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七年级 > 语文

语文版七年级上册文言文阅读期末复习题

试卷简介

这份试卷涵盖了七年级语文期末复习中的古文专项训练。内容包括《陈太丘与友期》、《华歆王朗》、《论语》和《卖油翁》等经典古文篇章,以及《三峡》这篇古代地理散文。每篇古文都包含了原文阅读、字词解释、句子翻译、内容理解和文章主旨探讨等内容,全面考察学生的古文理解能力和文学素养。

所涉及的知识点

这篇试卷主要考察学生对七年级语文中重要古文篇章的理解和掌握,包括字词解释、句子翻译、内容分析和文章主旨探讨等方面的知识。

七年级语文期末复习:古文专项训练

(一)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本文出自《 》,作者___,__朝文学家。

2.解释加点字

与友期行( ) 太丘舍去( )

相委而去( ) 元方入门不顾( )

3.翻译句子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尊君在不?”“君与家君期日中……”

以上两句话中,“君”、“尊君”、“家君”的称谓有何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则故事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 有一人欲依附, 歆辄难之。 朗曰:“幸尚宽, 何为不可?” 后贼追至, 王欲舍所携人。歆曰: “本所以疑, 正为此耳。 既已纳其自托, 宁可以急相弃邪?” 遂携拯如初。 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1. 本文出自《 》,作者___,__朝文学家。

2.解释加点字

俱乘船避难( ) 歆辄难之( )

王欲舍所携人( ) 纳其自托( )

3.翻译句子

本所以疑, 正为此耳。

____________________

既已纳其自托, 宁可以急相弃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论语》

1.解释加点字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 人不知而不愠( )

温故而知新( ) 学而不思则罔( )

思而不学则殆( ) 择其善者而从之( )

2.翻译句子:

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断句:用“/”划出下面句子的语气停顿。

有 朋 自 远 方 来,不 亦 乐 乎?

4.回答问题:

“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说明了____的重要性。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说明____是最好的老师。

《论语》六则中阐述了思考与学习的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

《论语》六则中表明要虚心向别人学习的句子是:_________。

(四)、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 ,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 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 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1本文节选:________,作者:____,___政治家、文学家,字___,号___,晚年又号_____,谥号___,“唐宋八大家”之一。

2.解释加点字:

善射: 自矜: 尝: 释:

睨: 去: 但: 忿然:

徐:

3、翻译句子: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亦无他,但手熟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______,______。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_____,________。_______,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_____,______,_______,属引凄异,________,______。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 本文选自____,作者___,___地理学家、散文家。字___,范阳涿县人。三峡,指长江上游的____、 ______、______。

2.解释加点词:

略无阙处( ) 自非亭午夜分( ) 曦月( ) 沿溯阻绝( ) 虽乘奔御风( ) 不以疾也( ) 素湍绿潭( ) 绝巘( ) 飞潄其间( )

良多趣味( ) 晴初霜旦( ) 林寒涧肃( )

属引( ) 空谷传响( ) 哀转久绝( )

3.解释一词多义

自三峡七百里中_____ ; 自非亭午夜分______

沿溯阻绝________; 哀转久绝________

4.重点句子翻译: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空谷绝响,哀转久绝。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

5.仔细研读课文第一、二段,用自己的话概括“三峡的山”和“三峡的水”分别有什么特点?

6.在原文的空白处补充上内容。

无限免费下载试卷
Word文档没有任何密码等限制使用的方式,方便收藏和打印
已有人下载。
×
扫码关注公众号
二维码
扫描公众号,私信暗号:37012 获取网盘提取码
前往网盘下载
点击下载文档
还需要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