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期中考试试题
(满分120分 时间120分钟)
第一部分 积累运用 (2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翱翔(áo) 娇嗔(chēn) 摩挲(suō) 韶华已逝(shào)
B、茅檐 (yán) 颤抖 (chàn) 归省(xǐng) 高山之巅 (diān)
C、天堑(qiàn)凛冽 (liè) 粗糙 (zào) 潜龙腾渊 (qián)
D、发髻 (jì) 敦实 (zhūn) 踌躇 (chú ) 翘足而待(qiào)
2、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撺掇 家眷 斟酌 豁然开郎
B、堤防 缟素 倒坍 黄发垂髫
C、黝黑 气馁 俨然 姹紫嫣红
D、皎洁 怂勇 上溯 怒形于色
3、根据课文填空。(8分)
①此去泉台招旧部, 。(陈毅《梅岭三章》)
② 我歌唱那些属于未来的事物, 。(何其芳《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
③气蒸云梦泽,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④ ,江入大荒流。(李白《渡荆门送别》)
⑤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有“豁然开朗”一词,陆游的《游山西村》中与之意境相似的一句是: ,
。
⑥ 王维的《使至塞上》中被近人王国维称之为“千古壮观”的名句是: , 。
4、对下面的病句提出修改意见。(4分)
①我们对事物的看法虽然不同,所以都很佩服对方。
修改意见:
②长城是我们的先人用他们的辛勤劳动和聪明智慧为我们留下的珍贵。
修改意见:
5、名著阅读。(3分)
作为鲁迅先生的散文集,它不仅仅只是对往事的美好回忆,更是用娴熟的文学手法写成的优美的文学珍品。
①这部散文集是:《 》
②在这作品中,作者记述了童年生活和青年时求学的历程,追忆了那些难以忘怀的人和事,抒发了对往日亲友和师长的怀念之情。请你写出其中的两篇作品: 、
。
6、综合性活动。(4分)
你所在的学校的校报准备开辟一个新栏目“我为★狂”,这个新奇的栏目标题在同学中反响强烈。
①据策划者称,这个栏目标题中的“★”是灵动多变的,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灵感和喜爱随意投稿。你认为这个 “★”可以替换成哪些具体的汉字?
②作为一个写作爱好者,你打算写什么主题的文章投到该栏目呢?说说理由。
第二部分 阅读理解 (47分)
一、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20分)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 , ,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7、本文选自《 》,作者是东晋著名的田园诗
人 (2分)
8、文中横线上应填写的句子是: ,
, 。(3分)
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4分)
①渔人甚异之 异: ②阡陌交通 交通:
③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延: ④处处志之 志:
10、翻译下列句子(2分)
①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②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1、根据示例,完成学习摘录。(2分)
示例:桃花源的人生活和美: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①桃花源的人生性善良:
②桃花源的人待人热情:
12、桃花源人为什么来到了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2分)
13、文中写到渔人“便扶向路,处处志之”,结果“寻向所志”,却“遂迷,不复得路”。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2分)
14、成语“世外桃源”是什么意思?请你说说作者为什么要虚构一个世外桃源?(3分)
二、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问题。(12分)
①这座纪念碑是根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决议兴建的。当天傍晚,毛主席率领全体政协委员为纪念碑举行了庄严隆重的奠基礼,毛主席亲自执锨铲土,为纪念碑奠定基石。从动工兴建以来,得到了全国人民的热情支援和关怀。这是中国自古以来最大的一座纪念碑,从地面到碑顶高达,有10层楼那么高,比纪念碑对面的天安门还高。纪念碑是用17000块坚硬的花岗石和洁白的汉白玉砌成的。它象征着先烈们的丰功伟绩,标志着全国人民对先烈的怀念。
