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秦帝国的兴亡
[通过这次练习,意味着你]
了解了秦统一的背景,能说出秦兼并六国的顺序。
掌握了秦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的时间。
探讨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增强了分析问题的能力。
认识了陈胜、吴广起义打击秦朝的残暴统治。
知道了秦的暴政是导致人民反抗和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
[课堂同步练习(A)]
课堂训练
李白曾有诗曰:“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这首诗反映的是( )
长平之战 B. 楚汉之争 C. 陈胜吴广起义 D. 秦统一全国
2.秦长城的起止点是( )
A. 西起辽东,东到临洮 B. 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C.西起咸阳,东到河套 D. 西起陇西,东到长平
3. 我国封建社会首次出现大一统局面开始于( )
A. 公元前230年 B.公元前221年 C. 公元220年 D.公元221年
4. 秦国先后兼并的国家是:( )
A.赵—魏—韩—楚—燕—齐 B. 楚—燕—齐—赵—魏—韩
C.韩—赵—魏—楚—燕—齐 D. 赵—韩—魏—燕—楚—齐
5.公元前209年夏,振臂高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领导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的是( )
A.陈胜 B 吴广 C 刘邦 D 项羽
6.能反映上题中农民起义的壮举的成语是( )
A.破釜沉舟 B 背水一战 C 纸上谈兵 D 揭竿而起
7.下列有关秦朝疆域广阔叙述正确的是:( )
①东到东海 ②西到陕西西部 ③北至长城一带 ④南到南海
A.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8.下面列举的哪两次战役决定着秦王朝的成与败?( )
①垓(gai)下之战 ②河套争夺 ③巨鹿之战 ④长平之战
A.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④①
9.刘邦和项羽争夺帝位的战争是( )
A.巨鹿之战 B 楚汉战争 C 长平之战 D 垓下之战
10.下列各项不属于刘邦打败项羽的条件是( )
A.约法三章,赢得民心 B 善于用人 C 军事力量强大 D 拥有富饶的关中作根据地
二、课堂回顾
1.材料解析题:
材料一 “秦始皇时,有900多贫苦农民,被征发到渔阳戍守边境。他们走到蕲县时,遇上大雨,道路被冲毁,不能按期到达。按照秦法,误期都要处死。他们中的两个小队长,杀死了两个押送军官,领导大家举行起义。”
材料二 “第一次农民起义失败后,各地反秦农民斗争仍在继续,项羽大败秦军而刘邦趁机攻取咸阳,秦朝灭亡。之后项羽与刘邦为争当皇帝展开了楚汉战争。”
阅读材料回答:
材料一中的事发生在哪一年?具体地点在哪里?这次起义中提出了什么口号?
两位小队长是谁?这一事件标志着什么?
3.“有人认为如果在前往渔阳戍边的途中,没有遇到大雨,秦末农民战争就不会爆发”你认为对么?如果你不赞同,请尝试用两个字反驳上面的观点。
4.你有没有发现材料二中秦亡前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发生什么变化?
2.问答题:
“秦王扫六合”多雄壮啊,然而你知道秦朝统一中国的历史条件么?你能感受到“诸侯尽西来”所引发的伟大历史意义么?
三 课堂延伸
1.难得“谜”糊——谜语四则
①口述捷报 ②姑苏城外平原大
③鹅绒围巾 ④鞋子去底
2.歌词对对碰:
《霸王别姬》—项羽见到大势己去大半,心灰意冷下对着虞姬道出∶
“力霸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大风歌》—刘邦西归途径故乡沛县,与父老乡亲宴饮,席间而唱: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两位起义军的领袖,都没有多少文化,但发自肺腑的两首歌词,或悲哀怅凉,或气度恢弘,堪称不朽的文学作品。请你把歌词作一对比,对这两位历史上的英雄人物作出简略评述。
第13课 秦帝国的兴亡
[课堂同步练习(A)]
一、课堂训练
1、D 2、B 3、B 4、C 5、A 6、D 7、C 8、C 9、B 10、C
二、课堂回顾
1.公元前209年,蕲县大泽乡。"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陈胜、吴广;标志着秦末农民战争的爆发;不对,暴政;对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应根据当时的历史背景正确区分。秦末农民战争的过程,实际上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由陈胜、吴广领导,从蕲县大泽乡起义到失败,为时半年。第二阶段是项羽、刘邦领导农民军推翻了秦王朝,历时两年半,此时的战争性质应属于农民战争范畴。秦亡后,项羽、刘邦为争夺皇位,进行了四年之久的“楚汉之争”,同时项羽、刘邦已不是起义领袖,他们的身份分别是“西楚霸王”和“汉王”,所以,楚汉战争是区别于农民战争的另一场战争,属于统治阶级内部的战争。
2.条件:①战国以来,随着各国间经济文化联系不断加强,政治上的分裂状态阻碍了社会发展,统一成为大势所趋,人心所向。②商鞅变法后,秦国逐渐成为七国中实力最强的国家,不断兼并邻国土地。③秦王通过十年兼并战争,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策略对头是关键因素。意义: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长期割据争战的局面,将中国历史推进到一个崭新的阶段。
三 课堂延伸
1.难得“谜”糊——谜语四则 陈胜,吴广,项羽,刘邦
2.歌词对对碰:①《霸王别姬》反映了项羽作战骁勇,武力超群,英雄盖世,却不善于用人,以至在政治上屡屡失策,项羽对虞姬从一而终,以此可见其有情。(附其他评价1杜牧(题乌江亭)诗胜败乃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2李清照《咏项羽》: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②《大风歌》首句气象不凡,暗喻当时的时代风云,为全篇交待了背景。后句是说刘邦自己平息叛乱后荣归故里,掩饰不住的是一派得意之情。最后一句却表达了深沉的忧虑和激切的希望:大计初定,急需有志有识、有勇有谋之士效忠刘氏王朝、安定四方。这首歌正抒发了他作为一个帝王的雄图伟略和不可一世的英雄气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