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七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8分) 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2分) A. 行辈(háng) 亢奋(kàng) 羁绊(jì) 惊鸿(hóng) B.归省(shěng) 凫水(fú) 撺掇(cān) 絮叨(xù) C.呓语(yì) 粲然(càn) 嗔视(chēn) 叱咤(chì) D.雏凤(chú) 朱砂(shā) 参差(cān) 惬意(qiè)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 宽慰 依稀 端疑 低回婉转 B .欺侮 悠扬 妄相 尽态极妍 C. 不惮 疏密 甜静 众妙必备 D. 弥散 漂渺 淋漓 变幻多姿 3.下列句子中,使用修辞方法不一致的一项是( ) (2分) A.浓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 B.他们朴实得就像那片高粱,咝溜溜的南风吹动了高粱叶子,也吹动了他们的衣衫。 C.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 D.卡拉玛和拉达还只是这棵大榕树上的两条柔枝。 4.选出语意不明的一项( ) (2分) A. 通过阅读,我们可以从中看到作家对艺术的经验和感悟。 B. 这段江南水乡的童年生活经历,不仅铭记在作者的心里,也会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C. 西北汉子的安塞腰鼓,带给我们力量的奔腾,生命的升华。 D. 艺术和美就蕴含在孩子的童稚活动中。 二、填空题(17分) 5.默写课文(5分) 凡所应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几欲先走。 6.改正下面句子中的错别字(2分) ①忽而轻柔地点额抚臂,画眼描眉,表演着细腻妥贴的梳妆;忽而挺身屹立,按箭引弓,使人几乎听得见铮铮的弦响!( )改为( ) ②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婉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改为( ) 7.修改下面的病句。(2分) ①减轻课业负担,增加教学质量是当今教育界的重要任务。 ②我国发明生命现象、揭示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水平,正在飞跃前进。 8.课文《观舞记》用下列句子形容卡拉玛姐妹的舞蹈,请你模仿这个句式写一句话。(可以另选话题,但不能重复课文中的句子) (3分) 假如我是个诗人,我就要写出一首长诗,来描绘她们的变幻多姿的旋舞。 假如我是个画家,我就要用各种彩色,点染出她们的清扬的眉宇和绚丽的服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9.口语交际练习(5分) (1)小海要参加县里的朗诵比赛,为此他每天都练习得很晚,有一天,邻居张伯伯对他说:“小海呀,你学习可真刻苦,每天晚上都12点多了,我们都睡下了,你还在大声读什么东西。”小海谦虚地说:“张伯伯过奖了,我还差得远呢,还需要努力。” ①张伯伯要强调的意思是: (1分) ②小海理解的意思是: 。(1分) ③如果你是小海,具体的回答应该是: 。(1分) (2)张军同学到校图书室去还书,管理员接过书翻了一下说:“呀!张军同学看书可真认真,书上划了那么多杠杠,有的还作了旁批呢!”张军听了,怪不好意思. A. 管理员的言外之意是: (1分) B. 如果你是张军,你应该怎样说: (1分) 三、阅读题:(40分) (一)(12分)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 ,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10、给下列加点字注音。(2分) 齁声( ) 中间( ) 曳屋许许声( )( ) 倾侧( ) 11、说说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1)宾客意少舒( ) (2)不能名其一处也( ) (3)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 (4)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 12、文中加点字意义不同的一项是(2分)( ) A、 学而时习之 B、蜀之鄙有二僧 C、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D、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 13、翻译文中画线句。(4分) (1)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2)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14、对第二段文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俄而”是表示时间的词语,具有衔接前后事件的作用。 B.这段写声音的顺序是由小到大,从屋内到屋外。 C.这段用五个“百千”极力表现火势的凶猛,从而表现口技者技艺高超。 D.这段主要是写表演者口技模拟失火、救火时发出的各种声音。 (二)(15分) 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一出门,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泊着一支白篷的航船,大家跳下船,双喜拔前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15.