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学年度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次阶段考
说明 : 说明: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10分钟。
一、基础(24分)
1、根据课文默写诗文。(10分)
(1) ,各领风骚数百年。《论诗》(1分)
((2)《江南逢李龟年》中写过去之盛,为下文作铺垫的诗句是:
, 。(2分)
(3)峨眉山月半轮秋, 。《峨眉山月歌》(1分)
(4)《约客》中用对句写景,道出黄梅时节的夜晚,乡村池塘中传来阵阵蛙鸣的诗句是:
, 。(2分)
(5)默写刘长卿的《送灵澈上人》一诗。(4分)
, 。
, 。
2、根据拼音在括号里写出相应的词语。(4分)
(1)老和尚说,这是飞蜈蚣,它能吸蛇的nǎo suǐ( ),美女蛇就被它治死了。
(2)这是荒园,rén jì hǎn zhì( ),所以不相宜。
(3)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rén shēng dǐng fèi( )。
(4)它处处挨啄,被排挤,被shàn xiào( ),不仅在鸭群中如此,连在鸡群中也是这样。
3、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3分)
A、我的心在瘦骨嶙峋的胸膛里咚咚直跳。
B、那些门和窗尽量工细绝不庸俗,虽然简朴却别有用心。
C、幸福是一种回味绵长的情致,是一种美不胜收的意境,它距离每一人并不遥远。
D、站在罗布泊的边缘,看到沧海桑田的痕迹,你会感到胸膛里面深藏的苦痛与无奈。
4、下列对病句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A、随着“神舟十号”飞船和长征二F遥十火箭组合体顺利转运到发射区,意味着“神发射已进入最后准备阶段。(删去“随着”)
B、网购之所以让那么多网友着迷的重要原因,是因为他们在下单后输入账号密码时基本没有感觉到是在花钱。(删去“因为”)
C、游泳专家表示:有人溺水时,非专业人士如果盲目下水救人,不仅相当危险,而且施救的难度很大。(将“相当危险”和“施救的难度很大”互换位置)
D、今年,全球各地纷纷出现异常天气。年初,地处南半球的澳大利亚热浪滚滚,而英国却持续遭受严寒的灾难。(“灾难”改为“侵袭”)
5、参照例句,仿写句子。(4分)
例句: 自立是骨,没有了自立,人生就疲软了。p://
仿句: 自信是 , , 。
自强是 , , 。
二、阅读理解(45分)
(一)课内文言文阅读
伤仲永(15分)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丐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6、解释下列加点词语。(4分)
(1)世隶耕 (2)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3)余闻之也久 (4)仲永之通悟
7、翻译下列句子。(3分)
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 (3分)
A、父异焉∕渔人甚异之 B、自是指物作诗立就∕有朋自远方来
C、复到舅家问焉∕且焉置土石 D、卒之为众人∕卒有所获
9、方仲永自幼天资过人的具体表现有三处,分别是“
”和“ ”,还有“ 。”后来又发生了“ ”和“又七年,泯然众人矣”的变化。变得“泯然众人”的主要原因是“
”。(用原文语句填空)(5分)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
顾亭林居家恒服布衣(10分)
顾亭林居家恒服布衣,俯身者无寸缕之丝,当著《音学五书》时,《诗本音》卷二稿再为鼠啮,再为誊录,略无愠色。有劝其翻瓦倒壁一尽其类者,顾曰:“鼠啮我稿,实勉我也。不然,好好搁置,焉能五易其稿耶?
【注】顾亭林:顾炎武,明末清初著名学者。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3分)
(1)居家恒服布衣 ( ) (2)实勉我也 ( )
(3)五易其稿( )
11、对文中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他就)多次抄录,脸上没有一点生气的表情。
B、(他就)抄录了两次,脸上没有一点生气的表情。
C、(他就)多次抄录,脸上没有一点遗憾的表情。
D、(他就)抄录了两次,脸上没有一点遗憾的表情。
12、有人劝说顾亭林彻底消灭家中的老鼠,原因是:
(用原文语句回答)(2分)
13、“鼠啮我稿,实勉我也”表现了顾亭林 的心态,“五易其稿”则表现了他 的态度。 (2分)
(三)课内现代文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节选)(11分)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
14、选出对文段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该段运用了准确的形容词、动词描绘百草园中的静物、动物,充分体现了百草园之乐。
B、该段运用了排比、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表达了“我”对所写事物的喜爱之情。
