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七年级 > 语文

第七单元测试1(语文版七上)

试卷简介

这份试卷涵盖了语文基础知识、古诗词鉴赏和文言文阅读理解等内容。题目涉及字音字形辨析、多音字辨析、成语使用、文言文实词虚词解释、文言文翻译、诗歌鉴赏、文学常识等。整套试卷旨在考察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包括语言基础、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所涉及的知识点

这套试卷主要考查学生对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包括字音字形辨析、多音字辨析、成语使用、文言文实词虚词解释、古诗词鉴赏和文学常识等内容。

第七单元同步练习

第一部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意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紫绮(qǐ) 碣(jié)石 飞漱(shù) 曦(xī)月

B.决眦(zì) 骊(lì)驹 峭(qiào)头 绝(左山右献)(xiòn)

C.竦(sǒng)峙 踟(chí)蹰 自矜(jīn) 素湍(tuān)

D.岱(dài)宗 家圃(pú) 陌(bǎi)上 酌(zhuó)油

2.下列各组中加点的多音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着(zháo)(左巾右肖)头 朝(zhāo)发白帝 未尝语(yǔ)我

B.千余骑(jì) 几(jǐ)二千年 乘(chíng)奔御风

C.青未了(liǎo) 回清倒(dào)影 日数(shù)千言

D.有好(hǎo)女 属(shǔ)引凄异 飞漱其间(jiān)

3.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

B.有友某以千金寄之,不立卷。

C.头上窝堕髻,耳中明月珠。

D.水河澹澹,山岛竦峙。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A、两岸连山,略无阙处(略无:一点没有) 公亦以此自矜(矜:夸耀)

B、无他,但手熟尔(但:只是) 或王命急宣(或:或者)

C、以钱覆其口(覆:盖)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良:确实、实在)

D、重诺责,敦风义(敦:重视) 就傅读书,过目成诵(就:靠近)

5.解释下列各组中字形相同的加点词。

⑴安:尔安敢轻吾射(  ) 安有寄千金而无券者(  )

⑵乃:乃取一葫芦置于地(  ) 先生是年乃能言(  )

⑶去:睨之,久而不去(  ) 周朝、宋朝相去几何时矣(  )

⑷绝:绝(左山右献)多生怪柏(  ) 哀转久绝(  )

⑸归:蔡召其子至,归之(  ) 来归相怨怒(  )

6.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

(1)尝射于家圃。(  )

(2)盖聪明蕴蓄者久矣。(  )

(3)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  )

(4)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

(5)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

7.下列各句中朗读节奏划分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徐/以杓酌油/沥之。

B.自非停午夜分,/不见/曦月。

C、然则/朱文公/何以/知然?

D.有友/某以千金/寄之。

8.给下列各句选择正确的译文。

(1)卒辇而致之。(  )

A.士卒驾车运着送还给他。

B.士卒用车子去接他。

C.最终用车子送还给他。

D.最终用车子送他回家。

(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

A.即使骑着快马,驾着风,也不如它快。

B.即使骑着快马,驾着风,也不会生病。

巳虽然骑马能超过风,也没有它快。

D.虽然乘船能驾着风,也不如它快。

(3)无他,但手熟尔。(  )

A.无有他人,但是手已经熟了。

B.不是靠他人,只是自己的手练熟了。

C.没有别的,但是手熟而已。

D.没有别的,只是手熟练罢了。

9.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造化钟神秀,   。荡胸生层云,   。

(2)树木丛生,  。  ,洪波涌起。

(3)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   ,   。

(3)尝射于家圃,  ,  ,久而不去。  ,  。

10.文学常识填空。

(1)曹操是    末年著名的    家,    家,    。我们本单元学习了他的诗歌《   》。

(2)欧阳修是    代著名的    家、    家,号  ,晚年又号  。本单元学习的《卖油翁》节选自他的《   》。

(3)段玉裁是     代     家、     家,他是戴震的  。

第二部分:

     (一)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平?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乎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囚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11.联系上下文,揣摩下列加点的词的情味。

A、公亦以此自矜。(   )

B.睨之,久而不去。(    )

C.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

D.康肃笑而遣之。(   )

12.记叙文有六个要素,时间、人物、地点、原因、经过、结果。本文省略了“时间”,试填下表把其他五个要素填在表内。

13.“公亦以此自矜”的“此”指什么?用原文中的两个字回答。

14.卖油翁看陈尧咨射箭为什么久而不去?对其箭术持何态度?

15. 在文中找出表现陈尧咨傲慢无礼的语句。

16. 康肃由“忿然”到“笑而遗之”说明了什么?

17. 卖油翁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

     (二)

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8.这首诗第一层写的是登临的地点和目的,具体地点是哪里?目的是什么?

