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阳市第三中学初一年级语文学科期中考试试卷
命题人:肖颖栋 审核人:谢爱民 蒋锁云
说明:本卷共三大部分23题,总分100分,答题时间120分钟。
亲爱的同学,如果把这份试卷比作一片蔚蓝的海,那么,现在我们启航。展开你智慧和自信的双翼,乘风破浪,你定能收获无限风光。
一、积累与运用。(共26分)
(一)积累。(共16分)
1.阅读下列语段,把其中加点字的注音和拼音所表示的汉字依次填在括号内。(4分)
纷扬的白雪里,依稀看到她穿着蓝色羽绒衣,在结冰的湖面zhì( )下一串雪团般四处迸( )溅的清脆笑声。如今,秋风又起,树枝树叶交织出金色的穹( )隆。落叶遍地,踩上去很柔软,好像此时此刻不胜liáng( )意的心情。
2.默写。(8分,每句1分)
(1)东风不与周郎便, 。
(2)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 。
(3)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 。
(4)四面湖山归眼底, 。
(5) ,不知秋思落谁家?
(6)_____________________,江春入旧年。
(7)但愿人长久,_____________________。
(8)青山有幸埋忠骨,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名著阅读。(4分)
(1)《汤姆索亚历险记》的作者_________________,在_______________片段中描写了汤姆和蓓姬在洞中经历了黑暗、孤独、饥饿的痛苦和死亡、恐怖的威胁的困境。
(2)对汤姆,你最欣赏什么?联系自己的实际讲讲理由。(5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运用(共10分)
4.下面各句中,加点成浯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在社会交往和现实生活中,了解西餐礼仪,对提高社交能力,加强礼仪修养是大有裨益的。
B.有近两千年历史的磁器口,曾是老重庆最热闹的水码头,商贾云集,熙来攘往,盛极一时。
C.国家级重点文物———西周文王灵台遗址具有3100年悠久历史,遗址上的文王阁已摇摇欲坠。
D.原则上,我们每一个共产党员都应该危言耸听,决不能不讲原则,一团和气,损害党的形象。
5.下面语段中有两个病句,请把它们找出来,并把正确的句子写在横线上。 (4分)
①本学期,许多同学积极参加到阅读文学名著中。②在阅读文学名著的过程中,使大家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感悟了人生的真谛。③大家计划利用寒假再多读几本文学名著。
第 句,修改:
第 句,修改:
6.仿照例句写一句话(2分)
例句:选择了高山,你也就选择了坎坷;选择了宁静,你也就选择了孤单;
。
7.把下列句子组合成顺序合理、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正确的是( )(2分)
①语文,就是我的精神家园。
②我在其中享受自然,体验人生,步入思想高地,领略无限风光。
③我从事语文教育工作。
④那种快乐,那种情怀,那种在母语家园里遨游,边吮吸雨露甘醇的自由自在难以言表。
⑤我与它朝夕为伴——交往,对话,倾听,诉说。
A.①②④③⑤ B.①③⑤④② C.③①⑤②④ D.③⑤②④①
二、阅读理解
(一)古文阅读(15分)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8.解释下列加点词语(4分)
⑴明察秋毫( ) ⑵项为之强 ( )
⑶常蹲其身( ) ⑷驱之别院 ( )
9.下面各项加点字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2分) ( )
A.又留蚊于素帐中 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B.徐喷以烟 何不试之以足
C.故时有物外之趣 至之市
D.驱之别院 何事长向别时圆
10.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
(2)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
11.文章主要写了童年生活的“物外之趣”, 作者在课文中向我们介绍了哪些有趣的事?(3分)
⑴ ⑵ ⑶
12.“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吐、吞”两个动词的作用?(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善待生灵》,完成后面的题目。(12分)
善待生灵
有时,动物界也会发生令人难以置信的故事。
有一个狩猎队,把一群羚羊赶到悬崖边,准备全部活捉。约摸半小时后,羚羊群分成了两类:老羚羊为一类,年轻羚羊为一类。一只老羚羊走出来,朝年轻羚羊群叫了一声。一只年轻羚羊应声跟老羚羊走到悬崖边。年轻羚羊后退了几步,突然朝前奔向悬崖对面;紧接着,老羚羊也飞跃出去,只是跃起的高度要低一些。当年轻羚羊在空中向下坠时,奇迹出现了:老羚羊的身子刚好出现在年轻羚羊的蹄下,年轻羚羊在老羚羊的背上猛蹬一下,下坠的身子又突然升高,并轻巧地落在对面的悬崖上,而老羚羊就像一只断翅的鸟,笔直地坠入了山涧。
试跳成功,紧接着,一对对羚羊凌空腾起。没有拥挤,没有争夺,秩序井然,快速飞跃。顿时,山涧上空划出了一道道令人眼花缭乱的弧线,那弧线是一座以老羚羊的死亡作桥礅的生命桥。那情景是何等神圣!猎人们个个惊得目瞪口呆,不由自主地放下了猎枪。
动物在生命危急之时的举动,令人肃然起敬。它留给人类的思考是什么呢?
