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第一学期历史多元评价(三)
班级 姓名 座号 成绩
一、知识与技能(7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答案填入下表)
1、李白曾有诗曰:“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这首诗反映的是( )
A、长平之战 B、楚汉战争
C、陈胜吴广起义 D、秦统一全国
2、我国历史上首次出现大一统局面的时间是( )
A、公元前230年 B、公元前221年
C、公元220年 D、公元221年
3、秦国先后兼并的国家是( )
A、赵—魏—韩—楚—燕—齐 B、楚—燕—齐—赵—魏—韩
C、韩—赵—魏—楚—燕—齐 D、赵—魏—韩—燕—楚—齐
4、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是( )
A、夏朝 B、西周 C、商朝 D、秦朝
5、秦统一文字后简化的标准字体是( )
A、隶书 B、草书 C、小篆 D、楷书
6、秦始皇规定在全国统一使用的钱币是( )
A、刀币 B、布币
C、蚁鼻钱 D、圆形方孔钱
7、秦始皇专制统治在文化领域的集中表现是( )
A、推行郡县制 B、统一文字
C、统一度量衡 D、焚书坑儒
8、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是( )
A、大泽乡起义 B、黄巾起义
C、瓦岗军起义 D、太平天国运动
9、“破釜沉舟”的成语来源于( )
A、巨鹿之战 B、楚汉战争
C、长平之战 D、马陵之战
10、陈胜、吴广起义建立的农民政权是( )
A、大齐 B、大蜀 C、张楚 D、大顺
11、决定着秦王朝成败的两次战役是( )
①垓下之战 ②河套之战 ③长平之战 ④巨鹿之战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①④
12、向汉武帝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是( )
A、李斯 B、商鞅 C、董仲舒 D、赵括
13、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大力发展儒学教育,在长安设立( )
A、太学 B、郡学 C、官学 D、府学
14、汉初的“西域”是指现在的( )
A、甘肃阳关、玉门关以西的广大地区 B、宁夏、青海
C、新疆和中亚以及更远的地方 D、新疆地区
15、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主要目的是( )
A、恢复和西域各国的交往 B、加强对西域各国的控制
C、开辟“丝绸之路” D、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
16、汉武帝时设置的“河西四郡”,管辖区域是( )
A、五岭以南 B、西南夷地区
C、河西走廊至玉门关一带 D、海南岛
17、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的时间是( )
A、公元前138年 B、公元前119年
C、公元前60年 D、公元166年
18、开拓中原和西域交通的是( )
A、卫青 B、霍去病 C、张骞 D、王昭君
19、汉武帝颁布“推恩令”的目的是( )
A、分封刘家子弟为王,巩固王国势力
B、平定“七国之乱”,削弱王国势力
C、进一步削弱王国势力,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D、彻底铲除王国,削弱割据势力
20、欧洲国家同我国直接友好往来的开始是( )
A、甘英出使大秦 B、班超出使西域
C、张骞出使西域 D、大秦王安敦派使者来东汉
21、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不包括( )
A、统一货币和度量衡 B、统一文字
C、建立专制的中央集权统治 D、颁布“推恩令”
22、下列不属于秦末农民战争发生的主要原因是( )
A、赋税深重 B、繁重的徭役
C、宦官专政 D、严酷的刑罚
23、下列不属于汉武帝时期的政策有( )
A、颁布“推恩令” B、统一铸五铢钱
C、大力推行儒学教育 D、减轻刑罚,废除肉刑
24、下列有关秦朝史实,不正确的是( )
A、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
B、秦朝末年先后发生了陈胜、吴广和项羽、刘邦两次农民战争
C、陈胜、吴广起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D、秦末农民战争的决定性战役是巨鹿之战,此后秦朝一蹶不振
5、两汉时期与中国交往的亚洲国家有( )
A、日本和朝鲜 B、朝鲜和大秦 C、大秦和阿拉伯帝国 D、日本和大秦
(二)照样子,找出下列材料中的错误并改正。(每空2分,共20分)
吴起变法后,秦国实力最强,不断兼并邻国土地。公元260年,在巨鹿之战以后,其他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国进攻,公元前230年,秦先后兼并韩、赵、魏、楚、燕、齐,建立统一的国家。而后秦王采用“皇帝”称号。在中央,设立宰相、太尉、御史大夫,由皇帝直接任命;在地方,设立郡守、县令,由上级任命。国家通过中央和地方的行政机构管理征收赋税,以后历代王朝基本没有沿用秦朝开创的中央集权制度。
例:错误:吴起变法 改正:商鞅变法
(1)错误: 改正:
(2)错误: 改正:
(3)错误: 改正:
(4)错误: 改正:
(5)错误: 改正:
二、综合与探究(20分)
1、阅读下面材料:(8分)
秦始皇时,有900多贫苦农民,被征发到渔阳戍守边境。他们走到蕲县境,遇上了大雨,道路被冲毁,不能按时到达。按照秦法,误期都要处死。他们之中的两个小队长,杀死两个押送军官,领导大家举行起义。
请回答:
(1)此事发生在哪一年?具体地点在哪里?(4分)
(2)两位小队长是谁?这一事件标志着什么?(4分)
2、阅读下列材料:(12分)
材料一:“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议,发布焚书令,规定除政府外,民间只可收藏医药、占卜和种植等书,其余一律集中焚毁。他又把暗中诽谤他的儒生400多人,全部活埋。”
材料二:“凡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用。”
——《汉书》
回答:
(1)材料一中所反映的内容在历史上被称为什么?(2分)
(2)秦始皇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有什么危害?(4分)
(3)材料二中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出什么建议?(4分)
(4)汉武帝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2分)
三、生活与实践(8分)
在天下的千万条道路中,“丝绸之路”以影响深远广泛、名字优美动听而闻名于世。作为重要的商业通道,“丝绸之路”是联系中外的纽带,沟通东方和西方的桥梁。你知道汉代“丝绸之路”的路线吗?请写出来。
四、自评与互评(2分)
“学生心语”栏由学生填写,由学生就本单元学习的收获、疑难、不足、体会、喜好、方法、建议等挑选一至二个方面进行自评;“温馨寄语”由教师或亲人、同学就本单元学习中的闪光点、不足点作温馨激励或友情提示。
一、(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答案填入下表)
(二)照样子,找出下列材料中的错误并改正。(每空2分,共20分)
(1)“公元260年”改为“公元前260年”; (2)“巨鹿之战” 改“为长平之战”;
(3)“公元前230年”改为“公元前221年”; (4)“由上级任命”改为“由皇帝任免”;
(5)“基本上没有”改为“基本上都”。
二、1、(1)公元前209年;大泽乡。(4分) (2)陈胜、吴广;标志着秦末农民战争的爆发。(4分) 2、(1)焚书坑儒(2分)。 (2)加强思想控制;对我国古代文化造成莫大的损失。(4分) (3)“罢黜百家,独尊儒术”。(4分) (4)巩固中央集权。(2分)
三、生活与实践(8分):以长安为起点,经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翻越葱岭,到达西亚和欧洲。
四、自评与互评(2分):按题目要求自评的可给满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