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语文期中试题
永流中学
注意事项:
1.考试前务必在试卷的规定位置内将自己的姓名、考试号、座号等内容填写准确。
2.本试题共8页,四个大题,22个小题。
3.本试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25分)
1.一个学期就要结束了,你的字一定又有了不少进步。请用正楷准确、清楚、匀称、整洁地把一句有关思念家乡的古诗句写在下面的田字格中。(2分)
2、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7分)
啜( )泣 小憩( ) 擎天撼( )地 枯涸 ( ) 山岛竦峙 ( ) 萧瑟 ( ) lín xún lù lù 无为liáo ( )亮zhù ( )蓄 chéng ( )清清liè ( )
3、选出下列各句中成语运用不当的一项( )(2分)
A、东亚国家的外汇储备已经超过西方最富的“七国集团”,发展势头方兴未艾。
B、你们学校打排球的水平实在高,我们甘拜下风。
C、那种不顾林区利益实际,片面强调粮食生产的做法,到头来只能是得不偿失。
D、为了帮助王大娘认清“法轮功”的危害,社区陈主任做了许多工作,可谓处心积虑。
4.这段话中有两处语病,请在原文中加以修改。(2分)
①“五四”青年节那天, 我班举办了一次“青春万岁”主题演讲,校长也参加了。②会上,同学们和许多共青团员争先恐后地上台演讲。演讲会高潮迭起,掌声不断。③特别是文娱委员精彩地演讲,博得全场一片喝彩声。④通过这次活动,使同学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得到了培养。
5.仿写句子。不是每一条江河都能入海,不流动的便成了死湖;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树,不生长的便成了空壳。(2分)
仿句:
, 。
6、同学们读了《繁星》《春水》以后,想开一个读书交流展示会,作为主持人,你打算怎样概括介绍冰心先生的这些“零碎的思想”?请结合自己的读书体验,写一段50字左右的主持词。(注重思想和文采两个方面)(2分)
7. 默写填空(8分)
(1) ,志在千里。烈士暮年, 。
(2) ,青山郭外斜。
(3)何当共剪西窗烛, 。
(4) ,夜泊秦淮近酒家。
(5)学而不思则罔, 。
(6)岁寒, 。
(7) 《观沧海》诗中用夸张手法描绘大海吐日月、包孕星辰的雄浑景象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唐代诗人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揭示新旧更替的生活哲理的名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理解(15分)
(一)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后面的问题。(2分)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8.赏析《天净沙·秋思》,回答:
①作者直抒胸臆,道出天涯游子之悲的句子是:
②词曲中的“断肠人”此时因何而断肠?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12~14题。(5分)
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于郊衢(qú),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è)行云。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9. 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
未穷青之技
饯于郊衢
10. 翻译句子:(1分)
薛谭乃谢求反
11. 这则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2分)
三、现代文阅读理解(30分)
(一)(13分)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
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
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
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
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
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
石桥边,有撑着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
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天上风筝渐渐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也都赶
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事儿去。
“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春天像 ,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 ,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 ,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他领着我们上前去。
12.《春》是一篇写春的精美________(体裁),作者是我国著名作家________。(2分)
13.根据课文内容补全文章空白处,(3分)并明确这三处依次突出了春天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各用一个字填空]
14.“吹面不含杨柳风”,这句话中的杨柳风指什么?(1分)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1分)
15.第(2)段的画线句采用了________和________的修辞手法,句中的“斜”字用的好,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分)
16.请说明“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的逼你的眼”这句的表达效果。(2分)
17.以上语段生动细致地描绘了春天的动人画面,请给前三段加上一个小标题:(3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文章,回答20—23题。(17分)
造 心
毕淑敏
蜜蜂会造蜂巢,蚂蚁会造蚁穴。人会造房屋、机器,造美丽的艺术品和动听的歌。但是,对于我们最重要最宝贵的东西——自己的心,谁是它的建造者?
