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河南南阳七年级上语文期末试卷
一、综合读写
1.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马致远故居是一座静谧的大四合院。故居门前有【甲】,门前的影背墙上写着“马致远故居”,并有马致远的生平介绍。马致远的名曲《天净沙·秋思》中的住句广为人知,实际上,他故居门前的景物也和《天净沙·秋思》的意境颇为相似。他是我国元代著名大戏剧家,学识(yuān bó)_______________,为“元曲四大家”之一,被尊为“曲状元”。因不满官府的腐败,后便隐居山林(隐居的山林在何处,并没有确凿记载),过着“酒中仙、尘外客、林中友、曲中游”的自由(ān shì)的生活。
(1)文中画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静谧(bì) 元曲(qū) 确凿(zuó)
B.静谧(mì) 元曲(qū) 确凿(záo)
C.静谧(bì) 元曲(qǔ) 确凿(zuó)
D.静谧(mì) 元曲(qǔ) 确凿(záo)
(2)根据文中拼音,用规范的正楷字将词语写在下面的田字格内。
(3)请根据画线句推断【甲】处应填入的词语是( )
A.小桥流水 B.山岛竦峙 C.晴空一鹤 D.绿水行舟
2. 2019年是农历“猪年”,小组设计了以“猪”为专题的活动,请完成下列各题。
(1)第一板块:猪在中国文字中。
请你通过分析字形,试着推测“家”字中蕴含的信息。
帮帮你:①“灾”由“宀”和“火”构成。“宀”是房子,火烧着了房子,自然是灾祸临头。“灾”的构造,反映了远古时期火灾对人类的威胁。②豕(shǐ):猪。
(2)第二板块:猪在中国民俗中。
请你探究下面材料中亲友赠猪蹄给考生的用意。
据传从唐代始,殿试及第的进士们相约,如果他们中有人将来做了将相,就要请同科的书法家用朱书(红笔)题名于雁塔。以后,每逢有人赶考,亲友就赠送猪蹄给他。
帮帮你:中国民俗中常常利用谐音字表达某种愿望,如“倒”贴福字,意思是福“到”了。
“猪”和_______________同音,“蹄”和_______________同音,送猪蹄的用意是_______________。
(3)第三板块:猪在中国名著中。
请你写出《西游记》中猪八戒的优点和缺点各一个,并分别简要叙述相关的一个情节。
优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缺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四板块:猪在西方名著中。
请结合语境,补写弗恩的话。
背景介绍:《夏洛的网》讲述的是一头名叫威尔伯的小猪的故事。威尔伯生下来很弱小,阿拉布尔先生就想杀死它,八岁的女儿弗恩试图阻止他。
“弗恩,”阿拉布尔先生说,“这么弱小的猪以后麻烦大着呢。现在你让开吧!”
“可是这不公平,”弗恩叫起来,“_______________”
阿拉布尔先生笑了。“当然不会,”他说着,低头疼爱地看着女儿,“不过这是两码事。女孩小是一回事,猪小又是一回事。
二、单选题
3. 下面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世说新语》、《论语》、《列子》《吕氏春秋》……等几部书,《论语》编撰的年代最早。
B.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
C.语文老师笑着告诉我:“学习语文,你可以欣赏到‘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美景;学习语文,你可以体会到‘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奉献精神;学习语文,你可以感受到‘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雄心壮志。”
D.克利斯朵夫是罗曼·罗兰长篇小说“约翰·克利斯朵夫”里的主人公。
4. 下列关于文学名著内容及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镜花缘》,是清代文人李汝珍所作的长篇小说。该书前半部分描写了唐敖、多九公等人乘船在海外游历的故事,包括他们在女儿国、君子国、无肠国等国的经历史。后半部写了武则天科举选才女,由百花仙子托生的唐小山及其他各花仙子托生的一百位才女考中,并在朝中有所作为的故事。
B.《安徒生童话》是丹麦作家安徒生创作的童话集。该作者爱憎分明,热情歌颂劳动人民、赞美他们的善良和纯洁的优秀品德:无情地揭露和批判王公贵族们的愚蠢、无能、贪婪和残暴。其中较为闻名的故事有:《皇帝的新装》《丑小鸭》《卖火柴的小女孩》《海的女儿》等。
C.《阿长与〈山海经〉》中,被“我”称作“最为心爱的宝书”的《山海经》,是没有多少文化的阿长给“我”买的。她管《山海经》叫“画儿书”。
D.《蚊子和狮子》出自《伊索寓言》,这个故事适合用于那些打败过大人物,却被小人物打败的人,骄兵必败!
