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七年级 > 历史

第15课《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同步测试4(北师大版历史七上)

试卷简介

这份试卷涵盖了汉武帝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和政策,包括汉朝的建立、汉武帝接受董仲舒建议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颁布推恩令削弱诸侯王势力、设立刺史和司隶校尉加强监察制度等内容。试题类型多样,既有选择题也有填空题和简答题,旨在帮助学生全面掌握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的相关知识。

所涉及的知识点

汉武帝通过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措施,加强了中央集权,促进了大一统局面的形成。

第15课 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

5分钟训练(预习类训练,可用于课前)

1.公元前202年,_________称帝,建立汉朝,定都_________,历史上称为_________。

思路解析:该题考查了刘邦建立西汉的有关内容。

答案:刘邦 长安 西汉

2.儒家代表人物_________建议汉武帝排斥和抑制其他学说,把儒家学说定为治国的指导思想。汉武帝采用了这个主张,在全国推行“_________”的政策。

思路解析:该题考查了汉武帝接受董仲舒建议,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

答案:董仲舒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3.汉武帝接受_________的建议,颁布“推恩令”,使汉初分封的诸侯国越分越小(  )

A.董仲舒

B.主父偃

C.卫青

D.霍去病

思路解析:该题考查了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使原来的王国被分割成许多小侯国,实力大大减弱。

答案:B

4.汉武帝为了强化监察制度在地方设立(  )

A.司隶校尉

B.郡

C.县

D.刺史

思路解析:汉武帝为了加强监察制度,在地方,派刺史一人,负责监督地方官员。

答案:D

10分钟训练(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

1.西汉的开国皇帝是(  )

A.汉武帝

B.汉文帝

C.汉景帝

D.汉高祖

思路解析:公元前202年,刘邦称帝,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刘邦就是汉高祖。

答案:D

2.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是(  )

A.汉文帝

B.董仲舒

C.汉景帝

D.汉武帝

思路解析:汉武帝采纳儒家代表人物董仲舒的主张,把儒家学说定为治国的指导思想,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

答案:B

3.穿越时光隧道,来到汉武帝时期的最高学府太学,你将在这里学习(  )

A.天文算术之理

B.法家治国之道

C.《孙子兵法》

D.儒家的经典

思路解析:汉武帝大力推行儒家教育,在长安设立太学,教授儒家经典。

答案:D

4.汉武帝颁布“推恩令”是为了(  )

①维护皇帝的权威 ②恩赐亲戚 ③巩固统一 ④加强中央集权

A.①③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③④

思路解析:汉武帝颁布“推恩令”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诸侯王势力膨胀,对王权构成威胁。“推恩”只是为了分割王国封地,不是恩赐子弟亲戚。

答案:D

5.为削弱分封诸侯王的势力,汉武帝采纳大臣_________的建议,颁布“_________”,消除了他们对皇权构成的威胁。

思路解析:该题考查了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

答案:主父偃 推恩令

6.汉武帝大力加强监察制度。在中央,设立_________,监督和检举京师_________以及_________的不法行为。在地方,设置_________,负责监督_________,抑制和打击地方豪富。

思路解析:该题考查了汉武帝为了强化监察制度在中央和地方设置的机构。

答案:司隶校尉 百官 皇族 刺史 地方官员

快乐时光

某宗教学校的教师在课堂上厉声问学生:“你们说,是谁创造了世间万物?”教室里鸦雀无声,大家屏住呼吸,不敢出大气。教师许久听不到回答,更加火冒三丈地说:“我非要你们说不可!谁?”说着,灯泡似的眼睛盯着一位学生。那位学生抖瑟瑟地站起来,说:“老师,不是我!”

30分钟训练(巩固类训练,可用于课后)

1.汉高祖和他的后继者汉文帝、汉景帝等吸取秦亡的教训,减轻农民的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他们的根本目的是(  )

A.发展农业生产

B.做给农民看

C.稳固自己的统治

D.改善农民的生活状况

思路解析:“文景之治”时期,统治者在一定程度上采取的是有利于人民的措施,其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

答案:C

2.把儒家学说定为治国的指导思想的朝代是(  )

A.春秋

B.战国

C.秦

D.西汉

思路解析:汉武帝采纳儒家代表董仲舒的主张,排斥和抑制其他学说,把儒家学说定为治国的指导思想。

答案:D

3.汉武帝的“罢黜百家”是指(  )

A.诸子百家

B.除儒家以外的诸子百家 

C.法家和墨家

D.道家和兵家

思路解析:汉武帝采纳儒家代表董仲舒的主张,排斥和抑制其他学说,把儒家学说定为治国的指导思想。

答案:B

4.今天的北大和清华是我国的最高学府,我国古代的最高学府是(  )

