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七年级 > 语文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随堂练习及答案

试卷简介

这份试卷涵盖了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的内容,包括《伟大的悲剧》《在沙漠中心》《登上地球之巅》《真正的英雄》和《短文两篇》(夸父逐日、共工怒触不周山)。试卷涉及基础知识、成语辨析、词语运用、修辞手法、阅读理解和写作技巧等多个方面。每篇课文的题目设计既考察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也考察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以及对文本的深入分析能力。

所涉及的知识点

本试卷主要考查学生对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课文的理解与应用,包括文学常识、成语辨析、词语运用、修辞手法、阅读理解以及对文本的深层次解读。

语文七下第五单元

命题人:张艳君 审核人:赵菊英

班级 姓名 学号

第21课《伟大的悲剧》第1课时

一、基础知识

斯蒂芬·茨威格是奥地利著名作家、小说家、传记作家。擅长写小说、人物传记,他的作品以人物的性格塑造及心理刻画见长,他比较喜欢某种戏剧性的情节。代表作品有《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象棋的故事》、《伟大的悲剧》 。

1:根据拼音写汉字

zhuaì ( ) 无yín ( ) diān( )狂 告qìng ( )

遗shuāng ( ) 吞shì ( ) léi( )弱 步lǚ ( )

2:改正下列成语中的错别字

坚持不泄 精疲力截 毛骨耸然 耀武杨威 扬扬得意 央央不乐 珊珊来迟 忧心重重 疲惫不勘 念念有辞 语无论次 千幸万苦

3: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A、许静的朗诵字正腔圆,令李老师喜从天降,他立即同意让许静参加诗歌朗诵会。

B、这部著作是他长期工作经验的总结,是他经过反复修改后处心积虑写出来的。

C、2001年教育部放宽高校招生报考条件,各高校对大龄考生和应届生等量齐观。

D、愚公之所以能感动上天,搬走太行、王屋二山,靠的就是持之以恒的精神。

4:将下列选项依次填入文段的空缺处,正确的顺序是 ( )

爱心是 ,使饥寒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爱心是 ,使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爱心是 ,使孤苦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爱心是 ,使心灵枯萎的人感到情感的滋润。 A、一首飘荡在夜空里的歌谣 B、沙漠中的一泓清泉

C、一场洒落在久旱的土地上的甘霖 D、一片冬日的阳光

5、下列语句子中句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国家队的一位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优秀的篮球教练来了。

B、在新中国的建设事业上,发挥着他们无穷的蕴藏着的力量。

C、里面陈列着各式各样列宁过去所使用的东西。

D、这种种子要不要换,在领导和群众中广泛的引起了讨论。

6.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

A. 课文一方面描写气候的恶劣,探险队与严寒的搏斗;另一方面,写探险队员牺牲的详情,不仅注重典型环境的描写,同时也注重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B. 课文颂扬的是一种人类勇于探索的精神、为事业而献身的崇高精神和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

C. 课文写的主要是斯科特探险队一行五人奔向南极点,却发现已经有人捷足先登,只好踏上归途,最后一个个死去。全文重在记述过程,并没有太多的细节描写。

D. 斯科特一行探险的意义是:认识自然,挑战人类自我,实现生命的价值,给后人以精神的鼓舞。

第21课《伟大的悲剧》第2课时

阅读课文第二段,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8.“人类历史上闻所未闻、最不可思议的事”一句中“这”指代 ;

“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求的”一句中“这一事业”指代 。

9. 文中“挪威国旗耀武扬威、洋洋得意地在这被人类冲破的堡垒上猎猎作响”这句话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其作用主要是什么?正确答案是( )。

A.比喻。生动地再现了挪威国旗在堡垒上空飘扬的情景。

B.拟人。烘托出斯科特等知道探险已被人占先时的沮丧、懊恼心情。

C.拟人,烘托挪威人第一个到达的成功。

D.对偶:生动地再现了挪威国旗在堡垒上空飘扬的情景。

10.文中“癫狂”“夺眶而出”“毛骨悚然”“耀武扬威”等词语有什么表达作用?

11.“对人类来说,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这句话是作者的观点,还是斯科特的观点?为什么?

