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植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七年级生物学人教版暑假作业
一、单项选择题
1.将新鲜的苹果放入冰箱的5℃冷藏室中,以延长苹果的保鲜时间。这里所运用的生物学原理是低温能够( )
①促进光合作用
②促进呼吸作用
⑧抑制蒸腾作用
④抑制呼吸作用
⑤抑制细菌、真菌的生长繁殖
A.①② B.④⑤ C.②⑤ D.②③
2.在寒温带地区,每到冬季几乎所有的植物都会落叶,植物的光合作用基本停止,但生活在那里的人并不感到缺氧,原因是( )
A.天气寒冷,人们都在室内活动
B.其他地区的植物释放的氧气可以流动到这里
C.由于寒冷,人们的呼吸作用下降
D.在夏季,植物释放了大量氧气,储存到冬季用
3.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是植物体内两个相互依存的生理过程,对整个自然界都有着重要的影响,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均需要消耗氧气
B.植物白天进行呼吸作用,晚上进行光合作用
C.植物的呼吸作用产生氧气,动物呼吸会消耗氧气
D.光合作用贮存能量,呼吸作用释放能量
4.有人说:“包括人类在内的其他生物是攀扶着植物的茎蔓才站在这个星球上的。”下列关于对这句话理解的叙述,最准确的是( )
A.植物是地球上出现最早的生物类群
B.植物是地球上数量最多的生物类群
C.植物制造的有机物能满足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需要
D.植物制造的有机物能为生物圈中其他生物提供基本的食物来源
5.《哪吒2》中太乙真人用藕粉给哪吒和敖丙重塑肉身。藕粉是由莲藕提取出来的一种纯淀粉,几乎99%以上都是淀粉。(藕,属莲科植物,是莲的地下茎。微甜而脆,可生食也可煮食,是常用餐菜之一。藕也是药用价值相当高的植物,它的根叶、花、果实皆是宝,都可滋补入药。),但放置久了甜度会下降,甜度下降的原因是藕进行了( )
A.光合作用 B.呼吸作用 C.蒸腾作用 D.吸收作用
6.“山上多栽树,胜似修水库,有雨它能吞,无雨它能吐。”这条谚语形象地说明了森林对环境的作用是( )
A.降低噪音、调节气候 B.过滤尘埃、杀死细菌
C.吸收二氧化碳、净化空气 D.涵养水源、增加降雨
7.我国每年要消耗450亿双一次性木筷,相当于要砍伐600万棵成年大树。专家估计,一棵树的生态价值是其木材价值的9倍。下列对绿色植物的生态价值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为生物圈中其他生物提供基本的食物来源
B.引起地球温室效应
C.维持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平衡
D.防风固沙、消除噪声
8.如图是正常生长的粮食作物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关系图,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 )
A.Ⅰ是光合作用曲线,Ⅱ是呼吸作用曲线
B.阴雨天气a区域的面积会增大
C.b、c区表示呼吸作用的强度大于光合作用的强度
D.曲线Ⅰ和曲线Ⅱ的交点表示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强度相等
9.小智为了更透彻地理解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利用课余时间自主完成了四个实验,你认为哪一个实验不科学( )
A.为了检验二氧化碳是不是光合作用的必需原料,在两个密封透明的实验装置中分别放置等量氢氧化钠溶液和清水
B.为了检验光合作用是否产生了氧气,用试管收集金鱼藻在光照下释放的气体,然后通入到澄清的石灰水中
C.为了探究光是不是绿叶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设计了有无光照这一变量
D.为了确认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选用银边天竺葵叶片作为实验材料
10.实验法是现代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对下列有关实验描述正确的是( )
A.图一实验装置中,种子1和种子3形成对照,实验变量是空气
B.取图二中A、B 叶片脱色漂洗后滴碘液,仅叶片A 变蓝说明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C.图三所示实验说明萌发的种子进行呼吸作用产生了二氧化碳
D.向图四两试管中滴加碘液,①中液体不变蓝②中液体变蓝
二、非选择题
11.利用大棚技术可以让人们在寒冬腊月就能吃到酸甜可口的草莓,为了进一步增加产量,为农民创收,同学们做了如下研究。如图依次为叶片进行的生理活动模式图、一天内大棚内草莓叶肉细胞吸收和释放二氧化碳的量(相对值)随时间变化的折线图、一天内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强度随时间变化曲线图。据图分析:
(1)图一表示植物的三大作用,图中能维持生物圈中碳-氧平衡的生理作用是[ ]___________,该反应的实质是___________,植物生长发育期间,其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 ]___________,植物进行该反应的主要器官是___________,植物白天晚上都能进行的作用有___________(填写图中标号)。
(2)根据图二分析,农作物一昼夜积累有机物总量最多的是___________点(填写图中标号),此点对应图三中___________点(填写图中标号)。
(3)若大棚内温度降低,图二中的A点会___________。
12.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森林是“水库”、“碳库”、“粮库”。据图回答。
(1)森林是“碳库”。图1大气中二氧化碳直接来源的过程有[ ];绿色植物通过图1[ ]________(选填植物生理作用)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维持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简称________。