19.这首诗中哪几句是写亲临时所见的景象?哪几句是想像的景象?(用原文回答)

20.这首诗主要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21.下列诗句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水何澹澹,山岛竦峙。”这句诗从全景写起,着力渲染大海那种苍茫动荡的气势,一个“何”字,一个叠词“澹澹”,表达了惊讶、赞美的感情。脚下的山岛耸立海心,又给人一种坚定倔强的感觉。

B、“树木丛生,百草丰茂。”诗人写了水、山岛又写草木,写草木的原因是那里有树也有草,而且都很茂盛,可见诗人观察仔细,描写生动。

C.“秋风萧瑟,洪波涌起。”诗人的视线从山岛回到海面,写出海上另一番景象。写了海上大风大浪的景象,声势更加令人惊心动魄,耳边似有秋风呼啸之声,惊涛拍岸之声。

D.“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诗人运用夸张手法写出沧海之大,写出了一幅吞吐日月,含孕群星的气派,天连水,水连天,浩浩荡荡无边无际,实在壮观极了。

     (三)

登幽州台歌

(唐·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22.对诗句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B.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C、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D.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23.“独怆然而涕下”中“怆”字读音是 ,可解释为   。

24.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①这首诗以抒情为主。(  )

②诗人“怆然而涕下”的原因是因为周围看不见人,感到害怕。(  )

③“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中的古人指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贤君主。(  )

④这首诗表现一种亘古的孤独和充塞宇宙的寂寞。(  )

     (四)

山居秋螟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1],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2],王孙自可留[3]。

[注释]

[1]竹喧:从竹林中传出的喧笑声。浣女:洗衣物的妇女。

[2]随意:任凭。春芳:指草茂花香的春景。歇:消失。

[3]王孙:贵族子弟,这里指诗人自己。

25.从诗的内容上看,这是一首  诗;从诗的体裁上看,这是一首    言  诗。

26.诗中写景的句子是    。

27.诗的颈联写的是什么意思?

28.诗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结合诗意具体谈谈。

第三部分:写作

将《卖油翁》一文改写成一篇记叙文,可适当增加人物和情节,但不可改变原文的主旨。

(参考答案:1.C 2.C 3.A 4.B 5.(1)怎么;哪,哪里(2)于是,就;才(3)离开;距离(4)极高;断绝,消失(5)还,归还;回家 6.(1)曾经(2)大概,表示推测(3)不一般,这里有“人才出众”的意思(4)登(5)因为 7.D 8.(1)C(2)A(3)D 9、略 10.(1)东汉、政治、军事、诗人、观沧海(2)宋、政治、文学、醉翁、六一居士、欧阳文忠公文集(3)清、语言文字学、经学、学生 11.A、自矜,自夸。表现了陈尧咨的骄傲自大,不可——世。B.睨之,斜视。表现了卖油翁的不在意和自信。C.微颔,微微点头。表现了卖油翁对陈尧咨箭术的称许。D、笑,表现了陈尧咨对卖油翁高超技艺的赞许,也是一种尴尬的笑。 12.人物:卖油翁、陈尧咨;地点:陈尧咨的菜园子里,起因:陈尧咨善射、自矜,卖油翁睨之但微颔之,经过:陈尧咨看到卖油翁轻视他的箭术,忿然质问,卖油翁用酌油之事教育他,结果;陈笑着把卖油翁打发走。 13.善射 14.见其发矢十中八九,只微颔之:只觉此技无他,但手熟耳。 15.“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尔安敢轻吾射?” 16.通过卖油翁的表演,使他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技术是无止境的。 17.我们无论做什么事,只要下苦功夫,多思勤练,就一定会取得成绩的,说明了熟能生巧的道理。 18、碣石、观沧海 19、亲眼所见: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想像: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20、曹操借这首诗抒发了自己建功立业的愿望,抒发了自己的豪情壮志。 21、B 22.D 23.音略;悲伤 24.①√②×③√④√ 25.写景、五、律 26.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27.听到竹林中传出了笑喧声,是洗衣物的妇女们晚上回家了;看到水中莲花一阵动荡,打鱼人的小船正顺流而下。 28.这首诗寄托着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山雨初霁,空气清新。皓月当空,青松如盖。在这青松明月之下,翠竹青莲中,生活着一群无忧无虑、勤劳善良的人们,这纯洁美好的图景,反映了诗人愿过纯朴生活的理想,在这样的“空山”之中,作者情不自禁地说:“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意近即可))

无限免费下载试卷
Word文档没有任何密码等限制使用的方式,方便收藏和打印
已有人下载。
×
扫码关注公众号
二维码
扫描公众号,私信暗号:36877 获取网盘提取码
前往网盘下载
点击下载文档
还需要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