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学期语文阶段性评价
一、基础知识与运用。(37分)
(一)(27分)
1、请把下面的词语抄写在田字格里。此题根据抄写文字和卷面书写水平综合评分。(5分)
自主学习 勤于思考 主动实践 大胆探究
2.根据拼音写汉字,或者给加点字注音(8分):
(xuàn)耀 (luán)生 缥(miǎo) 滑(jī)
攒( )成 干涸( ) 御 聘( ) 踉跄( )
3、结合句意解释找出句中加点词语不正确的一项。( )(2分)
A.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各种气息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
B.高高的额头,刻着玄奥的智慧。(玄秘、深奥)
C.用背篓来装篱间肥硕的瓜果。(果实又大又饱满)
D.一切都具体而微以后,我喜爱它们甚于那些老鸟。(整个形体都已经具备,甚至是微小的细节。)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2分)
A、学校对门开了一家卖饮料和汽水的小店。
B、几个学校领导明天到外地去参观。
C、我明天要去北京参加全国计算机知识竞赛。
D、我们把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了。
5.下列句子加点词语运用不当的一项是( )(2分)
A、我从石架向下望,感到头晕目眩,我绝对没法爬下去,我会摔死的。
B、小草从石缝里不屈地向上,茁壮成长,昂然挺立,那一般是以擎天撼地的生命力,令我肃然起敬。
C、杂技小丑高超的表演使我忍俊不禁。
D、你为五保户杨大娘作了那么多的好事,值得我们津津乐道。
6.下列作家、作品、时代或国籍搭配有错的一项是(2分) ( )
A.《论语》——孔子——春秋 《世说新语》——刘义庆——南北朝
B.《观沧海》——曹操——东汉 《天净沙· 秋思》——马致远——元朝
C.《天上的街市》——郭沫若——现代 《春》——朱自清——现代
D.《金色花》——泰戈尔——印度 《皇帝的新装》——安徒生——丹麦
7. 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完整的一项是( 2分) ( )
A.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凋谢) 人皆吊之(对其不幸表示安慰)
B.吾日三省吾身(多次进行自我检查) 不亦说乎(同“悦”,愉快)
C.与人期行,相委而去(舍弃) 俄而雪骤(不久,一会儿)
8.下列句子翻译有错的一项是(2分) ( )
A.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温习学过的知识,进而知道新的知识,这种人可以让他当老师了。)
B.未若柳絮因风起。 (不要像柳花因为轻风吹起来。)
C.马无故亡而入胡。 (马无缘无故地逃跑到胡人的地方去了。)
D.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自己不想要的,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
9.下面是小强在家里常说的话,你认为说得得体的一句是(2分) ( )
A、快点开门,累死我了! B、妈,拿一杯汽水给我,渴死了!
C、爸,你过来,看这道题怎么做? D、奶奶,这肉很香,你尝尝。
(二)、名句积累与运用,请任选11个分句天空(11分)。 1.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 。(孟浩然《过故人庄》) 2.《次北固山下》千古传颂的名句是 , 。 3.无可奈何花落去, 。小园香径独徘徊。(晏殊《浣溪沙》) 4.争渡,争渡, 。(李清照《如梦令》)。
5.我们赞扬人到老年仍有雄心壮志,通常引用曹操的《龟虽寿》中“ , ;
, 。”
6.杜牧在《泊秦淮》中讽刺上层人物不顾国家艰难,只顾吃喝玩乐的语句是: , 。 7.朱熹的《观书有感》中蕴含不断学习新知识,就能达到新境界的语句是: , 。 8、一个漂泊异国他乡的游子,面对落日触景生情,常常会发出这样的感慨:“ , 。”(用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的诗句)
9、我们在摒弃别人缺点的同时,还要善于学习别人的长处。这正如《论语十则》中所说:“ , 。”
10、《论语十则》中阐述学习与思考辨证关系的句子是:“
, 。”
11.李玉同学刚升入初中,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他感觉学习没有什么困难,于是学习有些松懈了。请你用《过松源晨炊漆公店》中的两句诗告诫他: , 。
二.语言积累与运用。(11分)
1、学习语文,贵在运用。请为下列内容各拟一条标语。要求巧妙而得体。(4分)
劝告乱踏草皮的同学。
2.发挥想像,合理仿写句子。(3分)
童年是一个谜,混沌初开,稚嫩好奇;
少年是一幅画,色彩绚丽,烂漫天真;
青年是 , , 。
3. 你阅读过《三国演义》吗?如果看过这本书,请用一些名句说出诸葛亮是怎样一个人?(4分)
3. 阅读理解。