“当地球上最后一只老虎在林中徒劳地寻求配偶时,当最末一只未留后代的雄鹰从高空坠向大地时,当鳄鱼的最后一声哀鸣不再在湖泽上空回荡时……人类,从某种意义上也已看到了自己的结局。”这是人类对动物的哀怜,更是动物对人类的警示。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人和动物都是大地之子。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保护野生动物,就是保护人类自己;善待生灵,也就是善待我们自己。
13.“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引用这两句诗的效果是
。 (3分)
14.第一段中所说的“令人难以置信的故事”是指(用自己的话概括,不超过15字)
(3分)
15.“猎人们不由自主地放下了猎枪”的原因是(用原文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16.能揭示全文主旨的语句是
;这一句运用了 的表达方式。(3分)
(四)阅读《太阳路》,完成后面的题目。(17分)
太阳路 贾平凹 小的时候,我们最猜不透的是太阳。那么一个圆盘,红光光的,偏悬在空中,是什么绳儿系着的呢?它出来,天就亮了,它回去,天就黑了;庄稼不能离了它,树木不能离了它,甚至花花草草的也离不得它。那是一个什么样的宝贝啊!我们便想有一天突然能到太阳上去,那里一定什么都是红的,光亮的,那该多好,但是我们不能;想得痴了,就去缠着奶奶讲太阳的故事。 “奶奶,太阳是住在什么地方呀?” “是住在金山上的吧。” “去太阳上有路吗?”w “当然有的。” “啊,那怎么个走呀?” 奶奶笑着,想了想,拉我们走到门前的那块园地上,说: “咱们一块来种园吧,你们每人种下你们喜爱的种子,以后什么就会知道了。” 奶奶教了一辈子学,到处都有她的学生,后来退休了就在家耕作这块园地,她的话我们是最信的。到了园地,我们松了松土,施了施肥,妹妹种了一溜眉豆,弟弟种了几行葵籽。我将十几枚仙桃核儿埋在篱笆边上,希望长出一片小桃林来。从此,我们天天往园地里跑,心急得像贪嘴的猫儿。10天之后,果然就全发芽了,先是拳拳的一个嫩黄尖儿,接着就分开两个小瓣,肉肉的,像张开的一个小嘴儿。我们高兴地大呼小叫。奶奶就让我们5天测一次苗儿的高度,插根标记棍儿。有趣极了,那苗儿长①得生快,标记棍儿竟一连插了几根,一次比一次长②出一大截来;一个月后,插到6根,苗儿就相对生叶,直噌噌长得老高了。 可是,太阳路的事,却没有一点迹象。我们又问起奶奶,她笑了:“苗儿不是正在路上走着吗?” 这却使我们莫名其妙了。 “傻孩子!”奶奶说,“苗儿5天一测,一测一个高度,这一个高度,就是一个台阶;顺着这台阶上去,不是就可以走到太阳上去了吗?” 我们大吃一惊,原来这每一棵草呀,树呀,就是一条去太阳的路吗?这通往太阳的路,满世界看不见,却到处都存在着啊! 奶奶问我们:“这路怎么样呢?” 妹妹说:”这路太陡了。” 弟弟说:“这路太长了。” 我说:“这路没有谁能走到头的。” 奶奶说:“是的,太阳的路是陡峭的台阶,而且十分漫长,要走,就得用整个生命去攀登。世上凡是有生命的东西,都在这么走着,有的走得高,有的走得低,或许就全要在半路上死去。但是,正是在这种攀登中,是庄稼的,才能结出果实:是花草的,才能开出花絮:是树木的,才能长成材料。” 我们都静静地听着,站在暖和的太阳下,发现着每一条路和在每一条路上攀登的生命。 “那我们呢?”我说,“我们怎么走呢?” 奶奶说:“人的一辈子也是一条陡峭的台阶路,需要拼全部的力气去走。你们现在还小,将来要做一个有用的人,就得多爬几个这样的台阶,虽然艰难,但毕竟是一条向太阳愈走愈近的光明的路。”
17.理解文题“太阳路”的含义是什么? (3分) 答 18.“那苗儿长①得生快,标记棍儿竟一连插了几根,一次比一次长②出一大截来。”结合句意,分别说说加点的两个“长”的读音和含义。(4分) 答:长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长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天天往园地里跑”和“高兴地大呼小叫”分别表现了“我们”怎样的心情?(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通向太阳的路是一条怎样的路?试着用下面的表述形式概括。(2分) 答:通往太阳的路,是一条 ;通往太阳的路,是一条 。 21.“正是在这种攀登中,是庄稼的,才能结出果实:是花草的,才能开出花絮:是树木的,才能长成材料。”这句话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谈谈你的理解。(3分) 答: 22.这篇文章用奶奶的话作结,有什么作用?你觉得奶奶是个怎样的人?(3分) 答:
三、作文(共30分)
23、你的成长过程,也许是一帆风顺,事事称心;也许是烦恼多多,忧愁不断。然而不管你的经历如何,你都会一天天长大,走过童年、少年,进入青年时期。
以“成长的_______”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记叙文。
要求:①在题目的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如快乐、细节、浪花),使题目完整。②要有感而发,说真话、抒真情。③要有具体细致的情节。
成长的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