(2)森林是“水库”。植物通过________(选填植物生理作用)参与生物圈中的水循环,该生理活动主要通过________(填器官)进行的。
(3)森林是“粮库”。植物通过某生理活动制造的________,不仅满足自身需要,也为其他生物提供基本的食物来源。
(4)森林是“碳库”“水库”“粮库”,与此相关的生理活动需通过图2中的[ ]进行气体进出。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B
解析:新鲜的苹果的呼吸需要氧气,放入冰箱的5℃冷藏室中,隔绝了氧气与苹果的接触,缺氧抑制了苹果的呼吸;放入冰箱中,温度低,抑制细菌、真菌的生长繁殖,抑制苹果的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的消耗,延长了苹果的保鲜期,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答案:B
解析:A.人们室内活动的增加或减少,并不会显著影响大气中的氧气浓度,A错误。
B.虽然寒温带地区冬季植物光合作用基本停止,但大气是流动的,其他地区的植物释放的氧气可以通过大气流动到寒温带地区,使得生活在那里的人不感到缺氧,B正确。
C.人是恒温动物,其呼吸作用不会因寒冷而下降,C错误。
D.氧气是流动的,在自然界中不能在某个区域大量储存。所以“植物释放了大量氧气,储存到冬季用”的观点不正确,D错误。
故选B。
3.答案:D
解析:A.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呼吸作用是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A不符合题意。
B.呼吸作用是植物细胞时刻都在进行的生理过程,无论白天还是晚上,植物都需要通过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以维持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光合作用需要光照,只有在有光的条件下才能进行。所以植物在白天有光时同时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晚上没有光照,光合作用停止,但呼吸作用仍然继续进行,B不符合题意。
C.植物的呼吸作用和动物的呼吸作用本质上是相同的,都是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所以植物的呼吸作用和动物的呼吸作用一样,都是消耗氧气并产生二氧化碳的,C不符合题意。
D.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它所合成的有机物中;呼吸作用则是分解有机物,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给植物生命活动的需要,D符合题意。
故选D。
4.答案:D
解析:A.地球上出现最早的生物类群是蓝藻类原始生物,不能直接说明植物对其他生物的作用,A不符合题意。
B.植物不是地球上数量最多的生物类群,B不符合题意。
C.植物制造的有机物能满足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需要,说法正确,但不能体现“包括人类在内的其他生物是攀扶着植物的茎蔓才站在这个星球上的”这句话所表达的意思,故C不符合题意。
D.植物制造的有机物能为生物圈中其他生物提供基本的食物来源,符合对“包括人类在内的其他生物是攀扶着植物的茎蔓才站在这个星球上的”这句话的解释,D符合题意。
故选D。
5.答案:B
解析:A.光合作用是植物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和氧气的过程。但藕已经脱离植物体,不再进行光合作用,A不符合题意。
B.呼吸作用是生物体利用氧气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的过程。藕粉中的淀粉作为有机物,在放置过程中会被藕自身的呼吸作用分解,导致甜度(即淀粉含量)下降,B符合题意。
C.蒸腾作用是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这与藕粉甜度下降无关,C不符合题意。
D.吸收作用通常指植物根部对水分和无机盐的吸收,或生物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这与藕粉甜度下降也没有直接关系,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6.答案:D
解析:森林是大自然的保护神,它的一个重要功能是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在下雨时节,森林可以通过林冠和地面的残枝落叶等物截住雨滴,减轻雨滴对地面的冲击,增加雨水渗入土地的速度和土壤涵养水分的能力,减小降雨形成的地表径流;林木盘根错节的根系又能保护土壤,减少雨水对土壤的冲刷。如果土壤没有了森林的保护,便失去了涵养水分的能力,大雨一来,浊流滚滚,人们花几千年时间开垦的一层薄薄的土壤,被雨水冲刷殆尽。这些泥沙流入江河,进而淤塞水库,使其失去蓄水能力。森林涵养水源,降雨量的70%要渗流到地下,由于森林蒸腾作用巨大,散失的水分特多,森林地区空气湿度大,降水多,体现了无雨它能“吐”。故“有雨它能吞,无雨它能吐”,体现了森林能涵养水源、增加降雨的作用,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7.答案:B
解析:A.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能够制造有机物,这些有机物不仅为植物自身提供营养,也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了基本的食物来源,A正确。
