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七年级 > 语文

第27课《古代神话三则》同步练习(北京课改版七上)

试卷简介

这套试卷涵盖了古代神话故事的知识点和语言基础能力训练。题目包括抄写、注音、解释词语、翻译句子、填空、表达观点等多方面内容。通过这些题目,学生可以深入了解古代神话故事,同时也能提升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

所涉及的知识点

这套试卷主要考察学生对古代神话故事的理解以及语言基础能力,涉及神话传说、词汇解释、句子翻译和观点表达等方面。

古代神话三则同步练习

【语言基础知识】

1、漂亮的书写能给人以美的享受。请把下面这句话正确、规范、美观地抄写在方格内。

神话是关于神仙或神化的古代英雄的故事。

2、给加点的字注音。

邓林( ) 漳水( ) 息壤( ) 祝融( )

羽郊( ) 滔天( )

3、解释加点的词。

①夸父与日逐走,入日。

入:

②溺而不返。

溺:

③以堙于东海。

堙:

4、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①未至,道渴而死。

②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

③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

5、按原文内容填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鲧复生禹,___________。

【语言表达训练】

6、你对夸父追日的行为有什么看法?

7、三则故事塑造了三个传诵千年的动人形象。他们身上有哪些共同点,又有哪些不同点?

8、夸父、精卫、女娲三个人物中,令你最感动的人物是谁?说说他(她)令你感动的原因。

9、夸父逐日、精卫填海、鲧禹治水的故事是大家非常熟悉的神话故事,除了这三则以外,你还知道哪些神话故事?

10、你知道劳动人民为什么创造神话故事吗?

【课内同步阅读】

阅读下列两则神话故事,回答11-19题。

(一)夸父追日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 , , ;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11、补充文中空白处。

1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河渭不足( ) ②北饮大泽( ) ③弃其杖( )

13、翻译下列句子。

①夸父与日逐走,入日。

②弃其杖,化为邓林。

14、对于夸父临死时弃其杖,化为邓林(桃林)这个情节,你有何感想?

15、从《夸父逐日》这个古代神话中,你了解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怎样的思想和精神?

16、你认为夸父逐日以至于丧了命,这样做值得吗?请简述理由。

(二)精卫填海

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

17、解释文言词语。

①文首:

②白喙:

③溺:

④堙:

⑤注:

18、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

19、这则神话故事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课外拓展阅读】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20-27题。

(一)三人成虎

庞恭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曰:“不信。”“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曰:“不信。”“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 庞恭曰:“夫市之无虎也,明矣,然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郸之去魏也远于市,议臣者过于三人,愿王察之。” 庞恭从邯郸反,竟不得见。

20、解释文中加点字的意思。

①今邯郸之去魏也远于市 去:

②愿王察之 察:

③竟不得见 见:

21、由文中的故事,后人概括出一个成语: ______,它比喻 。

22、庞恭对魏王讲“三人成虎”的故事有何用意?

23、庞恭从邯郸返回,得不到召见的原因是什么?

24、学习本文对你有什么启示?

(二)

眉、眼、口、鼻四者,毕有神①也。一日,口为鼻曰:“尔何能,而位居吾上?”鼻曰:“吾能别香臭然后子可食故吾位居汝上。”鼻为眼曰:“子有何能,而位在我上也?”眼曰:“吾能观美恶,望东西,其功不小,宜居汝上也。”鼻又曰:“若然,则眉有何能,亦居我上?”眉曰:“我也不能与诸君厮②争得,我若居眼鼻之下,不知你一个面皮安放那里?”

(选自罗烨《醉翁谈录》)

【注释】 ① 神:灵性。 ② 厮:相互。

25、请用“ / ”给下面句子断句。

吾 能 别 香 臭 然 后 子 可 食 故 吾 位 居 汝 上。

26、请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若然,则眉有何能,亦居我上?

