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七年级 > 语文

第3课《山中避雨》同步练习2(语文版七上)

试卷简介

这份试卷包含三个部分:基础储备卷、综合提升卷和新颖考题集萃卷。基础储备卷主要考察学生对词语的理解、文章整体感知和重点问题探究的能力;综合提升卷则通过字音辨析、修辞手法识别、语义理解和阅读理解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新颖考题集萃卷侧重于多音字注音、逻辑关系分析和主题理解,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整套试卷内容丰富,涵盖面广,既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又强调理解和应用能力的提升。

所涉及的知识点

本试卷考查了词语解释、文章结构分析、情感变化理解、修辞手法识别及多音字辨析等语文基本功和综合理解能力。

山中避雨同步练习

A 基础储备卷

时间(30分钟) 分值(50分)

1、解释下面几个词语的意思。(8分)

A、怨天尤人: 。

B、望洋兴叹: 。

C、萍水相逢: 。

D、乐以教和: 。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17分)

(1)写出本文记叙的六要素。(12分)

A、时间:

B、地点: 。

C、人物: 。

D、事件的起因: 。

E、事件的经过: 。

F、事件的结果: 。

(2)本文的主题是什么?请简要地概括出来。(5分)

3、重点问题探究。(19分)

(1)在山中避雨的过程中两个女孩的心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6分)

(2)后文中“三家村”的气氛也发生了变化,你能说出来吗?并分析一下变化的原因。

(8分)

(3)作者说“有生以来,没有尝过今日般的音乐的趣味。”联系上下文,说说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5分)

4、请把你知道的有关作者的情况写在下面。(6分)

B 综合提升卷

时间(45分钟) 分值(50分)

1、给加点的字注音。(4分)

(1)寂寥( ) (2)冗长( )

(3)嘈杂( ) (4)陶冶( )

2、指出下面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4分)

(1)所谓“山色空蒙雨亦奇”,我于此体会了这种境界的好处。 ( )

(2)制造虽精,世间有几人能享用呢? ( )

3、根据具体的语境理解加点词语的含义。(9分)

(1)茶越冲越淡,雨越下越大。

越冲越淡: 。

(2)我和着她拉,三家村里的青年们也齐着唱起来,一时把这苦雨荒山闹得十分温暖。

温暖: 。

(3)可惜他拉了一会就罢,使我们所闻的只是嘈杂而冗长的雨声。

嘈杂而冗长: 。

4、本文叙事与抒情两条线并行,且分别环环相扣,步步推进。请你完成下面的填空。

(16分)

(1)叙事:( )—心境不同—( )—拉琴—( )

最后依依惜别。

(2)抒情:

A、“我”:因游山遇雨,觉得扫兴,感到( );后因给青年拉琴,大家齐声歌唱,又尝到( );最后又因为证实了“乐以教和”这句古语而产生了( )。

B、女孩,开始因阻雨而( ),继而因作者借琴而开始转忧为喜,最后( )。 阅读理解(17分)

前天同了两个女孩到西湖山中游玩,天忽下雨。我们仓皇奔走,看见前方有一小庙,庙门口有三家村,其中一家是开小茶店而带卖香烛的。我们趋之如归。茶店虽小,茶也要一角钱一壶。但在这时候,即使两角钱一壶,我们也不嫌贵了。

茶越冲淡,雨越落越大。最初因游山遇雨,觉得扫兴;这时候山中阻雨的一种寂寥而深沉的趣味牵引了我的感兴,反觉得比晴天游山趣味更好。所谓“山色空蒙雨亦奇”,我于此体会了这种境界的好处。然而两个女孩子不解这种趣味,她们坐在这小茶店里躲雨,只是怨天尤人,苦闷万状。我无法把我所体验的境界为她们说明,也不愿使她们“大人化”而体验我所感的趣味。

茶博士坐在门口拉胡琴。除雨声外,这是我们当时所闻的唯一的声音。拉的是《梅花三弄》,虽然音阶摸得不大准确,拍子还拉得不错。这好象是因为顾客稀少,他坐在门口拉这曲胡琴来代替收音机作广告的。可惜他拉了一会就罢,使我们所闻的只是嘈杂而冗长的雨声。为了安慰两个女孩子,我就去向茶博士借胡琴。“你的胡琴借我弄弄好不好?”他很客气地把胡琴递给我。

5、从体裁上看,这篇文章属于(  )(2分)

A、小说   B、说明文 C、随笔  D、议论文

6、写“我”心情的句子和写两个女孩心情的句子分别是哪一句?(4分)

(1)写“我”心情的句子: 。

(2)写女孩心情的句子: 。

7、“山色空蒙雨亦奇”出自苏轼的 ,它的上句是 。(2分)

8、第二段中的“这种境界”是指 。(3分)

9、第二段画线的句子写出了两个女孩怎样的性格特征?(3分)

10、课文写茶博士拉琴有什么作用?(3分)

C新颖考题集萃卷

时间(45分钟) 分值(50分)

1、给下面几个多音字注音并组词:(8分)

(1)弄( ) (2)和( )

( ) ( )

(3)乐( ) (4)缝( )

( ) ( )

2、所给的这组词语语意关系相同的一组是(3分) ( )

例词:切近——茫远

A、严肃——严谨 B、深奥——浅显

C、喧闹——娴静 D、复杂——简明

3、问题探究。

(1)作者将胡琴与钢琴、小提琴作比较,想说明什么?这样写与表达“乐以教和”的主张又有什么关联?(4分)

。(2)把“若没有胡琴的因缘,三家村里的青年对于我这路人有何惜别之情,而我又有何依依于这些萍水相逢的人呢?” 一句改为陈述句,并说说哪一种效果更好,理由是什么。(4分)

(3)你是怎样理解“乐以教和”的主题的? (4分)

课外拓展阅读(27分)

⑴——这株梧桐,怕再也难得活了! ⑵人们走过秃梧桐下,总这样惋惜地说。 ⑶这株梧桐,所生的地点,真有点奇怪,我们所住的屋子,本来分做两下给两家住的,这株梧桐,恰恰长在屋前的正中,不偏不倚,可以说是两家的分界牌。 ⑷屋前的石阶,虽仅有其一,由屋前到园外去的路却有两条,——一家走一条,梧桐生在两路的中间,清阴分盖了两家的草场,夜里下雨,潇潇淅淅打在桐叶上的雨声,诗意也两家分享。

无限免费下载试卷
Word文档没有任何密码等限制使用的方式,方便收藏和打印
已有人下载。
×
扫码关注公众号
二维码
扫描公众号,私信暗号:36807 获取网盘提取码
前往网盘下载
点击下载文档
还需要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