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七年级 > 语文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三次月考试卷

试卷简介

这份试卷针对七年级下学期的学生,涵盖了语文基础知识、综合运用、文言文阅读及现代文阅读。试卷内容涉及生字词辨识、病句修改、成语运用、文学常识积累、综合性学习以及阅读理解等方面。通过这些题目,可以全面评估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所涉及的知识点

这份试卷主要考查了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综合运用能力以及阅读理解水平,重点在于词汇掌握、成语运用、文学常识积累、综合性学习活动的设计和实施能力、文言文和现代文的理解与分析。

七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三次月考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22分)

1、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4分)

现在只有三个pí bèi( )、léi ruò( )的人吃力地拖着自己的脚步,穿过那茫茫无际、像铁一般坚硬的冰雪荒原。他们疲倦已极,已不再抱任何希望,只是靠着迷迷糊糊的直觉支撑着身体,迈着pán shān ( ) 的bù lǚ( )。

2. 下面的句子里没有语病的是:( )(2分)

A.用"光尺"测量几十公里长的距离,误差比人的头发还细几倍。

B.如何防备展览会的贵重展品免遭盗窃,这是西方国家深感头痛的问题。

C.故宫博物院新近展出了一批两千多年前新出土的文物。

D.张教师退休了,但他无时无刻不在牵挂着那些孩子们。

3.下列四个句子的空白处应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1)然而,人的勇气终于渐渐地被大自然的巨大威力所________。

(2)从他________的话里,他们终于明白,这个苦命的人由于摔了一跤或者由于巨大的痛苦已经疯了。

(3)她是一位教师,不仅是她的学生们的教师,而且是全国人民的教师,她以这次太空飞行作为激励我们向未来冲击的教例,________地讲述给我们。

(4)日初出________,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A.消磨 颠三倒四 滔滔不绝 清清爽爽

B.销蚀 语无伦次 孜孜不倦 沧沧凉凉

C.销磨 语无伦次 毫不疲倦 清清凉凉

D.消蚀 颠三倒四 滔滔不绝 沧沧凉凉

4.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鸟的花冠,鸟的羽毛,鸟的翅膀与它们个性迥异的叫声相得益彰,成为大自然天造的杰作。 B.有经验的羚羊的跳跃能力要比年轻的羚羊的跳跃能力略胜一筹。

C.他的挑战欲极强,越是进退维谷的境界,他越是兴奋不已。

D.王刚同学做了许许多多的好事,李梅做的好事比他有过之无不及。

5. 仿照例句的句式,在下面两句的横线上补写相应的内容。(3分)

例句:语文是滋味甘醇的美酒,让人回味无穷。

语文是________________,让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语文是________________,让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语文是________________,让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对经典文化的积累与识记可至关重要,读下列文字,看看你知多少。(每空1分)

打开七年级下册语文课本,我们看到了一个广阔的语文世界。我们与南朝的诗人吴均同住山中,体验“山际见来烟,(1) ”的有趣生活,在月光下走进幽静的竹林深处,聆听1000多年的王维“独坐幽篁里,(2) ”的琴声与长啸,聆听刘文房在暮色中“(3) ,杳杳钟声晚”的钟声;我们与赵翼在诗歌创作贵在创新的主张“江山代有才人出,(4) ”;我们与杜甫相伴,去领略“正是江南好风景,(5) ”的时事感慨;我们陪宋诗人赵师秀坐在孤灯下度过“(6) ,闲敲棋子落灯花”的寂寞时光。

7.名著导读 (3分)

《昆虫记》,又译《昆记物语》或《昆虫学札记》,被誉为“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 国的________。(2分)

二.综合性学习。(10分)2014年1月31日,即农历甲午马年正月初一,金蛇狂舞告一段落之后,中国该进入万马奔腾之年了,东方十二生肖文化覆盖的国家和地区也迎来意气风发的马年。为此,孔湾中学七年级学生举行了“马年说马”综合性学习,请您参与此次活动。

1古代驾二马为________, 驾三马为________,驾四马为________,一车四马为一________(2分) 2.中国人对马一直有一种特殊的情结,华夏语言中处处皆有“马”,你能写出两个带“马”字的成语和两个带有“马”字连续诗句吗?(4分)

“马”字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马”字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我国古代的人们很早就与马建立起了亲密的关系,语言宝库中的许多成语都带“马”请根据提示写出含“马”的成语。终日奔忙谓之“ ”,不迷方向称“ ” (2分)

4.与马相关的俗语有许多,请你写出两个。(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文言文阅读 (12分) 《狼》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解释加点的文言词语。(4分)

(1)一狼径去(       )      (2)其一犬坐于前(       )

(3)一狼洞其中(       )     (4)屠自后断其股(       )

2、翻译下列句子(4分)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3、下列句中“之”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2分)

A、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B、又数刀毙之C、借旁近与之    D、于舅家见之

4、本段中表现“狼亦黠矣”的句子有哪些?各用的是什么描写方式?(2分)

5.文末议论有何作用?

