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七年级 > 语文

初一语文期末试题

试卷简介

这份试卷是针对六年级学生的语文期末素质测评。试卷包含两大部分:积累运用和阅读理解。积累运用部分着重考察学生的基础知识,包括字词拼写、成语辨析、古诗词默写及课外知识拓展。阅读理解部分则通过两篇现代文和一篇文言文,考察学生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整份试卷全面考察了学生的语文基础和综合素质。

所涉及的知识点

基础知识、成语辨析、古诗词默写、阅读理解、语言运用 具体知识点如下: - **字词拼写**:考察学生对常见字词的准确拼写。 - **成语辨析**:找出错别字,考察学生的成语理解和运用能力。 - **古诗词默写**:考察学生对经典古诗词的记忆和默写能力。 - **阅读理解**:通过对两篇现代文和一篇文言文的阅读,考察学生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 - **语言运用**:考察学生在不同情境下的语言表达能力。

2009—2010学年期末素质测评

六年级(上)语文试卷

一、积累运用(共28分)

(一)、积累(共22分)

1、请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5分)

高垣( ) 泯灭 ( ) 枯涸( ) 档案( ) 日晕( )

洗zhuó( ) 蹂lìn( ) 梦mèi( ) 静mì( ) 滑jī( )

2、下面词语中共有5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写在后面的括号中。(5分)

不知所措 无精打采 林阴大道 再接再厉 仗义直言 一愁莫展

骇人听闻 迫不急待 按部就班 相题并论 首当其冲 共商国事

( ) ( ) ( ) ( ) ( )

3、默写(10分)

(1) ,思而不学则殆。(《论语》十则)

(2)几处早莺争暖树, 。(《钱塘湖春行》)

(3)《次北固山下》中诗人感慨时间过的很快的诗句是 ,

(4)无可奈何花落去, 。(晏殊《浣溪沙》)

(5) ,为有源头活水来。(《观书有感》)

(6) ,却话巴山夜雨时。(《夜雨寄北》)

(7)天河何处? 。 , ?

4、中国古代诗人善吟咏月亮,请你写出两句含“月”的诗句。(2分)

(1)

(2)

(二)、语言运用(共6分)

5、说话要注意身份和对象,才能产生好效果。根据提供的语境回答后面的问题。

王旭同学原来学习成绩一直不错,可是今年开学以来,受他人影响迷上了电子游戏,平时与同学也大谈游戏,学习投入少了,上课有时也想着游戏内容。期中考试,成绩大大下降。这时,他才猛醒,心里很难过,在家里闷闷不乐,有时还发脾气。面对这种情况,请你替王旭的妈妈和同学分别写几句开导他的话。(3分)

妈妈说:

同学说:

6、古时候,有一个北方人,从来没见过菱角。他到南方做官,在一次宴席上吃菱角,竟连壳一起吃下去了。有人说:“吃菱角要去壳。”他说:“我不是不知道,是为了清热解火。”有人问:“北方也生长菱角吗?”他回答:“山前山后,到处都是。”(注菱:一种生于池沼的草本植物,果实的硬壳有角,果肉可吃)

这则寓言启示我们:

。(不超过20字)(3分)

二、阅读理解(共62分)

(一)、阅读《风筝》选段,完成7~11题(16分)

有一天,我忽然想起,似乎多日不很看见他了,但记得曾见他在后园拾枯竹。我 似的,便跑向少有人去的一间堆积杂物的小屋去,推开门,果然就在尘封的什物堆中发见了他。他向着大方凳,坐在小凳上;便很惊惶地站了起来,失了色瑟缩着。大方凳旁靠着一个蝴蝶风筝的竹骨,还没有糊上纸,凳上是一对做眼睛用的小风轮,正用红纸条装饰着,将要完工了。我在破获秘密的满足中,又很愤怒他的瞒了我的眼睛,这样 地来偷做没出息孩子的玩艺。我即刻伸手折断了蝴蝶的一支翅骨,又将风轮掷在地下,踏扁了。论长幼,论力气,他是都敌不过我的,我当然得到完全的胜利,于是傲然走出,留他绝望地站在小屋里。后来他怎样,我不知道,也没有留心。

