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论语》十则
学习目标
1.背诵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2.理解、运用格言、警句。
3.联系实际,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一、预习交流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论( )语 不亦说( )乎 人不知而不愠( ) 曾( )子
弘( )毅 吾日三省( )吾身 传( )不习乎 为( )师矣
罔( ) 殆( ) 诲女( ) 是知( )也 不亦重( )乎
2.解释下面每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学而时习之 有朋自远方来
为人谋而不忠乎 吾日三省吾身
士不可以不弘毅 其恕乎!
3.填空。
①《论语》主要是记录 的书,是______家经典著作之一。
② 孔子,名____,字_______, 时期 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_______家、 家。
③《 》《 》《 》《 》合称为“四书”。
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
(4)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5.用课文中的原句默写填空。
(1)阐述学习与思考辨证关系的句子 , 。
(2)唐太宗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可以联想到 ,____________。
(3)北京奥运会上,我们对外国运动员说,“ , ?北京欢迎你。”
(4)对待学习的正确态度是 , , 。
(5)阐述读书求学问的态度是以求学为快乐的句子是: , 。
(6)提倡多向别人学习的句子:
________ , _______ 。 , 。
(7)儒家提倡的待人接物的处世之道的句子是: , 。
(8)《论语》中认为能保持君子风格的一句 , ?
(9)论述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的句子是: , 。
二、研讨交流
1.“士不可以不弘毅”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句子填写)
2.第八则中“重”和“远”分别表现在哪些地方?
3.举出本文中的成语三例,并加以解释。
4.宋开国丞相赵普曾说:“半部《论语》治天下。”怎样理解这句话?
三、巩固拓展
[基础训练]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解释词语。
① 时 ② 说
2.这一则主要讲 的愉快, 的珍贵, 的修养。
3.“不亦……乎?”相当于今天的 句式,是 意思。
4.对“人不知而不愠”翻译正确的是( )。
A.人们是不了解(情况),因而(他们)不会恼恨。 B.人们不知道,我不会恼恨。
C.人们不聪明,因而不会恼恨。 D.人们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恨。
[提高训练]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选自《论语·为政》)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选自《论语·述而》)
1.找出文中通假字,注音并解释。
2.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
①人不知而不愠( ) ②温故而知新( ) ③诲女知之乎( )
④知之为知之( ) ⑤是知也( )
3.翻译下列句子。
①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②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③举一隅不以三隅反。
4.这两则语录,哪则是论述学习态度的、学习方法的?这表明了孔子怎样的教育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