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七年级 > 语文

第5课《古代寓言二则》阅读与写作片段训练(苏教版七上)

试卷简介

这份试卷涵盖了七年级上册苏教版语文教材中的阅读理解和写作片段训练。试卷内容包括两篇古代寓言《郑人买履》和《刻舟求剑》,以及一篇现代寓言《拔苗助长》。试题要求学生进行文本分析、词语解释、句子翻译和寓意理解,并且通过课外延读部分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最后还要求学生进行片段写作练习。

所涉及的知识点

这篇试卷主要考察学生对古代寓言的理解能力,包括文本解读、词语辨析、句子翻译和寓意理解,同时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大丰三中苏教版七年级上册阅读与写作片段训练

第5课  古代寓言二则

【课文精读】 

阅读下面的课内评估语段,回答问题。

甲文: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谓曰:“吾忘持度!”返归取之。及返,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乙文: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度其足(   )吾忘持度(  )遂不得履(  )(  )遽契其舟(  )(  )

区别下列加点的词不同的意义。

① 先自度其足 (    )

吾忘持度  (    )

先自度其足    (     )

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     )

至之市   (    )

而忘操之  (    )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而忘操之 (2)及返             

(3)遂不得履 (4)遽契其舟           

(5)何不试之以足 (6)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翻译下列各句。

①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②宁信度,无自信也。

是吾剑之所从坠。

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找出甲文中两个通假字。

   通       (2)   通     

给甲文拟个标题,并说说这个寓言讽刺了什么样的人?

乙文中那个楚国人能找到他的剑吗?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课外延读】

拔苗助长

  宋人有悯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注释〗  芒――疲乏,芒芒然,很疲倦的样子。病――劳累。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悯其苗( )    揠之( )     苗则槁矣( ) 2、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悯       长      揠       谓          予       趋      槁       非徒        

3、对下列加点词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

①宋人有悯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      ②返归取之

③其子趋而往视之     ④舟已行矣,而剑不行。

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C、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4、翻译下列句子。

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

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③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5、宋人为什么要拔苗?其结果如何?

6、读完寓言后,想想看,这个寓言说明了什么道理?

【课外延读二】

月怀一鸡

今有人攘其邻之鸡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曰:"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 注释:攘――窃取、偷盗。斯――那么就应该的意思。道――个人的举止言行。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其:            或:          是:       

损:            已:          非义:           

2、下列对加点字“之”的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①今有人攘其邻之鸡者  ②或告之曰   ③是非君子之道      ④请损之

A、①②③④都相同     B、①③相同②④相同  

C、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D、①②③④都不相同

3、翻译下列句子。 ①是非君子之道。

②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

4、这篇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片断作文训练】

仔细阅读《拔苗助长》一文,试想假如宋人看到禾苗干枯了,他会怎么想?现在根据人物性格特征,补写一段文字,着重刻画出人物的心理活动,字数在100字左右。

参考答案:

【课文精读】

1、duó dù  suì  lǜ  jù  qì 2、①量长短、量好的尺码②自己、从③到……去、它(代“鞋”)3、操:拿,携带;及:到,等到;遂:终于;履:鞋;遽:立即;契:雕刻;以:用、拿;于:到。4、①他先量好了自己的脚,却把量好的尺码放在了他的座位上。②宁可相信量好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③这里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④像这样找剑,不是很糊涂吗?5、“坐”同“座”、“反”同“返”。6、甲文标题是“郑人买履”,这个寓言讽刺了只从本本出发,不从实际出发的人。7、不能找到他的剑,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人们想问题、办事情,都应当考虑到这种变化,适合于这种变化的需要。 【课外延读一】

1、mǐn yà gǎo 2、悯:耽心、忧虑;长:生长、发育;揠:拔;谓:告诉;予:文言人称代词,我的意思;趋:赶去;槁:干枯;非徒:不仅只是。3、D 4、①今天我累死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②他的儿子赶去一看,禾苗已经干枯了③不仅没好处,相反害了它。5、宋人想帮助禾苗快点生长,其结果是使得禾苗干枯了。6、此则寓言从反面生动地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遇事如果不从客观实际出发,只能是好心办坏事。 【课外延读二】 

1、其:他的;或:有人;是:这(代词);损:减少;已:停止;非义:不符合于正当的事理。2、B  3、①这不是品德高尚的人的行为。②如果知道这不符合正当的事理,那就应该赶快停止,为什么还要等待来年呢?4、要及时改正自己的缺点,原谅自己,必将种下祸根。

无限免费下载试卷
Word文档没有任何密码等限制使用的方式,方便收藏和打印
已有人下载。
×
扫码关注公众号
二维码
扫描公众号,私信暗号:36822 获取网盘提取码
前往网盘下载
点击下载文档
还需要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