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七年级 > 历史

第2课《星罗棋布的氏族聚落》同步测试7(北师大版历史七上)

试卷简介

这份试卷主要围绕中国史前时期的氏族聚落展开,涵盖了半坡聚落、河姆渡聚落、大汶口聚落等多个重要史前文化遗址。题目设计从自主学习到基础巩固再到创新升华,层层递进,全面考察学生对中国早期农业文明的理解和掌握。重点内容涉及这些聚落的地理位置、时间年代、生产工具、生活方式及社会结构变化等。

所涉及的知识点

这份数学试卷主要考察学生对于中国史前农业文明发展及社会变迁的基本理解,特别是半坡、河姆渡和大汶口等重要聚落的文化特征和社会结构。

第2课星罗棋布的氏族聚落同步测控优化训练

自主学习

1.距今约 多年的半坡聚落位于 西安半坡村。

2.半坡居民普遍使用 石器。

3.距今约 年的河姆渡聚落位于 余姚河姆渡村。

4.河姆渡居民普遍使用 石器,还用 制作工具。

5.生活在距今四五千年的山东大汶口一带,聚落的成员之间产生了 分化。

6.生活在距今约六七千多年前的原始居民不可能做的事情是 ( )

A.饲养猪、狗等家禽

B.人死后有玉器等陪葬物

C.用火把肉烧成熟食食用

D.使用磨制石器

基础巩固

7.半坡出土了大量陶器。陶器的底色一般为红色,上面大多绘有人、动物和几何花纹等图案,称为 ( )

A.黑陶 B.白陶 C.红陶 D.彩陶

8.半坡遗址2005年最新报道,在陕西地区同时代文化遗存考古中这是首次发现祭祀遗迹。如果半坡原始居民用“祭天礼地”的方式庆祝粮食丰收,你知道他们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是 ( )

A.水稻 B.玉米

C.粟 D.红薯

9.距今约6000年前,活动在黄河流域一带的半坡原始居民最有可能吃到的粮食作物是 ( )

A.小麦 B.大米

C.小米 D.玉米

10.假设你生活在半坡原始居民时代,在猎获一头野羊后,要把羊肉分割成小块,你所使用的工具是 ( )

A.打制石器 B.磨制石器

C.青铜剑 D.铁斧

11.反映我国南方原始农耕生活情况的文化遗址是 ( )

A.半坡遗址

B.河姆渡遗址

C.大汶口遗址

D.山顶洞遗址

12.右图所示的文物出土的地方是 ( )

A.山顶洞人遗址

B.北京人遗址

C.元谋人遗址

D.河姆渡遗址

13.相传神农氏教民耕作。下列哪处原始人类遗址的生活可以证明这一传说 (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河姆渡人

14.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共同的生活特点不包括( )

A.普遍使用打制石器

B.会建造房屋

C.过着定居的生活

D.种植庄稼

15.以下原始居民已经普遍使用磨制石器的有( )

①北京人②山顶洞人③半坡原始居民④河姆渡原始居民⑤大汶口原始居民

A.①②③ B.③④

C.③④⑤ D.②③④

16.半坡和河姆渡的原始居民过上定居生活的最原因是 ( )

A.火的使用

B.农业生产的发展

C.能建造房屋

D.使用陶瓷

17.河姆渡人和半坡人生活的共同点是

A.普遍使用打制石器

B.会种植原始农作物

C.都饲养猪、水牛

D.靠渔猎、采集为生

18.考古发掘资料表明,原始社会末期出现了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情况。其主要判断依据是( )

A.墓葬中是否有玉器

B.随葬品中是否有陶器

C.随葬品中是否有磨制石器等生产工具

D.随葬品的多少

19.大汶口原始居民时期出现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 )

A.人们生活的不平等

B.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C.居民的分化

D.部分人将公共财产据为私有

20.能在低洼的地方开挖水井的原始居民是 ( )

A.北京人 B.山顶洞人

C.河姆渡居民 D.半坡居民

21.河姆渡原始居民居住的房屋是 ( )

A.半地穴式房屋 B.干栏式房屋

C.楼房 D.山洞

22.下列能够吃上大米饭的原始居民是 (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河姆渡居民 D.半坡居民

23.半坡人生活的时代在考古学上称为 ( )

A.旧石器时代 B.新石器时代

C.铁器时代 D.蒸汽时代

24.半坡人掌握的生产技术包括 ( )

①打制石器②磨制石器③牛耕技术 ④青铜冶铁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5.阅读下图,请完成:

(1)图A的名称是 ,出土于 遗址;图B的名称是 ,出土于 遗址。

(2)由图可知,原始农耕时代陶器主要有两种,即 和 。

(3)仔细观察陶器上的图案,想一想,这些图案说明了什么?

