周瑜的正确战术等等。
24.(1)魏、蜀、吴。
(2)赤壁之战。交战双方:孙刘联军——曹操。
(3)三顾茅庐、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等。
25.从东汉统一政权到三国鼎立,历史是在进步的,其原因如下:从政治上看,东汉末年,由于中央政权的衰败,各地出现了许多割据一方的军阀。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结束了割据局面,形成了相对稳定的三个政权,相对而言,这是一种进步;从经济上看,由于军阀混战,生产遭到严重破坏,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后,三个相对稳定的政权可以集中时间和精力来发展经济,促进生产和社会的进步;从文化等方面看,由于经济的发展,使得这一时期的文化繁荣并发展起来。因此,这一时期的历史是-在进步。
26.(1)赤壁之战;曹操、周瑜。
(2)杜牧认为周瑜的成功出于侥幸。诗人借一把沉沙的折戟发表对赤壁之战的看法:当时周瑜如不得东风之助,战争的胜败,吴国政权的存亡都会成为未知数。诗人讥讽周瑜在赤壁之战中胜得侥幸,对历史兴亡成败的关键问题发表了独特而戏谑的看法。
(3)对制约战争胜败的基本因素的分析,毛泽东认为,战争的胜负是由客观条件与主观努力的综合效应决定的。
(4)这二句曲折地反映出他的抑郁不平和豪爽胸襟。诗人感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是因为他自己生不逢时,有政治军事才能而不得一展。他似乎还有一层意思: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作为,显示出一种逼人的英气。
27.×28.C 29.B
30.(1)魏、蜀、吴。
(2)赤壁之战。
(3)官渡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