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七年级 > 语文

2016年11端午日练习题及答案

试卷简介

这份试卷主要围绕端午节展开,包含了字词的注音与书写、词语搭配、病句修改、词语作用分析、文本理解与赏析等题目。通过这些题目,学生可以巩固对端午节相关文化知识的理解,并提升语文基础知识和阅读理解能力。

所涉及的知识点

这份试卷涵盖了语文基础知识(如字词注音与书写)、词语搭配、病句修改、词语作用分析及文本理解等知识点。

十一 端午日

01  积累运用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蘸酒(  )  泅水(  )  茶峒(  )

洞穴(  ) 老鹳河(  ) 划jiǎng(  )

缠guǒ(  ) nà(  )喊

2.根据内容,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写在横线上。

(1)划船的事各人在数天以前就早有了准备,分组分帮,各自选出了若干身体________、手脚________的小伙子,在潭中练习进退。

A.强壮 粗大 B.结实 伶俐

C.健康 伶俐 D.结实 粗大

(2)擂鼓打锣的,多坐在船只的中部,船一划动便________嘭嘭铛铛把锣鼓很________的敲打起来,为划桨水手调理下桨节拍。

A.立即 纯粹 B.即刻 单纯

C.即刻 单调 D.顿时 纯粹

3.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端午节对于承载了人们太多的情感与幽思,由此成为一个永不间断的文化话题。

B.老百姓在端午节举行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等活动,都与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C.端午节的习俗很多,但都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的无限生活的向往。

D.春节,春天的节日。春天来临,万象更新,人们载歌载舞来迎接这个节日。

4.说说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作用。

(1)端午日,当地妇女、小孩子,莫不穿了新衣,额角上用雄黄蘸酒画了个王字……在城里住家的,莫不倒锁了门,全家出城到河边看划船……因为这一天军官、税官以及当地有身份的人,莫不在税关前看热闹。

(2)凡是把船划到前面一点的,必可在税关前领赏,一匹红布、一块小银牌,不拘缠挂到船上某一个人头上去,都显出这一船合作努力的光荣。

(3)船和船的竞赛,人和鸭子的竞赛,直到天晚方能完事。

1.zhàn qiú dòng xué guàn 桨 裹 呐 2.(1)结实 伶俐 (2)即刻 单纯 3.D(解析:A项语序不当,应将“人们”置于“承载了”之前,并在二者之间加上“来说”;B项句子不完整,应在句末添加“有关”;C项转折不当,应删去句中的“但”,且语序不当,应为“都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 4.(1)第一个“莫不”指代“当地妇女、小孩子”,第二个“莫不”指代“在城里住家的”,第三个“莫不”指代“军官、税官以及当地有身份的人”,三个“莫不”从参与人数之多、涉及面之广的角度渲染“全茶峒人”欢度端午的盛况。 (2)“不拘”“都”表明赛手们以合作努力为光荣,体现龙舟赛手团结奋进的精神。 (3)“直到”“方能”突出竞赛时间之长,从时间角度渲染人们欢度端午的热烈气氛。 5.这些船只形体狭长,两头翘起,绘红线——红色是能激发人兴奋情绪的颜色,搁置在干燥的洞中。介绍这些内容与前面准备工作的情况都在暗示竞争的激烈。 6.人们热情地参加比赛,并非为最后的奖励,为的只是欢乐和热闹。这也体现了湘西人民的团队意识、参与意识和奋力拼搏精神,表现出了人与人的真诚。 7.①—D ②—C ③—A ④—B 8.端午徽标主题图案利用粽子、龙舟这两个标志性符号,构成一个山川连绵、龙舟竞渡的画面,舟中嵌入“端午”二字,加强标识的整体感。寓意生活满载希望,蒸蒸日上。 9.倒叙;避免直接叙述的单调性,使文章产生悬念,引人入胜。 10.运用夸张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全家人团聚时喧闹的节日气氛,充满浓浓的亲情。 11.既交代了端午节插艾草的习俗及其蕴含的美好寓意,又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12.表达了作者对那个欢乐、完整的端午节和中毒身亡的弟弟深深的怀念之情。

无限免费下载试卷
Word文档没有任何密码等限制使用的方式,方便收藏和打印
已有人下载。
×
扫码关注公众号
二维码
扫描公众号,私信暗号:35874 获取网盘提取码
前往网盘下载
点击下载文档
还需要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