A.大学

B.儒学

C.郡国学

D.太学

思路解析:汉武帝大力推行儒家教育,在长安设立太学,教授儒家经典。

答案:D

5.今天我们强调要“以德治国”,而西汉重视“以德化民”是在(  )

A.高祖时期

B.文景时期

C.武帝时期

D.光武帝时

思路解析:汉武帝采纳儒家代表人物董仲舒的建议,把儒家学说定为治国的指导思想。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重视以德教化人民。

答案:C 

6.下列促进大一统局面形成的措施属于思想方面的是(  )

A.统一铸币、盐铁官营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兴办太学

D.颁布“推恩令”,重视人才

思路解析:汉武帝采纳儒家代表人物董仲舒的主张,排斥和抑制其他学说,把儒家学说定为治国的指导思想。

答案:B

7.秦汉时期,对待儒学态度截然不同的两个皇帝分别是_________和_________。

思路解析:秦始皇实行“焚书坑儒”摧残了儒学;汉武帝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把儒学定为治国的指导思想。

答案:秦始皇 汉武帝

8.汉武帝的叔叔梁王出行,千乘万骑,和天子一样威风。他还自造弓箭数十万,府库“珠玉宝器,多于京师。”这种状况是由谁造成的?(  )

A.汉高祖

B.汉文帝

C.汉景帝

D.汉武帝

思路解析:汉高祖把子弟分封到外地作诸侯王。可随着时间的推移,有的诸侯王势力逐渐膨胀,不听天子诏令,出入公然使用天子礼仪车驾,时刻图谋举兵夺取皇位。

答案:A

9.汉武帝时期,为了加强监察制度,在地方上设立刺史,下列不符合其特征表述的是(  )

A.官品很低

B.监察郡国长官

C.直接奏报皇帝

D.负责监督百官

思路解析:汉武帝时期,在中央设立司隶校尉,负责监督和检举京师百官。

答案:D

10.西汉王朝政治、思想、文化大一统的局面形成于(  )

A.汉高祖时

B.汉文帝时

C.汉景帝时

D.汉武帝时

思路解析:汉武帝时期,在政治、思想、文化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中央集权空前加强,大一统的局面形成。

答案:D

11.汉武帝是怎样强化监察制度的?结合我国当前开展的反腐败斗争,谈谈你的认识?

思路解析:该题考查了汉武帝强化监察制度的措施及其影响的现实意义。

参考答案:措施:(1)在中央,设立司隶校尉,监督和检举京师百官以及皇族的不法行为。(2)在地方,将全国分为13个监察区域,成为“十三州部”,每个州部派刺史一人,负责监督地方官员,并抑制和打击地方豪富。通过这些措施汉武帝大大加强了监察制度,中央集权空前加强。认识:只要结合现实的反腐斗争展开论述言之成理即可,不必拘于形式。

12.阅读下列故事。

论“秦皇汉武”

汉武帝富有雄才大略,他重用人才、削除侯国、独尊儒术、建立太学、兴修水利、发展经济、北击匈奴、巩固边防。汉武帝一共在位54年,是西汉王朝的一个重要阶段,当时西汉王朝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但是,历史上没有一个人是十全十美的,汉武帝也不例外。他在位期间,连年征战,大兴土木,迷信鬼神,滥用酷吏,耗尽了文景以来的积蓄,激起了多次农民起义。武帝晚年悬崖勒马,颁布“轮台罪己诏”,对自己的错误表示忏悔,决心停止用兵、禁绝严刑,西汉王朝得以转危为安。北宋时期的大历史学家司马光后来评论武帝说:“其所以有亡秦之失,而幸免亡秦之祸。”

毛泽东曾在他的名篇《沁园春·雪》一词中把“秦皇汉武”相提并论,但其实这两人虽有许多相同之处,也有一些特别不同的地方。秦始皇因暴政而导致农民起义,秦朝迅速崩溃;而汉武帝虽有过失而能转危为安,保住了汉朝江山。

请完成下列问题:

秦始皇和汉武帝在我国古代历史上谁的功劳大。

思路解析:该题考查了秦始皇兼并六国实现统一,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和汉武帝推进大一统的格局的措施。只要做出判断,言之成理即可。

答案:提示:秦始皇、汉武帝在历史上都是有功有过,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无限免费下载试卷
Word文档没有任何密码等限制使用的方式,方便收藏和打印
已有人下载。
×
扫码关注公众号
二维码
扫描公众号,私信暗号:38959 获取网盘提取码
前往网盘下载
点击下载文档
还需要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