现在,故乡的春天又在这异地的空中了,既给我久经逝去的儿时的回忆,而一并也带着无可把握的悲哀。我倒不如躲到肃杀的严冬中去罢,──但是,四面又明明是严冬,正给我非常的寒威和冷气。

7、本文作者是 ,是我国伟大的 家、 家、 家。(2分)

8、结合上下文,在文中画线处填上两个适当的成语,并解释。(4分)

① :

② :

9、用一句话来概括选文第一段的内容。(2分)

10、文中的“我”为什么要毁坏小兄弟的风筝?作者在描写当时的“我”时故意把自己写的很粗暴,这又是为什么?(4分)

11、为什么作者说“我倒不如躲到肃杀的严冬中去吧”“非常的寒威和冷气”,除了形容天气之外,有没有别的含义?(4分)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第12~17题。(18分)

新 叶

①一夜春雨。清晨,我撩开白色的帘慢一眼瞥见小窗下那几根光秃秃的枝条上,冷丁里爆发出些淡绿、鹅黄色的嫩芽。“新叶!”我不由眼睛唰地一亮,惊喜地叫出声来。陡然觉得一阵清风带着春的气息从脑间穿过。“啊!你好,新叶!”

②大自然里的花,五彩缤纷,而“绿色的花”却十分罕见,如果说我见过的话,那就是新叶了。

③人们总是把燕子飞来当作春天来临的预告,而我认为,新叶,才真正称得上春的使者。早在严酷的冬天,它就怀着自己的信念和希冀,坚定执著地等待着,积蓄着,一旦冰消雪化,它便急不可耐地从干枝秃条上冒出来,怯怯地朝四处窥探一眼,然后,轻轻抖动小小的身子,亲热地互相招呼着,迎阳光,沐春雨,尽情舒展开来。不几天,就星星点点地缀满一树,展示出蓬勃的生机。

④新叶一天天长大了,伴着春的脚步。转眼问,使是满目碧绿。仰头望去,在阳光的照射下,片片澄明透亮,青翠欲滴,恰似一芽鲜嫩的新茶投入沸水里。老远看来,却见一团团、一簇簇,浓淡相间,亭亭如盖。密处浓得深邃,像汩汩流油;稀处,淡得清亮,像一层薄薄的光晕。

⑤然而,倘若它只有惹人喜爱的风姿,怎值得我动之以情。留意观察许久,我发现一些使我敬慕的——它的德行和情操。

⑥新叶的一生是短暂的。秋风起后,大都飘飘去了。夏日生长,春天萌芽,短暂的一生,却洋溢着无穷的活力和对生活的爱。首先,它从不挑剔所处环境的恶劣。可安家于深山僻野,或置身繁街闹市,忠守在自己的岗位上,于地不争丰瘠,于人但求有益。它辛勤地工作着,日夜不停地吸收二氧化碳,输出新鲜氧气。它用自己的身体装点河山,美化环境,为大道挡阳拦沙,为路人庇荫遮雨。它扶持着香甜的果实、艳丽的花朵,却从不炫耀自己。默默地专心致志地垂着绿荫,谦逊而不 ,清高而不孤傲,淡妆自恃,深根自养,忘我自献。大地的乳汁养育了它,它报以一腔忠诚。即使凋落下来,也总是挤挤地集在树根前,不肯离去。而且,大多是叶面朝下,把最后一吻献给母亲。

⑦也许是因为“绿月巴花瘦”的缘故,花朵常常比绿叶更容易博得人们欢心。可是红花虽好,还需绿叶扶持。没有绿叶的“无穷碧”又哪来花朵的“别样红”?我赞美绿叶,尽管我也十分喜欢花朵。

⑧新叶青青,使我忽然想到:即使不能做一朵流芳溢彩的鲜花,做一片纯净高尚的绿叶又何乐而不为呢。人生,本该像它一样青翠、蓬勃、谦逊、勤恳。

⑨朋友,愿你生命之树,永远长满绿油油的新叶,四季长青。

12、第⑥段中划线的句子顺序已打乱,请按正确顺序写在下面横线上。(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根据第⑥段上下文的意思,在空格内填入恰当的词语。(2分)