孔雀绚丽的羽毛,是大自然物竞天择造出的。白杨笔直刺向碧宇,是密集的群体和高远的阳光造出的。清香的花草和缤纷的落英,是植物吸引异性繁衍后代的本能造出的。卓尔不群坚韧顽强的性格,是禀赋的优异和生活的历练塑造出来的。
我们的心是长久地不知不觉地用自己的双手塑造而成的。
造心先得有材料。有的心是用钢铁造的,沉黑无比。有的心是用冰雪造的,高洁酷寒。有的心是用丝绸造的,柔滑飘逸。有的心是用玻璃造的,晶莹脆薄。有的心是用竹子造的,锋利多刺。有的心是用木头造的,安稳麻木。有的心是用红土造的,粗糙朴素。有的心是用黄连造的,苦楚不堪。有的心是用垃圾造的,面目可憎。有的心是用谎言造的,百孔千疮。有的心是用尸骸造的,腐恶熏天。有的心是用眼镜蛇唾液造的,剧毒凶残。
造心要有手艺。一只灵巧的心,缝制得如同金丝荷包。一罐古朴的心,淳厚得好似百年老酒。一枚机敏的心,感应快捷,电光石火。一颗潦草的心,门可罗雀,疏可走马。一滩胡乱堆就的心,乏善可陈,杂乱无章。一片编织荆棘的心,暗设机关,处处陷阱。一道半是细腻半是马虎的心,好似白蚁蛀咬的断堤。一朵绣花枕头内里虚空的心,是假冒伪劣的水货。
造心需要时间。少则一分一秒,多则一世一生。片刻而成的大智大勇之心,未必就不玲珑。久拖不绝的谨小慎微之心,未必就很精致。有的人,小小年纪,就竣工一颗完整坚实之心。有的人,须发皆白,还在心的地基挖土打桩。有的人,半途而废,不了了之,把半成品的心扔在荒野。有的人,成百里半九十,丢下不曾结尾的工程。有的人,精雕细刻一辈子,临终还在打磨心的剔透。有的人,粗制滥造一辈子,人未远行,心已灶冷坑灰。
……
造心是一项艰难漫长的工程,工期也许耗时一生。通常是父母的手,在最初心灵的模型上,留下永不消退的指纹。所以普天下为人父母者,要珍视这一份特别庄重的义务与责任。
当以我手塑我心的时候,一定要找好样板,郑重设计,万不可草率行事。造心当然免不了失败,也很可能会推倒重来。不必气馁,但也不可过于大意。因为心灵的本质,是一种缓慢而精细的物体,太多的揉搓,会破坏它的灵性与感动。
造好的心,如同造好的船。当它下水远航时,蓝天在头上飘荡,海鸥在前面飞翔,那是一个神圣的时刻。会有台风,会有巨涛。但一颗美好的心,即使巨轮沉没,它的颗粒也会在海浪中,无畏而快乐地燃烧。(选自《百年中国性灵散文》,有删改)
18. 这篇文章标题为“造心”,开头却写了“蜜蜂会造蜂巢,蚂蚁会造蚁穴……”等,应该怎样理解作者这样写的用意? (3分)
19. 通读全文,从文中摘写出点明全文中心的语句。(2分)
20. 造心是需要条件的。作者认为“造心”至少必须具备哪三个条件?这三个条件具有共同的特征是什么? (5分)
21. 结合上下文思考:
①作者认为“通常是父母的手,在最初心灵的模型上留下永不消退的指纹。”请你结合生活实际,举一个例子来印证作者的话。(3分)
② 怎样理解文章结尾“造好的心,如同造好的船。当它下水远航时,蓝天在头上飘荡,海鸥在前面飞翔,那是一个神圣的时刻”这两句话的含义? (4分)
四、写作训练(50分)
22. 以“这就是我“为题写一篇500字左右的文章,向老师和同学们介绍一下你的有关情况,让他们了解你这个人。
初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答案
一、1、2略 3 D 4 ① 演讲比赛 ④去掉 “通过” 或者 “使 ”5、 6 、7 略
二、 8 、自由发挥,意思对即可。 9、 的 在 10 薛谭于是辞罪请求回去继续学习
11 、略
三、12、散文 朱自清
13、新、美、力
14、15、 16 、17 略
18. 这篇文章开头是借鉴诗歌的表现手法,以蜜蜂造巢、蚂蚁造穴起兴,引出人类要“造心”(“塑造美好心灵”)的话题。(3分)
19. 我们的心是长久的不知不觉地用自己的双手塑造而成的。(2分)
20. 造心先得有材料、造心要有手艺、造心需要时间;(3分)造心,主要靠我们自己的一双手。(2分)
21.①言之成理即可。(3分)②文章结尾这两句话以船喻心,以“下水远航”象征开启新的人生之路,喻指美好的心灵可以使人直面困难,承受挫折,永葆生命的活力。(4分)
22作文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