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七年级 > 历史

第16课《秦汉开拓西域和丝绸之路》同步测试3(北师大版历史七上)

试卷简介

这份试卷主要围绕秦汉时期张骞通西域的历史事件、丝绸之路的开辟及其影响展开。试卷内容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问答题,涵盖了张骞出使西域的背景、过程和结果,西域都护府的设置及其意义,以及丝绸之路的地理环境和东西方文化的交流。通过这些题目,学生可以深入理解汉代对外交流的重要历史事件及其深远影响。

所涉及的知识点

张骞出使西域和丝绸之路的开辟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是汉代对外交往的重要历史事件。

第16课 秦汉开拓西域和丝绸之路

[通过这次练习,意味着你]

了解了张骞两次出使西域(路途的艰险与通西域的线路)

了解了公元前60年西域都护的设置与丝绸之路(含义与线路)

理解了张骞通西域与丝绸之路在中西文化交流中的作用。

[课堂同步练习(A)]

课堂训练

*1.张骞通西域之后,西汉百姓能在长安城内买到( )

①汗血马 ②石榴 ③葡萄 ④西红柿 ⑤猕猴桃 ⑥胡萝卜

A.①③④⑥ B ①②③⑥ C ③④⑤⑥ D ②④⑤⑥

*2.公元前60年西汉王朝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这是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统辖的开始,距今已有( )年,距秦始皇灭六国已有( )年。( )

A.1944 170 B 1944 2064 170 D 2064 161

3.中原和西域交通的开拓者是(    )。

    A 卫青    B 霍去病    C 张骞    D 王昭君

4.汉初的"西域"是指现在的: ( )

 A、甘肃河西走廊 B、宁夏、青海 C、新疆和更西的地方 D、新疆地区

5.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主要目的是( )

A.恢复和西域各国的交往 B 加强对西域各国的控制

C.开辟“丝绸之路” D 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

*6下列事件中使匈奴不能再与西汉抗衡的是( )

  A.汉高祖率军抵御匈奴   B.蒙恬出击匈奴

  C.卫青、霍去病出击匈奴  D.窦固、窦宪出击北匈奴

7.匈奴历史上称首领为( )

  A.可汗   B.单于   C.皇帝   D.大王

8.汉初采取和亲政策的主要原因是( )

  A.密切与匈奴的友好关系  B.匈奴单于主动请求

  C.汉高祖对匈奴施恩    D.汉初国力不足

*9西域都护表述不正确的是( )

  A.班超经营西域后设立      B.管理西域事物,保护往来商旅

  C.西域正式归附中央政权的开始  D.标志新疆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10下列中国的生产技术,在汉朝时既传入日本、又传入朝鲜的有( )

 A.铸铜技术 B.制漆技术 C.冶铁技术 D.制陶技术

二、课堂回顾

1、〖学科渗透(历史与地理)〗:

丝绸之路的地理环境(填空)

陆上丝绸之路经过的 大陆,主要是中国和欧洲之间的内陆亚洲地区。这一地区的地理特征是气候异常 降雨量极其 ,中部地带,有号称为"世界屋脊"的 为中心,向四周延续出喜玛拉雅山、昆仑山、喀喇昆仑山、天山、阿尔泰山、阿赖山、兴都库什山等山脉,冰峰峡谷,行走艰难。这里的另一富有特色的地貌和景观是 和 如新疆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等,对于行旅来说,更是干渴难行。此外,由盐壳沉积而形成的崎岖起伏、犬牙交错的雅丹地形,也是一个重要的地理障碍。唐代诗人所描写“黄沙西际海,白草北连天”(岑参《过酒泉忆杜陵别业》),正是这些地理景观的生动写照。而西行取经僧人笔下所描写的“上无飞鸟,下无走兽,复无水草”(《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则是亲履其地的感受。然而,耸立在沙漠边缘的一座座雪山上流下来的河水,灌溉滋润了大漠之中一片片绿洲,填补了流沙世界的"生物真空",也提供了中西往来路途中的中间站。沿着这条道路,中国的 以及 , , 技术相继西传,西方的毛皮、瓜果、汗血马、 、魔术、音乐、 , 纷纷东来。

2、〖问答题〗

请讲述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经历。

三 课堂延伸

1.历史谜语——人名谜

妙手回春——霍去病 封山育林——卫青 保护庄稼——卫青

2.班超的接任者任尚请求班超临别赠言,班超说:"塞外的吏士本来就不是孝子顺孙,他们都是因为罪过而发配到边地的,而蛮夷又都怀有鸟兽之心,不容易安抚,却极易挑起事端。而您的性格太严厉而急躁,这是不好的,也容易出问题。水清了就没有大鱼,政务太苛察就不易让下面的人亲附,以至人事和谐,所以您还是应当将法度放松点,简易点,要宽容人家的小小过错,只要大事能够抓住、不出问题就算尽到职责了。"

——见于《后汉书 · 班超传》

你能从班超话中得出什么成语么?反映了汉朝什么政策?

第16课 秦汉开拓西域和丝绸之路

[课堂同步练习(A)]

一、课堂训练

1、B 2、D 3、C 4、C 5、D 6、C 7、B 8、D 9、A 10、A

二、课堂回顾

1. 欧亚大陆;干燥;稀少;帕米尔高原;沙漠和戈壁;丝织品;冶铁;凿井;造纸;佛教;舞蹈;雕塑

2、 张骞一行百余人初使西域,本想与受匈奴所迫、西迁到妫水的大月氏结盟,夹击匈奴。但张骞行至河西,即被匈奴发现,扣于单于的王庭,转眼十年。一日,张骞等乘匈奴不备,盗马西逃,赖猎兽充饥,数月后抵大宛,得大宛王善待,转送康居再至大月氏。可惜大月氏已安于妫水的丰饶,无心再战匈奴。张骞见游说无效,遂踏归途。回程虽改走南道,仍避不开匈奴兵,再被扣,两年后趁单于内乱方逃返。经悠悠十三载重回长安,使团就只剩下二人。

三、 课堂延伸

成语:“水清无大鱼,察政不得下和。” 这反映了东汉时代政府对待边远地区人民采取怀柔宽松的政策。

无限免费下载试卷
Word文档没有任何密码等限制使用的方式,方便收藏和打印
已有人下载。
×
扫码关注公众号
二维码
扫描公众号,私信暗号:38967 获取网盘提取码
前往网盘下载
点击下载文档
还需要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