27、通读全文后,你从眉、眼、口、鼻之争中得到什么启示?

【语言基础知识】

1、略

2、 dèng zhāng rǎng róng jiāo tāo

3、①入:赶上。

②溺:淹死。

③堙:用土填上。

4、①还没赶到大泽,就半路渴死了。

②漳河就发源于发鸠山,向东流去,注入黄河。

③天帝(很生气),就派了火神祝融把鲧杀死在羽山的郊野。

5、洪水滔天 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 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

【语言表达训练】

6、夸父是一个古代神话英雄,他不向自然屈服,敢于和自然斗争,甚至为此献身,更令人感动的是,死后,他的手杖,还要化成一片桃林,将顽强的生命延续下去。

点拨:表面看来,夸父追日的行为是以失败告终,但上古时代的神话是人类用来表达征服自然愿望的一种手段,此类神话的着眼点并不在于最终的成败,而是以此来表现那种勇于探索、不怕牺牲、造福人类的可贵精神,解答时可从此入手分析。

7、相同点:在他们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中华民族善良、执著、勤劳、勇敢的传统美德。

不同点:夸父和女娲属于那种神力无比的神,他们的故事显得非常壮烈;而精卫却非常弱小,她的故事则显得哀婉、执著和凄美。

点拨:本题重在让学生在比较中加深对课文所描写的形象的理解。)

8、略

点拨:学生学习语文,除了获取语文知识外,最终还是要形成积极健康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设计本题重在落实新课标的这一思想。

9、后羿射日、嫦娥奔月、牛郎织女、七仙女下凡等。

10、神话是人类童年时代的产物。古人不能解释并掌握自然规律,在自然现象面前,感到恐惧和无力,于是他们通过幻想,把自然力形象化、人格化;随后又在生产劳动中塑造出英雄人物和神的故事。

【课内同步阅读】

(一)11、渴 欲得饮 饮于河、渭

12、①黄河 ②向北 ③他的,指夸父的。

13、①夸父与太阳竞跑,赶上了太阳。②他丢下的手杖,变成了桃林。

14、此情节以富有诗意的高度想象力,丰富了《夸父逐日》这一神话的内涵,丰富了夸父的形象,表现了一种勇敢追求、死而不以、甘为人类造福的精神,使整个神话更具有浪漫主义魅力。

15、这个神话故事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意志。

16、略

点拨:从探索未知世界角度看,他的精神可嘉,值得,也可以从其他角度讲。

(二)17、①文首:头上有花纹。

②白喙:白嘴。

③溺:淹死。

④堙:(用土)填埋。

⑤注:流入。

18、女娃去东海游泳,被溺死了,再也没有回来,所以化为精卫鸟。

19、写炎帝小女儿女娃,往东海游历被淹死,但她很不甘心,变成小鸟精卫,去填淹死她的大海,反映了至死不屈的顽强斗争精神,象征古代劳动人民征服自然的决心。

【课外拓展阅读】

(一)20、① 去(距离) ②察(明察) ③见(召见)

21、三人成虎 谣言或流言反复传播,足以惑乱听闻。

22、提醒魏王应明察秋毫,勿听信流言。

23、魏王听信谣言,认为庞恭不忠。

24、做事要善于调查研究,不要轻信于人。

(二)25、吾能别香臭/然后子可食/故吾位居汝上。

26、如果这样,那么眉毛有什么本领,也在我上面呢?

点拨:译文准确简练,意思表述完备即可。

27、示例:在现实生活中,不要过分强调自己的能力,只有把自己置于群体之中,在团结和谐的集体中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点拨:能够围绕语段内容,写出言之有理的启示即可。

无限免费下载试卷
Word文档没有任何密码等限制使用的方式,方便收藏和打印
已有人下载。
×
扫码关注公众号
二维码
扫描公众号,私信暗号:36793 获取网盘提取码
前往网盘下载
点击下载文档
还需要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