三、默写题
5. 根据课文内容默写。
(1)_______________,定然有美丽的街市。(郭沫若《天上的街市》)
(2)僵卧孤村不自哀,_______________。(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3)_______________,我言秋日胜春朝。(刘禹锡《秋词》)
(4)古诗词中,诗人们往往借物抒情或借景抒情。王湾在《次北固山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借大雁抒发了对家人的思念之情;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借明月表达了对友人的牵挂之情;李益在《夜上受降城闻笛》“不知何处吹芦管,_______________”一句中,借芦笛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
四、名著阅读
6. 《西游记》中,孙悟空曾两度拜师。请填写下表。
五、现代文阅读
7.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有你的冬天不会冷
周 萍
我小时候到全乡唯一的一所小学读书,要通过一条小路,小路两旁是空旷的麦田。我很怕冬天,尤其怕在冬日的清晨走上那条小路。干冷的北风迅疾地窜进我的袖管裤管,畅通无阻地一寸寸割过我的皮肤,那种寒冷的感觉我清楚地记得。
学校,同样让我感到寒冷。同学拒绝带我一起玩,他们常常把老师布置的作业一股脑地扔给我,留我一个人在教室里搓着冻僵的手一本一本地做。我知道我穷,衣衫破旧,又不会说话,很不讨人喜欢。说实话,我那时真是自卑。感觉自己就像是田埂边上的那一丛枯茅草,卑微地匍匐在凝满寒霜的泥土上,了无生机。
那个冬日的清晨,阳光似乎格外灿烂。靠窗坐着的孩子“来了来了”地喊着时,我看见一个微胖的中年男子一颠一颠地从阳光里走进教室。这是我们新来的数学老师,姓杨。那节课他提问同村卖豆腐家的二虎子:两点之间,线段短还是曲线短?二虎子抓耳挠腮答不出来。杨老师嗓门一下子大起来:在麦地里丢一块骨头,放开狗,那狗肯定是笔直地飞窜过去;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狗都懂的道理……我一下子想起了家里养的小黑,每次我扔出一块饼子,小黑总是箭一般地窜过去。这个例子竟让我对杨老师生出一些崇拜,尽管他脸上少有笑容,我却在他身上感受到了一股子亲切。
我于是第一次喜欢上一个老师,连带着喜欢上了他教的数学。当伙伴们又把本子扔给我时,我心里竟充满了快乐。我快乐地一本本地算来算去,算着算着,我的数学就突飞猛进,我成了全班的焦点。伙伴们不再把本子随手扔给我,他们央求我把作业借给他们抄,然后把家里带来的好吃的塞在我手里。清晨上学,二虎子主动在村口等我,常常会递给我一张煎饼,里面夹着几块豆腐。我咬着豆腐和二虎子在小路上一溜小跑,天气似乎不是那么太冷了。
快要放假时,下雪了。雪很大,一脚踩下去,齐到脚脖子。中午时我带了干粮,杨老师办公室有一个煤炭炉子,我可以在那上面热着吃。那天我走进办公室,炉子上正搁着一个小铝盆。满满一盆的白菜,还有牛肉,已经煮开了,几片红艳艳的牛肉在白菜间一跳一跳,发出快乐的“咕噜咕噜”声。我的嘴里不知从哪一下冒出了那么多口水,我艰难地咽下去,听见喉间“咕咚”一声。
办公室的老师见我来了,把小盆端下来放在旁边的凳子上。我拿着干邦邦的煎饼在炉子上烤,尽量不去想旁边小盆里的牛肉。可是,那牛肉的香气却始终缠绕着我眼角的余光。我忽然为心中这强烈的渴望难为情,那刚刚散去的自卑又重新笼上心头。就在我站起身想要离开时,杨老师走了进来,办公室的那位老师招呼他:老杨,正等你呢。杨老师看了一眼我手里的煎饼,很随意地问了一句:怎么没带菜呀?我的脸“腾”地一下热起来。我任他从我手里拿过煎饼,任他在煎饼里裹了几筷子菜,然后我感觉到他拍着我的肩膀,说了句:好样的,好好学,长大肯定会有出息的……
那个冬日的中午,我坐在校园的一处墙角根下,用我尖利的小牙齿咬着渐渐变冷变硬的煎饼,咀嚼着杨老师的那句话。学期结束前的全校大会上,校长给单科和综合成绩优秀的学生发奖,我一趟一趟地上去领奖。杨老师用他那特有的大嗓门在班里狠狠地把我表扬了一番。我还拿到了三块钱奖金,我用这三块钱给自己挑了一本数学应用题集,给家里买了一斤肉,还买了一大堆花生瓜子。那天我拎着一大堆东西走在那条小路上,我一边走一边用脚踢着路边的积雪,忽然间发现积雪覆盖下的枯茅草的根部竟泛出了一丝新绿,我蹲下身仔细地看了好一会,然后很快乐地自个儿笑起来。
有时候,一句话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一生:我一直相信。很想告诉杨老师,因为他,我的冬天不再寒冷。
(1)文章开头两节写“我”寒冷,原因有哪些?
