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七年级 > 政治

9.2学会自救和求救练习题及答案

试卷简介

这套试卷主要围绕学生的自救和求救能力展开,内容涉及遇到不同紧急情况时的应对措施,例如火灾、抢劫、敲诈勒索、雷击、踩踏等。通过单项选择题的形式,考察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应急处理能力和法律意识。此外,试卷还包括非选择题部分,要求学生结合具体案例进行分析和评价。

所涉及的知识点

这套试卷主要考查学生在紧急情况下自救和求救的能力以及自我保护的法律意识。

《学会自救和求救》课时练习题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如果外出旅游,入住外地的宾馆,你经常做的第一件事是( )

A整理行装 B躺下休息

C查看房间的逃生线路 D与室友聊天

2、在商场购物的时候,如遇突发火灾,我们的第一反应是( )

A查看火情、迅速撤离B跟着众人跑

C尽量往楼下跑 D尽快找电梯撤离

3、一天,七年级(2)班学生小明在放学回家的路上看到两个社会闲杂人员敲诈勒索同学张丽,此时小明应该( )

A.事不关己,匆匆离开

B.暂时不管,过两天找几个人痛打他们一顿

C.立刻上前,不畏暴力,以死相拼

D.及时向周围的人求助或拨打110报警

4、七年级学生小刚在路过一无人小巷时,遭到两个社会青年的持刀抢劫。小刚顺从地把自行车和钱给了他们,同时记下了这两个青年的相貌特征,事后立即报案。这说明小刚( )

A.缺乏防范侵害、保护自我的能力

B.胆小懦弱,不敢制止违法犯罪行为

C.能采取机智灵活的方法与不法侵害分子作斗争

D.不能自觉履行公民义务,纵容了违法犯罪分子

5、在探讨青少年“见义智为”话题时,许多人认为青少年面对违法犯罪行为时应“见义智为”,这一观点告诉青少年应( )

A.远离违法犯罪 B.拒绝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C.消除从众心理 D.善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6、面对险情,我们应该有的意识是 ( )

A防患于未然B心存侥幸C诚惶诚恐D无能为力

7、中学学生姜某和五个学生骑车去明十三陵玩,在门口,不知谁冒出一句“去地下宫殿,我还缺四角钱。”姜某站起来说:“我去想办法。”姜某发现大道边走来六名小学生,就从衣兜里摸出小折刀比划着:“快掏钱!”你认为这六名小学生不恰当的是( )

A坚决与犯罪分子作斗争,将其制服

B先把钱给他,并记住姜某的特征

C寻机逃走,伺机报案

D“呼救”或同姜某等人周旋

8、俗语说:“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其含义是( )

A.保持高度警惕是避免侵害的前提

B.不要相信任何人

C.是心胸狭隘的表现

D.青少年要学会自我保护的方法

9、小刚是某校的初中一年级的学生。下列选项中,小刚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是(  )

A.小刚不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堂作业,受到老师的批评

B.小刚在网吧上网,小刚的父亲找到他并把他带回家

C.小刚的期末考试成绩不够好,遭到父亲的暴打

D.星期天,小刚的母亲吩咐小刚打扫家里的卫生

10、中学生小强在放学回家的路上,看到本班同学小江被几个身强力壮的社会青年拦住搜身。小强未加思索,立即上前替小江打抱不平,结果两人都被打成重伤,住进了医院。这一事例给我们的启示是( )

A.要见义勇为,就要敢于硬拼

B.面对歹徒行凶,唯一的方法是拨打“110”报警

C.凡是遇到违法犯罪分子,都要避而远之

D.要有保护他人的胆识和勇气,更要善于智斗

11、一位女同学众目睽睽之下被同班4个女生拳打脚踢,继而又被拽进女厕所“教训”了近2小时,被打了几十个耳光,还磕了4个头。这份屈辱如今深深地烙在她的心头,成为她挥之不去的阴影。她一直在说:“我不想读书了,再也不上学了。”这位女同学不想上学了,说明(  )

①她意志不够坚强 ②她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③她不够警惕 ④她不懂得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A.②③   B.②④  C.①②  D.①②④

12、放学后八年级学生小明与一位同学结伴回家,经过河边时,忽然发现有个小孩掉入河里,小明的同学立即跳入河中救人。此时,小明的正确做法是( )

A.也跟着跳到河中

B.独自回家

C.大声呼喊,及时报警

D.跑到附近的高速公路上拦车呼救

13、现在,有许多同学都有过被校内外不法分子敲诈、勒索、抢劫、欺侮以及其他滋扰的经历。当这些同学遇到侵害时,都感到气愤,但也惊慌失措、感到害怕。大多数同学都自认倒霉,很少报案或告诉家长、老师。如果你遇到类似情况,应该(  )

A.自认倒霉,忍气吞声,免得他们报复

B.敢于并善于自我保护,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C.依法可以采取一切手段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D.同违法犯罪分子作坚决的斗争,不惜一切代价抓住他们

14、右面漫画中的“平安童谣”提醒我们( )

①面对不法分子,我们要任其伤害

②要珍爱生命

③对侵害后果进行比较,两害相权要取其轻

④与钱财相比,生命健康是最大的合法权益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④

15、某中学高红同学穿着讲究,花钱大方,被同学们称作“小大款”。在校门口附近,常有小青年抢劫她的钱,还威胁她不许告诉老师、同学和家长,吓得高红经常逃学,不仅耽误了功课,而且留下了不遵守校纪的坏名声。从中我们应吸取的教训是( )

