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七年级 > 语文

语文:第5课《伤仲永》精题精练(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

试卷简介

这套试卷围绕《伤仲永》这篇课文进行设计,旨在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词语解释、句子翻译以及通过对比不同人物的成长经历来分析个人天赋与后天努力之间的关系。题目包括填空题、字词注音与释义、多义词辨析、句子翻译、文章写法分析、以及对比阅读等,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所涉及的知识点

这篇课文通过讲述方仲永的故事,阐述了天资与后天学习的重要性,强调了个人成长过程中教育和自我提升的关键作用。同时,通过与江革的对比,进一步强化了这一主题。

第5课《伤仲永》精题精练

一、据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按要求用课文原句填空。

(1)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父利其然”中“其”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最能体现方仲永非凡天资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给下列加粗字注音并释义

(1)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_______ (2)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______

(3)不能称前时之闻 ( )_______ (4)泯然众人矣 ( )______

3.解释下面每组加粗词的意思。

(1)A.父利其然也( ) B.泯然众人矣( )

(2)A.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 B.自为其名( )

(3)A.余闻之也久( ) B.不能称前时之闻( )

4.作者写这篇文章仅仅是对方仲永的“泯然众人”表示深深的惋惜吗?如果不是,你认为作者写作此文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二、阅读理解

再读课文,完成5~7题。

5.文章叙事采用了什么样的写法?这样写有何好处?

6.翻译下面的句子。

(1)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2)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3)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7.本文语言十分简洁,试举例说明。

三、提高训练

革(人名,江革)幼而聪敏,早有才思,六岁便属文(写文章),柔之(江革之父江柔之)深加赏器,曰:“此儿必兴吾门。”九岁丁父艰(父亲去世),与弟观(江观)同生(孪生兄弟),少孤贫,傍无师友(读书没有师友指点),兄弟自相训勖(督促、勉励),读书精力不倦。十六丧母,以孝闻。服阕(服孝期满)与观俱诣太学,补国子生,举高第。齐(南朝齐)中书郎王融、吏部谢朓雅相钦重(敬重)。朓尝宿卫(值夜班),还过江革,时大雪,见革弊絮单席,而耽学不倦,嗟叹久之,乃脱所著襦,并手割半毡与革充卧具而去。

(《梁书·江革传》)

8.解释句中加粗字的意思。

(1)柔之深( )加赏器 (2)服阕与观俱( )诣太学

(3)还过( )江革 (4)见革弊( )絮单席

(5)耽( )学不倦 (6)乃脱所著( )襦

9.幼年的江革与幼年的方仲永个人天赋是否相同?请简述理由。

10.长大后的江革和方仲永情况是不相同的,请具体说说不同点体现在哪几方面?

11.从江革和方仲永的相同和不同之处来看,你最受启发的是什么?

参考答案

1.(1)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2)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3)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2.(1)pān 同“攀”,牵,引。 (2)yè,拜访

(3)chèn 相当 (4)mǐn 尽,消失

3.(1)A.代词,“这样”。这里代“以钱币乞之”的做法。 B.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2)A.从 B.自己

(3)A.听说 B.传闻

4.不仅仅是。作者主要借方仲永的惨痛教训,阐明天资与后天学习的关系,从而告诫人们一定要重视并加强后天的学习。

5.运用先扬后抑的写法。先写仲永幼年时天资过人,后写他变得平庸无奇,前后互为反衬,对比鲜明,既令人对他的不幸结局感到警醒、惋惜,又表现了对“不使学”的错误做法的否定、批判的态度,有力地突出了文章的主旨。

6.(1)他的诗以奉养父母、团结族人为中心思想。

(2)同县的人对他感到惊奇,纷纷地请他父亲去做客,有的人还用钱来求仲永题诗。

(3)他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就天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7.提示:本文的语言十分简洁,每一词、句都有其精当的表达作用,而不是可有可无。如“世隶耕”三字是对“未尝识书具”“不使学”的必要铺垫和对方仲永天资过人的有力衬托;“忽”“即”“立”三个副词,使一个天资非凡、文思敏捷的神童形象跃然纸上。

8.(1)很,十分 (2)都,一起 (3)看望

(4)破旧 (5)入迷、专注 (6)穿

9.不完全相同。都是年少有才,有较高的文学天赋,这是相同的;但相比之下,仲永的天资比江革更高一些,未识书具即能诗。

10.不同点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家境不同;第二,江革与弟“自相训勖,读书精力不倦”,而仲永却被父亲拉着“环谒于邑人”,不学习;第三,江革后学有所成,而仲永却“泯然众人”。

11.“种豆得豆,种瓜得瓜。”“一分辛劳一分才。”

无限免费下载试卷
Word文档没有任何密码等限制使用的方式,方便收藏和打印
已有人下载。
×
扫码关注公众号
二维码
扫描公众号,私信暗号:37229 获取网盘提取码
前往网盘下载
点击下载文档
还需要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