(2)文章第四节“当伙伴们又把本子扔给我时”,“我心里竟充满了快乐”。为什么?
(3)请从结构与内容两个方面赏析下面的句子。
积雪覆盖下的枯茅草的根部竟泛出了一丝新绿。
结构上:它与前面“_______________”相照应;
内容上:_______________。
(4)这篇散文写了“我”,同时也写了小伙伴们。假如你是让“我”代做作业的小伙伴中的一员,请写一段文字,说说你会怎么想,怎么做?(60字左右)
8.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没有对手,就没有高手
韩 青
①一提到对手,很多人都会心生怨恨,因为他们都吃过对手的亏。其实,要知道这样一个事实:万物都有对手。风是大海的对手,没有风,何来浪花朵朵?夜是星星的对手,没有夜,何来满天的璀璨?挫折是成功的对手,没有挫折,何来不断进取的激情?邪恶是正义的对手,没有邪恶,何来人间正道?……
②可见,对手的作用就是一种映衬、促进与激发。曾有一个鹿园,那些鹿都变得精神不振、瘦弱不堪,有专家建议,在园里放养几只狼,狼来了之后,那些鹿结果都变得精神抖擞,而且都机警了许多,后来,有的鹿竟敢跟狼抗衡。这就告诉我们:没有对手,就没有高手。
③温源宁先生在《一知半解及其他》里写道:“要是不跟宗岱谈,你就再也猜不着一个话题的爆炸性有多大。多么简单的题目,也会把火烧起来。”说实话,翻译家梁宗岱喜争辩。他在给徐志摩的一封信中写道:“你还记得么?两年前在巴黎卢森堡公园旁边,一碰头便不住口地吵了三天三夜,连你游览的时间都没有了。”朱光潜先生也是他这样的对手之一。他在一篇文章中写道:“朱光潜先生是我的畏友,可是我们意见永远是分歧的。当年在欧洲的时候,我们差不多没有一次见面不吵架:为字句,为文体,为象征主义,为‘直觉即表现’。”
④光动口还不够,他还不时因此与人动起手来。古希腊研究学者罗念生曾在文章中回忆了这样一件事:“当年我和宗岱在北京第二次见面,两人曾就新诗的节奏问题进行过一场辩论,因各不相让竟打了起来,他把我按在地上,我又翻过身来压倒他,终使他动弹不得。”这种为学问的精纯而执著的精神在今天看来似乎不可思议,但是那一辈学人,为了他们的学术信仰就是如此地较劲。也正是在那段时间里,他的创作进入高峰期,大量的文艺评论和外国文学翻译得以发表。可是,如果没有对手与他争辩,那么他也就不会取得那样的成就。
⑤一个人,有了对手,他就会变得爱思考、爱探究、爱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浑身充满了力量,如果对手水平越高,就越能激发他的战斗力,这就像一把刀子,越磨越快,而磨的过程就是刀子跟磨刀石交手的过程,可是,如果让刀子闲着,那么它就会生锈,时间久了,也会烂掉。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对手就是“一只或一双对的手”,这样的手会拉你一把,让你站在更高的地方,进而更接近你的目标。当然,有时这样的手会推你一把,让你迈出勇敢的一步,进入一个全新的世界。
⑥由此可见,对手就像山,当你登上去,你的生命就有了高度,甚至让你觉得“一览众山小”,而山,也因为你的抵达让它明白了:没有它的支撑,你就会毫无高度可言,支撑就是它的意义。
(1)分别归纳第③、④两个自然段的内容要点,并说出这两段之间是怎样的关系。
(2)结合语境,理解下面句子中画线词语的含义。 ①对手就像山,当你登上去,你的生命就有了高度。 ②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对手就是“一只或一双对的手”。
(3)本文主要阐述没有对手就没有高手的道理,请结合文章内容和自身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六、文言文阅读
9.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甲】《〈论语〉十二章》(节选)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乙】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解释下列语句中画线词的意思。 ①人不知而不愠_______________ ②险躁则不能治性_______________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3)两文都谈到了学习方法。《〈论语〉十二章》提出做到“①_______________”,就可以使自己心情愉悦;做到“②_______________”,就可以做老师了。诸葛亮在《诫子书》中主张做学问应该在“③_______________”字上多下功夫,做好这一点才能实现远大目标。(请用原文回答)
(4)孔子提倡学习要与思考相结合,诸葛亮认为,学习必须宁静、明志。关于学习,你又有怎样的体验?请简要述说你的观点及理由。
七、古诗词鉴赏
10.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观沧海
曹 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请你展开合理的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所表现的画面描述出来。
(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八、写作
11. 作文。
任选一题作文,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记叙文。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班名、姓名。 (1)我骄傲,我是个_______________的人 (2)我热爱这样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