请从第一段中找出描写少年朋友们开船动作的动词 ,这些传神的动作描写,表现了少年朋友们 。(2分) 16.文中写了“我”看戏的心理变化,试依次写出这种变化。(每种变化限用两个字) _______________(3分) 17.第二段中“跑”字照应了第一段中的“ ”字。 (1分) 18.第二段写景充满诗情画意。从触觉来写的句子是“ ”,从嗅觉来写的句子是“ ”。本段写景的作用是 。(3分) 19.第二段中画线的句子用了 的修辞手法,其作用是 。 (2分) 20.第二段中写到“似乎听到歌吹了”,“我”真听见了吗?为什么?谈谈你的看法。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结合上下文,第三段中的“自失”可以理解为 ,这种感受与“社戏”的关系如何?试说明。(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看 京 剧(13分) 晚7时15分,能容纳上千名观众的梨园剧场演出大厅已是座无虚席,人头攒动。来自五大洲的各国游客,正翘首以待,等待着观赏今晚的剧目。 7时30分,开场的锣鼓骤然响起,观众席上灯光暗了下去。在清脆激扬的乐曲声中,身穿中国民族服装的演员出现在舞台上。《三岔口》、《秋江》、《水漫金山》等一出出京剧传统保留剧目展现在观众面前。精彩的’武打、优美的舞蹈和圆润动听的唱腔紧紧地扣住了观众的心弦,显示出京剧艺术的无穷魅力。记者身处观众席中,偷眼向四周看去,只见不远处,一位金发碧眼的女郎已被《三岔口》那出神入化的武打所吸引,每当打到紧要处,就不由自主地抓紧身边的男友的手。而当《秋江》的男女主人公出现在舞台上时,记者身边几位鹤发童颜的外国老人便陶醉在悠扬的旋律和美妙的舞蹈中,情动处,甚至伴着台上的①________ ,用脚打起了拍子。 《水漫金山》的演出开始了,剧场内_的气氛达到了高潮。白娘子、小青大战法海,那英武俊美的亮相,令人②________的花枪,还有一连串的毽子小翻,都博得了满场叫好声。特别是白娘子力战群敌时的踢枪绝技,更是惊得“老外”们③________ ,情绪高涨。 掌声,春雷般的掌声,在剧场内一次次滚动。观众席里,接连不断亮起闪光灯的白光。一位中年男子④________地跑到台口,不住地按动照相机的快门。一些观众随身携带的摄像机也开始运转…… 22.为文中四个空格处选填恰当的词语。(4分) A.轻歌曼舞 B.歌舞升平 C.眼花缭乱 D.目瞪口呆 E.瞠目结舌 F.情不自禁 G.不由自主 H.应接不暇 23.在文中用横线画出表现剧场内观众很多的语句。(2分) 24.本文是如何描绘这场演出的?请按原文找出相应的词语填在横线上。(2分) 乐曲声:________________ 武打:________________ 舞蹈:________________ 唱腔:________________ 25.“掌声,春雷般的掌声”一句所用的修辞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 ,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26.作者是怎样描写观众观看京剧表演时的表现的?这些描写有什么作用?(3分) 答: 四、作文:(35分) 我国民间的传统节日有不少。除春节外,还有端午、中秋、元宵、清明、重阳等。这些民间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方式,具有浓烈的地方色彩。请你回忆(或向家人询问)自己见到过的某个传统节日的活动方式,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叙事完整;②记叙描写要具体;③字迹清楚工整,不少于500字。
新课标七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测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 2.C 3.C 4.A 二、填空题: 5.见教材 6.①贴—帖 ②婉—宛 7.①“增加”改为“提高” ②“发明”改为“发现” 8.例:如果我是个舞蹈家,我就要用最美的舞姿,表现出老师们课堂上循循善诱又充满活力的 身影。(句式相同、言之有物即可) 9。(1)①你的朗读影响大家休息了;②张伯伯鼓励他要继续学习;③对不起,影响你休息了,以后我会注意的。 (2)A、张军同学不应该在公用图书上乱写乱画,B、老师我知道错了,我以后不会这样做了. 三、阅读题: (一)10.见教材; 11、(1)稍微;(2)说出;(3)夹杂着;(4)大腿; 12、A;13、略; 14、C (二)15、拔、点、磕、退、上、架 驾船时熟练敏捷的技巧、勤劳能干的性格和去看戏的愉快心情 16.欣喜、急切、沉醉 17.飞 18.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 表达看戏的愉快急切的心情,对农村秀丽风光的热爱 19.比喻 写船行之快,衬托出“我”想看戏的急切心情。 20.没有,这只是“我”急切心理的作用。 21.听得出神,忘了自己, 写出了社戏在“我”心中的无穷魅力。 (三)22.①轻歌曼舞 ②眼花缭乱③目瞪口呆 ④情不自禁 23.座无虚席,人头攒动 春雷般的掌声,在剧场内一次次滚动 24.乐曲声:清脆激扬 武打:精彩,出神入化 舞蹈:优美 唱腔:圆润动听 25.比喻和反复 写出演出现场的热烈 气氛26.如:金发碧眼女郎被武打所吸引,不由自主地抓紧男友的手;几位鹤发童颜的外国老人陶醉其中,动情地伴着轻歌曼舞用脚打拍子;等等。这些描写生动再现了演出时的盛况,把外国观众对中国京剧艺术的陶醉及京剧的魅力表达出来。 四、作文: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