②我踏上花岗石铺成的台阶,到了第二层平台。碑身四周围绕着双层汉白玉栏杆,栏杆的形状和天安门前玉带桥的汉白玉栏杆一样,美观朴素,洁白耀眼,使挺拔的碑身显得更加庄严、雄伟。碑的正面朝北,在一块60吨重、高的碑心石上,有毛主席题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镏金大字,闪闪发光。这八个字是碑的主题。在碑身背面,一行行镏金字整齐地排列着,这是毛主席亲自起草、周总理亲笔书写的碑文。碑文是: 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③碑身东西两侧上部,刻着红星、松柏和旗帜组成的装饰花纹,象征着先烈们的革命精神万年长存。小碑座的四周,雕刻着牡丹花、荷花、菊花等组成的八个大花圈,这些花朵象征着英雄们品质高尚、纯洁,表示全国人民对他们的永远怀念和敬仰。碑顶是民族传统的建筑形式,是上有卷云下有重幔的小庑殿顶。整个纪念碑的造型使人们感到既有民族风格,又有鲜明的新时代精神。
15、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③段文字的说明内容。(2分)
16、第①段中的画线句子能不能删去?为什么?(3分)
17、第②段按空间顺序介绍纪念碑的情况,即先 后 ;先 后 ;先 后 ,这样写条理十分清楚。(3分)
18、设计者为什么会选“红星、松柏和旗帜”作为“装饰花纹”?(2分)
19、纪念碑为什么要建造的如此高大巍峨?(2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15分)
丽江味道
5月,正值丽江最美的季节,我在一个傍晚乘坐旅行社的大巴到达丽江。抑制不住心中的激动,当晚,我就一头扎进丽江古城,打算全身心地与这座古城进行一次亲密接触。
不料,晚上10点左右,突然下起一场大雨,我躲闪不及,浑身给浇了个水透,加上初夏的天气还有几分凉意,我冻得浑身直打哆嗦,正在为难之际,前面一家茶馆突然闪入我的眼帘,我像遇见了“救星”,三步并作两步闯了进去。
茶馆很小,一个20多岁的女人正在方桌前打盹儿,我的贸然闯进来,顿时吓了她一个趔趄,我慌忙解释,是为了躲雨,当然,也是想品一盏店里的香茶。
弄明了来意,女人笑了。慌忙从炉子上取下一壶刚烧开了水,麻利地给我冲了一杯普洱,茶香迅速溢满了整个小店。我顶着热喝了两口,身上迅速多了一股暖意,但湿衣服仍裹在身上,煞是难受。顺着头发和裤管,仍在簌簌地往下滴水,一阵风吹来,我禁不住又打了一个寒战。
看我有些发抖,女人从楼上给我扯了件厚衣服下来,说,“这是俺男人的,你将就一下吧。”
雨并没有停的意思,尽管夜已经深了。我喝完了两汁茶,起身要走,不料却被女人用话语拦住了:“大哥,雨这么大,你怎么走?天黑路滑,你还是住下吧。”
说话间隙,透过屋檐的一线天,突然一个闪电,起了震耳的雷声。我迟疑了一下,女人扑哧一声笑了,“我都不在意,你一个男人怕什么?我睡楼上,你就睡在楼下吧。楼下有炉子,你晚上还可以烤烤自己的衣服。”
那晚的炉火很温暖,女人家的被子上也带着淡淡的茶香,第二天清晨,阳光暖暖地透过窗子照在了我的身上,我伸了个懒腰,慌忙起床。招待得这么好,总得有所表示,不料,我喊了几声“老板”,都没有人答应。
疑惑间转身的时候,我才发现,柜台上留着一张纸条:大哥,睡得还好吧,我去山脚接我男人的茶车去了,你走的时候把门掩上就好了……
看完字条,我的心里瞬间溢满一股暖流,推开门呼一口气,唇齿间涌动的仍是昨晚淡淡的茶香,我在当晚的日记里,亲切地把这味道命名为“丽江味道”。
第二天游览丽江的时候,导游在评价丽江女人时的一句话,再次深深触动了我的心弦,她说,丽江的女人很美,因为,她们心里都装着一条江,这条江的名字叫宁静、纯朴、温柔,当然了,也叫“善良”!
20、阅读全文,梳理出主要情节。(2分)
避雨—— —— 换衣—— ——留言
21、画线句子表现了茶馆女主人怎样的性格特点?(3分)
22、在塑造茶馆女主人这一人物形象时,作者主要使用了哪些描写方法?请结合选文句子作答。(3分)
23、“味道”本来是指用鼻子可以闻到的气味,联系全文回答,作者所说的“丽江味道”还是指诉诸嗅觉的某种气味吗?请谈谈你的理解。(4分)
24、一个小小的避雨事件让作者感受到了丽江女子的美。在你的生活中一定也发生过类似的动人事件吧?请列举一例告诉大家这件事的动人之处是什么?(3分)
第三部分 写作 (50分)
2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作文。
生活是由一个个瞬间组成的。瞬间很短暂,也很细微,但往往一个短暂而细微的瞬间,会发生很多事,会让我们记住很多人,也会让我们生出很多与以往不同的感受。我们的中学之旅已经过了九个月,在这段日子里,你印象最深的的一个瞬间是什么?请把它生动细致地展示出来吧1
请以“难忘那一瞬间”为题,完成作文。要求:可以记叙事件,可以描写场面,可以抒发感受,要有真情实感,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