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七年级 > 语文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复习知识点

试卷简介

这份试卷主要围绕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内容进行设计,涵盖了多个作家及其代表作品的信息。具体内容包括对邓稼先、闻一多先生、贝多芬、莫泊桑等作家及其作品的介绍,以及《孙权劝学》这篇古文的理解与分析。此外,还涉及到了一些重点词语、成语的解释和名句的赏析。

所涉及的知识点

这份试卷考察了学生对作家作品的了解、词语的理解和运用、古文阅读理解及名句赏析等方面的知识。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单元记忆理解考点复习

(第三单元)

一、作家作品

1.《邓稼先》作者杨振宁,美籍华裔物理学家,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2.《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作者臧克家,诗人。诗歌名篇《老马》《有的人》深受读者喜爱。

3.《音乐巨人贝多芬》作者何为,原名何敬业。著有《第二次考试》等文集。

4.《福楼拜家的星期天》作者莫泊桑,法国19世纪后半期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被称为短篇小说巨匠。长篇小说有《一生》《漂亮的朋友》,短篇小说《项链》《羊脂球》《我的叔叔于勒》。

5.《孙权劝学》作者司马光,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6.《资治通鉴》是宋代历史学家司马光和他的助手花费19年工夫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书名为当时的皇帝宋神宗所定。“资治通鉴”意为帮助宋王朝治理国家的历史借鉴。

二、字音字形

1.正音字

2.形近字

3.多音字

三、词语积累

重点词语:

马革裹尸: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指军人战死于战场。

纠纷:交错在一起。

曛:昏黄。

可歌可泣:值得歌颂,使人感动得流泪。

鲜为人知:很少有人知道。鲜,少。

家喻户晓:每家每户都知道。喻,明白。

锋芒毕露:比喻锐气和才干全都显露出来。多形容人气盛逞强。

弥高:更高。弥,更加。

锲而不舍:镂刻不停,比喻有恒心,有毅力。锲,刻。

兀兀穷年:辛辛苦苦地一年到头这样做。兀兀,劳苦的样子。穷年,终年,一年到头。

迥乎不同:很不一样。迥,差得远。

气冲斗牛:形容气势之盛可以直接冲云霄。斗、牛,星宿名,泛指天空。

杂乱无章:又多又乱,没有条理。

磐石:厚而大的石头。

重荷:过重的负荷。

义愤填膺:胸中充满了正义的愤恨。膺,胸。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小心谨慎,尽力去做,一直到死为止。

当之无愧:完全有资格接受某种称号或荣誉等,没有可愧疚的地方。

目不窥园:形容埋头读书,专心治学。

不见天日:看不见青天和太阳,比喻社会黑暗,没有法律和公正。

忘乎所以:因激动或得意而忘记了一切。

(《孙权劝学》文下的注释及课文翻译)

四、名句精华

1. 命运加在贝多芬身上的不幸是将他的灵魂锁闭在磐石一样密不通风的“耳聋”之中。这犹如一座不见天日的囚室,牢牢地困住了他。不过,“聋”虽然带来了无可比拟的不幸和烦忧,却也带来了与人世的喧嚣相隔绝的安静。他诚然孤独,可是有“永恒”为伴。(何为《音乐巨人贝多芬》)

2.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孙权劝学》)

3.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议论,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孙权劝学》)

无限免费下载试卷
Word文档没有任何密码等限制使用的方式,方便收藏和打印
已有人下载。
×
扫码关注公众号
二维码
扫描公众号,私信暗号:36166 获取网盘提取码
前往网盘下载
点击下载文档
还需要掌握