C、该段从形、声、色、味、感等几方面进行描写,突出了百草园的无穷乐趣。
D、该段写了许多事物,对“我”来说,除了蜈蚣和桑椹,其它事物都是很有吸引力的。
15、有人评价说,鲁迅先生对百草园的描写是“形声色味俱全,春夏秋景皆备”,比如“碧绿的菜畦”就写的是春景。你能从本段中摘录出最能体现鲁迅先生写夏景和秋景的词句吗?(2分)
写夏景的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 ,
写秋景的词句____________________ _ 。
16、文段开头的两个“不必说”有什么表达作用?(3分)
17、请你用简洁的文字概括出作者在百草园泥墙根一带所做的事。(3分)
例如:拔何首乌 、 、 、 。
(四)课外现代文阅读
水葫芦之灾(10分) 水葫芦学名凤眼蓝,别称水浮莲、假水仙等。原产于南美委内瑞拉.后传播到世界上60多个国家。水葫芦外表并不丑:它浑身碧透,绿得醉人.簇簇紫花绽放若热带兰,花瓣上偶尔可见黄、蓝斑点,作为盆景置于庭院,不比荷花逊色。 它生命力旺盛,在~的气温下,只要置于水中便能疯狂繁殖开来。每株分出多支匍匐茎,茎端再长新株,八九天翻一番,90天内可分出25万棵新株。但养分低。猪吃了饿不死也不长膘。 自上世纪60年代,水葫芦在国外已经声名狼藉,到处遭到斩杀。恶魔”。斯里兰卡的引自日本,被骂作“日本烦恼”。印度则称它为“紫色恶魔”。 水葫芦在各地抢占水面,影响航运.窒息鱼类,危害健康。泰国湄南河一发洪汛,一座座盘根错节的水葫芦“岛屿”浮游而下,猛冲桥洞,直接威胁首都曼谷的安全。维多利亚湖是非洲第一大湖.20世纪80年代水葫芦泛滥成灾,覆满湾口。一些船只夜泊开阔水面.夜间起风,一早起来就开不动了,四周被几万平方米的水葫芦团团包围.许多航线瘫痪。未经处理的各种废水排入湖中.湖水富营养化,水葫芦疯长成半人高的“森林”,致使鱼类死亡,湖水发臭。当地水产锐减,渔民失业。人们生活用水也发生困难,用湖水洗澡还会导致皮肤瘙痒。 深受水葫芦之害的各地都已向它宣战。南亚各国采用人工捞取、火焰喷射;药剂喷杀、炸药爆破等手段加以销毁,可是过了三个月它依旧欣欣向荣。雏多利亚湖畔人们采用生物防治法,在湖区放养吃水葫芦的象鼻虫.但以繁衍100亿只象鼻虫计算,起码也要日夜不停吃上20年,才能吃光水葫芦。象鼻虫吃水葫芦还可能酿成更严重的虫灾。 上世纪60年代.我国曾将水葫芦当作度荒青饲料引入,后泛滥成灾,以闽台粤为甚。福建的水葫芦覆盖面积达300平方千米,盘踞了全省四分之一的湖塘库沟水域。目前,福建已打响了专项整治水葫芦的战役。
漂洋过海远道而来的水葫芦,竟然酿成了当今最大的绿色污染,这可是人们始料未及的啊!
18、人们为什么用“恶魔“一类的词称呼水葫芦? ( )(3分)
A、水葫芦生命力旺盛,只要置于水中便能疯狂繁殖。
B、水葫芦在各地抢占水面,影响航运,窒息鱼类,危害健康。
C、水葫芦在国外声名狼藉,到处遭到斩杀。
D、水葫芦造成人们生活用水困难,其污染的水会导致人皮肤瘙痒。
19、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A、只要在水中,水葫芦就能疯狂地繁殖,不到10天就能翻一番。
B、在河中形成岛屿,在湖中状如森林,都说明水葫芦的观赏性强。
C、起码经过20年,才能繁衍出吃光水葫芦的100亿只象鼻虫。
D、20世纪60年代以后,亚非部分地区成了水葫芦肆虐的重灾区。
20、“绿色污染“已经成了当代世界性的难题。请结合文章内容与下列资料,说说你对”绿色污染“的理解。(4分)
资料一 20世纪20年代,来自美洲的仙人掌盘踞了澳大利亚昆士兰州的24万平方千米的土地,与农作物、牧草争地,致使畜牧业的发展严重受挫。
资料二 来自亚洲的葛藤,20世纪70年代一度占领了美国南部283万公顷的土地,挤占了公路,给农业、交通业造成巨大损失。
三、写作(50分)
20、题目:题目:当我面对______的时候
要求:在题目的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如“挫折、荣誉、失败、成功”等),使题目完整。再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记叙文。叙事要生动、具体。内容要健康,有真情实感。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四、附加题(10分)
阅读下列名著选段,回答后面问题。
一种黄昏的惆怅涌上心头,我非常想到外面去玩。 忽然,姥爷拍了我一下,兴致勃勃地要教我认字。他手里有一本小小的新书,不知是从哪儿来的。 “来来来,小鬼,你这个高颧骨的家伙,你看看这是什么字?” 我回答了。 “啊,对了!那这个呢?” 我又回答。 “错了,混蛋!” 屋子里不停地响起了他的咆哮:“对了,这个呢?不对,这混家伙!”
......
外祖母插嘴道:“老头子,你老实躺会儿吧?” “你少管我!我教他识字才觉得舒服,否则总是胡思乱想!” “好了,接着念,阿廖沙!” 外祖父用滚烫的胳膊勾着我的脖子,书就摆在我的面前,他越过我的肩头,用指头点着字母。他身上的酸味儿、汗味儿和烤葱味儿熏得我喘不过气来。可他却一点也不顾及地一个接一个地吼着那些字母!
1、文段节选自《 》,作者是 。(2分)
2、外祖父给人的总是残暴、吝啬等负面形象,在他的人性中是否都如此呢?结合文段分析外祖父复杂的性格。(4分)
3、文段展示了外祖父性格的另一面,请从书中列举另一个能同样体现外祖父这一性格特点的事例,并作简要分析。(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