答:谦逊而不 ,清高而不孤傲。

14、文中赞美了新叶的诸多可贵品质,请你简要写出其中三种。(6分)

答:(l)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按下面例子,请另找一处你认为写得精彩的语句,简要说说好在哪里。

例:第①段“光秃聋的枝条”与“淡绿,鹅黄色的嫩芽”形成鲜明对比,突出“嫩芽”的勃勃生机。(另找一处)(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仿照第8段“新叶青青,使我忽然想到:即使不能做一朵流芳溢彩的鲜花,做一片纯净高尚的绿叶何乐而不为呢”一句,另举一物,再造一句。(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我忽然想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即使又何乐而不为呢。

17、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化用的诗句是: ,

。(2分)

(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第18~22题。(13分)

每逢山溪水涨,他就守候在溪边,把他的学生一个一个背过小溪。惊悸的浊浪,滑溜溜的卵石,使他名声远播,某报撰文颂曰:《人桥》!

不久,他被提升为文教办主任。

接替他的,是一个娇小的姑娘。姑娘没有勇气涉过小溪,更谈不上背孩子渡水,于是一到雨天黄昏,对岸就排着一支家长的队伍,一律裤腿高挽。

姑娘开始了奔波。她给文教办写信,向教育局长报告,跟乡长争吵,掏出自己的工资带头集资……不久,小溪上架起了一座钢筋水泥结构的桥。孩子们可以顺顺畅畅上学了。

姑娘至今还在山村小学,教着四年级的50名学生。

18、请你给短文拟一个标题。(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短文中两个人物做的同一件事是什么?各自采用了什么方法解决问题?(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文中的两个人物,你最喜欢谁?为什么?(2分)

21、删掉短文末段行不行?为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短文蕴含着作者对某些社会现象所持的态度,请你举文中的一例加以说明。(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阅读《山市》,完成23~27题。(共15分)

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然数年恒不一见。孙公子禹年与同人饮楼上,忽见山头有孤塔耸起,高插青冥,相顾惊疑,念近中无此禅院。无何,见宫殿数十所,碧瓦飞甍,始悟为山市。未几,高垣睥睨,连亘六七里,居然城郭矣。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以亿万计。忽大风起,尘气莽莽然,城市依稀而已。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惟危楼一座,直接霄汉。楼五架,窗扉皆洞开;一行有五点明处,楼外天也。层层指数,楼愈高,则明渐少。数至八层,裁如星点。又其上,则黯然缥缈,不可计其层次矣。而楼上人往来屑屑,或凭或立,不一状。逾时,楼渐低,可见其顶;又渐如常楼;又渐如高舍;倏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见。又闻有早行者,见山上人烟市肆,与世无别,故又名“鬼市”云。

2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4分)

①相顾惊疑 ( ) ②一切乌有,惟危楼一座( )

③数至八层,裁如星点 ( ) ④或凭或立( )

24、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见宫殿数十所,碧瓦飞甍,始悟为山市。

25、本文主要叙写了 的过程,以“忽见、 、 、 、 、倏忽”等表示时间的词语来贯穿全文,使文章层次显得很清晰。(5分)

26、给下列的句子划分停顿节奏。 (2分) 然数年恒不一见。

27、文中称“山市”为“鬼市”,真的有“鬼”吗?请根据你掌握的知识对“山市”的成因作一科学的说明。(2分)

三、作文(60分)

28、请以“ 的爱”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先把题目补充完整。②不少于500字。③书写认真,卷面整洁,语言通顺,以记叙为主,要有真情实感,否则酌情扣分。④文中不出现真实的班名、人名,否则酌情扣分。

无限免费下载试卷
Word文档没有任何密码等限制使用的方式,方便收藏和打印
已有人下载。
×
扫码关注公众号
二维码
扫描公众号,私信暗号:36392 获取网盘提取码
前往网盘下载
点击下载文档
还需要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