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七年级 > 语文

语文:第11课《邓稼先》导学练测(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

试卷简介

这份试卷围绕《邓稼先》这篇课文进行考查,涉及字词注音、多音字辨析、形似字区别、词语解释、句子分析、课文背景知识、课文结构分析、写作特点等多个方面。通过这些题目,学生能够全面了解邓稼先的生平事迹、贡献以及他对中国历史发展的深远影响。

所涉及的知识点

这篇课文通过对比邓稼先与奥本海默,突出了邓稼先的奉献精神和人格魅力,并介绍了邓稼先在中国核武器研究中的重要贡献。

第11课《邓稼先》导学练测

【字词综合运用】

(1)注音

氢弹(qīng) 懈怠(xiè) 癌症(ái)

署名(shǔ) 交瘁(cuì) 奠基(diàn)

开拓(tuò) 元勋(xūn) 难堪(kān)

孕育(yùn) 选聘(pìn) 无垠(yín)

夐(xiòng) 黯兮(àn xī) 鲜为人知(xiǎn)

日曛(xūn) 挚友(zhì) 妇孺皆知(rú)

(2)多音字辨析

(3)形似字区别

(4)解词

可歌可泣:值得歌颂,使人感动得流泪。

家喻户晓:每家每户都知道。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指小心谨慎,贡献出全部精力,直到死为止。现指不怕苦,不怕死,为革命为人民而奋斗终身。

【重点句子分析】

(1)为什么要写奥本海默

文章将邓稼先与奥本海默作对比,旨在更生动形象地表现出邓稼先的人格魅力,同时也为了说明邓稼先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性格和品质,与他所生长的社会背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从而进一步说明了邓稼先将个人生命奉献给祖国的必然性。

(2)修辞举例

“德国强占山东胶州湾,‘租借’99年;俄国强占辽宁旅顺大连,‘租借’25年;法国强占广东广州湾,“租借’99年……”增强了文章的气势和语言的节奏感,使文章更有感染力。(排比)

【课文背景知识】

(1)作家作品

杨振宁(1922~ ),生于安徽合肥,美籍华裔物理学家。因与李政道共同提出宇称不守恒理论,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邓稼先(1924~1986),中国研制和发展核武器的重要技术领导人,为我国成功研制核武器作出了重大贡献。

(2)汉语知识

句式的选择和运用

句式指的是句子的结构方式,句式的选择和运用是为了表达相同或相近意思的需要,由于选用的句式不同,表达的效果大不一样。选择什么样的句式,要根据句子的明确度、语意的轻重以及感情的表达和语体的需要而定。句式的选择一般包括以下各类句式:主动句和被动句,肯定句和否定句,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

主动句:以行为的发出者做主语的句子,它强调行为的发出者,如“我们很快就把新技术学会了”。

被动句:以行为的接受者做主语的句子,强调行为的接受者,常用的表被动的词有“被、让、叫、为、给”等,如“战士们被大雨淋得浑身湿透了”。

否定句:一个句子在谓语部分加上否定词就构成了否定句。常用的否定词有“不、无、没有、非、莫”等。否定句的语意较轻。如“今天凉快”和“今天不热”,后者语意就轻些。双重否定句的语意比肯定句重。如“今天不能说不凉快”。

“把”字句:用介词“把”和它连带的宾语构成介宾短语充当句子状语的主动句。“把”字句强调受动对象的处置、影响及其结果。

【课文结构分析】

(1)中心意思

这篇回忆性散文将邓稼先的生平和贡献放在广阔的社会文化背景中来描写、评价,突出了人物不平凡的人生经历和对民族的伟大贡献,赞扬了邓稼先将个人生命奉献给祖国国防事业的崇高情怀。

(2)写作特点

①朴实无华、平白流畅的语言风格结合长短句式的变化,使文章蕴含深厚的感情,极富表现力和感染力。②运用对比、烘托、想像等手法,更好地突出人物,表现中心。③作者底蕴厚重,学贯东西,胸怀世界,挥洒了纵横捭阖的大手笔。

【课文写作特色】

1.内涵丰富,底蕴厚重。

2.思维缜密,条理清晰。

3.平实流畅的语言,饱含深厚的感情。

【课本习题提示】

一、1.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是为了说明邓稼先是对中华民族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这一巨大转变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是对历史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的历史人物。

2.课文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更能鲜明地突出邓稼先的性格品质和奉献精神,就自然而然地得出结论:“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

3.“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是指邓稼先与锋芒毕露的奥本海默截然不同,“是一个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忠厚平实”,“真诚坦白,从不骄人”,“没有小心眼儿,一生喜欢‘纯’字所代表的品格”,“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就讲究人与人之间关系和谐,和睦相处,讲究为人忠厚、谦虚、真诚、朴实。邓稼先汲取了中国传统文化中这些优秀的部分,并变成了自己的气质品格。“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是指“他没有私心,人们绝对相信他”,“文革”中能说服两派群众组织,能说服工宣队、军宣队。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是领导、团结广大人民一起前进,邓稼先就是把这些奉为自己的行动准则,因此他是理想党员。