(一)11分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____________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____________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____________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____________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1.根据课文,依次在文段横线上填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文中“这件花衣”具体是指_________ ,山的“肌肤”是指 。2分
3.这段文字从_____变化的角度围绕“_______”字描写了山上的矮松、黄草和薄雪等景色,又按____________顺序从______写到______、 、______。3分
4.文中哪些地方表现了“小雪”的“小”? 2分
5.总说这一段文字内容的一个句子是:2分
(二) 塞翁失马(18分)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⑩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1.出自 一书,该书又名 ,是 (时期) 等人编的。(2分)
2.给加点字注音(2分):
遽( ) 将( ) 好( ) 髀( )
3.解释下列加点词语(6分):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 马无故亡而入胡: 人皆吊之:
居数月: 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此何遽不能为祸乎:
4.翻译句子(4分)。
(1)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
(2)近塞之人,死者十九。
5.文章作者通过这则故事,揭示了 的关系,要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由此引发出的一个成语是 。(4分)
(三)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25分)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13、划分层次,并说说两层分别勾画了两幅什么图画,第一层和第二层写法上有什么不同?(3分)
_________________
14、这段文字描写的春雨的特点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5、这段描绘了一幅春雨图,这幅画着力表现 _______的特征。(2分)
16、“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是一个比喻句,像牛毛写出了雨 的特征;像花针写出了雨 的特征;像细丝写出了雨 的特征。(3分)
17、“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中“逼”字突出了小草 的特点。“逼”字的作用是 。(4分)
18、“可别恼”指的是( )(2分)
A、雨是最寻常的 B、一下就是三两天
C、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 D、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19、与文中“人家”这个词用法相同的一句是( )(2分)
A、人家都不怕,就你怕。 B、你把东西快给人家送回去吧。
C、这个村子有百十户人家。 D、原来是你呀,差点把人家吓死!
20、摘录有关词句填空:(3分)
⑴最能表现景物色泽清亮晶莹的一个动词是 。
⑵运用拟人物法传达出春雨中的乡村安静和平气氛的一个词是 。
⑶最能显示江南地方色彩的一句话是 。
21、写景当中往往寄寓着感情。该段文字字里行间渗透着 的感情。(2分)
22、对“树叶儿……戴着笠”几句描写顺序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先动景后静景;先近景后远景;先绘物后写人。
B、先静景后动景;先远景后近景;先绘物后写人。
C、先静景后动景;先近景后远景;先绘物后写人。
D、先动景后静景;先远景后近景;先写人后绘物。
(四) 设若单单只有阳光,那么算不了出奇。请闭上眼睛想( )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真的,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他们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他们由天上看到山上,便不知不觉地想:“明天也许就是春天了吧?这样的温暖,今天夜里山草也许就绿起来了吧?”就是这点幻想不能一时实现,他们也并不着急,因为这样慈善的冬天,干啥还希望别的呢! 1.括号处应填的一个标点是:( ) 。 2.文段第一句结构上的作用是什么? 3.解释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着落: 慈善: 4.文段中加点的两个“它们”的意思是否一样,请简要说明。 5.指出作者描绘景物的观察角度。 6.济南为什么是个理想的境界? 7.文中“晒”“睡”“醒”用得很贴切,你是怎样理解的?
8.“摇篮”比喻 ,作用是 ,“小”照应了前面 一词。 9.文段中划横线的句子说明了济南的什么样的地形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