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七年级 > 语文

11《论语》十二章

试卷简介

这份试卷主要围绕《论语》十二章的内容进行考察。试卷包括解释词语、根据提示找句子、填空、翻译句子、选择题以及阅读理解等题型。通过这些题目,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论语》中的经典语录和孔子的思想。

所涉及的知识点

试卷涵盖了《论语》十二章中的主要思想和经典语录,重点考察学生对孔子关于学习方法、品德修养、人际交往等方面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11《<论语>十二章》

课时训练

1.解释下列画线词语的意思。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

(2)吾日三省吾身。( )

(3)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

(4)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5)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

2.请根据以下提示,从课文找出相对应的句子。

(1)孔子认为学习要时常复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全国中学生夏令营开营仪式上,主持人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远道而来的朋友,我们感到由衷的高兴,欢迎大家来这里!”

(3)孔子强调虚心学习别人的长处,克服自己的短处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看谁填的对。

(1)《论语》中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

(2)面对不义之财,孔子的态度是

(3)在生活中,表示应当向有长处的人学习的句子是

(4)别人不了解自己却不生气,也是有道德修养的人的句子是

4.孔子学识渊博,但从不自傲。有一次他周游列国时,在去晋国的路上,遇见一个七岁的孩子拦路,要他回答两个问题才让路。一个问题是:鹅的叫声为什么大。孔子答道:鹅的脖子长,所以叫声大。孩子说:青蛙的脖子很短,为什么叫声也很大呢?孔子无言以对。他惭愧地对学生说:“我不如他,他可以做我的老师啊! ”

这个事例证实了课文中的哪一句话?

5.翻译句子。

(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2)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3)温故而知新。

6. 选择题。

(1)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中,“三”的意思是( )

A.数字,表示具体数量 B.表示多数 C.表示少数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中,“必”的意思是( )

A.必须 B.一定 C.必然

7. 阅读《<论语>十二章》(节选),回答问题。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③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④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⑤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1)解释下列句中画线的词。

不亦说乎( )

人不知而不愠( )

吾日三省吾身( )

不逾矩( )

(2)“吾日三省吾身”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个方面反省自己,从中可以看出古代治学的人非常重视的修养。

课时训练答案

1.(1)“说”同“悦”,愉快 (2)自我检查,反省 (3)越过,超过 (4)喜欢,爱好 (5)忠实, 坚守

2.(1) 温故而知新 可以为师矣

(2) 有朋自远方来 不亦乐乎

(3) 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

3.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3)则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4)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4.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5. (1)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不也很快乐吗?

(2) 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

(3)复习学过的知识,就会有新的理解与体会。

6.(1)B(2)B

7.(1)同“悦”愉快 ;生气,发怒;自我检查,反省 ;越过,超过

(2)忠 信 习 品德

无限免费下载试卷
Word文档没有任何密码等限制使用的方式,方便收藏和打印
已有人下载。
×
扫码关注公众号
二维码
扫描公众号,私信暗号:37689 获取网盘提取码
前往网盘下载
点击下载文档
还需要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