四.现代文阅读

<一>阅读选文侦破案件、《猫》(14分)

这时,妻买了一对黄色白芙蓉鸟来,挂在廊前,叫得很好听。妻常常叮咛着张妈换水,加鸟粮,洗刷笼子。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常常跳在桌上,对鸟笼凝望着。 妻道:“张妈,留心猫,它会吃鸟呢。” 张妈便跑来把猫捉了去,隔一会儿,它又跳上桌子对鸟笼凝望着了。 一天,我下楼时,听见张妈在叫道:“鸟死了一只,一条腿没有了,笼板上都是血。是什么东西把它咬死的?” 我匆匆跑下去看,果然一只鸟是死了,羽毛松散着,好象它曾与它的敌人挣扎了许多。 我很愤怒,叫道:“一定是猫,一定是猫!”于是立刻便去找它。 它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我想它一定是在吃着这可怜的鸟的腿了,一时怒气冲天,拿起楼门旁倚着的一根木棒,追过去打了一下。它很悲楚地叫了一声“咪呜!”便逃到屋瓦上了。 我心里还愤的,以为惩戒的还没有快意。 隔了几天,李妈在楼下叫道:“猫,猫!又来吃鸟了。”同时我看见一只黑猫飞快地跳过露台、嘴里衔着一只黄鸟。我开始觉得我是错了! 芙蓉鸟被害案 [森林123号刑事案]

1、案发现场情况:(2分)

2、犯罪嫌疑人:(2分)

3、犯罪嫌疑人作案证据:

(1)、案发前的表现:(2分)

(2)、案发后的表现:(2分)

4、对犯罪嫌疑人的惩罚方式:(2分)

5、案件真凶(1分):

6、案件定性:(1分)

7、案件反思:在这个冤案中,作者错在哪里?从这件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2分)

<二>《乡村教师》 岳 勇(12分)

 (1)临近大学毕业的那段日子,同学们都为毕业后能留在城里能有份好工作忙开了,唯有娟子按兵不动,如无事人一般。

 (2)我们同宿舍的几个姐妹都劝她出去活动活动,争取能在城里留下来。哪知娟子却笑笑说:“我要回乡下去。”

 (3)我们都吃了一惊,娟子的老家我们结伴去游玩过一次,在大巴山最深处,汽车在二十里以外就进不去了。村里人住的全是茅草屋。我们当时都笑着调侃说那儿是全国最贫瘠的地方。而现在,娟子却轻描淡写地放弃了这次改变命运跳出农门的良机,要重新回到那穷山沟,我们都替她惋惜。

 (4)这时,娟子一本正经地给我们说了一个故事。

 (5)10年前,大巴山深处有一所学校。整个学校只有一间茅屋搭成的教室,只有一个班级,也只有一个老师。班上有13名学生,那位乡村老师讲他们从一年级教起,一直教到六年级。

 (6)然而,就在小学快毕业的时候,不幸的事发生了。

 (7)有个放牛娃在山上玩火,不小心把茅屋教室给引燃了。等大家发现时,大火已经快封住了教室门。

 (8)教室里的13名乡下娃子都乱了套,但那位乡村教师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镇静。他一面教孩子们不要慌张,一面将被大火围困的孩子们一个个往外背。大火已将窄窄的木门完全封住,老师的衣服、头发和胡子全都烧焦了。但他并没有放弃。到最后,教室里只剩下两名女同学。

 (9)老师在一次冲进火海,那两名女同学正坐在教室里哇哇大哭。老师看了她俩一眼,最后咬咬牙,背起其中一个就往外冲。

 (10)烧得通红的门框呼地一声砸下,将老师砸了一个踉跄,但他最后还是背着那个女孩从大火中爬了出来。

 (11)他把那个女孩被到安全地带,然后又急急地冲进了早已变成火海的教室。就在这时,轰的一声,教室烧塌了。老师和最后那名学生再也没有出来……

 (12)讲完这个故事,娟子眼圈都红了。

 (13)我们都猜了出来:“最后就出来的那名女同学就是你,是么?”

 (14)“是的。”娟子含泪点点头,“但你们知道最后那位被老师留在教室里再也没有被出来的同学是谁么?”我们都摇摇头。

 (15)娟子说:“是老师的女儿呀!”

 (16)说完这句话,娟子再也忍不住哭了起来。

 (17)我们的眼圈也都红了。

 (18)最后,我们宿舍有三个姐妹跟着娟子去她老家作了一名乡村教师。我是其中一位。1.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本文的故事情节。(2分)

2.“乡村教师”这一题目有两层含义,请分别写出来。(2分)

3.记叙的顺序有顺叙、倒叙、插叙三种。从全文看,(5)一(11 )自然段采用了哪一种顺序?它在文中的表达作用是什么?(2分)

4.在“同学们都为毕业后能留在城里能有份好工作忙开了”的时候,“娟子却轻描淡写地放弃了这次改变命运跳出农门的良机,要重新回到那穷山沟”,这是为什么?(2分)

5.读了这篇文章,你联想到汶川大地震救援中的哪些情景?感悟到了什么?(2分)

6.读完全文你最想对文中的娟子说些什么?请写在下面:(2分)

五、作文(30分)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幸福常常伴随着我们。当父母用慈爱的伞为你撑起一方晴空时,你会感到“有家真好”;当同学用贴心的话安抚你孤独的心境时,你会感到“有朋友真好”;当欢歌笑语飞出课堂洒在山间野外时,你会感到“有这样的活动真好”当知识帮你打开智慧的大门时,你会感到“有书真好”;当理想为你插上腾飞的翅膀时,你会感到“有梦真好”-----“真好”是一种心灵的体验,“真好”是一种幸福的感觉。)请以“有________真好”为题作文。要求:①题目填写完整。②除诗歌外体载不限。 ③要有真情实感 ④字数550左右。

无限免费下载试卷
Word文档没有任何密码等限制使用的方式,方便收藏和打印
已有人下载。
×
扫码关注公众号
二维码
扫描公众号,私信暗号:36078 获取网盘提取码
前往网盘下载
点击下载文档
还需要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