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七年级 > 语文

2012-2013年七年级语文上册附加题专项练习题及答案

试卷简介

这套试卷主要包含了文言文阅读理解题目,涵盖了多个古代故事,如《俭啬老》、《螳螂捕蛇》、《范仲淹有志于天下》、《王冕牧牛》、《北人食菱》以及《宋韩琦碎玉盏》。每篇文言文都有相应的题目,包括加点字解释、句子翻译、断句及主旨理解等。这些题目旨在考察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所涉及的知识点

这篇试卷主要考察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翻译及分析能力,涉及词语解释、句子翻译、断句和主旨理解等知识点。

七年级附加题专项练习

班级 学号 姓名

一、《俭啬老》

汉时有人,年老无子,家富,性俭啬。恶衣蔬食,侵晨而起,侵夜而息。管理产业,聚敛无餍,而不敢自用。或人从之求丐,不得已而入内取十钱,自堂而出,随步辄①减,比②至于外,才余半在,闭目以授乞者。寻③复嘱云:“我倾家赡君,慎勿他说④,复相效而来!”老人俄死,货财没官。

〔注:①辄zhé,就。②比:等到。③寻:接着。④他说:外传。〕

1.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3分)

A.侵晨而起;侵:渐近。侵晨,天刚要亮。

B.聚敛无餍 餍:(yàn)满足。

C.闭目以授乞者;以:把,其后省略了“之”,代钱。

D.我倾家赡君;赡:shàn,赡养。

2.判断语句翻译的正误。 (2分)

A.“恶衣蔬食”——穿破旧的衣服,以草菜为食物。

B.“或人从之求丐”——有个人跟着他,向他乞讨。

C.“自堂而出,随步辄减”——从堂屋走出,随着脚步减少(准备送给乞者的钱)

D.“货财没官”——财产没有交给官家。

3.老人给了乞者多少钱?( ) (2分)

4.“闭目以授乞者”中“闭目”的细节与“我倾家赡君”这样的人物语言,表现了“老人”的什么特点? (3分)

答:

二、 螳螂捕蛇

张姓者,偶行溪谷,闻崖上有声甚厉。寻途登觇见巨蛇围如碗摆扑丛树中以尾击树树枝崩折。反侧倾跌之状,似有物捉制之。然审视殊无所见,大疑。渐近临之,则一螳螂据顶上,以剌刀攫其者,攧不可去。久之,蛇竟死。视额上革肉,已破裂云。

注释:1觇(chān):探看。2围:此处指蛇的身围。3殊:极、很,完全。4攧(diān):跌。

1.解释句中加点词的意义(2分)。

(1)以尾击树 以: (2)久之,蛇竟死 竟:

2.给文中划线句子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3分)。

见巨蛇围如碗摆扑丛树中以尾击树树枝崩折。

3.翻译文中划线句子(2分)。

译:

4. 读完故事, 你认为螳螂最后取得胜利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什么?你得到了什么人生启示?(3分)

答:

三、 范仲淹有志于天下

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①辄②以水沃面;食不给,啖③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乃至被谗④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选自欧阳修《资政殿学士户部侍郎文正范公神道碑铭并序》)

注释:①昏怠:昏沉困倦。②辄:往往,每每。③啖;吃④谗:说人坏话。

1.解释句中加点词的意义(2分)。

(1)少有大志 少: (2)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 仕:

2.给文中划线句子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3分)。

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3.翻译文中划线句子(2分)。

译:

4. 读完范仲淹的故事,你得到了哪些人生启示?(3分)

答:

四、阅读下面文言选段,完成1~4题。(10分)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

1.解释句中加点词的意义(2分)。

(1)听已,辄默记。已: (2)恬若不见 若:

2.给文中划线句子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2分)。

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

3.翻译文中划线句子(3分)。

译:

4. 古代的王冕之所以成为著名的画家、诗人,其根本原因是什么?(3分)

答:

五、阅读下面文言选段,完成1~4题。(10分) 北人生而不识菱①者仕于南方席上食菱并壳入口。或日:“食菱须去壳。”其人自护所短,日:“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问者日:“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日:“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②强不知以为知也。%t? [注释]①菱:俗称菱角,水生植物,果实可以吃。②坐:因为。

1.解释句中加点词的意义(2分)。

(1)仕于南方 仕: (2)欲以去热也 以:

2.给文中划线句子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2分)。

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食菱并壳入口。

3.翻译文中划线句子(3分)。

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译:

4.读完这个故事,你对故事中的北人“强不知以为知”有何评价?(3分)

答:

六、附加题:阅读下面文言选段,完成1~4题。(10分)

宋,韩琦,在大名①日,有人献玉盏二只,表里无暇,绝宝也!每开宴召客,特设一桌,覆以锦衣。置玉盏其上,酌酒对客。一日召漕使②饮将用之俄为一吏误触倒其桌玉盏俱碎。坐客皆愕然,吏伏地待公罪。公神色不动,笑谓客曰:“凡物成毁有数。”顾吏曰:“汝误也,非故也,何罪之有?”坐客叹服。

[注:①大名,地名,北宋时大名府又称北京。②漕使,管水道的官吏。〕

1.解释句中加点词的意义(2分)。

(1)特设一桌,覆以锦衣 以: (2)顾吏曰 顾:

2.给文中加点句子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2分)。

一日召漕使饮将用之俄为一吏误触倒其桌玉盏俱碎。

翻译文中划线句子(3分)。

译:

4. 读完这个故事,你觉得文中的韩魏公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

答:

参考答案:

一、

1.D2.D3.五钱4.吝啬

二、

1.(1)以尾击树 以:用(2)久之,蛇竟死 竟:最终

2.(3分)。见巨蛇围如碗|摆扑丛树中|以尾击树|树枝崩折。

3.(2分)。译:翻来覆去滚动跌打的样子,好像有什么东西在捕捉制服它。

4. (3分)答:知己知彼,以自己的长处攻击对手的短处。只要以己之长攻敌之短,就能克敌制胜,弱者也可以战胜强者。

三、

1.(2分)。(1) 少:少年(2)仕:做官

2.(3分)。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3.(2分)。译:老婆和孩子的食物和衣服仅仅够他们自己吃穿罢了。

4. (3分)答:围绕立志和勤奋言之成理即可得分。

四、

1.(1)完 (2) 好像

2.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

3.儿子(读书)是这样的痴迷,为什么不让他干自己喜欢干的事情?

4.在于王冕幼时读书专心致志,好学不倦,并且达到入迷的程度。这种坚定的志向,顽强的学习精神,是他后来成功的基石。我们从中可以受到启发,得到启迪“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我们青少年要珍惜青春年华,发奋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将来报效祖国奠定坚实的基础。

五、

1.(1)做官 (2)用来

2.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食菱|并壳入口。

3.那菱是生长在水里的,却说它生长在土里,这是因为他硬要把不知道的说成是知道的。

4.故事中的北方人不懂装懂,结果闹了大笑话,做人应该谦虚,实事求是。

六、1.(1)用 (2)回头看

2.一日召漕使饮|将用之|俄为一吏误触倒其桌|玉盏俱碎。

3.仆人是失手,不是故意的,有什么罪过呢?

4.韩魏公不怪罪碎盏之人,说明他宽宏大量,是非分明。

无限免费下载试卷
Word文档没有任何密码等限制使用的方式,方便收藏和打印
已有人下载。
×
扫码关注公众号
二维码
扫描公众号,私信暗号:35817 获取网盘提取码
前往网盘下载
点击下载文档
还需要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