B.地球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是大气中温室气体(如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导致地球表面温度上升。虽然绿色植物在光合作用中会吸收二氧化碳,并不是引起地球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人类活动,如燃烧化石燃料、森林砍伐等,才是导致大气中温室气体含量增加的主要原因,B错误。
C.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从而维持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平衡。这对于地球生态系统的稳定至关重要,C正确。
D.绿色植物在防风固沙、消除噪声等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们能够减缓风速、减少沙尘暴的发生,同时还能通过叶片的振动和摩擦来消耗和分散噪声,D正确。
故选B。
8.答案:B
解析: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阴雨天气光线较弱,a区域的面积会减小,B错误。
9.答案:B
解析:A.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为了检验二氧化碳是否是光合作用的必须原料,在两个密封透明的实验装置中分别放置等量氢氧化钠溶液和清水,A正确。
B.为了检验光合作用产生了氧气,用试管收集金鱼藻在光下释放的气体,取出试管,将一支带火星的木条伸进试管内,木条会迅速复燃,则证明有氧气排出,B错误。
C.为了探究光是不是绿叶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将一株植物放在黑暗处一昼夜后对其一叶片进行部分遮光处理,叶片的遮光和不遮光部分形成对照,C正确。
D.为了探究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选用银边天竺葵叶片绿色部分和非绿色部分以叶绿体为变量形成一组对照实验,目的是探究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D正确。
故选B。
10.答案:B
解析:萌发的种子进行呼吸作用,消耗瓶中的氧气,所以燃烧的蜡烛熄灭,A错误;种子1和种子2形成对照,实验变量是水分,C错误;图四中B叶片没有二氧化碳,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因此B叶片不变蓝,D错误。
11.答案:(1)B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A蒸腾作用;叶;AC
(2)G;f
(3)上移
解析:(1)光合作用是植物在光下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对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起到重要的作用,图一表示植物的三大作用,图中的B光合作用能维持生物圈中碳-氧平衡,该作用的实质是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
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主要是叶片)以水蒸气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它是一种复杂的生理过程,不仅受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还受植物本身的调节和控制。植物生长发育期间,其吸收的水分大约99%通过A蒸腾作用散失到大气中,植物主要通过叶片进行蒸腾作用散失水分,植物白天晚上都能进行的是A蒸腾作用和C呼吸作用,B光合作用需要光,只能在白天进行。
(2)光合作用能够制造有机物,呼吸作用需要氧化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供给生命活动所需,当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时,植物积累有机物。根据图二的分析,农作物一昼夜积累有机物总量最多的是G点,因为从C到G点的曲线,光合作用强度始终大于呼吸作用,有机物一直处于积累状态,G点后呼吸作用增强,大于光合作用,有机物开始减少。此点对应图三中的f点,因为在图三中f点跟图二中G点一样,都是傍晚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强度相等的时间点,f点后呼吸作用强度大于光合作用强度,开始消耗有机物。
(3)呼吸作用受温度的影响,若大棚内温度降低,会影响呼吸作用相关酶的活性,从而呼吸作用的强度也会降低,那么释放的二氧化碳就会减少,因此图二中的A点就会上移。
12.答案:(1)ABCE;D光合作用;碳-氧平衡
(2)蒸腾作用;叶
(3)有机物
(4)E
解析:(1)A分解者的分解作用产生二氧化碳;BC动、植物的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E化石燃料的燃烧释放二氧化碳,故在图1中,大气中二氧化碳直接来源于过程ABCE。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因此绿色植物通过过程D光合作用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维持碳—氧平衡。
(2)植物体吸收水分,通过蒸腾作用散失到大气中,参与生物圈中的水循环,从而提高大气湿度,增加降水,被称为“水库”。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
(3)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在制造的有机物中。制造的有机物不仅满足了绿色植物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需要,而且为生物圈的其他生物提供了基本的食物来源。
(4)气体是蒸腾作用的“门户”,氧气和二氧化碳也是通过气孔进出。故森林是“水库”“碳库”“粮库”,这些功能的实现都与气体交换的“窗口”E气孔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