12.既然知道阿蒙森先到达了极点,斯科特一行为什么还要闷闷不乐地继续他们的路?

第22课《在沙漠中心》第1课时

一、基础知识

1、根据拼音写汉字

gè yē fú shè shāi kāng zhē bì

( ) ( ) ( ) ( ) ( )

huàn yǐng pí juàn xié zòu qū qiào

( ) ( ) ( ) ( )

qí dài lí huá zhēn dì juǎn tǔ chóng lái

( ) ( ) ( ) ( )

yún yún zhòng shēng sǐ dé qí suǒ shēn shēn xué zǐ

( ) ( ) ( )

2.根据下列的解释,写出相关的词语。

(1)指死亡的期限。 ( )

(2)虫子。泛指虫类小动物。这里比喻碌碌无为的人。 ( )

(3)佛教指一切有生命的东西,一般也用来指众多的平常人。 ( )

(4)比喻因惊吓或受冻而身体发抖。 ( )

3.本文节选自 ,作者是 (国家)作家 (人名)。

4.本文主要记录了作者在被困于沙漠之中一夜之间的所思所想。作者的心理变化过程是: ,在沙漠中他们遇到了

问题, 问题, 问题,我们可以从中体会出主人公 、

的精神品质。

5、 完成下列成语(8分)

放荡不 鞠躬尽 业业 拾金不

无精打 走 无路 向荣 心沥血

第22课《在沙漠中心》第2课时

阅读理解:

在这种没有水汽的地方,地上的热量很快就辐射完了。天气已经很冷了。我站起来走路,但很快我就哆嗦得受不了了。我的血液因缺水而循环不畅,寒气逼人,但这不只是夜晚的寒冷。我的牙床冻得格格作响,身子也抖得跟筛糠似的。我颤抖的手几乎抓不住电灯。我从前从不怕冷,而现在我却感到自己要冻死了,干渴产生的反应多奇怪啊!

因为懒得在大热天带着我的橡胶雨衣,我把它扔在路上了。可如今风越刮越猛。我发现在沙漠里根本没有藏身之所。沙漠就像大理石那么光滑。在白天它不会为你提供一点阴凉,晚上只会让你在寒风中没有一点遮蔽。没有一棵树,一道篱笆,一块石头可以容我藏身。寒风就像平原上的骑兵向我直冲过来,我只好团团转以躲避它的来犯。我躺下,又站起来。不管是躺着还是站着,我都得挨寒风的鞭打。我跑不动了,我再也没有力气了,我逃不出凶手的魔爪,我跪倒在地,脸埋在手心里,屠刀就在我头上!

6.概括这选文的主要内容。

7.作者说“但这不只是夜晚的寒冷。”对这句话你是怎么理解的?请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8.选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可以用一个相近的中国成语概括,请你写出这个成语。

9.文章哪些词句充分表达了“我”的痛苦处境?

10.文章在写“我逃不出凶手的魔爪”之前作了多处铺垫。请细读选文,指出其中两处并作简要分析。

第23课《登上地球之巅》

1、根据拼音写汉字

biān gǔ zhēn biān shí bì lǚ jiàn cuī wēi

( ) ( ) ( ) ( )

yǎng jīng xù ruì qí xīn xié lì tóu yūn yǎn huā

( ) ( ) ( )

yāo suān bèi tong yǒng wǎng zhí qián

( ) ( )

2.下列语句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清晨,阳光灿烂,珠穆朗玛尖锥形的顶峰耸立在蓝天之上,朵朵白云在山岭间缭绕不散。

B.突击队员们沿着第三次行军侦查的路线,冒着零下30多摄氏度的严寒,在陡滑的岩壁上登攀。

C.他决定,宁愿自己忍受窒息的痛苦甚至死亡的威胁,也要把最后一点氧气留给战友。

D.珠穆朗玛顶峰的黑影在他们面前开始变得非常低矮了。

3.下列划线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

A.经过半年来的养精蓄锐,国足队的战斗力大大增强了。

B.让别人的双手能抓住岩壁顶端的支持点攀登上去。

C.大家齐心协力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

D.队员们不怕艰险,勇往直前。

4.下列说法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珠穆朗玛峰是地球上的最高峰,其北坡被许多登山家认为“连飞鸟也无法越过”,是一条“充满死亡的路线”。