创新升华

26.依据下面两幅图,完成问题

(1)上述两幅房屋图片分别是哪一原始居民的住房?

(2)你能说出图1、图2的建筑各有什么好处吗?

(3)有了房屋,说明人们过着定居生活,你知道他们能够定居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吗?

(4)此时的人类已走出洞穴,盖房定居,这有什么重大意义?

答案:

第2课星罗棋布的氏族聚落

自主学习

1.6000陕西

2.磨制

3.7000浙江

4.磨制动物骨骼

5.贫富

6.B解析:人死后有玉器等陪葬物是距今约四五千年前大汶口原始居民的特征。

基础巩固

7.D解析:结合教材有关内容可知“半坡出土了大量陶器,陶器的底色一般为红色,上面大多绘有人、动物和几何花纹等图案,称为彩陶”。

8.C解析:解决问题的关键是紧扣教材有关内容“半坡居民已种植粟等农作物”,说明了半坡原始居民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是粟。

9.C解析:半坡原始居民已经种植粟,因此最有可能吃到的粮食作物是小米。

10.B 解析:A项是旧石器时代的工具,C、D两项的工具在半坡居民时代还没有出现。而B项是新石器时代的工具,适合半坡居民使用。

11.B

12.D解析:结合教材有关内容可知.题干中图片是河姆渡聚落遗址出土的骨耜,因此正确答案为D项。

13.D解析:河姆渡居民主要种植水稻这种原始的农作物。

14.A解析:该题为逆向选择题,由教材内容可知,会建造房屋,过着定居的生活、种植庄稼是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共同的生活特点。而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不是普遍制造和使用打制石器。因此正确答案为A项。

15.C解析:结合教材有关内容可知。①北京人使用打制石器,②山顶洞人尚未普遍使用磨制石器,因此①②都不符合题干的要求。而③半坡原始居民、①河姆渡原始居民、⑤大汶口原始居民三者都已经普遍使用磨制石器,因此正确的是⑧①⑤。

16.B解析:原始农业的发展使原始居民对自然环境的依赖程度大大降低,从而能过上定居生活。

17.B解析:河姆渡人和半坡人生活的共同点是会种植原始农作物。

18.D解析:随葬品的多少说明了原始社会末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出现了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

19.B解析:原始居民时期出现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主要原因是原始社会末期原始农耕生产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20.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河姆渡居民生产、生活情况的熟悉程度,河姆渡居民开挖水并的技术已经很成熟,既能防止坍塌,又可遮挡雨水。

21.B

22.C解析:浙江余姚河姆渡居民已开始种植水稻。

23.B解析:半坡人已经学会磨制石器,考古学上把使用磨制石器的时代,称为新石器时代。

24.A解析:该题考查半坡人掌握的生产技术,当时的人们已经掌握了打制石器和磨制石器的技术,但当时还没有掌握牛耕技术和青铜冶炼技术。

25.参考答案:(1)刻画猪纹黑陶钵河姆渡聚落鱼纹彩陶盆半坡聚落

(2)黑陶 彩陶

(3)说明当时已经出现了原始的雕刻绘画艺术。

解析:该题主要考查河姆渡聚落遗址出土的刻画猪纹黑陶钵和半坡聚落遗址出土的鱼纹彩陶盆。

创新升华

26.(1)半坡原始居民、河姆渡原始居民。

(2)图l:保暖、抵御风雨;图2:上面住人,下面养牧畜,通风防潮。(意思对即可)

(3)原始农耕的出现和发展。

(4)人们进一步摆脱了对自然的依赖,改善了生存环境,扩大了活动空间,提高了生活质量。

无限免费下载试卷
Word文档没有任何密码等限制使用的方式,方便收藏和打印
已有人下载。
×
扫码关注公众号
二维码
扫描公众号,私信暗号:39062 获取网盘提取码
前往网盘下载
点击下载文档
还需要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