4.为中华民族的崛起,为广大人民的利益,奉献自己的一生,这是邓稼先的人生。走这样的人生道路,是邓稼先的性格与品质决定的。所以作者说,如果邓稼先再次选择人生,还会这么走。这两句话总写出了邓稼先的伟大之处。

二、有时句式十分整齐,例如“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部分,举了1898年“任人宰割”的四个例子;又如“‘两弹’元勋”部分,按时间顺序介绍邓稼先的简历和贡献,句式也相对整齐;又如,第五部分第四段,句式也比较整齐。

有时长句与短句交错使用,例如“邓稼先与奥本海默”这一部分中,第四段介绍奥本海默的性格和为人,长句和短句就交错使用。

句式多变,是为表达思想感情服务的。句式排列整齐,往往造成一股气势,好念,使读者印象深刻。长句与短句交错使用,形成一种交错美。长句便于表达较复杂严密的意思;短句显得活泼,节奏快。结合起来用,有一种特殊的表达效果。

三、略

【同步达纲练习】

(1)下列加粗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无垠(yín) 元勋(xūn) 鞠躬尽瘁(jú)

B.懈怠(xiè) 奠基(diàn) 当之无愧(kuì)

C.选聘(pìn) 孕育(yùn) 妇孺皆知(rǔ)

D.开拓(tuò) 仰慕(mù) 鲜为人知(xiān)

(2)下列加粗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鞠躬尽瘁:憔悴。

B.鲜为人知:新鲜,奇异。

C.兽铤亡群:挺立。

D.家喻户晓:明白。

(3)画出下列句子中的错别字,并在后面的括号内改正。

①奥本海默是一个拔尖的人物,锋芒必露。( )

②这封短短的信给了我极大的感情振荡。( )

③我要向他建意采用五四时代的一首歌作为背景音乐。( )

④稼先为人忠诚纯正,是我最敬爱的至友。( )

(4)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1982年,他做了核武器研究院院长以后,一次井下__________有一个信号测不到了,大家十分__________,人们劝他回去,他__________说了一句话:“我不能走。”

A.忽然 焦急 却 B.突然 焦虑 只

C.突然 焦急 却 D.忽然 焦虑 只

(5)用下列成语造句。

可歌可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鲜为人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家喻户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鞠躬尽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解释下列句子的含义。

①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②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

③如果稼先再次选择他的人生的话,他仍会走他已走过的道路。这是他的性格与品质。

(7)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①在写邓稼先以前,为什么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

②文章第四部分“民族感情?友情?”并没有直接写邓稼先的光辉事迹,能否去掉?为什么?

③第五部分用“我不能走”作小标题,这样的好处是什么?

④为什么作者对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和巨大贡献没有作详细介绍?

参考答案

(1)B (2)D (3)①必—毕 ②振—震 ③意—议 ④至—挚 (4)B (5)造句略 (6)①这句话是指邓稼先与锋芒毕露的奥本海默截然不同,“是一个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忠厚平实”,“真诚坦白,从不骄人”,“没有小心眼儿,一生喜欢‘纯’字所代表的品格”,“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就讲究人与人之间关系和谐,和睦相处,讲究为人忠厚、谦虚、真诚、朴实。邓稼先吸取了其中优秀的部分,并变成了自己的气质品格。 ②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领导、团结广大人民一起前进,邓稼先就是把这些奉为自己的行动准则,因此他是理想党员。 ③这两句话总写出了邓稼先的伟大之处。为中华民族的崛起,为广大人民的利益,奉献自己的一生。这样的人生道路,是他的性格与品质决定的,因此,如果再次选择人生,他还会这么走。 (7)①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是为了说明邓稼先是对中华民族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这一巨大转变作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是对历史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的历史人物。 ②不能。因为这一部分是以另一角度,从侧面写出了邓稼先的贡献之大。 ③从朴素的语言中表现邓稼先的高尚品格和奉献精神。 ④原因在于:第一,作者是大科学家,写的也是大科学家,科学家写科学家,着眼于科学精神、科学态度以及气质、品格、价值观、人生道路等方面,而不是把注意力放在事件具体细节的描写上。第二,作者与邓稼先有着50年的友谊,写这篇介绍邓稼先的文章,包含着作者对老朋友的不尽的思念;同时,写邓稼先的人生道路,又渗透着自己人生中某些与邓稼先相同的东西。因此,这篇文章常常从作者自己与邓稼先的交往这个角度写,这样势必就不会着力介绍事件的具体细节。第三,作者与邓稼先虽然有50年的友谊,但分隔大洋两岸二十余年,对邓稼先工作的具体情况不可能很了解,掌握材料不会很多。加上这又是一篇短文,不宜铺开来写。因此,像现在这样写,扬长避短,是很高明的。

无限免费下载试卷
Word文档没有任何密码等限制使用的方式,方便收藏和打印
已有人下载。
×
扫码关注公众号
二维码
扫描公众号,私信暗号:37072 获取网盘提取码
前往网盘下载
点击下载文档
还需要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