①应学会躲避坏人侵害的本领

②应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③女学生要衣着打扮得体、行为举止文明

④要敢于向司法机关揭发检举违法行为

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非选择题(共50分)

16、材料一 某市一个著名的体育项目传统学校曾经出过这么一档子事:在一节体育课中,学生被分成两拨,一边是铅球测验课,一边进行排球训练。练习中,排球突然飞向铅球区,一位学生赶过去捡球,不料被掷出去的铅球砸中脑部。所幸抢救及时,该学生脱离危险,并且没有留下后遗症。

材料二 家住在某县城的一名初中女学生在放学回家的路上,突遇暴雨,只好到位于街道十字路口中心的交警指挥伞下避雨。不料遭雷击而身亡。

(1)未成年人受侵害的类型有哪些?未成年的我们为什么屡遭类似的侵害?

(2)我们该如何减少或降低类似的侵害?

17、

评析以上两位同学的观点。

18、杨、张两名女中学生到某商场购物,被该商场保安人员怀疑偷拿了一瓶洗发水。这两名中学生再三分辩抗争,也无济于事,终被保安人员强行搜身。当保安人员未搜出任何东西时,竟恼羞成怒地威胁恐吓二人说:“把东西放到哪儿去了?若不交出来,我们就不客气了!”最后,保安将她们扣留了一个多小时才让她们离开商场。两名中学生觉得受到了莫大的耻辱,私下里哭了几次,但她们既没有向店方讨说法,也未到有关部门投诉。

请你分析这两位中学生对该事的处理方式。

19、昆明市北京路明通小学发生的一起踩踏事故。经核实,踩踏事故已造成6人死亡,22人受伤,2人重伤。昆明召开新闻通报会同胞明通小学踩踏事故原因,系体育教学所用海绵垫倒伏堵塞通道,导致先期小楼的学生跌倒,后期下楼的学生不明情况继续向前拥挤,进而造成互相叠加挤压,从而造成悲剧的发生,人们无不为这些年轻生命的伤亡而深感悲痛和惋惜。

痛定思痛,我们必须吸取血的教训,对这起事件进行深刻反思,请运用《安全教育》相关内容回答,作为青少年学生,我们应该如何避免类似的伤害?

20、观察漫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防范侵害的口诀

(1)材料一两幅漫画中学生的行为表现反映了什么?

(2)材料二口诀中有一项做法欠妥,请找出来,分析不妥的理由,并说说该怎么做。

参考答案

1.C2.A3.D4. C5.D6.A7.A8.A9. C10.D11.D12.C13.B14.C15.B

16.(1)我们的周围可能出现各种侵害,如:溺水、交通事故、拐骗、各种合法权益被侵害(如隐私权、受教育权等等)、性侵害等。小王的隐私权就受到了侵害。

(2)身心尚未成熟、社会经验不足的青少年,往往因处于被动地位而受到侵害。因此,我们要加强自我保护,自我保护是人的本能,具备自我保护意识是未成年人向成熟迈进的重要一步。

17.两位同学观点都是片面的。

(1)由于生活环境复杂,社会上还存在着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因素,侵犯青少年合法权益和损害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的现象还时有发生。

(2)面对不法侵害,我们要依靠自己的智慧迅速而准确地做出判断,要采取机智灵活的方法与其斗争。

(3)青少年要学会自我保护,不仅需要有保护自己的得意识和勇气,也要有保护自己的智慧和方法。当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我们还要拿起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18.(1)我国法律保护青少年的合法权益,当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我们要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2)商场保安的行为已侵犯了这两位中学生的合法权益(人身权利),是违法行为。两位中学生可以让家长找商场经理协商,或到消协等有关部门投诉,要求商场赔礼道歉。但这两位中学生却未采取任何行动,这是缺乏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的表现。

19.上下楼和楼道通行时,不要拥挤,不追逐打闹,应靠右行走;参加集会时应听从组织者的指挥,有秩序的进场和退场;如遇到拥挤现象,应该在人少的地方等一等,等人群散去后再离开;当处于拥挤的人群中,要时刻保持警惕,不要弯腰系鞋带,也不要弯腰去拣掉在地上的钱物;在人群拥挤时若被推到,要设法靠近墙壁,身体蜷成球状,双手在颈后紧扣,以保护身体最脆弱的部位,同时尽量露出口鼻,保持呼吸通畅。

20.(1)反映了有学生缺乏自我保护(或安全)意识,或答“反映了部分学生防范侵害(或意外)的意识与能力弱”,或答“反映了部分学生不珍爱自己的生命”。

(2)“路遇敲诈勒索殊死抵抗”方法欠妥。因为这样做有可能激怒不法分子,导致人身安全受到伤害。正确的做法是面对不法侵害,采取机智灵活的方式与其斗争。可以采取“呼救法”、“周旋法”、“恐吓法”等及时脱身;也可设法稳住歹徒,记住歹徒相貌,了解歹徒去向,及时拨打“110”报警电话等。

不用注册,免费下载!

无限免费下载试卷
Word文档没有任何密码等限制使用的方式,方便收藏和打印
已有人下载。
×
扫码关注公众号
二维码
扫描公众号,私信暗号:39325 获取网盘提取码
前往网盘下载
点击下载文档
还需要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