B.1960年的5月,年轻的中国登山队员从北坡攀援而上,把鲜艳的五星红旗插上了地球之巅。

C.在严重缺氧的情况下,队员王连满毅然把氧气筒放回原来的地方,以便留给战友,牺牲了自己的生命。

D.“夜更深沉,山上山下到处都是一片漆黑,只有点点星光在空中闪耀。”这些景物描写,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第24课《真正的英雄》

1、根据拼音写汉字

阴maí( ) lǒng( )罩 níng( )聚 许nuò( )

余xiá( ) jiāng( )域 迫不jí( )待

孜孜不倦( ) 梦寐以求( )

2、下面句中空白处应填的一组是( )

我们的国家的确非常幸运,因为我们依然保持着 、 和 ,我们仍然有像“挑战者”号上七位宇航员那样的英雄。

A.令人信赖的声誉 巨大的勇气 刚毅不屈的品质

B.巨大的勇气 令人信赖的声誉 刚毅不屈的品质

C.巨大的勇气 刚毅不屈的品质 令人信赖的声誉

D.刚毅不屈的品质 巨大的勇气 令人信赖的声誉

3、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到句子的横线上。

(1)对机长司各比来说,危险从来就是一位________的伙伴。 ( )

A.熟悉 B.熟知 C.经常 D.亲密

(2)今天,我们向迪克·司各比和他的伙伴们保证,他们的________决没有破灭,他们努力为之奋斗的理想一定会成为现实。 ( )

A.幻想 B.想象 C.梦想 D.愿望

4、在原句上修改病句

(1)最近,市场上发现有害食品添加剂,有关部门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在销售食品时严格防止不出安全问题。

(2)通过几年的努力,他记录下来的文字,仅印刷出来的就大约有400页左右。

(3)生活有多么广阔,语文世界就有多么广阔。我们不仅要在生活中学习语文,还要在课堂上学语文。

(4)为了增强我们的理解能力和欣赏水平,了解诗歌的一些体裁知识,是很必要的。

(5)阅读课上,我们讨论并阅读了海明威的名著《老人与海》,感触很多。

(6)为了避免道路交通不拥堵,各地纷纷出台交通管理新措施。

(7) 在法网赛上,我国运动员李娜凭借超强的实力获得了冠军,我们发自内心地由衷地为她感到骄傲。

第25课《短文两篇》第1课时

一、解释下列划线字词

1、逐日( ) 2、逐走( )

3、入日( ) 4、欲得饮( )( )

5、饮于河、渭( ) 6、河、渭不足 ( ) ( )

7、北饮大泽( ) 8、弃其杖( )

9、昔者( ) 10、怒而触不周山( )

11、地维绝( )( ) 12、故日月星辰移焉( )( )

13、地不满东南( ) 14、故水潦尘埃归焉( )( )

二、翻译语句

1、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

2、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3、怒而触不周山,天柱折,地维绝。

4、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第25课《短文两篇》第2课时

1、《夸父逐日》选自: ,《共工怒触不周山》选自 ,

它们都是 (体裁)。

2、怎么看待夸父敢于“与日逐走”?

3、夸父是怎样一个人物?(6分)

4、“怒而触不周之山”中的“怒”字表现了共工怎样的性格特点?

5、如何理解《共工怒触不周山》中结尾的两句话?

6、共工怒触不周山的原因是什么?他为什么要这么做?

7.夸父和共工共同的特点是什么?

答案:《伟大的悲剧》

1—2略 3、D 4、DBAC 5、(1)虽然 但 却 (2)可是 除了 只能 (3)只有 才 6、A 7.C 8.“千万年来人迹未至……两次被人发现。” 第一个发现南极点。 9.B 10.渲染了斯科特一行当时极度绝望的心情。 11.这是斯科特的观点。作者为他们立传本身就说明作者对他们的肯定态度,而且作者的一处处评论也表明了对他们的肯定态度。 12.他们怀着绝望的心情,却没有半途而废,明知结局是失败,但还是走完全程,体现了他们高尚的人格与绅士风度。 13.①是诚实守信的品格,使他接受了这个任务。②坦然面对成功与失败的崇高境界。

《在沙漠中心》1、略 2.(1)大限 (2)虫豸 (3)芸芸众生 (4)筛糠

3.《人类的大地》 法 圣埃克絮佩里 《夜航》《空军飞行员》《小王子》

4.痛苦—绝望—平静—乐观 寒冷 疲倦 缺水 坚强 勇敢 5、略

6.主要描写了“我”在夜晚的沙漠中因缺水、寒冷和疲劳而所遭受的痛苦。

7.因为“我”的血液因缺水而循环不畅,并且对自身的处境感到痛苦。

8.无处可逃9.“哆嗦得受不了了”“牙床冻得格格作响,身子也抖得跟筛糠似的”“感到自己要冻死了”“再也没有力气了”“屠刀就在我头上!”10、(1)沙漠就像大理石那么光滑。(2)寒风就像平原上的骑兵向我直冲过来,……都得挨寒风的鞭打。分析:用“大理石”般光滑和“平原上的骑兵”直冲过来,形象地突出了“我”逃不出“凶手的魔爪”。

《登上地球之巅》1、略 2.B 3.B 4.C

《真正的英雄》1、略 2、D 3、(1)A (2)C 4、(1)“不”去掉 (2)去掉“大约”或“左右” (3)“生活”和“课堂”交换顺序 (4)“欣赏水平”前加“提高” (5)阅读并讨论 (6)“不”去掉 (7)“发自内心地”和“由衷地“去掉其中一个

《短文两篇》一、1、追赶 2、赛跑 3、 落下 4、想要 喝水 5、到 6、黄河 够 7、向北 8、他的 9、 从前 10、撞 11、绳子 断 12、所以 这里

13、坍陷 14、 积水 聚集

二、1、夸父与太阳竞跑,一直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他感到口渴,想要喝水。

2、还没赶到大湖,就半路渴死了。他遗弃的手杖,化成桃林。

3、共工发怒撞不周山,支撑天的柱子折了,系挂地的绳子断了。

4、天向西北方倾斜,所以日月星辰都朝西北方移动;大地的东南角陷塌了,所以江河泥沙朝东南角流去。

三、1、《山海经》 《淮南子》 神话 2、①积极意义:表现夸父的宏大志向,巨大的力量和气魄,英勇的气概。②消极方面:比喻自不量力。但这种理解不合乎《夸父逐日》作为神话在本质上所具有的积极意义3、夸父是一个不怕困难,勇于探索;敢于挑战大自然;热爱光明,憎恶黑暗;有理想、有抱负、有牺牲精神的人。

4、“怒”字表现了共工的豪气、勇敢;也反映出他性格的暴躁、刚烈。

5、《共工怒触不周山》是一个神话故事。它反映了远古部族间的斗争,同时涉及到古代天文学上的盖天说。远古的人类显然还不能解释日月星辰运动变化的原因,对这一现象的最好解释就是借助于神话,通过大胆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解释“天倾西北”“地不满东南”的现象。神奇的传说中带有现实主义的色彩。

6、共工怒触不周山的原因是“争为帝”,即争夺部落首领的位置。他的怒触似乎包含有失败的愤怒与不甘心,而且,似乎还夹杂着与对方同归于尽的想法。当然也体现了共工庞大的气势

7、①他们都是神话传说中的华夏民族的英雄。

②夸父和共工都很勇敢、坚强,敢于挑战权威,夸父敢于与太阳赛跑,共工敢于与颛顼争帝。

③夸父和共工愿意牺牲自己来改造山河,夸父死后弃其杖,化为桃林,为后人止渴;共工为了广大人民的利益,兴修水利,发展农耕不惜自我牺牲。

无限免费下载试卷
Word文档没有任何密码等限制使用的方式,方便收藏和打印
已有人下载。
×
扫码关注公众号
二维码
扫描公众号,私信暗号:36175 获取网盘提取码
前往网盘下载
点击下载文档
还需要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